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土地利用動態監測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土地利用動態監測

  土地利用動態監測是指運用遙感、土地調查等技術手段和電腦、監測儀等科學設備,以土地詳查的數據和圖件作為本底資料,對土地利用的動態變化進行全面系統地反映和分析的科學方法。

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的特點

  土地利用動態監測具有下列特點:

  1.監測成果的多樣性

  為適應各級土地管理機構的需求,通過土地利用監測定期提供全國和各省、地、縣的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包括面積數據和反映土地利用空間分佈的圖面資料。同時,除開展按固定調查項目連續監測外,還需作固定項目的專題調查,如對建設用地占而未用,耕地撂荒、開發、復墾和災害毀地等專題項目的實時調查。

  2.監測體系的層次性

  為保證監測任務的完成,各級土地管理部門都應有相應的監測機構,各級機構互為關聯形成體系,體系設置包括國家、省、地、縣若幹層次,各層次組成有機整體,既要保證監測成果的統一性和可比性,又能開展本轄區的監測任務,提供本地區的監測成果。在體系中擬分兩個基本層次:一層是國家和省級的,重點提供全國和全省的土地利用巨集觀數字;另一層是縣、鄉級的,提供本轄區的土地利用資料。兩個基本層次的監測指標、技術手段和精度要求上可有區別,但在監測指標和數據傳輸的上下層面上應能介面。

  3.技術要求的區域性

  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之間的自然條件、經濟發展程度和土地利用水平差異懸殊,故可將全國土地分成若幹類型區和重點監測區,不同地區的監測周期、方法手段和精度要求上應有所不同。

  4.技術手段的綜合性

  根據我國土地利用監測的任務和要求,在技術手段上宜採用衛星遙感、航空遙感、抽樣調查和地面調查相結合的方法,發揮各自優勢,求得總體功能上滿足各項需要。

  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的作用主要有:保持了土地利用有關數據的現勢性,保證信息能不斷得到更新;通過動態分析,揭示土地利用變化的規律,為巨集觀研究提供依據;能夠反映規劃實施狀況,為規劃信息系統及時反饋創造條件;對一些重點指標進行定時監控,設置預警界線,為政府制定有效政策與措施提供服務;及時發現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為土地監察提供目標和依據等。

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的內容

  從土地管理的目標和任務來看,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的內容主要包括:

  1.區域土地利用狀況監測

  通過土地利用狀況的監測來反映土地利用結構的變化,對土地利用方向的變化進行控制和引導。監測重點是耕地變化和建設用地擴展。耕地減少的去向主要是非農業建設占地和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結構調整占用耕地,有可逆性特點,耕地尚能恢復,而被非農業建設占用,耕地就難以恢復。所以監測非農業建設用地擴展是重點。

  2.土地政策措施執行情況

  監測政策的制定依靠準確的信息,同時信息又是執行政策的反饋。土地利用監測就是獲取土地信息和反饋土地政策、檢驗土地管理措施執行結果的主渠道。如規劃目標實現情況監測、建設用地批准後的使用情況監測、土地違法行為監測等。這一類的監測一般是專題監測。

  3.土地生產力監測

土地生產力受制於自然和社會兩大因素,呈現出動態變化。尤其是自然因素對土地生產力的影響,主要影響因素是氣候和大氣條件。如乾旱、異常的大暴雨和降雪量明顯增多,冷暖急劇交替等。這些因素的變化還會在地區間、年際間表現出強烈的差異。另外,砍伐森林、灌溉田野、建設城市、疏乾沼澤等人類活動也會導致近地面氣層的溫度、空氣濕度、風速等的小氣候變化,從而影響農業生產的地域環境。而氣候條件又直接影響土壤風化,影響土壤物質移動的特點和土壤中水、氣、熱的狀況,從而使得農用地生產力呈現動態變化。這就需要進行動態監測,掌握生產力動態變化的方向與規律,為調整生產力佈局和確定合理對策提供依據。

  4.土地環境條件監測

  環境影響土地利用,土地也是環境的一部分。對土地環境條件的監測,重點是考察環境條件的變化、環境污染等對土地利用產生的影響。如對農田防護林防護效應的監測、基本農田保護區內耕地環境污染的監測與評價、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監測、土地植被變化監測等。

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的指標

  1.土地利用結構與利用程度指標

  通過監測反映土地利用結構變化和利用程度的指標主要有:土地利用率、土地農業利用率、土地生產率、墾殖繫數、複種指數、有效灌溉率、林地指數、園地指數、土地非農業利用率等。

  監測指標應體現出層次性。國家和省級主要應滿足巨集觀調控的要求,監測指標可以從簡,在保證監測重點是保護耕地和控制非農業建設用地前提下,監測主項分農地、非農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塊,在農地中再分耕地和非耕地。指標從簡就容易達到監測功能快速、時效、靈活的目標。對地、縣、鄉級監測也需要根據土地管理的實際需要、可能條件和專題研究的內容,確定需監測的指標和要求,進行必要的細化。

  2.土地管理政策措施的監測指標

  其主要是反映國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要求落實情況、土地利用規劃實施情況、土地利用合法性情況等的指標。可包括:土地利用目標實現程度(耕地保有量水平、人均建設用地水平、土地利用結構優化程度、閑置土地利用水平、補充耕地數量等)、基本農田保護率、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執行情況、違法用地面積和查處結案率等。

  3.土地利用經濟社會效益監測指標

  其主要有:土地利用投入產出率、土地經濟密度(凈產值)、土地純收入、萬元產值占地、土地利用投資效果繫數、土地利用投資回收期、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人均居住面積、交通運輸條件等。

  4.土地環境和生產力監測指標

  其主要有:氣候(降雨、光溫、濕度、風向與風速等)、植被(植物群落、森林覆

  蓋率、草層高度與質量等)、能量產投比、光能利用率、環境質量達標程度(水質、大氣、雜訊等)、文物古跡與風景旅游資源、礦產資源分佈等。

土地利用動態監測與土地利用規劃的關係

  (一)土地利用動態監測是保證規劃實施的重要手段

  通過對土地利用狀況和結構的監測,可以反映規劃執行的程度和結果。對違反規劃的土地利用行為及時發現和查處,使規劃落到實處,並可對規劃系統進行反饋,從實際出發,修正規劃目標,更新規劃方案。

  (二)土地利用規劃是土地利用監測的依據和主要內容

  通過土地利用動態監測判定土地利用行為是否規範有序,標準是否符合規劃。在監測中體現出來的土地變更,諸如非農業建設占用耕地、農業結構調整減少耕地、土地開發整理增加耕地等,都要根據規劃確定是否合法。土地用途的變更和土地利用結構的調整是規劃的主要內容,也是需要通過動態監測來實施監控的內容。

參考文獻

  • 王萬茂主編,土地利用規劃學,科學出版社,2006年10月,第424頁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土地利用動態監測"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