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文化資源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農業文化資源是根植在農業的、可產業化的文化存在對象,具有濃烈的鄉土氣息和時代特征,包括農業歷史文化資源、農業生產文化資源、農業名人故里與歷史遺跡文化資源、農業民情民俗文化資源、農業景觀文化資源、農業飲食文化資源、農業傳統工藝文化資源、農業口述文化資源等。[1]
農業文化資源利用存在的問題[1]
1.農業文化認識缺乏積極性
農業文化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積澱和發展歷程,並隨著農業發展而繼續積累,農業將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朝著積極的方向與時俱進,因此,農業文化也並非停滯不前,但目前人們普遍對農業文化的發展缺乏積極性認識。
2.農業文化挖掘缺乏層次性
農業文化不僅包括物質文化(如文物古跡、建築設施、先進典型、觀光園區、自然風景等),還包括具有人文精神的歲時節令、生產習俗、游藝競技,手工技藝和文學藝術等。農業文化資源的利用形式理應多種多樣,但目前對其的挖掘還不夠,僅僅作為農業生產活動和習俗進行展示。
3.農業文化設計缺乏銜接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城市每天都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城市街頭的繁華與喧囂,讓倍感壓力的人們極度渴望田園的靜謐。但目前有些農業休閑旅游,在張揚農業休閑個性特色的同時,失去了親和力,其文化設計缺乏城市與鄉村之間友好過渡的紐帶。
4.農業文化理念缺乏生態性
目前,人們一味追求農業文化能帶給我們什麼,卻忽略了我們還能為其做點什麼,更不會站在農業、生態、動植物的角度上,去思考還需完善些什麼,甚至還出現了對農業文化進行破壞的現象。
5.農業文化運營缺乏現代性
農業文化資源作為一種旅游資源,以其與眾不同的“農文化”和打造一種“家”的概念的優勢,本應脫穎而出受到歡迎和追捧,可目前看來,運營仍處於初級階段,其主要問題還在於休閑農業的品牌打造不夠響亮、基礎設施的配備與理念不夠扎實、特色不夠鮮明、服務不夠到位。
農業文化資源的特征[1]
1.規律性
農業是依據季節進行生產的,因此,農業文化也具有其本身固有且有別於其他文化的季節性運動規律,遵守這一規律而形成和發展,認識這一規律能使農業文化在人們意志的支配下,健康地運動和發展。如在春耕前進行祈年求谷的祭祀被稱為春祈,在夏季求雨水的祭祀被稱為夏雩,秋報是豐收後酬神的祭祀,冬悉是指祈來年豐稔的祭祀活動,立春之時設“鞭牛節”意在春耕勤作。
2.自然性
農業以自然為載體、遵循一定的自然規律,因此,農業文化也按照自然規律產生,如二十四節氣的產生。
3. 縱橫性
現代農業包含農業生產、生態旅游、文化教育等,農業文化也將貫穿於整個農業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具有一定的縱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