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翠珊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史翠珊效應(Streisand effect)
目錄 |
“史翠珊效應”是指有關機構企圖通過一定的手段,減少某件事的大眾關註度,從而消除事件的負面影響,但由於處理方式不當,反而使該事件以爆炸性的方式進入人們的眼球,獲得了更大的負面影響。用中國成語來說就是“欲蓋彌彰”。由美國博客作家麥斯尼克在2005年提出。
該效應原委2003年,美國歌手、演員芭芭拉·史翠珊狀告攝影師肯尼思·阿德爾曼和網站Pictopia.com,令其移除阿德爾曼所拍攝的12000張加州海岸攝影中含有對史翠珊住所的空中攝影,以保護史翠珊的隱私。結果史翠珊敗訴,次月有多達42000人前來瀏覽阿德爾曼的網站。無獨有偶,在2014年的倫敦,當地計程車司機為了抵制Uber的使用,在街頭進行了集體抗議,然而這次抗議反而使Uber的下載量較之前增長了859%。
“史翠珊效應”的形成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相關言論的產生;第二,言論遭到高一層級的相關方的壓制;第三,二次曝光後所形成的大範圍的輿論熱潮。
在“史翠珊效應”的影響下,輿情公關部門在處理輿情事件時,會感到十分苦惱,甚至處於一種“不作出舉動會任由事情發展,做出舉動不但不能抑制事情發展,反而會激化矛盾”的兩難境地。
史翠珊效應的來源[1]
2003年,一位攝影師拍攝了一張加利福尼亞海岸的航拍圖,作為12000張加利福尼亞海岸記錄工程圖片集中的一部分。這個工程旨在引起政府官員對海岸侵蝕的重視,並試圖尋求解決有關海岸侵蝕問題的方法。然而,在這幾千張圖片里,有一張清楚地拍到了美國知名女藝人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Joan Streisand)所居住的別墅。史翠珊很不高興,並且要求她的律師採取行動以維護她的權利。於是他們很快申請了一個要求5000萬美元賠償的訴訟。在這個訴訟之前,這張照片僅僅被下載過六次,其中還有兩次是史翠珊的律師下載的。當媒體開始報道這件事情後,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這個網站的瀏覽量便瞬間突破了420000人。互聯網上到處都是那張含有史翠珊別墅的照片,但更讓史翠珊倍感挫折的是,洛杉磯高級法院駁回了這起訴訟。
試圖阻止大眾瞭解某些內容,或壓制特定的網路信息,結果適得其反,反而使該事件為更多的人所瞭解。當敏感消息在網站上公開後,名人和組織通常就處在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通常,我們可能會認為最佳的解決方法是對消息做出最快回應。但是互聯網的信息傳播速度之快超出任何一個人的想象,加上網路輿論推波助瀾,往往一件事情的曝光就像聖誕期間點亮一棵聖誕樹那樣,只在一瞬間。該效應闡述了一個社會傳播心理:試圖阻止大眾瞭解某些內容,結果可能會欲蓋彌彰。
春秋時期齊國大夫崔杼掌握著齊國的軍政大權。後來他去弔唁齊國棠邑大夫棠公,迷戀上了棠公的妻子棠薑,便不顧眾人勸阻,娶其為妻。齊莊公很好色,他明知棠薑已改嫁崔杼,仍和她私通。崔杼知道後,便藉口有病不上朝。莊公乘探視崔杼之機私會棠薑。崔杼便設計將他殺了,並立景公為齊國國君,自己當上了丞相。
齊國負責撰寫國史的人比較正直。他不顧崔杼多次暗示,以一個歷史家的角度,據實記述,寫道:“崔杼殺了他的君主。”這可是十惡不赦之罪,會被天下人所恥笑。崔杼一看,當然惱怒萬分,心想你不筆下留情,我也不給你活路。於是,就殺了那個史官。
可他不知道欲蓋彌彰的意思,繼任的史官同樣如此,秉筆直書。崔杼又想,既然殺一個不能堵住你們的嘴,又何妨再殺一個,就不信你們不怕。他把這個史官也殺了。可是第三任史官仍堅持原則,崔杼也知道殺人解決不了問題,只好就此作罷。崔杼想使自己的醜事得以掩蓋,但實際結果卻適得其反。
- 優步的抗議
2014年6月,計程車司機集結在倫敦市中心的街道上,表達他們對優步(Uber)的不滿。優步是一個應用程式,它利用智能手機的GPS來定位你所在的位置,然後幫你聯繫一個在附近的計程車司機。這個應用程式正逐漸在歐洲的大部分城市流行起來。這次的抗議最後不僅變成了一次失敗的游行,還產生了史翠珊效應。據統計,在這次抗議之後,優步應用程式的下載量相比之前增長了859%,同時,這個應用程式也獲得了自2012年發佈以來的最多註冊人數。
- AACS加密密鑰泄露[2]
2007年5月,用於防止拷貝HD DVD和藍光光碟的AACS加密密鑰泄露。之後,美國電影協會和AACS授權管理會(AACS LA)發出法律信函,要求相關網站將密鑰全部刪除,而網民則將密鑰的大量新聞投稿到Digg新聞聚合網站,隨後還出現了以密鑰為歌詞的歌曲、樂譜,還有藝術家設計了以密鑰為圖案的言論自由之旗,此加密密鑰反而獲得了知名度。
- ↑ 前線理論圈.“史翠珊效應”:危機公關中最可怕的陷阱.河南日報網,2016.07.05
- ↑ 史翠珊效應.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