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可持續生產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可持續生產(Sustainable Production)

目錄

可持續生產的概念

  可持續發展是全球的一個熱點問題,它的兩個實現機制是“可持續生產”與“可持續消費”。所謂可持續生產是指物質資料的生產、人類自身的生產和環境生產相互適應、相互平衡的生產。可持續生產的核心是,對每一種產品的產品設計、材料選擇、生產工藝、生產設施、市場利用、廢物產生和處置等都要考慮到環境保護,都要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正象污染的源頭控制取代污染末端治理一樣,可持續生產是污染防治策略的發展和延伸。

  物質資料的生產、人類自身的生產和環境的生產相互適應的理論對於指導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國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可持續生產的內容

  可持續生產的主要內容包括環境設計、有毒化學品使用量的減量化和壽命周期分析。環境設計是指指導環境觀念貫穿於整個產品設計中,最大程度地考慮資源的迴圈利用,把廢物產生降至最低,而不僅僅是產品的設計、機械的設計。有毒化學品減量化即充分考慮在生產過程中工人使用化學品的危險,以及潛在的污染外部環境的危險性,儘量減少對有毒化學品的使用。壽命周期分析則是研究產品使用對環境的影響,研究產品進入市場的最終歸宿,加強市場和售後服務,使產品能夠最大程度地得以回收、拆卸和迴圈利用。

可持續生產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

  物質資料的生產、人類自身的生產和環境生產,這三種生產的協調是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協調需要具體的操作,協調操作就需要有能正確指導操作的理論、準則、方法和技術。要使三種生產的運行關係從不和諧轉變為和諧,關鍵在於協調三種生產之間的聯繫方式和內容,以確保整個系統的和諧運行,要協調各個生產環節內部運行的目標和機制,以保證三種生產的發展和三種生產之間的正確聯繫。

  (1)加強環境管理

深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加強環境管理的重要方面。環境影響評價是對人類社會行為通過三種生產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預測,然後在此基礎上去評價它們對三種生產和諧運行的貢獻(正負、大小),並據此對人類的社會行為進行調整。

  (2)開展環境建設

  根據三種生產理論,應該開展環境建設。具體來說就是調配人力資源和資金的投向,保證環境建設的投入。環境建設不同於傳統的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它的根本任務不是為人的生產這個環節提供生活資料,而是協調三種生產之間的關係,保證環境能源源不斷地提供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進而從根本上去解決人類社會發展不可持續性的一個重大的基本措施。

  (3)協同社會行為

  人類的社會行為由政府行為、市場行為和公眾行為組成,其中政府行為處於主導地位。政府可以把屬於自己的各種手段結合成一個系統的整體行為,去提高公眾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從而去調控人口的增長,改變單純追求物質享受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併在註意向物質生產投放人力資源的同時,註意向環境生產投放人力資源,等等。當然,政府也可能因為認識滯後或者短期利益的驅使,不顧環境生產的承受能力,去迎合物質資料生產單純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傾向,去刺激公眾追求高消費的傾向。這就需要具有自覺可持續發展意識的公眾去約束政府的行為。

可持續生產與清潔生產內涵的異同

  清潔生產是指將綜合預防的環境策略持續應用於生產過程和產品中,以減少生產活動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性;可持續生產則是人類社會的且與人、自然和社會相和諧的生產活動。從這2個定義來看,清潔生產與可持續生產有相似性,表現在:①理念上,二者有共同的時代背景和理論基礎,二者均是面對嚴峻環境問題,為解決經濟發展和環境資源之間的矛盾應運而生的,均以工業生態學為理論基礎。②實踐中,二者實施途徑相通較多。清潔生產的實施途徑歸為源削減和再迴圈兩大類,包括: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消耗,重覆使用原料、中間產品和產品,對物料和產品進行再迴圈,儘可能利用可再生資源,採用對環境無害的替代技術等。實際上,以上途徑也是可持續生產在企業層面上促進生產與自然和諧的實施途徑。

  可持續生產與清潔生產二者在實施層面、目標指向和內容維度3個方面存在差異:

  1.最大的區別是實施層面不一樣

  清潔生產強調企業在生產活動中對於資源利用、廢棄物排放所進行的全過程式控制制,它註重的只是單個企業的生產活動,也主要是在單個企業內部施行。1件產品,1台裝置,1條生產線均可採用清潔生產方案,因此,清潔生產是一種僅局限於企業層面的生產活動。而可持續生產卻不同,它要求包括企業生產、區域生產和產業生產在內的整個社會層面的生產活動或活動方式均符合其要求. 這是因為,單個企業的“小尺度”在生產活動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努力,並不能保證其他企業也必然會選擇相同行為,只有每個企業均採取有利於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生產行為時,可持續發展才有可能實現,這種對微觀個體生產行為“一致性”的要求顯然已成為“大尺度”的巨集觀問題了。此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不僅僅依賴於單個企業、區域和產業部門內部的努力,更依賴於不同企業、區域和產業部門之間的相互合作。如單個企業、區域和產業部門總有其自身無法消除或重新利用的廢棄物,而這種廢棄物也許是其他企業、區域和產業部門的生產原料,如果上游企業、區域和產業部門的生產廢棄物能成為下游其他企業、區域和產業部門的生產原料,這無疑有助於資源的節約和環境壓力的減輕。可見,清潔生產的實施層面僅局限於企業層面,而可持續生產卻是在整個社會層面上。

  2.目標指向的差異性

  清潔生產的目標指向就是資源和能源利用節約化、經濟效益最大化、對人類和環境的危害最小化。較之清潔生產,可持續生產的目標指向顯得更為全面,主要表現在:①生產活動對人的影響方面。清潔生產考慮了生產活動對人健康安全的影響,其生產活動的目標之一就是儘量減少生產過程和產品對人的危害。可持續生產不僅要考慮生產活動對人的健康安全的影響,而且還要考慮生產活動對人自身能力發展的影響;它要求在生產活動中,生產者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而實現自身能力的充分發展,最後促成人的全面發展。② 生產活動對社會的影響方面。社會是由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人們的社會生活體系,因此,評價生產活動對社會的影響,可以從生產活動對政治、經濟和文化3個社會基本層面或子系統的影響著手。而清潔生產只註重生產活動對經濟體系的影響,主要強調生產經濟效益或效率,就生產活動對於政治和文化體系的影響而言,它的關註度明顯不足。可持續生產對生產活動的社會影響卻給予了全面關註,它既強調生產活動經濟效率,也重視其對政治發展的良性促進,另外,還註重生產活動對文化發展的健康導向作用.如在生產對社會就業的貢獻或影響方面,可持續生產給予了高度關註,而這種關註已超越了清潔生產。

  3.清潔生產與可持續生產的內容維度有區別

  清潔生產包含從原料選取、加工、提煉、產出、使用到報廢處置及產品開發、規劃、設計、建設生產的全過程所產生污染的控制和資源的節約利用。良好執行這個過程既依賴於技術也依賴於管理。但相對管理而言,清潔生產更依賴綠色技術的發展。因此,清潔生產在很大程度上可被視為一種技術路線問題,其基本內容也大體上是在“技術”這個單一維度上展開的。可持續生產則不然,它不僅需要解決具體生產活動中必須面對的一系列技術問題,還迫切需要對當今不可持續的包括產業結構、產業佈局等在內的整個社會生產運行方式的變革。這種變革不僅是管理方式革新,也是制度創新。因此,可持續生產不局限於“技術”,制度創新技術創新一樣重要,它是沿著“技術”和“制度”這2個維度同時展開對傳統不可持續生產方式進行全面變革。從內容維度上來看,可持續生產在“技術”、“制度”這2個維度上的雙向拓展,與清潔生產僅在“技術”維度上的單維延伸有明顯區別。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olo,Angle Roh,Kane0135,Shiruolin712,Cabbage,Dan,Yixi,KAER,连晓雾.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可持續生產"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