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8个条目

親代投資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親代投資(Parental investment)、親代投資理論(parental investment theory)

目錄

什麼是親代投資

  在進化生物學和進化心理學中,親代投資是指父母為增加其後代的生存機會和繁殖能力而進行的任何投資,以犧牲父母在其他子女身上的投資能力為代價。

  親代投資理論由進化生物學家羅伯特·特裡弗斯(Robert L. Trivers)提出,這個理論認為,親屬之間的親近感有大小之分,自然選擇讓我們按照遺傳相關度的高低來對親屬進行投資。這個理論看起來深奧,其實並不陌生;說白了就是親戚也分遠近,你會和基因最相似的人、也就是你的直系親屬最親,然後是隔代,再之後是非直系親屬。從進化論的角度,金錢等各種形式的投資,肯定會優先給自己,然後給直系子女或父母,接下來是孫子孫女或爺爺奶奶,最後才是姑姨叔舅。[1]

  他用親代投資解釋男女的差異,他認為,在兩性擇偶中,誰投資多,誰就挑剔。

  羅伯特·特裡弗斯還曾提出一假說:特裡弗斯一威拉德假設:當一位母親生活在壓力下,包括身體狀況不佳、生活條件差和缺乏食物等,該母親體內的生物感應會令她生下一個女孩而不是男孩。

  但研究發現,特裡弗斯假說不能適當地解釋馬拉維國家尤其是NgoniNtcheu地區的進化取向的親代投資,而LRH卻更適合解釋該地區的進化取向的親代投資。這表明不同地區對特定性別的選擇受到文化的影響。在馬拉維進行田野調查的地區,其社會群體中的親代之所以更加偏向於生育兒子似乎是通過生育兒子能夠減少親代對後代的資源投資的文化所影響,這樣他們對後代的資源投資會更少。[2]

  因此社會政策制定者需要採取適當的措施來解決性別偏見,以避免相關的文化持續對生育行為造成影響,已致社會下層階級的女性無法接受到適當的教育,不利於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

親代投資的理論發展[3]

  作為人類進化中普遍存在的典型任務,親代投資受到不同理論框架的關註,其中以經濟學理論和進化心理學最具代表性。

經濟學中的親代投資

  Becker將經濟學理論引入親代投資過程,聚焦於投資決策中的合理性。

  Hlouskova等人認為,家庭不僅決策儲存多少,還決策如何將儲蓄分配在不同類型財產中使用,而決策意味著風險不確定性結果。因此,親代投資行為也屬於風險決策。

  投資作為一種資源分配方式,其預期效應是彌補投資代價,獲得高利潤。但由於代價彌補和獲益的不確定性,投資風險會影響決策,因此,要對投資項目進行完整分析再做投資決策。

進化理論中的親代投資

  Daly& Wilson進一步指出,經濟學理論聚焦投資模式在當下最優化產出,並未重視父母對不同性格孩子在投資上的差異性,相比之下,進化理論重視父母有差別關懷,即孩子所代表價值不同,父母對其時間和資源投資也不同,聚焦於最優化父母長期繁殖的成功性。

  作為進化心理學的代表性理論之一,生命史理論認為,生命進化過程是將資源用於人類生存和繁殖任務之中,由於資源以及獲取資源的能力有限,而利用資源的項目多,人類面臨一個資源權衡的問題。因此,不管著眼於生存還是繁殖、近期還是遠期發展,親代投資同樣涉及資源分配與權衡的問題。

  因此,從進化論觀點出發,父母可能選擇最大潛能達到成年及對成功繁殖的子女進行投資,從而提高親代繁殖成功率。

  Stephens& Krebs認為,決策者決策看作是不確定生存環境中尋求覓食回報的行為反應,目的是提高繁殖成功率和適應能力。因此,從進化論觀點出發,風險決策行為不一定滿足效用最大化,而是規避不能滿足自身需要的結果。

親代投資的影響因素[3]

  (1)環境風險

  環境中潛在風險影響個體決策選擇。Figuere-do等人認為,生命史策略的形成依賴個體所處生態環境,以環境嚴酷性、環境不確定性環境資源稀缺性為主要特征引。當個體童年環境較好時,壽命預期更長,父母將更多資源投入身體維持與成長,註重子女質量,採用慢策略;反之,可能採用快策略。Mistry等人認為,貧窮孩子經常面對各種風險,如不充足和擁擠的生存條件、較少的物質資源、危險的社區環境、不充分的教育投入以及醫療限制、缺少家庭激勵、父母心理貧窮等。而這些社會人口和家庭風險因素的存在使得兒童無法獲得較好發展。因此,作為影響投資的重要因素,父母所處環境既影響投資決策選擇,又影響著子女的行為。

  (2)童年經歷

  Griskevicius等人認為,童年經歷會影響生命史策略的形成,不同早期生活經歷塑造著人們成年後應對逆境的方式。Dodge等人認為,早期不良環境與個體後來的攻擊性行為有直接關係,在家暴環境中成長的兒童表現出更多攻擊性。Ellis等人認為,成長於諸如貧窮、歧視、家庭暴力等高壓環境中的兒童,在發展過程中更可能產生一些問題行為。

  生命史理論認為,童年經歷影響個體成長中不同生命事件的發生與發展,因此,可能會影響其親代投資策略的選擇。

  (3)童年貧窮

  貧窮的負面效應包括成人消極的教育和認知社會和情緒性問題、貧乏經濟產出和不健康狀態等。Wickham等人認為,母親心理健康在貧窮和不利的童年社會情緒發展中具有中介作用。此外,進化心理學認為,進化適應性往往取決於個體在群體中的相對狀況,人們與局部環境中他人之間的社會比較可能影響決策行為。Wang認為,社會比較不僅是主觀的,而且是針對局部群體的。相對於總體比較,主觀貧窮更可能影響父母對子女的差異性投資。也就是說,童年貧窮經歷影響到父母對子女的投資決策。

  (4)基因遺傳

  從進化論觀點來看,行為終極目標在於基因遺傳。從這層意義上說,父母希望通過親代投資最大化內含適應度。父母和子女有相關聯的基因,有著共同遺傳興趣和強烈的情感紐帶,合作和長期關心彼此幸福。如果父母和子女偏好完全一致,父母對子女擇偶影響較少。然而,父母和子女基因並不完全相同,存在不同興趣,致使他們之間存在意見不一致、爭論和強烈負性情感。親緣關係不確定性是涉及基因遺傳和親子投資的風險,而相關研究也證實父系不確定性對投資決策的影響。因此說,遺傳相關度是影響親代投資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當遺傳相關度因父親身份不確定性而降低時,投資行為將會減少。

參考文獻

  1. 左逢雙. 二級親屬投資的實證研究[D]. 陝西師範大學, 2010.
  2. Eunice Kaipsya. 從進化視角看親代投資理論在馬拉維的比較研究[D]. 華中師範大學, 2016.
  3. 3.0 3.1 孫時進, 任亮寶, 田芊. 親代投資對青少年問題行為的影響研究 ——基於進化心理學視角[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1):209-21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ly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親代投資"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