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29个条目

百科全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是概要介紹人類的全部知識或某一類知識的工具書。按照辭典形式編排,以條目為基本單元,收集各知識領域的名詞、熟語、地名、事件、人物、著作等等,但不收錄詞語,故不同於語文辭典。

  百科全書可以是綜合性的,包含所有領域的相關內容(例如《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就是一部著名的綜合性百科全書)。也可以是專業性的百科全書(例如醫學哲學百科全書)。也有一些從某種特定文化國家觀點來討論廣泛議題的百科全書,例如《蘇聯大百科全書》。有時,百科全書也被視為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時代科學文化發展的標誌。

百科全書的發展

古代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最早把知識進行分類,並編寫了全面講述當時學問的講義,這些講義被認為是百科全書的萌芽。也由此被西方比較多的學者奉為“百科全書之父”。也有人認為亞里士多德的老師柏拉圖才是“百科全書之父”。還有人認為留下了記述各種學問的殘篇的斯彪西波是“百科全書之父”。俄國學者則認為德謨克利特是“百科全書之父”。

  百科全書型的作品在人類歷史上並不少見,古羅馬瓦洛《學科要義九書》和《聖俗事物古跡》、羅馬時代老普林尼《博物志》皆為西方具有百科性質之著作。

中世紀

  中世紀時的百科全書大多是修道院的神父們編寫的教科書性質的大部頭作品。到了後期,百科全書的編纂受到培根科學分類法的影響,書的作者也逐漸演變成多人合作的形式。

  中世紀有《世界寶鑒》、聖依西多祿編著的《詞源》、博韋的樊尚(Vincent of Beauvais)編著的《大寶鑒》(Speculum majus),其中大寶鑒是18世紀前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共有80捲。但直到16世紀的西方,才開始出現“百科全書”這個名詞。最早將“百科全書”用於書名的,是德國人斯卡利傑,在巴塞爾出版。17-18世紀培根所著的《偉大的復興》影響了後世百科全書的分類和篇纂。

中國

  中國漢朝初年的《爾雅》,是中國百科全書性質著作的淵源。

  中國古代的類書是一種百科全書式的資料彙編。第一部類書《皇覽》是公元220年魏文帝主編,已散失。歷代的類書還有杜公瞻《編珠》、歐陽詢《藝文類聚》(100捲)、虞世南《北堂書鈔》、徐堅《初學記》、李昉奉宋太宗之命而主編之《太平御覽》、1267年南宋王應麟編《玉海》,共240捲。明朝初期的《永樂大典》共有22937捲,另說22877捲,被認為是最早的接近現代意義上的百科全書,但大部分已散失。清朝康熙開始,由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到了雍正初年,又由蔣廷錫繼續。民國初年陸爾奎的《辭源》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的百科辭典。1930年,楊家駱編輯《中國學術百科全書》。

  1981年,中華民國出版了《中華百科全書》,總計十冊,分三十八種類別,約一萬五千餘條條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78年至1993年耗時15年編寫了《中國大百科全書》,全套共分74冊,涵蓋66個學門領域,8萬多個條目。其總編輯薑椿芳也被認為是中國現代百科全書的奠基人。

日本

  日本受到唐朝文化的影響,平安時代開始也出現了類書。第一本是源順在934年編寫的《和名類聚抄》。1446年出版了《壒囊鈔》,彙集了日本和中國的佛教與世俗事物知識。江戶時代有寺島良安模仿中國的《三才圖會》所撰的《和漢三才圖會》。

  19世紀編成的類書《古今要覽稿》已經具有近代百科性質,1914年完成的《古事類苑》則更加接近於百科全書。1916年後有現代的百科出現,《廣文庫》可能是第一部,其後三省堂出版了《日本百科大辭典》10捲。此後還有《大百科事典》、《國民百科大辭典》(18捲)、《世界大百科事典》、《不列顛國際大百科事典》、《兒童世界百科》(17捲)、《阿波羅百科事典》(3捲) 、和漢三才圖會(105捲81冊)等。

阿拉伯

  阿拉伯世界的第一部百科全書是《傳統菁華》(阿拉伯語:كتاب عيون الاخبار‎,Kitāb ʿUyūn al-Akhbār),由伊拉克的伊本·古泰拜(أبو محمد بن قتيبة الدينوري‎,Ibn Qutaybah,826年-889年)主編,後由伊本·阿卜德改編為《珠練》。975年至997年,波斯學者花剌子模(ابوعبدالله محمد بن احمد بن یوسف خوارزمی کاتب‎,Muhammad ibn Ahmad al-Khwārizmī)編了《科學之鑰》。其後一個宗教團體精誠兄弟會編著了一本《精誠兄弟會典》。13世紀時埃及歷史學家阿爾努韋利(al-Nuwairi)用20年時間編成《文化智能之的》。

  現代阿拉伯百科全書髮端於19世紀黎巴嫩學者布斯塔尼(بطرس البستاني‎,Butrus al-Bustani)與其兒子編寫的《百科全書》。阿伯特·里哈尼的《阿拉伯百科全書》於1955年出版,單捲本。

現代百科全書

  古代的許多作家都曾經試圖全面地記錄人類的所有知識。但是,約翰·哈裡斯才被認為是第一個創立了現代意義上的百科全書。

  最著名的早期百科全書要屬法國的《百科全書,或科學、藝術和工藝詳解詞典》,由達朗貝爾和狄德羅編寫,並於1772年完成,共28捲,71, 818條條目,2,885張插圖。也因此狄德羅被稱為現代百科全書之父。而在此前比較受歡迎的一部百科全書——英國的伊弗雷姆·錢伯斯的《百科全書;或藝術與科學通用字典》則開創了百科全書的“參見”系統。法國19世紀後出版的拉魯斯百科全書系列影響頗大。

  18世紀法國學者阿萊茲(Alletz)在1766年編篡出版了一部4.5x7.5英寸的袖珍本《小百科全書》(Petite Encyclopédie),是當時最小的百科全書。《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最早時也十分朴素:從1768年到1771年只出版了三捲。

  19世紀德國的布羅克豪斯開創了社交詞典派百科全書,其編篡方法影響了歐洲很多國家百科全書的編寫。此外,德國比較有名的百科全書還有《邁耶百科詞典》和《赫德爾大百科全書》。

  俄國19世紀的百科全書受到德國布羅克豪斯的影響就很大。1891年加爾別爾出版公司出版了8捲本《布羅克豪斯百科全書》的俄文版《案頭百科詞典》,後幾經改變成為《格拉納特百科詞典》。1890-1907年俄國印刷業者艾弗隆與德國布羅克豪斯合作推出了《布羅克豪斯-艾弗隆百科詞典》,共82捲和4捲補編,由俄國學者撰寫。

  義大利的現代百科全書以《義大利百科全書》為代表。其他還有《UTET百科大詞典》和《伊諾第百科全書》。西班牙的百科全書歷史只有100多年,比較出名的有《歐美插圖大百科全書》,《薩爾瓦特百科詞典》、《拉沃爾百科全書》以及《里亞爾普百科全書》。

  隨著百科全書的發展,現代百科全書具有完備的檢索系統,包括索引、參見和分類系統等,條目內容更加趨向於圖文並茂,電腦的應用則使百科全書更加方便檢索和查閱。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百科全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