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信息系統實現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信息系統實現

  信息系統實現是按照預先的設計具體地實現信息系統的過程,具體包括信息系統的編碼、信息系統的安裝調試、信息系統的測試等工作。

信息系統實現的內涵[1]

  信息系統實現就是在真正的運行環境中實際運行所開發出來的信息系統。信息系統構建結束之後,必須採取一種平滑的轉移方式,把企業原有的系統轉換成新開發的系統。這是信息系統開發的目標,也是使用信息系統解決業務中原先存在的各種問題,並且開始執行新業務的起點。這些工作就是信息系統實現階段的工作。

  對於信息系統實現階段來說,信息系統構建階段完成的功能系統是最重要的輸入。信息系統實現階段的結果是得到了信息系統的運行系統,並且開始進入信息系統運行和支持階段。信息系統實現階段的主要任務如圖所示。

信息系统实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信息系統實現階段包括的主要任務有:

  • 執行系統測試;
  • 準備轉變計劃;
  • 培訓用戶;
  • 轉變到新系統。

信息系統實現的管理[2]

  1.信息系統編碼管理

  1)信息系統編碼工作的任務與要求

  編碼工作的任務是:實現軟體設計功能,運用程式設計語言,編寫出編程風格好、程式效率高和代碼安全的電腦程式。這反映在軟體編碼的可追蹤性和完備性上,軟體編碼的獨立性、數據規則、處理規則、異常處理規則和表示法規則反映在項目軟體過程的編程風格中。

  編碼工作的要求是:①遵循開發流程,在設計的指導下進行代碼編寫;②代碼的編寫以實現設計的功能和性能為目標,要求實現設計所要求的功能,達到設計所規定的性能;③程式具有良好的程式結構,提高程式的封裝性,減低程式的耦合程度;程式可讀性強,易於理解;④軟體的可測試性好,便於調試和測試,易於使用和維護,具有良好的修改性和擴充性,可重用性強,移植性好,占用資源少,以低代價完成任務;⑤軟體在不降低程式可讀性的情況下,儘量提高代碼的執行效率

  2)信息系統編碼管理的目標與內容

  信息系統編碼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軟體編碼的工作進度,監督軟體編碼的編程風格和質量,使軟體編碼工作能可靠、高效地實現軟體設計的目標,同時符合承建單位的軟體過程規範的要求。

  軟體編碼管理的活動內容主要包括:①促使承建單位將合適的軟體編碼工程方法和工具集成到項目定義的軟體過程中;②保證承建單位依據項目定義的軟體過程,對軟體編碼進行開發、維護、建立文檔和驗證,實現軟體需求軟體設計;③跟蹤和記錄軟體編碼產品的功能和質量。

  2.信息系統安裝調試管理

  1)安裝調試費用的預算

  要想使軟硬體設備安裝調試工作順利實施和完成,必須事先認真做好安裝調試費用預算工作。安裝調試費用包括:運輸費、安裝費、調試費和其他費用

  (1)運輸費預算。管理部門應根據軟硬體設備的體積、解體裝運對象的數量和質量,安排不同運輸能力的車輛,並確定各種運輸車輛的車次。然後,按相應運輸車輛的噸公裡運費、被運物的搬運里程計算運輸費用,也可根據運輸車輛的台班費定額和使用台班計算運費。在預算運輸費用時,還要估算裝卸、捆扎費等,因為這些也是運輸過程必然發生的費用

  (2)安裝費預算。根據待安裝軟硬體的種類列出相應的安裝基座、所用材料及人工使用量,然後參照工程預算定額給出的基價,計算其費用。

  (3)調試費預算。在軟硬體設備調試過程中,除了設備運行必需的動力(如電力等)外,還需一定量的耗材(如磁帶、磁碟、光碟等)。調試費一般由電力費、材料費、人工費、管理費等組成,各組成費應按各自的單價和用量計取。

  (4)其他費用。包括設備初到時的看管費、管理費等。其他費用的預算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

  2)人員組織與技術培訓軟硬體設備一般精密、昂貴,初次安裝調試中的技術工作必須由供應廠商派出的技術人員負責(這也是供應廠商方面完成交貨必須履行的義務)。信息系統建設單位在供應廠商調試工程師來之前,應該進行儘可能周密的工作安排。如選配操作人員,成立安裝調試協調組(由有關行政領導、技術負責人員組成),調配安裝調試所需的輔助工具、人員。

  選配操作人員時,應註意選擇業務熟練、反應靈活、責任心強的操作人員。在進行安裝調試之前,建設單位的技術負責人應協助廠商方面的安裝調試工程師工作,並選配設備操作人員,進行崗位分工和現場技術培訓。崗位分工的目的是明確各操作人員在調試階段及日後使用設備時的職責;培訓的目的是讓操作人員瞭解待調設備的基本結構、技術性能、安裝調試操作步驟、運行管理方法及安全註意事項等,從而使他們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盲目安裝。

  3)信息系統安裝施工

  安裝過程中,應隨時對信息系統主機的各組成部件及附屬設備做外觀質量檢查。安裝現場要由專人負責指揮。吊裝笨重裝置時,必須採取相應安全防範措施。安裝人員要全部配戴安全帽,安裝工作要按順序進行。安裝要分工協作,如機械部分由機械人員負責安裝,電氣部分由電氣人員負責連接。安裝後,應對設備安裝的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等進行檢查。

  4)信息系統調試

  (1)調試過程。對安裝好的信息系統儘快進行調試。調試前,要再次檢查安裝的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等,以便調試工作安全、順利進行。調試主要是試驗信息系統的工作質量、操作性能、可靠性能、經濟性能等。

  (2)撰寫安裝調試技術報告。撰寫安裝調試技術報告是信息系統初次安裝調試後進行技術資產及財務驗收的主要依據之一,是一項必須做好的工作。安裝調試報告應以讀者能再現其安裝、調試過程,並得出與文中相符的結果為準則。設備安裝調試技術報告作為一種科技文件,其內容比較專深,應詳略得當、主次分明,不要像流水賬一樣,把某年某月做了些什麼調試統統寫入報告,使人不得要領。在安裝調試技術報告的結尾,要向曾給安裝調試工作以幫助、支持或指導的人及部門致以謝意。

  3.信息系統測試管理

  1)單元測試

  單元測試也稱模塊測試。在模塊編寫完成且無編譯錯誤後就可以進行。

  單元測試的內容包括:軟體單元的功能測試;軟體單元的介面測試;軟體單元的重要執行路徑測試;軟體單元的局部數據結構測試;軟體單元的語句覆蓋和分支覆蓋測試;軟體單元的錯誤處理能力、資源占用、運行時間、響應時間等方面的測試。單元測試的成果包括:單元測試報告,包括測試記錄、測試結果分析;軟體問題報告單和軟體修改報告單;與軟體修改報告單一致的,經過修改的全部源程式代碼;回歸測試的測試記錄和測試結果。

  2)集成測試

  集成測試也稱組裝測試,是指對將模塊按系統說明書的要求組合起來的子系統進行測試。當被集成的軟體單元無錯並通過編譯,通過代碼審查,通過單元動態測試並達到測試要求,已置於軟體開發單位的配置管理受控庫,已具備了集成測試計劃要求的軟體組裝測試和測試工具時,可進行集成測試。

  集成測試主要是驗證軟體單元組裝過程和組裝得到的軟體部件,重點檢查軟體單元之間的介面,測試的主要內容有:在把各個模塊連接起來的時候,穿越模塊介面的數據是否會丟失;一個模塊的功能是否會對另一個模塊的功能產生不利影響;各個子功能組合起來,能否達到預期要求的功能;全局數據結構是否有問題;單個模塊的錯誤是否會導致資料庫錯誤。

  集成測試的成果包括;集成軟體測試報告;軟體使用說明;所有軟體問題報告單和軟體修改報告單;與軟體修改報告單一致的、經過修改的全部源程式代碼。

  3)確認測試

  確認測試又稱有效性測試,其任務是驗證軟體的有效性,即驗證軟體的功能和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與用戶的要求一致。當軟體完成了集成測試且可運行,所有軟體代碼都在配置管理控制下,已經具備了合同規定的軟體確認測試環境時,可進行確認測試軟體需求說明書描述了全部用戶可見的軟體屬性,是軟體確認測試的基礎。在確認測試階段需要做的工作有:進行有效性測試及軟體配置覆審。有效性測試是在模擬的環境(也可能是實際開發的環境)下,運用黑盒測試的方法,驗證被測軟體是否滿足需求說明書列出的需求,通過實施預定的測試計劃和測試步驟,確定軟體的特性是否與需求相符,確保所有的軟體功能需求都能得到滿足,所有的軟體性能需求都能達到,所有的文檔都是正確且便於使用。同時,對其他軟體需求,如可移植性、兼容性、出錯自動恢復、可維護性等,也都要進行測試,確認是否滿足。軟體配置複查的目的是保證軟體配置的所有成分都齊全,各方面的質量都符合要求,具有維護階段所必需的細節,而且已經編排好分類的目錄。除了按合同規定的內容和要求,由人工審查軟體配置之外,在確認測試的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用戶手冊和操作手冊中規定的使用步驟,以便檢查這些文檔資料的完整性和正確性,必須仔細記錄發現的遺漏和錯誤,並且適當地補充和改正。

  確認測試的成果包括:軟體確認測試分析報告,含所有的軟體確認測試結果;所有軟體問題報告單和軟體修改報告單;與軟體修改報告單相一致的,經過修改和回歸測試的全部源程式代碼;經過修改的軟體產品使用說明。

  4)系統測試

  所謂系統測試是將通過確認測試的軟體,作為整個信息系統的一個元素,與電腦硬體、外設、某些支持軟體、數據和人員等其他系統元素結合在一起,在實際運行(使用)環境下,對信息系統進行一系列的組裝測試和確認測試。當完成並通過軟體確認測試,所有軟體產品都在配置管理控制下,已經具備了軟體系統測試環境時,可進行系統測試。

  系統測試的目的在於通過與信息系統的需求定義作比較,發現軟體與信息系統定義不符合或與之矛盾的地方。系統測試的測試用例應根據需求說明書來設計,併在實際使用環境下來運行。根據軟體的安全性等級和軟體規模等級,選擇進行信息系統的功能性測試、可靠性測試、易用性測試、效率測試、維護性測試和可移植性測試。

  系統測試一般由專門委托的測試機構進行,需要對所有軟硬體進行以功能為主的測試工作(必要情況下附加性能測試),需要對測試情況進行記錄併進行錯誤的修改與回歸測試,在測試完成後要根據測試全過程的情況編寫正式的系統測試報告。

  系統測試的成果包括:系統測試報告,包括測試記錄和測試結果分析;軟體問題報告和軟體變更報告;回歸測試的測試記錄。

信息系統實現的方法[3]

  實現信息系統可以採用的方法可以分為開發和購買兩種形式,開發包括:傳統的生命周期法、聯合開發原型法、用戶開發等,購買則包括購買應用軟體包、外包開發、外部化等。

  傳統的生命周期法(Traditional System Development Life Cycle,TSDLC),是一個結構化的、非常正式的系統開發方法,將系統開發過程劃分為明確的各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任務,整個開發過程是順序地一個一個階段進行開發的。該方法還在信息系統專家和用戶之間劃分了明確的分工。

  原型法(Prototyping),快速建立一個系統的模型,以幫助描述和評價系統,可以通過修改,不斷完善該模型。

  聯合開發(Join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JAD),指的是在使用生命周期法進行開發時,用戶和信息系統專家聯合起來一起工作,以更好地交流和產生解決問題的方案。

  用戶開發(End—user Computing),指用戶可以自己開發自己的信息系統。現在用戶自行開發系統在信息系統的實現中占了較大的比重。用戶自己開發可以使用生命周期法或者原型法。

  信息系統不僅可以通過開發實現,還可以通過向外部組織購買實現,可以通過購買預先編寫好的應用程式軟體包、外包給其他組織開發或者通過信息系統外部化來實現。根據Yangkee Group Survey對500家世界大公司的統計,90%的公司至少有一個系統是通過外購實現的,45%的公司外購了部分IT環境中的重要功能。

  購買應用程式軟體包(Application software package),即組織可以從市場上購買或者租賃一系列預先寫好的軟體,這些軟體可以完成企業某些有共性的業務。

  外包開發(Development Outsourcing),是將組織中的信息系統或其中一部分交給其他組織利用其智力資源進行開發。

  信息系統外部化(Information System Outsourcing),是組織將信息系統部門的運營、通訊網路的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運行全部交由其他組織負責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閃四清編著.管理信息系統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 婁策群,桂學文;趙雲合主編.信息化管理理論與實踐.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
  3. 張靖,杜梅先編著.管理信息系統.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方小莉,Mis铭,Tracy,Lin,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信息系統實現"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