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哨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吹哨人(Whistleblower)
目錄 |
吹哨人指所在企業或組織存在重大問題、嚴重威脅公眾利益時,不惜面臨巨大危險勇敢揭露的人。
吹哨人一詞起源自英國警察發現罪案發生,會吹哨子,以引起同僚以及民眾的註意。以此延伸到現代社會中,“吹哨人”是為使公眾註意到政府或企業的弊端,以採取某種糾正行動的人。
後來美國、英國、日本等國都建立了“吹哨人”制度,其要義在於發動企業內部知情人士舉報揭發違法行為。“吹哨人”制度又被稱為內部舉報人制度,即引導企業內部知情人士揭發違法線索,從企業內部打擊違法行為的重要監管制度。
“吹哨人”行為,更多的不是行為本身,而是行為背後的社會環境、法律環境和道德環境。我們需要完善的舉報體系,和社會輿論的支持以及法律的最終保障。
首先,保證 “吹哨人”以正當合法的途徑和合適有效的傾訴對象。這樣一來可以真正使社會的不良風氣和違法行為得到正常的舉報和控訴,二來也可以讓“吹哨人”規範自己的行為,運用法律途徑保護公利和私利,使二者得到平衡。
其次,政府應當設立相關的法律法規,以此來保障這些“吹哨人”的人身權利不受傷害,從而使這些“吹哨人”能夠沒有後顧之憂,更好的監督其自身單位以及相關領導的日常工作。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社會應該倡導一種道義的價值觀,維護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這樣無論是行政人員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受到一種善的引導,而更願意承擔起“吹哨人”的責任。
1.選擇正規舉報渠道。
2.發表客觀舉報言論。
3.履行正當舉報程式。
4.輔以一定初步證據。
企業如何應對吹哨人[1]
- 1.建立危機公關機制。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在哨聲吹響的"下一秒",企業應果斷站出,發表聲明,及時表態,對所報問題予以客觀澄清,力爭最大程度減少名譽損害。
- 2.建立有效"內部投訴渠道"。
通過投訴有獎、年度滿意度評價、匿名調查問卷、跨層級舉報等投訴形式,做到先"穩內"再"保外",給員工更多傾訴空間,也幫助企業改善了經營,何不落得個兩全其美。
- 3.審慎處理"吹哨人"。
若"哨聲"嚴重失真,確有侵害企業權益之實,建議企業可通過規章制度對"吹哨"行為加以限定,"凡涉及到企業機密的內容,未經企業允許,不得任意公開" 。再者,從"吹哨"行為的界定入手,若舉報行為不涉及社會公眾權益的保護,則非"吹哨"行為不受嚴格的法律限制。但若企業未能充分掌握以上證據,不建議企業冒險處置"吹哨人"。
- 1、把握“吹哨”的時機。
千萬不要在其他人面前指出他的錯誤,這樣會讓領導感到尷尬與難堪,遇到斤斤計較的領導,可能還會上了黑名單;其次,千萬不可在領導氣頭上“吹哨”,像我上文提到的朋友小齊一樣,一定要等“滅火”以後再友善提醒;再次,“吹哨”要及時,一切都要以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前提,要在危機來臨之前果斷“吹哨”。
- 2、選擇合理的“吹哨”方式。
領導犯錯了,最好的辦法是“間接提醒”,千萬不要耿直地直接告訴他:“你錯了!”
方式一:巧用“別人的話”傳遞質疑。比如,可以這樣說:“我咨詢了咱們公司的XX部門,他們也很任何您的決定,但是他們擔心這樣做可能會怎樣怎樣......”這樣可以有效避開衝突焦點;
方式二:舉例說明。比如,你可以舉例:“以前XX用了這個方法(我以前用過這個方法),結果效果是這樣的......”只要有理有據,領導一定會明白自己的錯誤。
- 3、以結果為導向倒推過程,讓領導自己看出其中的問題。
比如,你可以這樣說:“您的決定十分正確,可是我們如果這樣做,會得不到我們想要的結果。”然後,拿出你的專業分析和事實依據,一步步論證給領導看。因為,每個領導想要的都是結果,如果結果有問題,那他自然會思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因為領導和我們所處的位置不一樣,看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所以要對領導的考慮表示理解,要告訴他:你是站在他的角度思考,才發現問題的,這樣他才更容易接受你的觀點,當領導意識到錯誤之後,你就無需強調錯誤,事情自然會有好的轉機。
- ↑ 張茜.【時事看法】“吹哨人”來了,企業如何不驚慌?. 勞動法苑,2017
2020,中國的吹哨人,是否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