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奧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奧斯古德-施拉姆模式(Osgood-Chramm's Model)

目錄

什麼是奧斯古德-施拉姆模式[1]

  奧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是指施拉姆依據奧斯古德提出的理論創製的主要是對人際傳播形態的一種理論描述。奧斯古德認為,香農和韋弗有關傳播過程的數學模式主要描述機械傳播技術下的直線形態,不符合人際傳蹯的實際;在人際傳播傳播活動中,參與者既是信息的發送者,又是接收者。施拉姆依據該理論,於1954年在《傳播是如何進行的》一文中提出了三個模式,而學者們認為第三個“迴圈模式”最具有新意和代表性,並將其歸於奧斯古德和施拉姆兩人名下,稱之為“奧斯古德-施拉姆迴圈模式”,見圖。

奧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的內容[2]

  奧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是一個高度迴圈和互動的模式,表明瞭與單向直線型傳播模式的決裂。它將傳播看作是行為者雙方對等的過程,依次擔當訊息傳播者和接收者,傳受雙方在解碼、釋碼、編碼時(即符號理解及接受、符號意義解讀、符號組織和發送過程)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傳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映信息的過程是往複迴圈、持續不斷的,“那種認為傳播過程從某一點開始而到某一點終止,這種想法易使人誤解。傳播過程實際上是永無止境的。”(施拉姆)

  不過,該模式較適用於人際傳播,而不太適合大眾傳播,施拉姆因此在同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另一個大眾傳播過程的模式。此外,模式表達了一種傳受雙方完全對等的傳播觀念,如果用來描述人際傳播的普遍性就會讓人出現疑問。實際上,在人際傳播中,也許有這樣對等傳播的情況,但很多時候,傳受雙方因地位、能力及掌控信息資源的差別,傳播過程往往是相當不平衡的。但該模式揭示了有關人際互動傳播的最基本形態,這一點非常有意義。

奧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的特點

  1、沒有傳播者和受傳者的概念,傳播雙方都是主體,通過訊息的授受處於你來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

  2、該模式的重點不是在於分析傳播渠道中的各種環節,而在於解析傳播雙方的角色功能;

  參與傳播過程的每一方在不同的階段都依次扮演解碼者、解釋者和編碼者的角色,並相互交替這些角色。

奧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的缺陷

  1、傳播雙方放在完全平等的關係中,與社會傳播的現實情況不符合。

  2、該模式體現了人際傳播的特別是面對面傳播的特點,卻不能適合大眾傳播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英]丹尼爾•麥奎爾,[瑞典]斯文•溫德爾著,祝建華譯:《大眾傳播模式論》,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2. [美]沃納•賽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鎮之等譯:《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華夏出版社,200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奧斯古德-施拉姆模式"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大王要考研 (討論 | 貢獻) 在 2017年6月4日 06:26 發表

get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