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主食品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主食品

  主食品是指以米、面為主要原料做成的各類食品,如米飯、饅頭等。

我國的主食品[1]

  我國5 000年的農業文明,造就了品種多樣、花色繁多的傳統主食品種。米食和麵食是主食的兩大類型,南方和北方種植稻類地區,以米食為主,種植小麥地區則以麵食為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糧食作物,例如:玉米、高粱、穀類、薯類作物作為雜糧也都成為不同地區主食的組成部分。

  面類食品中,饅頭、麵條、水餃等便是獨具特色的代表性主食品種,消費量已占面制食品總量的85%,是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中部和北部地區一日三餐的主食。特別是主食饅頭,食用人口總數和食用頻度均較高,其麵粉消耗量占面制食品總量的30%以上,每年消耗麵粉2 400萬噸,是我國小麥及麵粉的主要轉化消耗渠道之一。

  米食也叫飯,唐朝人將穀物整體煮熟叫做飯,飯是南部地區、東南沿海和西南地區的一日三餐的主食。就飯的原料而言,有粟米飯(黃米飯)、稻米飯、麥飯(蕎麥飯、大麥飯)等,南方多吃稻米飯、北方多吃粟米飯。

我國主食品的特征[1]

  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主食結構、品種加工、功能等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即細糧化、多樣化、精細化、功能化、減少化。

  1.主食細糧化

  主食結構由過去的粗糧轉向細糧。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過去,主食的功能主要是充饑,大多數家庭的主食都是粗糧型的,如:南瓜稀飯、蘿蔔稀飯、玉米面窩頭、蕎麥面窩頭等。而現在用白凈的大米,細白的富強粉、麵包粉製作的食物,因質地細膩,口感好,成了人們喜愛的主食。

  2.主食品種多元化

  主食除了細糧化外,主食的品種多樣化目見明顯,比如:麵粉做成的各種食品,其發展與農業發展、加工器具的進化、烹制工藝的發展緊密相關。早在公元前2 700年中國就有磨粉的記載。西周到戰國早期的面制食品約20種。秦漢魏晉南北朝,是中國面制食品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潮,主要標誌是廣泛使用發酵工藝和模具成型,品種多達數10種,風味各不相同;麵條系列化為片狀、條狀或環狀,有蒸、煮、烤等多種吃法;創新品種多,相繼推出包子、開花饅頭、發酵品、乳製品、蛋製品、果製品和蓮蓉點心,造型也較講究。隋唐五代宋金元時期,是中國麵食全面大發展的新階段,麵團、餡心、澆頭、成型和熟制方法多樣化;規模較大的面點作坊和麵食店出現;花色品種空前豐富,品種有i00餘種。明清時期,中國麵食出現了第三個高潮,製作工藝進一步深化,成型方法多達30餘種;花式繁多,新品迭出,僅麵條就推出抻面、刀削麵、五香面、八珍面、伊府面、擔擔麵、油潑面、鵝面、魚面等40多個花色,具有地方特色的面制食品發展更快,涌現出如松滬南翔饅頭、天津狗不理包子、秦晉羊肉泡饃、內蒙哈達餅等知名面制食品。

  3.主食加工精細化

  現代主食更多融入了現代科學技術成果,世界食品科技迅猛發展促進中國主食品工藝技術、加工設備、配料的現代化,也使主食加工精細化。

  4.主食攝入減少化

  主食的變化還表現在人均攝入量減少,主食在飲食消費支出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少。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995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消費糧食為97kg,比1990年減少33kg。與此同時,增加了副食的消耗量,從1991年到1996年,我國肉、蛋、水產品、蔬菜、水果的人均占有量均大幅增加,肉類從27.1kg增加到49.5kg,蛋類從8kg增加到16kg,水產品從11.7kg增加到22.9kg,蔬菜從178.7kg增加到225kg,水果從19.1kg增加到38.3kg。從追求吃飽到希望吃好,這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結果。

  5.註重主食營養功能

  單就傳統主食的安全和營養性而言,也是其他食品所不能比擬的。西式食品因焙烤、油炸會產生丙烯酰胺、反式脂肪酸等有害物質,而傳統主食的做法是以水為介質,以蒸煮為主,溫度為l00℃左右,不具備產生這些有害物質的條件。作為一種更安全、健康的食品,中國主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註意。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使人們更加註重通過“一日三餐”的膳食營養平衡來預防疾病保證健康,這也符合我國“藥食同源”的傳統理念。近幾年歐美食品企業和科研機構興起研究中國主食的熱潮,不僅僅因為中國主食市場巨大,還因為中國主食更安全、更健康。通過產業化,將充分發揮我國傳統主食在營養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優勢,逐步提升傳統主食產業的科技含量和自動化水平,提高傳統主食的經濟價值和市場競爭力,進而強化主食產業在食品工業中的地位,切實促進食品工業、農業等產業的長足發展。

  6.追求食用方便化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居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人們對快餐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整個社會對快餐的需求量也同步增加。據2008年中國商務部統計顯示:中國快餐消費者有63%喜愛中式快餐,經常光顧洋快餐的消費者僅占20%。雖然洋快餐一度受到中國消費者的青睞,但中式快餐仍以其品種豐富、口味多樣而更加貼近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西式快餐品種口味較為單一,以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高鹽、多糖和多味精為特點;中式快餐與之相比,則採用中國傳統的烹飪方法,有著較為合理的營養和膳食搭配,口味上更符合中國大眾的飲食習慣,菜品的選擇性更強;從消費水平來講,也更符合中國國情。為了適應中國對快速餐飲需求,我們應該加速推進主食品的產業化進程。

主食品的產業化[1]

  主食產業化是按照一定的規範和標準,以現代科學技術研究為基礎提升傳統食品工藝,用機械化生產代替手工和半手工製作,同時引入現代營銷理念,創造一種新型生產方式,進而形成一個全新的主食產業。主食產業化的內涵可概括為“五化”——“工藝科技化、產品標準化生產機械化、操作規範化、準入制度化”。

  主食產業化,是市場發展的要求和趨勢,必將引導消費意識,突破傳統價位,形成新的市場秩序,促進行業向前發展。主食產業化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同時更是一項社會工程,對我國的農業、食品業、機械製造業、飲食服務業等傳統行業提升和改造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屈凌波.中國主食品的特征及產業化發展方向[J].中國標準化,2010(9)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主食品"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