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代內公平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代內公平(Intrageneration Equitable)

目錄

什麼是代內公平

  代內公平指的是代內的所有人,不論其國籍、種族、性別,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對於利用自然資源和享受清潔、良好的環境享有平等的權利。

國內的代內公平

  倡導公平與公正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對代內公平來說,從小範圍看有國內公平,從大範圍看有全球的代內公平可以叫做國際公平。自人類意識到資源減少、生態破壞及環境污染後,開始註重可持續發展,希望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能夠和諧一致。就目前的狀況下,不管是國內代內公平還是國際間代內公平都存在極大的不公平,形成了事實上的代內不公平。

  胡鞍鋼教授認為中國國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區條件差異顯著、發展極不平衡,並把它概括為“一個中國,四個世界”,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區域差距的嚴重性。我國從1980年到2003年,東部地區在全國經濟總量中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中西部地區所占比重卻相應下降。其他方面的表現有:

  1.工業格局和分佈的不公平,東部地區明顯比中西部區繁榮

  2.污染工業多的區域的環境就比污染工業少的區域的環境差,居住在污染工業高度密集地區的人口承受著更大的環境負擔。

  3.在中國全國統一的環境體系之下,地方立法有權根據特殊的地方情況制定地方環境規則和污染控制標準。因此,在較嚴格的環境標準的區域和較寬鬆的環境標準的區域之間就會出現不同的環境損害。

  現在中國的環境分配不正義表現為四種類型。首先是地理或自然的分配不正義,這是因為受地理位置、大氣條件、生物多樣性、人口密度和其它自然條件的影響形成的。第二類是工業格局和分佈的結 果。污染工業多的區域的環境就比污染工業少的區域的環境差,居住在污染工業高度密集地區的人口承受著更大的環境負擔。第三類是基於法定標準。在中國全國統一的環境法律體系之下,地方立法有權根據特殊的地方情況制定地方環境規則和污染控制標準。因此,在較嚴格的環境標準的區域和較寬鬆的環境標準的區域之間就會出現不同的環境損害。最後一類可以被稱為以“經濟能力為基礎的”或者“經濟發展為基礎的”產生的分配不正義問題。簡言之,隨著中央政府逐步放鬆對地方的控制和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拉大,富裕地區比貧困地區有能力獲得更多的經濟和技術資源來改善地方環境。[1]

國家間的代內公平

  公平已經成為國際環境法律文件談判和實施衝突的焦點。在1992年聯合國環境和發展大會上,各國在公平問題上出現嚴重的分歧。儘管各國均承認通過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能夠和諧一致,但是,卻不能在誰支付環境保護的費用和支付多少的問題上達成共識。現在在國際社會最具爭議的幾個環境公平問題都與全球資源的損害預防責任有關。《里約宣言》將這個問題表述為“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它是源於各國對全球環境退化所負有的不同的責任,承擔不同的義務,並以“污染者負擔”的方式將環境成本內在化。 發展中國家在環境退化帶來的惡果中受害最為嚴重,因為一方面貧窮是環境退化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這些國家適應快速的人為因素引起的全球環境變化的能力非常有限。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強調的正是各國負有保護全球環境的共同責任,但是在各國之間,主要是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這個責任的分擔是與它們在歷史上和當前對地球環境造成的破壞和壓力成正比的。“發達國家應該在保護全球環境中率先行動,率先削減其污染物的排放量,率先在生產和消費方式上做出實質性的改革,並對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的、不附加商業性條件的資金和技術以幫助它們提高保護環境的能力。”“發展中國家必須努力進行改革,改革生產方式,爭取早日擺脫貧困,增強經濟實力和保護環境 能力,走上持續發展的道路。”但是,共同但有區別 的責任的實際履行卻不盡如人意。美國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就是最突出的例子。全球環境沒有政治的國界,它的組成部分在空間上和時間上都是相互依存的。這就意味著沒有任何國家或幾個國家團體有能力通過自己的努力保護環境。因此,這就能夠使所有國家以公平和有效為基礎在分配保護全球環境的責任方面達成共識。但是,至今仍不能肯定的是,各國承認和願意為了這個共同利益努力的程度到底有多少。因此,實現國家間代內公平的最重要的途徑是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建立新的全球伙伴關係。[1]

  在三組環境正義關係中,承認種間公平、尊重自然的固有價值是更有效保護自然環境的理論基石;追求代際公平、不危害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是可持續發展觀念的理論源頭;而做到代內公平、使環境利益和負擔公平分配不僅是實現代際公平的前提,而且是社會正義的組成部分(國內代內公平),更是不得不受制於國家間政治和經濟力量對比影響、難以實現的目標(國家間的代內公平)。

  具體來說國際不公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財富的占有方面。在本代人對有限的資源的分配上,一部分人對於資源的耗費多了,另一部分人耗費就必然減少,這就必然導致本代人分化為較富裕的部分和較貧窮的部分貧富差距並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擴大。

  2.對資源的消耗與掠奪在對資源的使用上。發達國家以占全球20%的人口消費了全球80%的資源,而占全球80%的人口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僅消費全球20%的資源。西方發達國家利用資本商品、勞務和技術在世界範圍內自由流動,從而使自身的財富急劇增長,同時他們還利用由他們主導制定的不公平的國際貿易體制要求發展中國家進一步開放本國市場,從而有利於剝削和掠奪發展中國家廉價的勞動力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3.污染物轉嫁現在人類對地球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經越過國界,將世界各國人民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有毒污染物轉移、森林銳減、海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已日益國際化而具有全球性質。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付璐,李磊.論環境正義之代內公平.行政與法.2004(0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连晓雾,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代內公平"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