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哨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吹哨人(Whistleblower)
目录 |
吹哨人指所在企业或组织存在重大问题、严重威胁公众利益时,不惜面临巨大危险勇敢揭露的人。
吹哨人一词起源自英国警察发现罪案发生,会吹哨子,以引起同僚以及民众的注意。以此延伸到现代社会中,“吹哨人”是为使公众注意到政府或企业的弊端,以采取某种纠正行动的人。
后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都建立了“吹哨人”制度,其要义在于发动企业内部知情人士举报揭发违法行为。“吹哨人”制度又被称为内部举报人制度,即引导企业内部知情人士揭发违法线索,从企业内部打击违法行为的重要监管制度。
“吹哨人”行为,更多的不是行为本身,而是行为背后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和道德环境。我们需要完善的举报体系,和社会舆论的支持以及法律的最终保障。
首先,保证 “吹哨人”以正当合法的途径和合适有效的倾诉对象。这样一来可以真正使社会的不良风气和违法行为得到正常的举报和控诉,二来也可以让“吹哨人”规范自己的行为,运用法律途径保护公利和私利,使二者得到平衡。
其次,政府应当设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来保障这些“吹哨人”的人身权利不受伤害,从而使这些“吹哨人”能够没有后顾之忧,更好的监督其自身单位以及相关领导的日常工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社会应该倡导一种道义的价值观,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样无论是行政人员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受到一种善的引导,而更愿意承担起“吹哨人”的责任。
1.选择正规举报渠道。
2.发表客观举报言论。
3.履行正当举报程序。
4.辅以一定初步证据。
企业如何应对吹哨人[1]
- 1.建立危机公关机制。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哨声吹响的"下一秒",企业应果断站出,发表声明,及时表态,对所报问题予以客观澄清,力争最大程度减少名誉损害。
- 2.建立有效"内部投诉渠道"。
通过投诉有奖、年度满意度评价、匿名调查问卷、跨层级举报等投诉形式,做到先"稳内"再"保外",给员工更多倾诉空间,也帮助企业改善了经营,何不落得个两全其美。
- 3.审慎处理"吹哨人"。
若"哨声"严重失真,确有侵害企业权益之实,建议企业可通过规章制度对"吹哨"行为加以限定,"凡涉及到企业机密的内容,未经企业允许,不得任意公开" 。再者,从"吹哨"行为的界定入手,若举报行为不涉及社会公众权益的保护,则非"吹哨"行为不受严格的法律限制。但若企业未能充分掌握以上证据,不建议企业冒险处置"吹哨人"。
- 1、把握“吹哨”的时机。
千万不要在其他人面前指出他的错误,这样会让领导感到尴尬与难堪,遇到斤斤计较的领导,可能还会上了黑名单;其次,千万不可在领导气头上“吹哨”,像我上文提到的朋友小齐一样,一定要等“灭火”以后再友善提醒;再次,“吹哨”要及时,一切都要以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前提,要在危机来临之前果断“吹哨”。
- 2、选择合理的“吹哨”方式。
领导犯错了,最好的办法是“间接提醒”,千万不要耿直地直接告诉他:“你错了!”
方式一:巧用“别人的话”传递质疑。比如,可以这样说:“我咨询了咱们公司的XX部门,他们也很任何您的决定,但是他们担心这样做可能会怎样怎样......”这样可以有效避开冲突焦点;
方式二:举例说明。比如,你可以举例:“以前XX用了这个方法(我以前用过这个方法),结果效果是这样的......”只要有理有据,领导一定会明白自己的错误。
- 3、以结果为导向倒推过程,让领导自己看出其中的问题。
比如,你可以这样说:“您的决定十分正确,可是我们如果这样做,会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然后,拿出你的专业分析和事实依据,一步步论证给领导看。因为,每个领导想要的都是结果,如果结果有问题,那他自然会思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领导和我们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所以要对领导的考虑表示理解,要告诉他:你是站在他的角度思考,才发现问题的,这样他才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当领导意识到错误之后,你就无需强调错误,事情自然会有好的转机。
- ↑ 张茜.【时事看法】“吹哨人”来了,企业如何不惊慌?. 劳动法苑,2017
2020,中国的吹哨人,是否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