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品味經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品味經濟

  品味經濟,即與過去不同,人們不再局限於購買貴金屬奢侈品,而是更多購買符合自己個性需求的美好體驗,或者說滿足感和愉悅感。品味深層次的核心點在於審美,所有囊括生活美學的理念,都可以歸入品味,而當消費者對美的追求不斷提升所引起的經濟效應,其實就可以稱之為品味經濟[1]法國社會學大師皮埃爾·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認為,品味具有階級性,不同的社會群體,通常會有不同的品味,社會階層是影響品味的一個主要因素。經濟學人智庫發佈的《中國消費者2030年面貌前瞻》報告指出,2030年之前,有三分之一的人將擁有中上收入及高收入。同時,中國中產階層會有爆炸式的增長,這將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消費結構產生深遠的影響。[2]

品味經濟在世界各地[3]

日本

  以日本為例,1977年的人均GDP也超過了5000美元,可進入90年後之後的泡沫破裂,讓日本經濟經歷了長達20多年的滯漲時代,產生的“副產品”就是品味。

  日本作家三浦展《第四消費時代》這本書,講的就是日本消費演化的四個階段。

  剛開始大家喜歡“大”,大房子、豪宅、豪車,因為這些物質是彰顯我們與眾不同的標誌。但慢慢你會發現,大家又開始喜歡小物件了,從大家電向小家電方向轉移,從喜歡大物件到有調性的小物件。

  第四消費時代,日本已經出現了弱品牌甚至叫去品牌的現象,越來越多的朴素的、本土的產品形態是被更多高縣級城市的人群所接受的。

  所以,日本在吸納西方文化的同時,也在孵化自身的品味特征。美國街頭的音樂販售店已經悉數倒閉,Tower Records卻成了日本國民音樂的天堂;“選品教父”小林和人讓雜貨小店成行成市,形成了超越年代感的“品味”;2000年之後才興起的優衣庫,在潮流的基礎上把日本的穿著之道帶到了全世界……

  在中國感知最深的可能是日本的工匠精神和侘寂美學,並給我們講出了一個又一個故事,即使煮飯仙人、壽司之神等大有神化的意思。至於侘寂美學,將不完整、不完美的狀態,升格成為一種很高的品味,成為日式品味的標識。

中國

  在中國電商領域已經可以窺探到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物質

  吸納國外文化是跨不過的進程,往往表現在對國外商品的瘋狂上,出國“買買買”、代購等就是例證。

  這個階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跨境電商,網易考拉海購、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等不約而同地指向了跨境電商,畢竟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北歐等海外商品,符合大眾對消費升級最本質的印象。

  不過這一現象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比如網易考拉海購悄然改名網易考拉,從跨境電商進軍綜合電商,但依舊把“美好”作為關鍵詞之一,品味的代名詞不是進口,而是美好生活。

  跨境電商只是品味的第一步,也是打造高端形象的必然,面臨中國這個世界工廠,顯然不應該局限於舶來品,日本走過的路,正在中國市場繼續上演。

  第二個階段:情感

  幾乎所有的電商平臺都在倡導新零售,實際上是在構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並使之成為品味的一部分。

  很少在公開場合發言的丁磊,罕見的對零售發表了這樣的觀點:“零售離不開人這個基本核心。所有零售形式的演變,都源於對用戶需求的理解,這是一切的原點。”歸根結底,零售從舊到新的演變,還是為了和消費者建立情感聯繫,這一點線上線下出奇的一致。

  早先電商平臺上過多過雜的色塊堆砌,如今開始聚焦品牌的調性,尤其是網易考拉等後起之秀;線下店鋪擁擠混亂的佈局,雖然沒有走向侘寂美學的日式雜貨鋪,衍生出了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等新零售。

  第三個階段:返璞

  車釐子不見得比櫻桃好吃,新奇士橙不見得比臍橙有味道,中國獨特品味的孕育還需要返璞。

  一種是文化上的。西方的貴族精神、日本的侘寂美學等,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文化成為品味的風向標。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儼然不缺少文化上的優勢,道家、儒家、禪宗等都是取之不盡的財富,缺的是在美學價值觀和人文觀上和品牌、商品的融合;

  一種是模式上的。中國不缺少優秀的工廠,不缺少優秀的手工藝人,然而代工的模式不足以營造品味。電商平臺們也在嘗試解決這個問題,淘寶心選、網易考拉工廠店、小米有品、網易嚴選等,不失為一種可行之策。

品味經濟與電商消費[1]

  從巨集觀層面講,其實消費升級概念產生之前,國內市場上消費者品味就在不斷變化,趨向於品質、健康、理性而發展,實則是品味升級的過程。

  在國內經濟重大結構性轉變的背景下,可以看到快速消費品的銷量連年下降,保健、生活方式、旅游和娛樂行業的增長率卻達到兩位數,這種差別的背後是新舊經濟的分割。新經濟崛起依賴年輕一代的一系列品味變化,當他們逐漸走上消費舞臺,整個市場主流的消費觀念不再是性價比,而是生活品味。

  以前消費者購物基於生活剛需,而現在核心是追求生活品質,與之相應地,從看重價格轉變為看重格調,簡單來講這就屬於品味觀念,但品味的內涵遠不止產品或消費環境的調性。

  比如零售行業掀起的簡約美學、快時尚品牌興起,以及星巴克的精品咖啡和第三空間,都因順應品味升級而風靡。

  從經濟角度而言,人們這種追求美、體驗美的本性,也決定了品味將成為各個消費行業增長的持久推動力,包括電商。

  不過相對於消費升級趨勢下產生的新型商業模式,品味提升是在改造電商這一傳統行業,從以低價產品滿足消費者剛需,到幫助消費者解決海量商品下的審美判斷。以網易考拉為例,它之所以在跨境細分市場上長期穩居第一,很大程度上在於從始至終貫徹的精品路線。以品味為標準,給消費者提供精心選擇的商品,從而節省時間成本決策成本,符合當下消費者的價值觀。

  品味不止是一種審美,也是一個過程。

  在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所著的《品味:一種新的積極體驗模型》一書中,品味的定義是,人們引起、欣賞和增強積極體驗的能力以及以這種能力為基礎的加工過程。由此,消費者主動用心感受積極體驗,品味便產生於個體感性體驗的發現,簡單點說,也就是消費活動中自我價值的覺醒。

  所以,品味消費模式追求的是自我享受帶來的愉悅,在消費活動中通常表現為個性化和定製化。當然,現在個體品味的反思和培養還有賴於引導。

  品味引發的經濟效應固然越發明顯,可一個最大的問題是供需不平衡。在需求端,消費升級概念大行其道後,用戶拋開模仿性消費、炫耀性消費,追求品味個性化漸成主流。而在供給端,消費者的審美疲勞、營銷疲勞卻日漸嚴重,這說明市場上缺乏具備美學吸引力的高品味商品,也可以換句話說,消費者品味升級後的需求,其實並沒有得到充分滿足。

  究其原因,主流平臺大多都是“超級賣場”的模式,用戶需要什麼便提供什麼,通過不斷擴充品類,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留住消費者,而今日頭條僅憑藉個性化推薦,就成長為超級流量入口。

  可消費者品味的反思和培養,雖然是一個主動的過程,但目前還需要靠平臺或品牌商引導。正如網易雲音樂推出之前,用戶並不知道音樂平臺可以超出播放器的產品界定,可社交需求其實一直存在,所以消費模式不再是用戶需要什麼便提供什麼,而是轉變為代表用戶更深層次的需求,具體到電商行業也是如此。

  因此,電商行業找尋新增長點的關鍵,可能就在於如何引導消費者的品味升級。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nonameh,otf125,Llyn.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品味經濟"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M id cb44c3bc01270ea2942418ea7fc19f2f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3月29日 19:35 發表

不同的品味,少了一個同字

回複評論
Llyn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3月30日 09:08 發表

M id cb44c3bc01270ea2942418ea7fc19f2f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3月29日 19:35 發表

不同的品味,少了一個同字

謝謝指正,已修改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