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威廉·詹姆斯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威廉·詹姆士)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放大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美國心理學家和哲學家,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和實用主義哲學的先驅,美國心理學會的創始人之一。1875年,建立美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1904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06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

目錄

威廉·詹姆斯簡介

  他的父親是神學家,他是家裡五個孩子中的長子,弟弟亨利·詹姆士是一位有名的作家,和父親同名。幼年在紐約的私立學校接受啟蒙教育,後隨家庭漂居歐洲各地,在瑞士、法國、德國、英國接受最好的教育,因此使他有豐富的幼年生活和掌握五種語言。早年愛好繪畫和科學,1858 年回美國羅得島州新港市隨亨特(William Morris hunt, 1824-1879)習畫一年,1859-1860 年全家遷往瑞士日內瓦,他在日內瓦科學研究院學習科學,當時他希望成為畫家,因此不久即返回新港市繼續習畫,但後來發現自己缺乏做畫家的天分遂放棄了。 1861 年進入哈佛大學勞倫斯理學院在埃利奧特(Charles W. Eliot)指導下攻讀化學,後又改學比較解剖學和生理學三年。在這期間,他的老師懷曼(Jeffies Wyman)的進化論思想對他以後的學術觀點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又因聽著名動物學家阿加西斯(Louis Agassiz, 1807-1873)的課,使他的興趣從化學轉向生物科學。1864 年,詹姆斯轉入哈佛醫學院學醫,1865 年還未畢業便隨同阿加西斯去巴西進行自然考察。在考察過程中,詹姆斯感染了天花,同時感到自己不宜做準確而有秩序的收集和歸類工作而中斷這項研究。 1866 年繼續學醫,但又因身體不好而中斷。1867 年又去德國留學,在赫爾姆霍茨、馮特、微爾和的指導下學習醫學、生理學和心理學。因體力不支,不能堅持實驗室的工作,但卻有較多的時間博覽法國和德國、美國的文學名著,還有機會到柏林大學聽課。1869 年獲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完成學業之後,卻因受當時流行於德國決定論哲學思想的影響,一度悲觀消極,最後得了抑鬱症。他一度相信,人生一切是註定的,在註定觀念束縛夏生命毫無意義。直到後來因讀到一篇雷諾維葉(Charles Renouvier,1815-1903)有關自由意志的文章,才使他領悟出“人生一切操之在己”的意義,從而走向積極人生,並決心通過對意志功效的信仰治好自己的病,後來他的健康狀況果然好轉。他的實用主義哲學思想也是此時孕育出來的。

  19 世紀70年代參加“形而上學俱樂部”,認識了皮爾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 1839-1914),並接受其影響,後一起建立了實用主義。1872 年開始在哈佛大學講授解剖學和生理學,由於研究神經生理以及與心理學有關的其他生理學問題,他逐漸轉向心理學的研究。1875 年他在美國第一個開設新心理學課程“生理學與心理學的關係”,並設立了一個非正式的心理學實驗室,供教學演示和心理實驗之用。該實驗室較之馮特 1879 年設立的實驗室早了四年,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早的心理實驗室。但是該實驗室只用於配合教學,不曾從事嚴謹的心理學術研究,因而未能引起世人註視。1876 年任哈佛大學生理學副教授。1880 年轉任哲學副教授。1885 年升任哲學教授。1889 年轉任心理學教授。次年出版兩捲本著作《心理學原理》,幾乎概括整個十九世紀的心理學,被翻譯為法文、德文、義大利文以及俄文。該書既是當時實驗心理學研究成果的基本總結,又是詹姆斯機能主義(或實用主義)心理學思想的集中體現。1892 年他把《心理學原理》改寫為《心理學簡編》,在美國被作為大學標準課本。

  後來對自己的成果不滿,並斷定自己再無其它任何東西可貢獻給心理學,故又將興趣轉向哲學。1897 年 H.閔斯特伯格主持哈佛大學心理實驗室工作後,他又改任哲學教授。1907 年辭去哈佛大學職務,悉心研究哲學。他對於宗教心理學也頗感興趣,1902 年出版《宗教經驗種種》。此外他在靈魂方面也深入研究,這正是後來的超心理學(Parapsychology)。詹姆斯晚年時備受稱譽,被公認為美國當時最有名的哲學家。

  他是美國心靈學研究會(1885 年成立)的主要創立者,終其一生都在探討超個人的心理現象與超心理學,認為人的精神生活有不能以生物學概念加以解釋的地方,可透過某些現象來領會某種“超越性價值”;並強調人有巨大的潛能尚待開發,人的意識只有很少一部分為人所利用。他曾參與類似禪坐的靜坐活動,表示靜坐是一種喚起深度意志力的方法,可以增加個人的活力與生命力,也做靈媒的實證研究。此外,詹姆斯橫跨哲學、心理學與精神醫學界,對超意識的自動書寫很感興趣,曾大量收集案例,併發現青少年最能藉此表達內心的糾葛與人格之衝突,他還註意到自動書寫有時能解開罪犯的犯罪癥結,但並非人人能自動書寫,必須透過催眠或其他方法。

詹姆斯的著作

  《心理學原理》(1890)

  《對教師講心理學和對學生講生活理想》(1899)

  《實用主義》(1907)

  《多元的宇宙》(1909)

  《真理的意義》

詹姆斯心理學方面的貢獻

  1、建構了科學心理學的完整體系 詹姆斯在 1890 年出版的《心理學原理》,不僅被視為心理學的經典著作,而且公認是美國機能學派興起的里程碑。數種所列主題包括感覺、知覺、大腦功能、習慣、意識、自我、註意、記憶、思維、情緒等十章,大致確定了以後百餘年來心理學研究的範疇。在該書中可以發現詹姆斯心理學思想的五點要義:

  反對結構主義意識元素分析的研究。詹姆斯認為,心理學研究的目的不再發現構成意識的基本元素,而在研究個體意識在適應其環境時所發揮的功能。

  首倡意識流理論。他認為意識不是靜止的,而是因人因時因地而連續不斷地流動的,他稱此種心理現象為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如將流動的意識切斷分析,勢必將扭曲意識的本質。他的意識流理論,旨在反對當時流行的馮特式的心理學把心理現象分解為各種元素的作法,開批判心理學中元素主義之先聲。

  首創情緒理論,是最早的情緒理論。該理論在詹姆斯心理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認為生理變化先於情緒體驗,生理變化所引起的內導衝動傳到大腦皮層時所引起的感覺就是情緒,在這一理論中,情緒的一般成因被假定為內在的生理性的神經過程,而不是精神性或心理性的過程。由於這一理論同時為丹麥生理學家朗格(Carl Lange 1834-1900)發現,因此被命名為詹姆斯 - 朗格情緒理論。

  主張心理學研究方法多元化。他布反對結構主義的內省法,但他認為內省法不足以真正瞭解個體適應環境的行為。因此他主張心理學的研究應配合需要兼行採用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調查法等。同時他主張研究對象不應限於常態成人,而應擴大範圍研究兒童、心理異常者以及動物。

  關於自我的立論奠定了現代討論自我觀念的基礎。他指出自我區分為“被‘認知的客體’或稱‘經驗的我’”和“認知的主體又稱自我(Life 或 ego)”,經驗的我包括所有一切個人可以稱為是屬於他的全部東西。他認為自我的客體是由三部份組成:1.物質:包括個人的身體、衣物、房屋、家庭、財產等;2.社會:這是得自他人的認可,例如聲譽等,任何人都有許多的社會我,因為有許多人都認得他;3.精神:包括個人的意識狀態、特質、態度、氣質等。

  2、提倡實用主義 詹姆斯機能主義心理學思想的中心主張,就是他 1907 年出版的《實用主義》一書中所宣示的實用主義(pragmatism)。他認為,世間無絕對真理,真理決定於實際效用,而且真理常隨時代環境變遷而改變;適合於時代環境而有效用者,即是真理。詹姆斯實用主義思想,對以後應用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3、對心理學能否直接應用於教育的看法 詹姆斯反對將心理學的原理原則直接應用於學校教學。在其 1899 年出版的《對教師講心理學》一書中,即明確指稱:心理學是科學,教學是藝術;無論科學如何萬能,科學本身不可能直接創造出藝術作品。詹姆斯此一看法指出了此後教育心理學發展的正確方向。

威廉·詹姆斯語錄

  •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 我們的弱點也許會給我們提供一種出乎意料的助力。
  • 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 改變你的想法,你就能改變你的生活。

  If you can change your mind, you can change your life.

  • 變得有智慧的方法是瞭解什麼應該忽視。

  The art of being wise is knowing what to overlook.

  • 人的難題不在於他想採取何種行動,而在與他想成為何種人。
  • 不管你知道多少金玉良言,不管你具備多好的條件,在機會降臨時,你若不具體的運用,就不會有進步。自己有好的構想,而不貢獻出來,人生就不會改善。
  • 人性中最深刻的本能就是對被欣賞的渴望。

  The deepest principle in human nature is the craving to be appreciated.

  • 人可以藉由改變態度,改變生命。
  • 真正的文化以同情和贊美為生,而不是以憎厭和輕蔑為生。
  • 播下一個行為,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你將收 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良好的行為 習慣並不是天生的,完全可以通過後天來培養。習慣是一種多 麽頑強的力量啊!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從小就應該建 立一種好習慣,通過教育,通過陶冶,直至我們終身受益。
  • 你對生活撒的謊,生活一定會還給你,沒有僥幸。
  • 身先行動起來,裝出快樂起來,隨之心就會快樂起來。
  • 一個小人物的救助永遠是一種偉大的救助,最偉大的因素正是由於他的渺小。
  • 我們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覺得,對於生命持一種無憂無慮的淡泊態度,將抵償他自身的一切缺點。
  • 哲學生活在言詞中,而真理和事實則以遠勝於語言公式的種種方式涌入我們的生活。
  • 人成人之後,常常為生計奔忙,生命中的例行程式越來越多,歲月也就跟著變得空空如也,早年認識世界時的勁頭不復存在。
  • 寬巨集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
  • 人的思想是萬物之因。你播種一種觀念,就收穫一種行為;你播種一種行為,就收穫一種習慣;你播種一種習慣,就收穫一種性格;你播種一種性格,就收穫一種命運。
  • 宗教是記載人類的自我主義的歷史中的極重要的一章。
  • 人類的一切作為可歸結為大小發明家的創造和其餘人的模仿。個人指出道路,確定模式。模式間的競爭即世界的歷史。
  • 明智的藝術就是清醒地知道該忽略什麼。
  • 清醒總是意味著退縮,辨別和反對;酣醉則總意味著擴張,一致和贊同。
  • 如果可行,對一個人最殘忍的懲罰莫過於此:給他自由,讓他在社會上逍游,卻又視之如無物,完全不給他絲毫的關註。但他出現時,其他的人甚至都不願稍稍側身示意;但他講話時,無人回應,也無人在意他的任何舉止。如果我們周圍每一個人見到我們時都熟視無睹,根本就忽略我們的存在,要不了多久,我們心裡就會充滿憤怒,我們就能感覺到一種強烈而又莫名的絕望,相對於這種折磨,殘酷的體罰將變成一種解脫。
  • 世界上只有一個你,這個表達是唯一的。如果你阻止了,它不會通過其他媒介存在,將會永遠消失。
  • 每個人都知道逃跑會增加恐懼感,悲傷和憤怒的癥狀會自我強化,每一聲哭泣都會讓悲傷變得更強烈,從而哭得更傷心,直到最後筋疲力盡為止。憤怒時,我們的情緒表達會讓自己更憤怒。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威廉·詹姆斯"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学习者184899999996 (討論 | 貢獻) 在 2017年5月3日 16:49 發表

卡耐基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