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危害健康行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危害健康行為(Health-risk Behavior)

目錄

什麼是危害健康行為[1]

  危害健康行為是指在偏離個人和社會健康所期望的方向上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相對明顯、 確定的各種行為

危害健康行為的主要特點[1]

  (1)危害性:行為對人、對己、對社會健康有直接或間接的、明顯或潛在的危害作用,例如吸煙行為,不僅對吸煙者本人的健康產生危害作用,而且對他人(造成被動吸煙)和社會(影響與吸煙有關的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水平)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2)潛伏期長:行為形成以後,一般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對健康產生影響,出現明顯的致病作用。

  (3)特異性差:行為與疾病之間沒有明確的對應關係,表現為一種行為與多種疾病和健康有關,而一種疾病或健康又與多種行為有關。

  (4)協同作用強:當多種行為同時存在時,各因素之間能協同作用、互相加強,這種協同作用最終產生的危害,將大於每一種行為單獨作用之和。

  (5)變異性大:行為對健康的危害大小、發生時間早晚存在明顯個體差異

  (6)廣泛存在:行為廣泛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且具不良行為的人為數較多,其對健康的危害是廣泛的。

  (7)習得性:危害健康的行為都是個體在後天的生活經歷中學會的,故又稱“自我製造的危險因素”。

危害健康行為的分類[1]

  (1)不良生活方式與習慣:持續的定勢化的行為稱為習慣。日常生活和職業活動中的行為習慣及其特征稱為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是一組習以為常的、對健康有害的行為習慣,包括能導致各種成年期慢性退行性病變的生活方式,如吸煙、酗酒、不良飲食習慣(飲食過度、高脂高糖低纖維素飲食、偏食、挑食、好吃零食、嗜好長時間高溫加熱或煙熏火烤食品、進食過快、過熱、過硬、過酸等)、缺乏體育鍛煉等。不良生活方式與肥胖、心腦血管疾病、早衰、癌症等的發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2)致病行為模式:致病行為模式是導致特異性疾病發生的行為模式,國內外研究較多的是A型行為模式和C型行為模式。

  A型行為模式,是一種與冠心病的發生密切相關的行為模式。A型行為又稱為“冠心病易發性行為”,其行為表現為做事動作快,想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儘可能多的工作(具有時間緊迫感),大聲和爆發性的講話,喜歡競爭,對人懷有潛在的敵意和戒心。其核心行為表現為不耐煩和敵意。A型行為者的冠心病發病率、複發率和病死率均比非A型行為者高出2—4倍。

  C型行為模式,是一種與腫瘤的發生有關的行為模式。C型行為又稱“腫瘤易發性行為”。C是癌症(cancer)的第一個字母。其核心行為表現是情緒好壓抑,性格好自我剋制,錶面上處處依順、謙和善忍、迴避矛盾,內心卻是強壓怒火,愛生悶氣。研究表明C型行為可促進癌前病變惡化。C型行為者宮頸癌、胃癌、食管癌、結腸癌和惡性黑色素瘤的發生率比非C型行為者高3倍左右,並易發生癌的轉移。

  (3)不良疾病行為:疾病行為指個體從感知到自身有病到疾病康復全過程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行為。不良疾病行為可能發生在上述過程的任何階段,常見的行為表現形式有:疑病、恐病、諱疾忌醫、不及時就診、不遵從醫囑、迷信乃至自暴自棄等。

  (4)違規行為:指違反法律法規、道德規範並危害健康的行為,如藥物濫用、性亂、非婚性行為等。違規行為既直接危害行為者個人健康,又嚴重影響社會健康與正常的社會秩序。如吸毒可直接產生成癮行為,導致吸毒者身體的極度衰竭,靜脈註射毒品,還可能感染乙型肝炎和艾滋病;而混亂的性行為可能導致意外懷孕、性傳播疾病和艾滋病。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王健,馬軍,王翔著.第三章健康行為.健康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危害健康行為"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