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工資差別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產業工資差別是一種重要的工資差別。[1]產業工資差別儘管隨經濟的發展而有所變動,但差別相對穩定,這主要是由於形成產業工資差別的基本因素長期存在。產業工資差別的存在使勞動力的配置隨產業的興衰而調整和變動,既可以減輕衰落產業的就業不足,又可以促進新興產業的迅速發展。[2]
產業工資差別的原因[3]
現實生活中,不同產業間也存在著不同的產業工資率,這就形成了產業工資差別。
導致產業工資差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產業有機構成的影響。產業不同有機構成也不同。有機構成直接決定了勞動者人均資本的占有量,而勞動者人均占有資本高,該產業的人均技術裝備水平就高,這又使該產業的勞動生產率也會較高,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往往對應的是支付高工資的能力。此外,有機構成高,產品的人工成本占產品總成本的比重較小,則工資變動對總成本的影響也會較小,因此工資提高的可能性及提高的幅度也就較大。除上述兩點外,有機構成高的產業,其初始投資的規模一般也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競爭者的進入,也會導致壟斷性收益的形成。最後,有機構成高的產業往往要求勞動者具有較高的勞動素質或技能,按照人力資本補償性工資差別論,在有機構成高的產業中就業的勞動者,其工資水平也應較高。
二是產業所處地理位置的影響。地理位置特征往往能夠決定產業佈局,當某些地區聚集的主產業能提供高工資時,該地區整體的市場工資率也將維持在較高水平,則該地區某種產業的工資率就可能高於其他地區同樣產業的工資率。
三是產業規範管理程度及管理水平的影響。一般來講,產業是否具有規範的管理體制:,勞動管理水平如何,直接關係到產業工資率的高低。如果某產業工資率是在工會組織的監督下,通過集體談判機制而確定的,則該產業的平均工資率往往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