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國際資本轉移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國際資本轉移(international capital circulation)

目錄

什麼是國際資本轉移[1]

  國際資本轉移是指資本從一個國家或地區向其他國家或地區轉移,以便進行生產金融方面的投資活動。資本包括借貸資本實物資本兩類。前者以資金借貨以及有價證券股票等貨幣資剎形式出現。因此,國際資本轉移也可分為兩類,即國際貨幣資本轉移(或國際間接投資)和國際生產資本轉移(或國際直接投資)。

國際資本轉移的發展[1]

  國際資本轉移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確切地說,國際資本轉移是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階段時(約19世紀末)才開始出現的重要經濟現象。這主要是因為,在19世紀之前,儘管由於跨國銀行的出現,國際貨幣資本轉移已經出現,但並不是經常性的經濟現象。到了19世紀末,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後,除了國際貨幣資本轉移大量出現之外,伴隨著跨國公司的產生和發展,國際生產資本轉移也開始大量出現。

  自19世紀末至現在,國際資本轉移經歷了三大發展階段。

  (一)第一階段為國際資本轉移初期階段(大約在1870年至1914年間)

  此階段正好是資本主義在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階段過渡的時期。隨著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由自由競爭階段逐步過渡到壟斷階段,這些國家資本集中迅速加劇。壟斷資本巨大的積累和國內新投資場所不足的矛盾,與生產無限擴大趨勢和國內銷售市場相對狹小的矛盾相互交織在一起,使得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資本相對過剩。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資本相對過剩,使得它們的資本輸出不僅成為可能,而且顯得必要。

  此階段,國際資本轉移的主要特征表現為:

  (1)資金借貸形式成為資本轉移的主流形式;

  (2)主要資本輸出國是最早完成工業化的英、法、德三國,但英國居主導地位;

  (3)主要資本輸入國是當時新興工業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以及亞、非、拉地區的一些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

  (4)對外投資主要用於東道國的自然資源開發和鐵路建設等。

  (二)第二階段為國際資本轉移緩慢發展階段(約1914---1945年)

  此階段由於兩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及資本主義歷史上至今最為嚴重的經濟大危機發生(1929 1933年),國際生產和國際貿易均受到嚴重的影響,增長十分緩慢。國際資本轉移也不例外,受到嚴重的阻礙。

  此階段,國際資本轉移的主要特征是:

  (1)主要資本輸出國是英、美兩國,但美國逐步替代英國占主導地位。

  這主要是因為英、法、德三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與國(德國還是二戰中的戰敗國)。因此,此階段,英、法兩國經濟,特別是德國經濟受到戰爭的重創,因而這三國的對外投資也受到嚴重製約,發展緩慢。相反,後起的工業強國美國,由於未直接參与二次世界大戰,因此其經濟實力不但未受到打擊,而且因戰爭而迅速增強,並大大超過德、法、英等老牌工業強國。與此同時,美國的對外投資相應得到迅速發展,並一舉超過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對外投資國。

  (2)主要資本輸入國是殖民國家的涉外領地和亞、非、拉落後國家,主要投資部門是採掘業和農業等。

  (3)政府對外投資規模迅速擴大,但私人對外投資規模仍然較大,併在國際資本轉移中占主導地位。

  (三)第三階段為國際資本轉移穩定高速發展階段(1946年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際政治相對穩定,所以經濟不僅得以迅速恢復,而且在50、60年代維持近20年的高速增長;之後70年代至80年代經歷了經濟滯脹;80年代末以來世界經濟則保持了穩定的增長。日本經濟更在十年不到的時間內恢復到戰前最高水平,併在18年內保持世界最高增長速度。日本在60年代中期開始至60年代末,先後超過了義大利、法國、英國和聯邦德國等工業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工業強國。此階段,許多發展中國家經濟更是持續迅速增長。在國際政治相對穩定、國際經濟高速增長的大環境下,國際資本轉移高潮迭起,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中重要的經濟現象。此階段,國際資本轉移的主要特征是:

  (1)主要資本輸出國是美、歐、日等主要工業發達國家。在主要資本輸出國中,70年代以前美國一直占絕對主導地位,但70年代以後,隨著歐洲特別是日本的崛起,美國的主導地位迅速下降,但仍占相對主導地位。自80年代末開始,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資本輸出國。據估計,目前日本的對外投資總額達到上萬億美元

  (2)從70年代開始,亞洲“四小龍”、巴西等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紛紛加入資本輸出國家行列。

  (3)主要資本輸入國家和地區既有發展中國家,也有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更有工業發達國家,且工業發達國家吸收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對外投資。自80年代末開始,美國一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入國,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本凈輸入國,總額達上萬億美元。

  (4)自70年代末以來,中國一直保持著世界上最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年增長率達9%以上。因此吸引大量的國際資本進入中國。1992年到現在,中國成為發展中國家最大的資本輸入國家,每年輸入國際資本達到300多億美元

  (5)大約3/4的國際資本輸出是通過跨國公司進行的。由於通過跨國公司進行的國際資本轉移基本上是對外直接投資形式,因此,此階段國際資本轉移的主要形式是對外直接投資

  (6)國際資本轉移圍繞著世界產業結構大調整而展開。

國際資本轉移不斷發展的原因[2]

  (一)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必然現象

  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有的國家經濟高度發達,有的國家經濟中等發達,有的國家經濟欠發達。一般來說,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和一些中等發達的國家的資本相對過剩,甚至絕對過剩,但這些國家的多數產業,特別是傳統產業或“夕陽產業利潤率很低,甚至為零或負數。因此,為了謀取較高的資本利潤,這些國家必須向外輸出大量資本。另外,一些中等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因正處在快速發展過程中,資本相對稀缺(1i11相對不足),甚至絕對不足。這些國家為了維持正常的經濟發展過程,有必要從國外輸入大量資本。

  (二)生產國際化經濟一體化的客觀基礎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國際資本轉移,特別是對外直接投資的迅速發展,是這個時期生產國際化、經濟一體化的客觀基礎。資本等生產要素的自由移動,是各種一體化組織不斷向前推進的必要條件之一。

  (三)跨國銀行特別是跨國公司迅速發展的必要條件

  20世紀以來,特別是20世紀4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得以迅速發展。這主要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工業發達國家有大量的“過剩資本”,要求轉移到國外去尋找有利的投資場所,而大量的對外投資往往是通過跨國公司來轉移的。因此,工業發達國家資本對外的大量轉移成為跨國公司迅速發展的必要條件。而跨國銀行通過在國外的分支行或國際聯合銀行等形式,來經營國際性金融投資業務。這樣可分散獨家銀行從事大規模國際借貸活動的風險,從而在較大程度上擴大國際資本轉移的規模和活動範圍,大大促進了國際資本轉移。因此,國際借貸資本或金融資本的大量轉移,成為跨國銀行迅速發展的必要條件。

  (四)戰後許多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實力的迅速增強

  50年代末以來,許多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工業化迅速發展。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由此,經濟實力迅速增強,工業比重得到迅速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參加國際投資活動的資本和技術能力。這促使這些國家和地區積極尋求比較優勢,加強對其他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直接投資,促進了資本轉移

  (五)國際商品市場爭奪的加劇和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

  20世紀初,特別是40年代以來,由於資本主義工業國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商品持續“相對過剩”,因此,引起國際商品市場爭奪不斷加劇,貿易保護主義盛行。而對外投資能使商品銷售繞過其他國家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進入對方市場。顯然,貿易保護主義刺激了對外外投資的迅速增長。

參考文獻

  1. 1.0 1.1 朱鐘棣,郭羽誕,蔣振中.國際貿易教程新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06月
  2. 楊李煉,黃克安.新編國際貿易教程.福州大學管理學院貿易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泡芙小姐,Yixi,连晓雾,Gaoshan2013.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國際資本轉移"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