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1个条目

山東師範大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山东师大)
山东师范大学(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山東師範大學(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sdnu.edu.cn/ (中英文)

目錄

山東師範大學簡介

  山東師範大學(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山師”、“山師大”,是國家教育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坐落在濟南市,分長清湖校區和千佛山校區兩部辦學。學校始於1902年山東大學堂內設的師範館;1903年從山東大學堂分出併成立山東師範學堂。1944年成立省師範專科學校。1950年10月,在原華東大學(East China University)教育學院和山東省行政幹校的基礎上組建山東師範學院,系建國後山東省成立最早的高校,原華東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田佩之、華東大學教務長餘修分別擔任第一、二任院長;1952年享有“南齊北燕”美譽的齊魯大學的物理、化學、生物三系併入;1981年更名為山東師範大學;2014年3月升格為省部共建大學,將建設“國內一流的綜合性師範大學”。

  山師大已成為一所“綜合性強、國內知名的研究教學型大學”。學校現有25個學院,82個本科專業,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6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65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覆蓋十大學科門類,學科、專業學位數量居省屬高校前列。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基礎實驗室9個。在南韓、肯亞、美國合建孔子學院4所,是全國省屬高校和全國重點師範院校合建孔子學院最多的高校之一。

山東師範大學的歷史沿革

1902—1957年

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
放大
山東師範大學千佛山校區

  山東師範大學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東大學堂內設的師範館。新中國建立前,山東有一所師範學校,抗日戰爭時期遷往安徽省,抗日戰爭勝利後又遷回濟南,1948年春改為山東師範學院,設五科及一進修班,有教員30多人、學生464人。1948年秋濟南解放,師範學院自行解散。

  濟南解放後,中共中央華東局創辦的華東大學抽調部分幹部和師生,吸收舊山東師範學院的部分師生,建立起教育學院。1949年11月,教育學院一度獨立改為山東師範學院,次年4月,執行全國整編方案,又被撤銷,其中一部分人員仍回華東大學,一部分人員併入山東省行政幹校。

千佛山校区文化楼
放大
千佛山校區文化樓

  1950年9月,中共中央華東局決定,華東大學與山東大學合併,在濟南城南關營盤街前濟南蠶桑學校舊址籌建山東師範學院。1951年7月,山東師院從蘇州華東革命大學和天津華北革命大學又聘調20多名教師任教,圖書也增加到5萬多冊,還在千佛山下確定了新校址。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院系調整後的山東師院由8個系發展為中文、歷史、地理、教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藝術、體育等10個系,校舍也擴大很多,院部和文、史、教、地、數等系在準備調整時已由營盤街和千佛山下遷到濟南商埠經五路緯九路,物、化、生三系遷到經五路緯七路,藝、體兩系駐在十二馬路道德街,而將千佛山下的校舍調給了山東財經大學

  山東省人民政府於1953年撤銷山東財經學院,把校舍和部分人員併入山東師院,中文、歷史、藝術、體育四系又從濟南商埠遷到千佛山下,名為三院,但教育系停止招生。1954年,國家又以230億(建國初期幣值投資山東師院基本建設。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在千佛山下新址建成了教學大樓兩幢、圖書和辦公大樓一幢、教職工宿舍樓兩幢。1955年暑期,進行第二次遷校,全部由濟南商埠遷到千佛山下,實現了集中辦學。1956年又增設外語系,並且各系都擴大招生。到1957年,山東師院有中文、歷史、外語、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生物、體育、藝術等10個系11個專業,已發展成為一所具有相當規模的高等師範學校。

1958—1965年

  1958年同意體育系獨立出去成立山東體育學院,藝術系與山東藝校合併成立山東藝術專科學校;1960年繼續擴大招收本科生。1961年春在校學生增到4200多名。1961年秋,隨著國民經濟的暫時困難和學校教育規模的壓縮。接著,大力學習貫徹黨中央和國務院關於“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以及教育部頒佈的《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即“高教六十條”,強調“教學為主和勞逸結合”的原則。1961年前後,劉砥石代理黨委書記,劉洪軒任院長。副書記董子宜、王士舉,副院長王大彤、葉錦田、田仲濟。

  1963至1965年,山東師院在全國形勢的推動下,要求師生員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進一步落實“高教六十條”的精神。1963年,學校又決定撤消山東藝術專科學校,將音樂、美術兩個專業調回山東師院,重建藝術系,實行主、副科制,本科四年,即主修美術(或音樂),兼修音樂(或美術),仍在藝專辦學,學生畢業後既能教音樂又能教美術;同時,根據中央關於加強理論隊伍建設的指示,學校決定建立教育學、世界近現代史(重點是亞、非、拉)、中國現代文學等研究室,開始重視和加強了科學研究工作。到1965年,山東師院有中文、歷史、政治、外語(英、俄專業)、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體育等11個系12個專業。

  從1958年開始,學校相繼制訂了《教師教學工作暫行辦法》、《科研工作暫行辦法》、《助教培養試行辦法》、《學生科研活動組織條例》、《學生勤工儉學方案》、《山東師院勤儉辦學方案》、《領導幹部轉變工作作風和改進工作方法若幹規定》,等等。

1966—1976年

山东师范大学教学楼
放大
山東師範大學教學樓

  1970年8月,省革委作出把山東師範學院遷到聊城辦學的決定,9月份,院部機關和中文(三連)、外語(四連)、體育(六連)、數學(七連)、生物(十連)、地理(十一連)等系也陸續遷到了聊城,物理(八連)、化學(九連)兩系和半導體廠、教學儀器廠、化工廠等因大量設備在聊城無法安置,暫留濟南原山東師院校址辦學。

  1971年1月,山東師院對系科作了調整,準備招生。政治與歷史合併為政史系(政史大隊),英語與外語合併為外文系(外文大隊)。將1968年5月接收教育廳教學儀器廠改建的電工無線電“五·七”公社又調給了原山東科技大學(1970年由山東大學拆分,1974年撤銷),五柳閘農場交給了省革委行政管理局。3月份,山東師院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有政史、外文、中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7個系招收學生1006名。

  1972年,外文系增設日語專業,學制三年。1973年,地理和體育兩系恢,體育專業學制二年,其他專業學制均定為三年,都改為暑期招生和暑期進行畢業分配。 1974年4月,省科教組作出“關於山東師院遷回濟南辦學的意見”,傳達省委同意山東師院總校設在濟南,把大部分師生員工及家屬戶口遷回濟南;但要留三分之一的教職員和圖書儀器、傢具設備等籌辦山東師院聊城分院。11月份,接到中共山東省委魯發(1974)109號文件,正式通知山東師院在聊城辦分院的決定。

  1976年春,學校相繼傳達學習中央和省委有關教育革命問題的報告精神。

1977—至今

  國家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山東師院開始了新的改革發展。1977年,恢複本科招生,學制四年;1978年,政史系分開,恢復政治系和歷史系建制;恢復山東師院附屬中學和附屬小學。在貫徹全國科學大會和全國教育工作大會以後,恢復了教師職稱制度

  1981年3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屬重點高等學校,同年8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學校更名為山東師範大學。1994年11月,被山東省委省政府列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學校。2001年4月,山東省化工學校併入,發展至今。截止2013年3月,學校有全日制學生37000餘人,其中研究生約5000人,另有留學生210餘人,成人教育學生19000餘人。

  2014年2月,山東師範大學已經完成省部共建,正式從原來的省屬院校升級為教育部和山東省共建的院校。

山東師範大學的辦學條件

山东师范大学图使馆
放大
山東師範大學圖使館

院系設置

  截至2014年4月,學校設有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經濟學院、法學院 (知識產權學院)、教育學院、體育學院、文學院、國際交流學院、外國語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傳媒學院、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人口·資源與環境學院、心理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MPA教育中心)、教師教育學院等25個教學學院。

師資隊伍

  截至2014年3月,學校有2647名教職工,其中專任教師1899人,教授、研究員385人,副教授、副研究員77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51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833人。博士生導師136人,碩士生導師近70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 315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812人,設有8個省級學科帶頭人崗位,8個校內特聘教授崗位。1人入選全國 “百千萬人才工程” 第一、二層次,1人獲教育部頒發的首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1人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3 人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3人入選教育部中青年骨幹教師,7人被選為山東省突出貢獻專家,41人(次)被選為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86人(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5位教師獲得全國曾憲梓教育基金獎。先後9人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1人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攀登計劃。另外,學校還聘請了100多名國內外著名學者專家任兼職教授。

學科建設

  截至2014年3月,山東師範大學擁有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6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65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

  學校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有22個山東省“十二五”重點學科,其中省級特色重點學科11個。2012年,據美國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統計,植物與動物學、化學2個學科進入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前1%。在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中,18個學科參評,11個學科進入前50%。

學科種類 具體學科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生物學、化學、物理學、中國語言文學、教育學、心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
一級學科博士點 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 哲學、理論經濟學、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電腦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
國家重點學科 中國現當代文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教育學原理
省級特色重點學科 分析化學、原子與分子物理、植物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基礎數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電腦軟體與理論、文藝學、世界史、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省級重點學科 藝術學、教育技術學、動物學、自然地理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古代文學、體育教育訓練學、英語語言文學、世界經濟、企業管理、信息與信號處理
  

教學建設

  截至2014年4月,學校承擔教育部“質量工程”全部類別項目,4人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0項,建成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9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22門、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4部;學校是全省最早承擔“國培計劃”的高校,曾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2007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

校园环境
放大
校園環境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生物科學、物理學、漢語言文學、歷史學、化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電腦科學與技術、音樂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

  德育原理、社會近代史、細胞工程、中國現代文學史。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山東師範大學化學實驗示範教學中心

  國家級教學團隊

  德育原理課程教學團隊、世界近現代史課程教學團隊。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

  定向山東農村基礎教育的“3+1”教師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省級精品課程

  攝影藝術、多媒體課件開發、大學英語視聽、C語言程式設計、化學教學論、德育心理學、中國文化概論、中國近代史、中西藝術比較、動物學、植物學、人體解剖生理學、植物生理學、植物學實驗、大學數學、文學概論、美學概論、中國當代文學、中學物理教學法、近代物理實驗、感測器原理及應用面向對象程式設計、編譯原理等。

  省級教學團隊

  植物生物學教學團隊、細胞生物學教學團隊、軟體服務外包及創新能力培養教學團隊、有機化學教學團隊等。

國際交流

  截至2014年4月,截至2014年4月,學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國留學生定點招生單位,與19個國家和地區的87所院校建立校際交流合作關係。有本專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11個。在南韓、肯亞、美國合作建設孔子學院3所,是山東省對外開放的視窗學校。

學校榮譽

  截至2014年4月,學校被評為“山東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全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招生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全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高校後勤工作先進單位,學校曾獲得山東省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山東省德育工作優秀高校、山東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榮獲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山東省產學研合作創新突出貢獻獎等。

  山東師範大學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編製的2007中國大學社會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七十五,2007中國大學理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四十四。該校在中國校友網2013中國大學畢業生質量排行榜76位和大學教師水平排行榜84位。

  在中國校友會網公佈的2014年分省大學排名中僅次於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和中國石油大學位列第四位。辦學層次為“中國知名大學”。

學術研究

學術成果

  截至2014年3月,學校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600餘項,其中主持承擔國家“863”、“97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360餘項。2012年,成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單位。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山東省社科重大成果獎3項、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項、魯迅文學獎1項,以及“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提名獎、山東省自然科學最高獎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勵300餘項。

  ESI數據顯示,2002年初至2012年8月底,山東師範大學共發表SCI、SSCI論文2345篇,引用總數15004次,篇均被引頻次為6.40。其中,化學領域發文量883篇,總被引6461次,篇均被引頻次為7.32;植物學與動物學領域發文量129篇,總被引1317次,篇均被引頻次為10.21。

研究平臺

  截至2014年3月,學校設有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5個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山東省“十二五”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山東省協同創新中心,設有39個省級以上研究培訓機構。

級別 實驗室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分子與納米探針重點實驗室(教育部)、精細化學品清潔合成實驗室、逆境植物實驗室、分散式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實驗室、光學與光子器件技術實驗室、動物抗性生物實驗室
省部級研究中心 教育部農藥、醫葯中間體清潔生產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山東省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山東省迴圈經濟研究中心、山東省知識產權研究與培訓中心、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鹽生植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光電磁功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信息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城市環境安全預警預報工程研究中心、山東省物流優化與預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其他科研院所 齊魯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山師大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CDM技術服務中心、山東省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山東植物學會、中國現當代文學、地理研究所

科研資源

  學術期刊

  《山東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山東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系反映理科教學和科研成果為主的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刊登數學、電腦科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和體育學等學科的學術論文。

  該刊為《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地理學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中國數學文摘》、《中國天文學文摘》等十幾種資料庫的刊源。《山東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多次獲山東省科技廳、山東省新聞出版局評選的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1995年獲全國高校優秀學報二等獎;1997年獲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稱號;2001年入選“中國期刊方陣”;2004年被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收錄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5年被《中國數字化期刊群》收錄為中國核心期刊。

  《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該刊主要刊登文學、語言學、史學、教育及心理學、哲學、政治學等方面的論文。截至2014年6月,該刊被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評為“首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評為《中國人民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 核心刊物、中國期刊網(CNKI)全文入編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編委會、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列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源刊”、“中國人文社科引文資料庫源刊”。

  圖書館藏

  截止2010年底,山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收藏書刊共計363餘萬冊。其中中外、文圖書337萬冊,中、外文期刊9600餘種,近27萬冊。館藏線裝古籍20萬冊(善本古籍1120種,15688冊,宋元版圖書2種,明版274種,清朝乾隆以前刻印精良、流傳稀少者522種,鈔本、稿本169種)。購置電子圖書112萬餘冊,中、外文資料庫135個。圖書館在古籍文獻、解放前出版的中、外文書刊、齊魯文化文獻、“四庫全書”相關文獻及教育、地理等專業的書刊收藏上較為系統。館藏資料庫建設初具規模,並引進國內外較大的社科、科技信息資料庫,為學校教學與科研提供了強有力的文獻保障。

學術交流

  截至2014年4月,國際交流學校與國內外高水平院校、科研單位的交流不斷。先後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南韓、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北韓 、肯亞等15個國家和臺灣地區的59所院校建立了校際交流合作關係。在聯合辦學、教師和學生互派、文化學術交流、共同舉辦國際會議等方面建立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 先後舉辦“植物耐逆基因:發展中國家未來發展前景”國際研討會、偏微分方程及數值分析國際會議、國際心理學家委員會第62屆學術大會、齊魯文化國際研討會、儒家思孟學派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IEEE醫學與教育信息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國際學術會議20餘次。

山東師範大學長清湖校區

建設歷程

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远眺
放大
山東師範大學長清校區遠眺

  山東師範大學長清校區位於濟南市大學科技園內,是大學科技園中占地面積最大、建築規模最大的校園。校園南依風景秀麗的雙龍山,北臨大學路,東與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滬鐵路相接,西與大學科技園中心區相望,地理位置優越。京福高速公路、濟菏高速公路相伴左右,104、220國道交通便利,信息發達。 2003年10月24日,山東師範大學長清校區建設開工典禮隆重舉行,大學科技園高校建設從此拉開序幕,這在山東師範大學發展史上及山東省高等教育發展歷程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2005年10月,長清校區正式啟用,7887名學生順利入駐,標志著學校多年來拓展辦學空間夙願的圓滿實現。2006年,6棟學生公寓5.4萬平方米交付使用。2010年3月,長清校區被評為“省級花園式單位”。 目前,校區已有17個學院入駐,在校學生數達到22000人。

規模狀況

  新校區規劃總建築面積68 萬平方米,一次規劃,分批建設,容納學生30000人。2005年10月,該校長清校區正式啟用,7887名學生順利入駐,標志著學校多年來拓展辦學空間夙願的圓滿實現。目前,校區已有17個學院入駐,在校學生數達到22000人。

  2005年10月,長清校區正式啟用,7887名學生順利入駐,標志著學校多年來拓展辦學空間夙願的圓滿實現。2006年,6棟學生公寓5.4萬平方米交付使用。同時校園綠化按照“四季見綠、三季見花、兩季見果、突出主景兼顧附景”的規劃原則,變單純的景觀綠地為融綠於校園生活之中的綠地規劃,借景造景,營造山水校園,實現點上成景、線上成蔭,面上成林的景緻。共種植各類樹木15萬株,種植地被植物或鋪設草坪22萬平方米,植被種類達200多種,其中名貴樹木20餘種。2010年3月,長清校區被評為“省級花園式單位”。

建設特點

长清湖校区
放大
長清湖校區

  立足於21世紀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著眼於可持續發展的趨勢,遵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要求、高效率運行、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的理念,學校自2003年1月開始按照建設一流大學校園的目標對新校區進行規劃設計。 總體規劃的顯著特點是:

  構築開放性的校園環境,塑造多重交往空間。由於校區縱深較大,故採用教學實驗樓群與學生宿舍平行發展的形式,以求得豐富的空間效果。從大門沿校區中軸線廣場、圖書館和南部綠地形成了生態景觀軸,校園景觀在佈局形態上都沿中央生態軸展開,教學、科研、辦公區分佈在校區西部,學生生活區分佈在校區東部,縮短了學生校內活動的距離。樓群建築與山連成一體,學生生活休閑時時穿行於群山和綠樹之中,真切地感受到生態自然帶給人的愉悅心情。

  開放中央,交通兩邊。依據校園地勢由北向南逐漸抬高的地形特點,中央軸線採用前實後虛的設計手法,使得整個校園的空間效果更為通透、明朗。中心廣場開闊,伴有音樂噴泉、休閑水面、集會廣場,兩側是辦公樓和音體美樓組合。圖書館作為標誌性建築矗立在校園的中心,從外觀上看簡潔、大氣,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和震撼。

  後勤保障配套用房齊全隱蔽,既滿足了校區功能需要,又避免對學校景觀構成影響。

  校園建築追求純凈素雅清新的風格。與青山綠水的校園環境相協調,教學樓、實驗樓等公建部分外立面以青灰色面磚為主,色彩素雅,風格莊重、沉穩。學生公寓色彩鮮艷,風格清新向上。既傳承學校文化底蘊,又具有鮮明的現代教育特色。總體規劃在服從市區整體規劃的要求下,勾勒出富有特色的校園環境,將傳統理念與現代文化相融合,藝術與哲理地體現了綜合+科技+人文+生態的主題。

山東師範大學的校園文化

校徽

山东师范大学校徽
放大
山東師範大學校徽

  山東師範大學標誌主體部分由學校英文名稱(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首寫字母“S、N、U”構成。以此三字母作為山師大標誌的基本語言符號,信息傳達明確、一目瞭然。同時,以英文字母作為標誌構成元素,有很強的國際性、時代感。字母“N”採用鮮明的紅色,打破了造型左右對稱的結構,產生一定的變化,規矩而不呆板。三個字母組合在一起像一本打開的書。上方紅色的燭光形象徵著教師教書育人,寓意用知識照亮學生的心靈。燭光形還可看作一個水滴,象徵著對學生的培育和知識的傳授,以此圖形傳達出山師大的文化內涵和底蘊。標誌的造型語言採用規整的幾何形與飽滿的有機形相結合,各種造型因素的構成、組合均嚴格、規範。以此設計風格表達出學校科學嚴謹的治學、辦校態度。此標誌的色彩選用紅藍二色。藍色代表智慧、深邃,象徵學校師生在教學、科研方面的能力與成就;紅色代表熱情、生氣勃勃,象徵著山師大永遠充滿活力與希望。

  現在使用的這一校標,是學校歷史上的第三個校標。1992年,學校曾在全校範圍內展開過徵集校標活動,經過評選,產生了當時的山東師範大學校標(圖三),設計者為美術學院教師趙勤國。1992年校標中的變體“山”字表示山東,泉水噴涌狀圖案表示泉城濟南;水滴形狀喻燭光;外形如花蕾和花朵,喻青少年學生,象徵師範院校培養目標主要是教師,而教師又是培養“祖國花朵”的園丁。

  隨著形勢的發展和麵向新世紀的需要,建校50周年前夕,廣大師生建議結合校慶活動重新進行一次校標徵集。1999年11月,學校決定再次開展徵集校標活動。經過認真評審和廣泛征求意見,2000年9月,學校確定了由高空設計的校標(圖四)。由於當時學校的英文名稱為“Shandong Teachers’University”,故2000年校標是由學校英文名稱首寫字母“S、T、U”構成的。

  2003年5月,學校為適應對外交流的需要,使英文名稱更加符合國際慣例,參照國內同類高校的普遍做法,決定將英文校名改為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根據更改後的英文校名,2000年校標的設計者對其進行了修改,形成了使用的校標,經學校研究通過,於2004年2月正式公佈、啟用。

校訓

  弘德明志、博學篤行

名詞 出處及釋義
“弘德” 出自東晉常璩撰《華陽國志》中捲十(下):“恢弘德教,養廉免恥。”“思弘德化,思弘德教。”《隋書》捲七七《隱逸傳》中《徐則傳》中有“人能弘德,道不虛行”一語。“弘德”意謂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國。“為政以德”是中國傳統治國思想的核心。以德立身、以德立國是中國傳統治國思想的基本精神。“德主刑輔”是中國傳統治國思想的主要表現形式。
“明志” 出自三國諸葛亮撰《戒子訓》:“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明志”意謂表明志向,樹立理想。理想是一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只有理想遠大,目標明確,才能積極進取,自強不息。校訓把“明志”作為第二條,旨在強調理想,體現著學校註重理想信念教育,激勵廣大師生員工為實現遠大理想而不懈奮鬥的精神追求。
“博學” 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獵取,同時“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並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闊的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校訓把“博學”作為第三條,旨在強調學識,體現著學校重視學識淵博,倡導追求新知,激勵探索真理。通過廣泛學習,達到寬厚的理論基礎,扎實的基礎知識,嫻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容,百科俱收。
“篤行” 與“博學”同一齣處。意謂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道德、理想與學識,最終都要通過實踐來檢驗,都要通過實踐去落實。只有具有明確的道德目標、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淵博的學識,才能真正做到“篤行”。校訓把“篤行”作為最後一條,旨在強調實踐,體現著學校倡導實踐理性,註重知行合一。

校歌

  校歌為1999年時確定的《山東師範大學校歌》。校歌詞作者為原校黨委書記宮志峰研究員,曲作者為音樂系教師梁發勇。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山東師範大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21.11.253.* 在 2014年7月5日 10:31 發表

學校確實好

回複評論
Frawewdccder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7月5日 11:55 發表

好學校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