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觀測庫存控制系統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連續觀測庫存控制系統也稱為定量控制系統或訂貨點控制系統(ROP)、固定量系統,是指對每件產品的庫存水平進行不間斷地監測,當庫存水平降到特定的訂貨水平時再發出補充訂單的一種庫存管理方法。
連續不斷的監視庫存餘量的變化,當庫存餘量下降到某個預定數值——定貨點(Reorder point,RL)時, 就向供應商發出固定批量的定貨請求,經過一段時間,我們稱之為提前期(Lead time,RL) , 定貨到達補充庫存。
連續觀測庫存控制系統
連續觀測庫存控制系統的特點是根據庫存項目的重要性,選擇價值較大,關鍵零部件等作為控制對象,為它們規定一個適當的訂貨批量,以此把庫存量控制在一個合適的水準上,進而達到控制庫存資金等方面的目的。
要發現現有庫存量是否到達訂貨點RL ,必須隨時檢查庫存量,這樣就增加了管理工作量,但它使庫存量得到嚴密的控制 ,因此,適用於重要物資的庫存控制。
其模型如圖所示。圖中RL點為補充庫存的重新訂貨點(即再訂貨點),每次的訂貨量為Q。訂貨提前期(lea time,LT)為:ab=cd=ef。
連續觀測庫存控制系統
由於再訂貨點和訂貨批量固定住了,訂貨時間就不可能是固定的。由於圖中模型假定需求是均勻連續的,此時的訂貨間隔期也相等了(ac=ce),這是一個特例。為了實現這種補充過程,需要為系統事先確定再訂貨點RL,和訂貨量Q。
再訂貨點=日需求量*訂貨提前期
訂貨批量可以根據經濟訂貨批量EOQ模型進行確定。
連續觀測庫存控制系統的缺點是需要經常地檢查庫存狀態。
定期觀測庫存控制系統與連續觀測庫存控制系統的比較[1]
定量訂貨模型和定期訂貨模型的基本區別是,定量訂貨模型是“事件驅動”,而定期訂貨模型是“時間驅動”。也就是說,定量訂貨模型當到達規定的再訂貨水平的事件發生後,就進行訂貨,這種事件有可能隨時發生,主要取決於對該物資的需求情況。相比而言,定期訂貨模型只限於在預定時期期末進行訂貨,是由時間來驅動的。
運用定量訂貨模型時(當庫存量降低到再訂購點RL時,就進行訂貨),必須連續監控剩餘庫存量。因此,定量訂貨模型是一種永續盤存系統,它要求每次從庫存里取出貨物或者往往庫存里增加貨物時,必須刷新紀錄以確認是否已達到再訂購點。而定期訂貨模型中,庫存檔存只在盤點期間發生。
兩種系統的其他區別因素是:
(1)定期訂貨模型平均庫存較大,以防在盤點期發生缺貨情況;定量訂貨模型沒有盤點期。因為平均庫存量較低,所以定量訂貨模型有利於貴重物資的庫存。
(2)對於重要的物資如關鍵維修零件,定量訂貨模型將更實用,因為該模型對庫存的監控更加密切,這樣可以對潛在的缺貨更快地做出反應。
(3)由於每一次補充庫存或貨物出庫都要進行紀錄,維持定量訂貨模型需要的時間更長。
我們可以看到,定量訂貨系統著重於訂購數量和再訂購點。從程式上來看,每次每單位貨物出庫,都要進行記錄,並且立即將剩餘的庫存量與再訂購點進行比較。如果庫存已降低到再訂購點,則要進行批量為Q的訂購;
如果仍位於再訂購點之上,則系統保持閑置狀態直到有再一次的出庫需求。對於定期訂購系統,只有當庫存經過盤點後才做出訂貨決策。是否真正訂購依賴於進行盤點的那一時刻的庫存水平。
連續觀測庫存控制系統的實施方式[2]
- 收發卡片法是指用特別設計的收發卡片控制訂貨時間的方法。
- 雙堆法又稱為[[雙箱系統]採用該方法的企業,在每次進貨時,均將物資分成兩部分儲備,一部分作為訂貨點的庫存儲備單獨存放,其餘的作為經常性儲備,供日常發料之用。一旦在發料過程中發現經常性儲備使用殆盡時,則動用留做訂貨點的庫存儲備物資,同時馬上發出訂貨指令。與收發卡片法相比,雙堆法操作起來更直觀、簡單。
- ↑ 張淑君, 林光.企業運作管理.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ISBN 7302092443, 9787302092445
- ↑ 蘭洪傑,施先亮.供應鏈與企業物流管理.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ISBN 7810824384, 978781082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