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周有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周有光
周有光---漢語拼音之父

目錄

周有光簡介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於江蘇常州,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早年研讀經濟學,1955年調到北京,進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語言文字研究中心是中國語文現代化,他對中國語文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做了全面的科學的闡釋。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周有光是漢語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訂者,並主持制訂了《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85歲以後開始研究文化學問題。周有光在語言文字學和文化學領域發表專著30多部,論文300多篇,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中評網稱周有光具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蘇培成稱其“敢於說真話、說實話”;《晶報》稱他“敢講一般人不敢講的話”。

  2017年1月14日,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

人物生平

  童年時期

  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生於江蘇常州青果巷,十歲時隨全家遷居蘇州,入當時初始興辦的新式學堂讀書。

  1918年入常州高級中學(江蘇省立第五中學)預科,一年後正式升入中學,與後來同樣成為語言學家的呂叔湘同學。周有光讀中學的時候,學校有兩個特點,第一,當時提倡國語,可是沒有人講國語,老師教書都是用方言;第二,當時已經提倡白話文,老師也提倡,可上課學的都是古文,寫文章一定要寫古文,兒女給父母寫信一定要寫文言,寫白話文在那時是大不敬。但是有一位老師思想很新,經常宣傳白話文,對周有光接觸新的事物有很大的幫助。

  從事金融

  1923年,他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主修經濟,語言學。在大學讀書時,周有光積极參加了拉丁化新文字運動。

  1933年4月30日,與張允和結婚。結婚後夫婦同往日本留學。因仰慕日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河上肇,周有光離開原本就讀的東京大學,轉考入京都大學,但河上肇在1933年1月就已經被逮捕入獄,周有光未能如願作成河上肇的學生。

  1935年放棄日本的學業返回上海,任教光華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在上海銀行有兼職,參加了反日救國會(章乃器小組),女兒小禾出生。

  抗日戰爭爆發後,帶全家逃難到四川,先在新華銀行任職,後調入國民政府經濟部農本局任重慶辦事處副主任,主管四川省合作金庫

  1945年抗戰勝利復回新華銀行工作,先後被派駐紐約,倫敦。工作之餘,利用業餘時間讀書,學習。

  1946年,周有光被新華銀行派往歐洲工作,在那裡,他發現歐洲人對字母學很重視,於是買了許多字母學的書自學。

  1949年解放軍攻占上海後回國,任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上海財經學院教授,併在上海新華銀行、中國人民銀行華東區行兼職。

  轉修語言

  1954年,因為之前已發表、出版過一些關於拼音和文字改革的論文和書籍,周有光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邀請擔任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委員。

  1955年10月,到北京參加全國文字改革會議,會後被留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工作,參加制訂漢語拼音方案,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研究員、第一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放棄了在上海的經濟學教學工作。

  1958年開始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講授漢字改革課程,講義《漢字改革概論》於1961年出版。

  1958年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漢語拼音方案決議,同年,漢語拼音成為全國小學的必修課。周有光在北京大學等高校講授漢字改革課程,其講義《漢字改革概論》系統、全面地總結了三百餘年漢語拼音字母的演進史和中國人自創拼音字母的歷程。

  1969年被下放到寧夏平羅“五七幹校”勞動,勞動之餘,憑藉帶去的各種語言版的《毛主席語錄》開始比較文字研究。

  1971年九一三事件發生後,周有光與其他老年知識分子被放回家。

  退休生涯

  1979年4月國際標準化組織在華沙召開文獻技術會議。周有光在會上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言,提議採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

  1980年開始,成為翻譯《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中美聯合編審委員會顧問委員會中方三委員之一,另兩位委員是劉尊棋和錢偉長院士。

  1982年國際標準化組織通過國際投票,認定《漢語拼音方案》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ISO7098)。

  1984年遷至北京朝內後拐棒衚衕。任中美聯合編審和顧問委員會中方三委員之一,出版中譯本《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和國際中文版《不列顛百科全書》。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委員,《漢語大詞典》學術顧問。

  2006年1月13日,周有光年滿一百歲。周有光生於清朝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經歷了滿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黨政府、共產黨政府四個時期,故被友人戲稱為“四朝元老”。1月10日他生日三天前,中國教育部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為他舉辦了“慶賀周有光先生百齡華誕座談會”。[4-5]

  2005年,100歲的周有光出版了《百歲新稿》,2010年,又出版了《朝聞道集》,2011年,他出版了《拾貝集》。但由於出版物語言較為偏激,故而周有光百歲以後的多部作品被列為禁書。其作品及平時言論中表現出對中國共產黨的不滿,認為共產黨早已偏離民主的道路。

  人物去世

  2017年1月14日,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

學術體系

  文化學

  周有光認為現代是雙文化時代。他把文化分成兩個層次:地區傳統文化和國際現代文化。並且描述了人類文化發展步驟的三個主要方面:一、經濟方面,從農業化到工業化信息化;二、政治方面,從神權政治到君權政治到民權政治,簡單地說,就是從專制到民主;三、思維方面,從神學思維到玄學思維到科學思維。

  語言文字學

  一、周有光認為信息化時代的語言生活有兩件突出的事情:一件是利用電子電腦用於處理語言文字,併發展為信息網路;另一件是國際共同語的發展。發達國家的目標是推進信息化,發展中國家的目標是追趕工業化和信息化。

  二、周有光把語文現代化和語言學掛鉤,推動中國語文現代化的健康發展。

  三、周有光提出了“漢語拼音三原則”:口語化、音素化和拉丁化。口語化:拼寫規範化的普通話。音素化:按照音素(音位)拼寫音節。拉丁化:採用國際通用的拉丁字母。

  四、周有光研究了現代漢語用字的定量問題,提出了漢字分級定量的思想,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五、周有光提出了文字的三相分類法。即:1、符號形式,2、語言段落,3、表達方法。

成就貢獻

  漢語拼音方案

  1955年,周有光提出普及普通話的兩項標準:全國漢族學校以普通話為校園語言,全國公共活動以普通話為交際媒介,並提出漢語拼音方案三原則:拉丁化、音素化、口語化。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1979年-1982年,周有光出席國際標準化組織會議,促成國際投票通過漢語拼音方案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ISO7098)。之後,周有光繼續研究以詞語為單位的拼音正詞法,形成《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1988年公佈。他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主編《漢語拼音辭彙》,成為電腦中文詞庫基礎。

  語文的現代化

  1961年出版《漢字改革概論》,對語言學和文字學提出了許多新問題,如詞的結構問題、同音字和同音詞問題、簡化和繁化問題等,擴大了語言學和文字學的研究範圍。

  文字發展規律

  周有光提出了“文字三相分類法”(符形、語段、表達法),並把漢字的傳播歷史分為“學習、借用、仿造、創造”四個階段,對漢字文字學的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essilco.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周有光"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