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周有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周有光
周有光---汉语拼音之父

目录

周有光简介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多部,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中评网称周有光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苏培成称其“敢于说真话、说实话”;《晶报》称他“敢讲一般人不敢讲的话”。

  2017年1月14日,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

人物生平

  童年时期

  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十岁时随全家迁居苏州,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

  1918年入常州高级中学(江苏省立第五中学)预科,一年后正式升入中学,与后来同样成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同学。周有光读中学的时候,学校有两个特点,第一,当时提倡国语,可是没有人讲国语,老师教书都是用方言;第二,当时已经提倡白话文,老师也提倡,可上课学的都是古文,写文章一定要写古文,儿女给父母写信一定要写文言,写白话文在那时是大不敬。但是有一位老师思想很新,经常宣传白话文,对周有光接触新的事物有很大的帮助。

  从事金融

  1923年,他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经济,语言学。在大学读书时,周有光积极参加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

  1933年4月30日,与张允和结婚。结婚后夫妇同往日本留学。因仰慕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周有光离开原本就读的东京大学,转考入京都大学,但河上肇在1933年1月就已经被逮捕入狱,周有光未能如愿作成河上肇的学生。

  1935年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银行有兼职,参加了反日救国会(章乃器小组),女儿小禾出生。

  抗日战争爆发后,带全家逃难到四川,先在新华银行任职,后调入国民政府经济部农本局任重庆办事处副主任,主管四川省合作金库

  1945年抗战胜利复回新华银行工作,先后被派驻纽约,伦敦。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学习。

  1946年,周有光被新华银行派往欧洲工作,在那里,他发现欧洲人对字母学很重视,于是买了许多字母学的书自学。

  1949年解放军攻占上海后回国,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上海财经学院教授,并在上海新华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兼职。

  转修语言

  1954年,因为之前已发表、出版过一些关于拼音和文字改革的论文和书籍,周有光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邀请担任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

  1955年10月,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被留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第一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放弃了在上海的经济学教学工作。

  1958年开始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于1961年出版。

  1958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决议,同年,汉语拼音成为全国小学的必修课。周有光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授汉字改革课程,其讲义《汉字改革概论》系统、全面地总结了三百余年汉语拼音字母的演进史和中国人自创拼音字母的历程。

  1969年被下放到宁夏平罗“五七干校”劳动,劳动之余,凭借带去的各种语言版的《毛主席语录》开始比较文字研究。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周有光与其他老年知识分子被放回家。

  退休生涯

  1979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华沙召开文献技术会议。周有光在会上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言,提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1980年开始,成为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另两位委员是刘尊棋和钱伟长院士。

  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

  1984年迁至北京朝内后拐棒胡同。任中美联合编审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出版中译本《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国际中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委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

  2006年1月13日,周有光年满一百岁。周有光生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经历了满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共产党政府四个时期,故被友人戏称为“四朝元老”。1月10日他生日三天前,中国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为他举办了“庆贺周有光先生百龄华诞座谈会”。[4-5]

  2005年,100岁的周有光出版了《百岁新稿》,2010年,又出版了《朝闻道集》,2011年,他出版了《拾贝集》。但由于出版物语言较为偏激,故而周有光百岁以后的多部作品被列为禁书。其作品及平时言论中表现出对中国共产党的不满,认为共产党早已偏离民主的道路。

  人物去世

  2017年1月14日,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

学术体系

  文化学

  周有光认为现代是双文化时代。他把文化分成两个层次:地区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并且描述了人类文化发展步骤的三个主要方面:一、经济方面,从农业化到工业化信息化;二、政治方面,从神权政治到君权政治到民权政治,简单地说,就是从专制到民主;三、思维方面,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

  语言文字学

  一、周有光认为信息化时代的语言生活有两件突出的事情:一件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用于处理语言文字,并发展为信息网络;另一件是国际共同语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目标是推进信息化,发展中国家的目标是追赶工业化和信息化。

  二、周有光把语文现代化和语言学挂钩,推动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三、周有光提出了“汉语拼音三原则”:口语化、音素化和拉丁化。口语化:拼写规范化的普通话。音素化:按照音素(音位)拼写音节。拉丁化: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

  四、周有光研究了现代汉语用字的定量问题,提出了汉字分级定量的思想,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五、周有光提出了文字的三相分类法。即:1、符号形式,2、语言段落,3、表达方法。

成就贡献

  汉语拼音方案

  1955年,周有光提出普及普通话的两项标准:全国汉族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并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979年-1982年,周有光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促成国际投票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之后,周有光继续研究以词语为单位的拼音正词法,形成《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88年公布。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主编《汉语拼音词汇》,成为电脑中文词库基础。

  语文的现代化

  1961年出版《汉字改革概论》,对语言学和文字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如词的结构问题、同音字和同音词问题、简化和繁化问题等,扩大了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范围。

  文字发展规律

  周有光提出了“文字三相分类法”(符形、语段、表达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对汉字文字学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essilco.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周有光"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