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醫德教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醫德教育[1]

  醫德教育是指為了培養醫務人員的醫德精神和形成良好的醫德風尚,依據社會主義醫德原則和規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醫德影響的活動

醫德教育的目的與作用[2]

  醫德教育是培育良好醫德風尚的基礎性工作。醫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和提高醫學生和醫務工作者的醫德品質,增強其履行醫德原則和規範的自覺性,做一個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醫務工作者。

  醫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育醫德風尚。醫德風尚具有無形的力量,它對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提高醫務人員的道德品質,使醫務人員把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道德原則化為內心信念,去指導醫療行為,對形成良好的醫德風尚意義重大。醫德教育是形成良好醫德風尚的中心環節。因此,加強對醫學生和醫務人員的醫德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有利於提高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

  醫學職業道德素養的核心是醫德品質,而醫德品質指的是醫德原則、規範在醫務人員日常醫療實踐中思想及行為的具體體現。醫德品質的形成是由主客觀決定的。除了需個人自我修養鍛煉外,同時還需要教育和灌輸,經過有組織、有計劃的進行醫德教育來提高醫德認識,學習掌握醫德基本理論、醫德原則與規範,自覺進行醫德修養,逐步養成醫德習慣,增強醫德品質,正確處理在醫療實踐中所遇到的倫理問題。

  2.有利於培養合格的醫學人才

  醫德教育是整個醫學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合格醫學人才的重要途徑。與社會文明進步相適應的醫務人員不僅應具有精湛的專業技術,而且更需要他們有為發展醫學科學、保障人類健康而獻身事業的精神。通過醫德教育,促使醫務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培養他們具有為醫學事業的發展不遺餘力的品質,在醫療實踐中鍛煉成長為優秀的醫學人才。

醫德教育應遵循的原則[3]

  1.聯繫實際的原則

  醫德教育是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它必須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向全體醫務人員講清社會主義醫德原則規範,分清是非、榮辱的界限,樹立正確的醫德觀念。強調思想與道德、觀念與行為對接,堅持政治與經濟、教育與實踐接軌,並有計劃引導和組織醫務人員進行實踐鍛煉,在實踐中進行品德修養。

  2.正確引導的原則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針,開展共產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以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進行正確引導。同時要認真學習社會主義醫德的基本規範內容,號召醫務人員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大力弘揚開拓創業精神,上下形成講政治、講學習、講奉獻的新局面。

  3.持之以恆的原則

  醫德教育是一項長期複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廣大醫務人員的思想認識更加活躍,在開展多形式多渠道、充滿活力的醫德教育中,不僅要艱苦細緻,廣泛滲透,而且還要持之以恆,深人持久地抓下去。

  4.因人施教的原則

  由於每名醫務人員的成長環境、教育過程等條件不同,他們在氣質性格、興趣、愛好、工作性質等方面也有其不同的特點。因此,醫德教育應在普遍教育的基礎上,依據對象的不同特點,採取不同的方法,困人施教是醫德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

醫德教育的過程[2]

  醫德教育過程包括醫德認識、醫德情感、醫德意志、醫德信念和醫德行為習慣五個方面的因素,這五個方面逐漸確立和形成的過程,也就是醫德品質形成的過程,這一過程反映了醫德教育的一般規律。

  1.提高醫德認識

  醫德認識一般是指醫務人員對客觀存在的醫德關係和處理這些關係的醫德理論、原則、規範的正確理解。這是醫德教育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認識是行為的先導。醫務人員要形成良好的醫德品質,具有良好的醫德行為,首先必須掌握和不斷提高對醫德理論、原則、規範的認識。只有當醫務人員真正理解並接受了這些理論、原則和規範,他才有可能以此為據,來判斷自己和別人的思想、言行的善惡是非,擇其善者而從之,對其惡者而非之,從而增強履行醫德義務的自覺性。

  2.陶冶醫德情感

  醫德情感是指醫務人員根據醫德要求,在醫療實踐過程中的心理反映。如對良好的醫德行為產生敬仰和仿效的情感,對違背醫德要求的行為產生厭惡憎恨的情感等。醫德教育不僅要曉之以理,而且要動之以情。要使醫務人員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產生深厚的感情,對病人有強烈的同情心。正確的醫德情感是醫務人員戰勝困難,產生良好醫德行為,形成良好醫德品質的強大動力。醫務人員一旦具備了這種醫德情感之後,就能自覺地把醫德原則、規範作為正確處理與患者與同行的行為準則。對病人一視同仁,都能給予同情與體貼,自覺滿足病人要求解除病痛的強烈願望,為了病人生存、幸福,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

  3.鍛煉醫德意志

  醫德意志是醫務人員在履行醫德義務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覺剋服困難、排除障礙,作出抉擇的力量和堅持精神。它體現著醫務人員產生醫德行為的意圖,並表現在有目的的自覺行動之中,是從醫德認識到醫德行為的一個由此達彼的重要環節。有無堅毅果敢的醫德意志,是醫務人員能否履行醫德義務的重要條件,也是衡量醫務人員醫德品質優劣的重要標準之一。醫務人員在醫療實踐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困難、阻力,如果沒有堅強的醫德意志,就可能遇難而退。相反,有了堅強的醫德意志,就能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知難而上。所以要通過醫德教育,引導醫務人員在醫療實踐中培養和磨練出堅強的醫德意志,堅忍不拔,鍥而不捨,以頑強的毅力戰勝一切困難。

  4.確立醫德信念

  醫德信念是醫務人員發自內心的對醫德義務的真誠信仰和強烈的責任感。它是深刻的醫德認識、高尚的醫德情感和頑強的醫德意志的有機統一。醫務人員一旦牢固地樹立了醫德信念,就能自覺地依照自己的信念來選擇行為和進行活動,也能根據自己確定的信念來鑒別自己或他人行為的善惡是非。對醫務人員進行醫德教育,就是要培養醫務人員堅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人格,在醫療實踐過程中勇於捍衛社會主義醫德原則和規範,不惜一切地履行自己的道德義務。

  5.養成醫德行為習慣

  醫德行為習慣是醫務人員在醫療實踐中逐步養成的不需要外力約束和監督的自覺行為。它是醫德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衡量醫務人員醫德好壞的外在標誌。醫德認識和信念一般表現為觀念形態的東西,最終都必須通過醫德行為習慣得到體現。只有這樣,醫務人員良好的醫德品質才能隨時體現在醫療過程中。對醫務人員進行醫德教育,就是要使醫務人員在醫療實踐過程中將醫德意識轉化為醫德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達到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自覺遵守和履行社會主義醫德原則、規範的高貴品質。

  在進行醫德教育的過程中,醫德實踐是貫穿於全過程的基礎。只有把教育與實踐相結合,才能通過實踐檢驗醫務人員的醫德品質,在實踐中發展醫德理論。也只有建立在醫療實踐基礎上的醫德教育,才能真正提高醫務人員的醫德認識,在實踐中加深醫德情感,磨煉醫德意志,堅定醫德信念,使醫務人員的良好醫德品質逐步形成。

參考文獻

  1. 韋兆鈞.人學視域中的醫德教育[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9(2)
  2. 2.0 2.1 第十四章 醫學倫理學實踐.醫學倫理學.廣州醫科大學精品課程
  3. 郝曉紅.對新形勢下加強醫德教育的認識[J].實踐醫學雜誌,2001(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Mis铭,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醫德教育"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