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群落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企業群落(enterprise cluster,enterprise community )
目錄 |
什麼是企業群落[1]
企業群落是指若幹企業或企業種群在一定的生境條件下所形成的並與環境相互作用的企業群體。在企業群落內部,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外部環境之間各綜合因素建立了一定的主客互置的生態關係並形成為相對的、特有的群落環境。企業群體和該群體所處的環境共同構成了企業群落生態系統。
企業群落一般由形態和功能特征各異的多種企業種群所構成。例如:農業企業和工業企業、信息企業和銷售服務性企業、運輸企業和科研服務企業等。從企業的組建水平來看,企業群落介於企業個體、種群與較巨集觀的企業生態系統之間。企業和企業種群不能夠獨立存在,它們往往因為能量的交流關係而建立起企業生態鏈——類似於生物界的食物鏈。多條生態鏈相互交織形成了生態網。在企業群落中,各企業和企業種群相互共用資源、實現資源互補的優勢使企業獲得較為穩定而有利的各自的生存環境,促進了企業各自的發展,從而也促進了企業群落的總體發展。企業群落內部各組織單位所形成的各種互補互利、相互影響的關係又可以被稱為“企、業群落效應”。
企業群落的發展階段[2]
網路社會群落是由傳統社會企業群落演化而來的。借鑒馬庫森1996年美國科學基金的地理學和區域科學的研究項目——對美國、日本、南韓、巴西4個國家中經濟增長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區域內選取的子集進行研究得出的成果,企業群落的發展可以簡要地概括為經歷了離散式企業群落、輪軸式企業群落、衛星平臺式企業群落階段,它們遵循的是由簡單到複雜不斷發展的規律。不斷發展的社會經濟是企業群落演化的動力,同時不斷提高的勞動力生產水平和不斷進步的技術為企業群落的演化提供了基礎和保障。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網路社會的Et漸成熟,企業群落也日漸成熟和複雜,最終演化成為網路社會群落。
1.離散式企業群落
離散式企業群落是企業群落髮展中最為初級的階段,最早出現於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一書中描述的“第三義大利”那種集聚區。所謂離散式企業群落,主要是指企業之間建立了一定的聯繫,在生產方面密切協作,並且“常常聯合進行採購和銷售活動”。
離散式企業群落的特點是:產品供應鏈屬於一個共同產業供應鏈,分離程度較低,大多具有傳統的手工業特點,定製化程度高,生產標準化程度低,大規模生產的特征少。區域內企業數量很多,主要集中於手工藝品、陶瓷、雕刻等生產批量小、定製化程度高的行業。離散式企業群落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離散式企業群落示意圖
這種離散式企業群落在義大利傳統手工業中表現得比較明顯。在該國國民經濟中,中小企業占據著最重要的地位,全國98%以上的企業是中小企業,而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義大利製造”的傳統產品也是其外貿出口的主力,占據半壁江山以上。正是這樣的中小企業群落創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上的“義大利奇跡”,使義大利成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義大利中小企業大部分存在於工業區。單一產品不同生產階段的專業化是連接同一工業區中的中小企業的紐帶。工業區內具有中、小型規模的家庭企業,主要依靠將生產過程分割為一系列漸進的過程,構成了企業間商業和生產內在聯繫的網路。每個中小企業負責一個階段,使工業區內企業彼此依賴的規模經濟得以實現。根據近年的統計數據,全義大利專業企業群落有199個,分佈在15個州。
由於這種離散式企業群落僅僅適用於特定的生態系統和具有特定特征的行業,因此這種企業群落在目前的實際生活中並不是十分常見。
2.輪軸式企業群落
輪軸式企業群落以相當數量的關鍵企業或設施作為核心,在其周圍有供應商和相關活動的區域。輪軸式企業群落由在一個或多個產業中的一個或幾個垂直一體化的大企業支配,環繞以較小或較弱的供應商。較小的供應商或客商非常依賴於大的核心企業,或者較小的小企業雖然不一定與大企業做買賣,但可以享受與大組織集聚的好處。輪軸式企業群落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2 輪軸式企業群落示意圖
有的輪軸式群落內的核心是單一產業的壟斷者,有的是幾個產業里的無關或者鬆散連接的中心。在這種群落中,核心企業或機構是非本地化的,它們與區域外面的競爭者、顧客和供應商有大量的聯繫。這些企業主要獲得內部規模經濟和內部範圍經濟。
例如,豐田公司屬於群落內部核心的單一產業壟斷者;而西雅圖的經濟是由作為主要的就業崗位提供者的波音公司(商用飛機和軍用航天器製造商)、作為主要服務企業的微軟公司、作為一系列生物技術企業先驅者的哈青森癌症研究中心,以及作為運輸中心的西雅圖港等所組成。
3.衛星平臺式企業群落
衛星平臺式企業群落是總部在外部的大型企業分部的集合。衛星平臺的商業結構是外部大企業投資決定的。每個設施里的規模經濟由中度到高度,平臺承租者的流動比率由低度到中度。平臺承租者之間很少發生貿易,甚至對話都是最低限度的,顯然缺乏對本地供應商的訂貨和承諾。這種企業群落的最顯著特點是缺乏區內的聯繫或網路。區內的分廠和母公司有合作和交流。企業分支機構和總部之間的個人交流是很普通的,但是在本地與其他分支企業之間的個人交流並不多見。此外,高級衛星平臺式企業群落的勞動力及低級衛星平臺式企業群落的管理和技術人才是來自區外垂直一體化企業的內部,而不是來自區域內,這表示管理人員、職業人員和技術人員遷移的比率很高。它往往是在落後地區,在距城市有一定距離的地方所建開發區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衛星平臺式企業群落既可能是生產型企業也可能是研究機構。衛星平臺式企業群落示意圖如圖3所示。
圖3 衛星平臺式企業群落示意圖
4.混合式企業群落
混合式企業群落就是上述幾種群落的集合體,它有可能是以上幾種群落通過一定的組合方式得到的。它能夠適應更加複雜的生產過程和更加激烈的競爭。
矽谷是混合式企業群落的典型例子。矽谷可以看做電子產業集群,也可以看做圍繞幾個重要中心(洛克希德空間和導彈公司、惠普公司、斯坦福大學)的輪軸式企業群落,還可以認為是接待大型“衛星平臺”型分廠——日本、南韓和歐洲公司(如IBM、現代公司、三星公司)的衛星平臺式企業群落。
5.依賴政府式的企業群落
依賴政府式的企業群落主要依靠政府部門的投資和科研支持開展活動。在依賴政府式的企業群落內,商業機構主要服務於政府的採購訂貨,生產部門主要使用政府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依賴政府式的企業群落一般多存在於帶有一定基礎研究、國家行為或者公益事業的行業中。例如,美國軍事、國防企業、科研機構及大學集中的地方都會對周邊的企業產生影響。
企業群落髮展的軌跡[2]
企業群落是一個不斷發展、逐漸形成的過程。在工商業發展的初級階段,群落內部的個體主要是中小型企業,它們從事的主要是手工業生產。群落內部企業之間為一種在一定區域內部的產銷關係。相對於大工業的複雜供應鏈關係來說,各個企業之間是一種相對離散的關係。離散式企業群落主要利用群落所在地在勞動力方面的優勢從事生產和謀求利益。
輪軸式企業群落比離散式企業群落更為複雜。它利用當地在自然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在一個或幾個優勢產業和企業的帶動下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企業群落。例如,在山西太原,利用當地煤炭資源的優勢,形成了以煤炭開采、加工、電力產業為核心,以一些大型企業為主導的企業群落。
衛星平臺式企業群落是在大型企業甚至是跨國企業有了一定水平的發展之後才出現的。隨著企業規模不斷的擴大,企業要擴大生產、提高自身的效益,會將部分生產轉移至成本更低的地區進行。這些新開發的生產地點多處於發展中國家、城市的周邊或欠發達地區。這些地區會演化成為衛星平臺式企業群落。表1反映了不同的企業群落的特征。
特征 | 離散式企業群落 | 輪軸式企業群落 | 衛星平臺式 企業群落 | 依賴政府式 企業群落 |
---|---|---|---|---|
主導的市場結構 | 本地中小企業 | 一個或者幾個 大企業及其供應商 | 工業區外的大企業 | 由一個或者幾個政府機構 提供基礎設施 |
規模經濟 | 低 | 高 | 高 | 高 |
當地企業業務 活動水平 | 很發達 | 低(除服務外) | 低到中 | 低或沒有 |
區內部貿易 | 很發達 | 在大企業與供 應商之間有 | 很少 | 機構與供應商之間較發達 |
關鍵投資 | 由當地決策 | 由當地決策, 但全球分散 | 由外部決策 | 在當地工業區 以外 |
買方生產企業 地位 | 重要 | 低 | 低 | 低 |
企業之間的關 系制約 | 長期合約 | 長期合約 | 短期合約 | 短期合約 |
與工業區外的 企業合作情況 | 少 | 多 | 與母公司合作 較多 | 與母公司或機構 合作較多 |
人員交換 | 高 | 中 | 高(來自外部) | 中/高(專業化) |
勞工流入量 | 高 | 中 | 高技能、管理 層的人士高,低技能勞工低 | |
勞工流出量 | 低 | 中 | 高技能、管理 層的人士高,低技能勞工低 | 低,除非政府機構離開 |
當地文化 | 發達 | 發達 | 匱乏 | 發達 |
融資與技術援助 來源 | 工業區內部 | 大企業 | 外部 | 外部(國家或當地政府, 軍事基地,大學或研 究中心) |
病人資本 | 存在 | 稀少,來自大 企業 | 不存在 | 不存在 |
當地貿易協會 作用程度 | 很強 | 缺乏 | 缺乏 | 薄弱 |
當地政府的作用 | 重要 | 重要 | 重要 | 在管制與產業促進方面 較弱,在基地設施方面強 |
群里的穩定性 | 好 | 依賴於大企業 與行業整體情況 | 受到業務活動外遷的挑戰 | 依賴政府機構 |
註釋:病人資本(Patient Capital)是指願意承擔長期風險的金融機構,因為它具有信心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