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信息系统实现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信息系统实现

  信息系统实现是按照预先的设计具体地实现信息系统的过程,具体包括信息系统的编码、信息系统的安装调试、信息系统的测试等工作。

信息系统实现的内涵[1]

  信息系统实现就是在真正的运行环境中实际运行所开发出来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构建结束之后,必须采取一种平滑的转移方式,把企业原有的系统转换成新开发的系统。这是信息系统开发的目标,也是使用信息系统解决业务中原先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开始执行新业务的起点。这些工作就是信息系统实现阶段的工作。

  对于信息系统实现阶段来说,信息系统构建阶段完成的功能系统是最重要的输入。信息系统实现阶段的结果是得到了信息系统的运行系统,并且开始进入信息系统运行和支持阶段。信息系统实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如图所示。

信息系统实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信息系统实现阶段包括的主要任务有:

  • 执行系统测试;
  • 准备转变计划;
  • 培训用户;
  • 转变到新系统。

信息系统实现的管理[2]

  1.信息系统编码管理

  1)信息系统编码工作的任务与要求

  编码工作的任务是:实现软件设计功能,运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出编程风格好、程序效率高和代码安全的计算机程序。这反映在软件编码的可追踪性和完备性上,软件编码的独立性、数据规则、处理规则、异常处理规则和表示法规则反映在项目软件过程的编程风格中。

  编码工作的要求是:①遵循开发流程,在设计的指导下进行代码编写;②代码的编写以实现设计的功能和性能为目标,要求实现设计所要求的功能,达到设计所规定的性能;③程序具有良好的程序结构,提高程序的封装性,减低程序的耦合程度;程序可读性强,易于理解;④软件的可测试性好,便于调试和测试,易于使用和维护,具有良好的修改性和扩充性,可重用性强,移植性好,占用资源少,以低代价完成任务;⑤软件在不降低程序可读性的情况下,尽量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

  2)信息系统编码管理的目标与内容

  信息系统编码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软件编码的工作进度,监督软件编码的编程风格和质量,使软件编码工作能可靠、高效地实现软件设计的目标,同时符合承建单位的软件过程规范的要求。

  软件编码管理的活动内容主要包括:①促使承建单位将合适的软件编码工程方法和工具集成到项目定义的软件过程中;②保证承建单位依据项目定义的软件过程,对软件编码进行开发、维护、建立文档和验证,实现软件需求软件设计;③跟踪和记录软件编码产品的功能和质量。

  2.信息系统安装调试管理

  1)安装调试费用的预算

  要想使软硬件设备安装调试工作顺利实施和完成,必须事先认真做好安装调试费用预算工作。安装调试费用包括:运输费、安装费、调试费和其他费用

  (1)运输费预算。管理部门应根据软硬件设备的体积、解体装运对象的数量和质量,安排不同运输能力的车辆,并确定各种运输车辆的车次。然后,按相应运输车辆的吨公里运费、被运物的搬运里程计算运输费用,也可根据运输车辆的台班费定额和使用台班计算运费。在预算运输费用时,还要估算装卸、捆扎费等,因为这些也是运输过程必然发生的费用

  (2)安装费预算。根据待安装软硬件的种类列出相应的安装基座、所用材料及人工使用量,然后参照工程预算定额给出的基价,计算其费用。

  (3)调试费预算。在软硬件设备调试过程中,除了设备运行必需的动力(如电力等)外,还需一定量的耗材(如磁带、磁盘、光盘等)。调试费一般由电力费、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等组成,各组成费应按各自的单价和用量计取。

  (4)其他费用。包括设备初到时的看管费、管理费等。其他费用的预算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2)人员组织与技术培训软硬件设备一般精密、昂贵,初次安装调试中的技术工作必须由供应厂商派出的技术人员负责(这也是供应厂商方面完成交货必须履行的义务)。信息系统建设单位在供应厂商调试工程师来之前,应该进行尽可能周密的工作安排。如选配操作人员,成立安装调试协调组(由有关行政领导、技术负责人员组成),调配安装调试所需的辅助工具、人员。

  选配操作人员时,应注意选择业务熟练、反应灵活、责任心强的操作人员。在进行安装调试之前,建设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应协助厂商方面的安装调试工程师工作,并选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岗位分工和现场技术培训。岗位分工的目的是明确各操作人员在调试阶段及日后使用设备时的职责;培训的目的是让操作人员了解待调设备的基本结构、技术性能、安装调试操作步骤、运行管理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等,从而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安装。

  3)信息系统安装施工

  安装过程中,应随时对信息系统主机的各组成部件及附属设备做外观质量检查。安装现场要由专人负责指挥。吊装笨重装置时,必须采取相应安全防范措施。安装人员要全部配戴安全帽,安装工作要按顺序进行。安装要分工协作,如机械部分由机械人员负责安装,电气部分由电气人员负责连接。安装后,应对设备安装的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等进行检查。

  4)信息系统调试

  (1)调试过程。对安装好的信息系统尽快进行调试。调试前,要再次检查安装的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等,以便调试工作安全、顺利进行。调试主要是试验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操作性能、可靠性能、经济性能等。

  (2)撰写安装调试技术报告。撰写安装调试技术报告是信息系统初次安装调试后进行技术资产及财务验收的主要依据之一,是一项必须做好的工作。安装调试报告应以读者能再现其安装、调试过程,并得出与文中相符的结果为准则。设备安装调试技术报告作为一种科技文件,其内容比较专深,应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不要像流水账一样,把某年某月做了些什么调试统统写入报告,使人不得要领。在安装调试技术报告的结尾,要向曾给安装调试工作以帮助、支持或指导的人及部门致以谢意。

  3.信息系统测试管理

  1)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也称模块测试。在模块编写完成且无编译错误后就可以进行。

  单元测试的内容包括:软件单元的功能测试;软件单元的接口测试;软件单元的重要执行路径测试;软件单元的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软件单元的语句覆盖和分支覆盖测试;软件单元的错误处理能力、资源占用、运行时间、响应时间等方面的测试。单元测试的成果包括:单元测试报告,包括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分析;软件问题报告单和软件修改报告单;与软件修改报告单一致的,经过修改的全部源程序代码;回归测试的测试记录和测试结果。

  2)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也称组装测试,是指对将模块按系统说明书的要求组合起来的子系统进行测试。当被集成的软件单元无错并通过编译,通过代码审查,通过单元动态测试并达到测试要求,已置于软件开发单位的配置管理受控库,已具备了集成测试计划要求的软件组装测试和测试工具时,可进行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主要是验证软件单元组装过程和组装得到的软件部件,重点检查软件单元之间的接口,测试的主要内容有:在把各个模块连接起来的时候,穿越模块接口的数据是否会丢失;一个模块的功能是否会对另一个模块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各个子功能组合起来,能否达到预期要求的功能;全局数据结构是否有问题;单个模块的错误是否会导致数据库错误。

  集成测试的成果包括;集成软件测试报告;软件使用说明;所有软件问题报告单和软件修改报告单;与软件修改报告单一致的、经过修改的全部源程序代码。

  3)确认测试

  确认测试又称有效性测试,其任务是验证软件的有效性,即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致。当软件完成了集成测试且可运行,所有软件代码都在配置管理控制下,已经具备了合同规定的软件确认测试环境时,可进行确认测试软件需求说明书描述了全部用户可见的软件属性,是软件确认测试的基础。在确认测试阶段需要做的工作有:进行有效性测试及软件配置复审。有效性测试是在模拟的环境(也可能是实际开发的环境)下,运用黑盒测试的方法,验证被测软件是否满足需求说明书列出的需求,通过实施预定的测试计划和测试步骤,确定软件的特性是否与需求相符,确保所有的软件功能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所有的软件性能需求都能达到,所有的文档都是正确且便于使用。同时,对其他软件需求,如可移植性、兼容性、出错自动恢复、可维护性等,也都要进行测试,确认是否满足。软件配置复查的目的是保证软件配置的所有成分都齐全,各方面的质量都符合要求,具有维护阶段所必需的细节,而且已经编排好分类的目录。除了按合同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由人工审查软件配置之外,在确认测试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用户手册和操作手册中规定的使用步骤,以便检查这些文档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必须仔细记录发现的遗漏和错误,并且适当地补充和改正。

  确认测试的成果包括:软件确认测试分析报告,含所有的软件确认测试结果;所有软件问题报告单和软件修改报告单;与软件修改报告单相一致的,经过修改和回归测试的全部源程序代码;经过修改的软件产品使用说明。

  4)系统测试

  所谓系统测试是将通过确认测试的软件,作为整个信息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某些支持软件、数据和人员等其他系统元素结合在一起,在实际运行(使用)环境下,对信息系统进行一系列的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当完成并通过软件确认测试,所有软件产品都在配置管理控制下,已经具备了软件系统测试环境时,可进行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的目的在于通过与信息系统的需求定义作比较,发现软件与信息系统定义不符合或与之矛盾的地方。系统测试的测试用例应根据需求说明书来设计,并在实际使用环境下来运行。根据软件的安全性等级和软件规模等级,选择进行信息系统的功能性测试、可靠性测试、易用性测试、效率测试、维护性测试和可移植性测试。

  系统测试一般由专门委托的测试机构进行,需要对所有软硬件进行以功能为主的测试工作(必要情况下附加性能测试),需要对测试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错误的修改与回归测试,在测试完成后要根据测试全过程的情况编写正式的系统测试报告。

  系统测试的成果包括:系统测试报告,包括测试记录和测试结果分析;软件问题报告和软件变更报告;回归测试的测试记录。

信息系统实现的方法[3]

  实现信息系统可以采用的方法可以分为开发和购买两种形式,开发包括:传统的生命周期法、联合开发原型法、用户开发等,购买则包括购买应用软件包、外包开发、外部化等。

  传统的生命周期法(Traditional System Development Life Cycle,TSDLC),是一个结构化的、非常正式的系统开发方法,将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明确的各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整个开发过程是顺序地一个一个阶段进行开发的。该方法还在信息系统专家和用户之间划分了明确的分工。

  原型法(Prototyping),快速建立一个系统的模型,以帮助描述和评价系统,可以通过修改,不断完善该模型。

  联合开发(Join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JAD),指的是在使用生命周期法进行开发时,用户和信息系统专家联合起来一起工作,以更好地交流和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户开发(End—user Computing),指用户可以自己开发自己的信息系统。现在用户自行开发系统在信息系统的实现中占了较大的比重。用户自己开发可以使用生命周期法或者原型法。

  信息系统不仅可以通过开发实现,还可以通过向外部组织购买实现,可以通过购买预先编写好的应用程序软件包、外包给其他组织开发或者通过信息系统外部化来实现。根据Yangkee Group Survey对500家世界大公司的统计,90%的公司至少有一个系统是通过外购实现的,45%的公司外购了部分IT环境中的重要功能。

  购买应用程序软件包(Application software package),即组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或者租赁一系列预先写好的软件,这些软件可以完成企业某些有共性的业务。

  外包开发(Development Outsourcing),是将组织中的信息系统或其中一部分交给其他组织利用其智力资源进行开发。

  信息系统外部化(Information System Outsourcing),是组织将信息系统部门的运营、通讯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全部交由其他组织负责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闪四清编著.管理信息系统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娄策群,桂学文;赵云合主编.信息化管理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
  3. 张靖,杜梅先编著.管理信息系统.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方小莉,Mis铭,Tracy,Lin,寒曦.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信息系统实现"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