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色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印刷色(Process Color)
目錄 |
什麼是印刷色[1]
印刷色是指由C(青)、M(洋紅)、Y(黃)和K(黑)四種顏色以不同的百分比組成的顏色。C、M、Y、K就是通常採用的印刷四原色。C、M、Y可以合成幾乎所有顏色,但還需黑色,因為通過C、M、Y產生的黑色是不純的,在印刷時需更純的黑色K。在印刷時這四種顏色都有自己的色版,在色版上記錄了這種顏色的網點,把四種色版合到起就形成了所定義的原色。事實上,在紙張上面的四種印刷顏色網點並不是完全重合,只是距離很近。在人眼中呈現各種顏色的混合效果,於是產生了各種不同的原色。
印刷色序的一般原則[2]
(1)根據原稿的內容和特點確定印刷色序
一般以暖色調為主的印刷品,如人物畫等,先印青、黑色,後印品紅、黃色;以冷色調為主的印刷品.如雪景畫、風景畫等,先印品紅色,後印青色。
(2)以文字和黑色實地為主的印刷品,印刷色序
一般為青、品紅、黃、黑。但不能在黃色實地上印刷黑色文字及圖案,因為黃色油墨黏度小,黑色油墨黏度大,容易產生逆套印現象.造成黑色油墨印不上或印不實。
(3)根據網點覆蓋面積的大小確定印刷色序
一般情況下,網點覆蓋面積小的先印,網點覆蓋面積大的後印。
(4)根據平網和實地排列印刷色序
印刷品有平網和實地時,為獲得好的印刷質量,避免紙張交接過程中產生蹭臟問題,使實地平服、墨色鮮艷厚實,一般先印平網圖文,後印實地。
(5)根據機型排列印刷色序
單色機和多色機由於疊印狀態不同(前者為濕疊乾,後者濕疊濕),印刷色序的安排也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單色機和雙色機的印刷色序以明暗色相互交替為宜,四色印刷機一般先印暗色,後印亮色。
(6)根據紙張的性質排列印刷色序
各種紙張的平滑度、白度、纖維鬆散度、錶面強度和吸墨性不同,對於吸墨性好的紙張.先印暗色,後印亮色;對於吸墨性差的紙張,先印亮色,後印暗色,因為像黃墨這樣的亮色油墨可以遮蓋掉毛、掉粉等紙張缺陷。在炎熱的夏天,用白紙板印單色時,如果遇到紙張含水量不均勻、皺褶而不平整、錶面強度差而引起紙張掉毛、掉粉等情況,可採用先印一道水的措施。
(7)根據三原色油墨的明度排列印刷色序
油墨的明度反映在油墨的分光光度曲線上,反射率越高,油墨的明度越高。三原色油墨明度的排列順序為黃>青>品紅>黑。
(8)根據三原色油墨的透明度和遮蓋力排列印刷色序
油墨的透明度和遮蓋力取決於顏料和連結料的折光率之差。遮蓋力較強的油墨對疊印後的色彩影響較大,如果後印則不易顯出正確的色彩.達不到好的混色效果。一般來講,透明度差的油墨先印,透明度強的油墨後印。
(9)根據油墨的乾燥性排列印刷色序
實踐證明.黃墨比品紅墨的乾燥速度快近2倍,品紅墨比青墨快1倍.黑墨固著最慢。乾燥慢的油墨應先印,乾燥快的油墨後印。單色機疊印時.為防玻璃化.一般最後印黃色以加速結膜乾燥。
(10)根據油墨的黏度確定印刷色序
單色機是在第一色乾燥後再疊印第二色,而多色機是濕壓濕套印,因此應當控制油墨的黏度和下墨量,黏度大的油墨先印,黏度小的油墨後印。
(11)根據深、淺色排列印刷色序
為使印刷品具有一定的光澤,當遇到要加印淺色的情況時,先印深色,後印淺色。
(12)根據套合特點確定印刷色序
雙色機印四色時應儘可能選擇兩色套合緊密的先印,套合要求不高的兩色後印。
印刷色序安排的特殊要求[2]
(1)印刷證券時,一般先印花紋,後印圖案、文字和數字。
(2)複製套色版畫一類的原稿時,印刷色序安排應儘可能和套色版畫的套色順序一致。
(3)年畫、月曆等有專色邊框的一類印刷品,專色邊框通常最後印。
(4)需要採用里印工藝的印刷品.其印刷色序一般與表印的色序相反。
(5)有上光、燙金(燙電化鋁)、覆膜要求的印刷品,工藝流程中一般先印色墨,後上光、燙金和覆膜。但是,對於具有某些特別要求的印刷品,需要在電化鋁上加印其他顏色時。則工藝流程需要改變,同時必須註意油墨的黏著性,不要大於電化鋁對承印物的黏著性及先印墨層對電化鋁的黏著性。
(6)印刷品上要印金、銀墨時,由於金、銀墨的附著力小,應最後印,如果金、銀墨上有文字、圖案,應最後單獨印文字等。
(7)四色印刷中最後印黃墨的優越性 ①由於黃墨透明性好,安排在最後一色印刷便於足夠的白光射入上下墨層,得到鮮艷、明快的色彩,有利於印刷品實現更好的色彩還原。②黃墨具有較快的乾燥性能,又具有較大的印刷面積。將黃墨安排在最後一色印刷,既可以防止因黃墨乾燥速度過快而引起玻璃化,又可以充分利用其印刷面積大,又能很快氧化結膜的特點,遮蓋在其他墨層錶面,使印刷品具有一定的光澤度。
總之,在具體的印刷過程中,要根據印刷品的質量要求,按照疊印規律靈活選用最佳的印刷色序,揚長避短,控制色彩偏差,印刷出最理想的印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