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個人勞動供給曲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勞動供給曲線的定義

  勞動供給曲線(Labor supply curve)的形狀表現為一條向後彎曲的曲線。它指勞動供給曲線呈現出的勞動供給量隨著工資上升先增加後逐漸減少的特征。分為個人勞動力供給和市場勞動力供給兩種。


個人勞動供給曲線概述

  個人勞動供給曲線是指在不同的工資率下,個體勞動主體所提供的使其效用最大的勞動時間組合線。

  勞動供給曲線實際上揭示的是作為收入函數的勞動供給量是如何隨工資率的變化而變化的。

  勞動者個人的供給曲線可以通過個人對工作和閑暇的選擇過程來推導。由於勞動者的時間有限,所以,為了得到閑暇,勞動者必定要犧牲工作時間及其產生的報酬。因此,單位時間工資也就相當於勞動者取得閑暇的機會成本,也就成為閑暇的“價格”。勞動者通常會根據自己的偏好,在閑暇和工作,即工作收入和閑暇之間進行權衡與選擇,達到勞動者的最佳選擇,即自己的均衡狀態。

個人勞動供給曲線圖

  

  個人勞動力供給曲線分為兩個階段:

  1 、在工資率較低的階段,替代效應大於收入效應,當工資率提高時,勞動力供給增加。

  2 、在工資率較高的階段,收入效應大於替代效應,當工資率提高時,勞動力供給減少。

  因此,個人勞動力供給曲線 S呈現“向後彎曲”的形狀。

個人勞動供給曲線彎曲的原因

  由於增加一單位時間的閑暇,意味著失去本來可以得到的一單位勞動的收入(工資),因此勞動的價格(工資)實際上是閑暇的機會成本,於是可以將工資看成是閑暇的價格。那麼,工資率的變化就是閑暇的價格變化。在消費者行為理論中,我們瞭解到,商品的價格變化對其需求量會產生兩個效應: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如果工資提高了,那麼表明閑暇這種商品的價格提高了,根據替代效應的原理,此時消費者會減少對閑暇這種商品的購買,即由於替代效應,提高工資會誘導消費者增加勞動的供給。另一方面,工資的提高意味著消費者工作相同的時間收入會增加,消費者收入的增加,根據收入效應的原理,消費者會增加所有正常商品的購買,顯然,閑暇也應該是一種正常商品。這時,由於收入效應,消費者會增加對閑暇的消費,從而減少勞動的供給。

市場勞動力供給曲線與個人勞動力供給曲線的區別

  個人勞動力供給曲線一般是向後彎曲的,但是,市場勞動力供給曲線是從左下方向右上方傾斜。後者之所以不同於前者,主要原因是總體上工資率變化的收入效應小於替代效應

  因為儘管許多單個勞動者的勞動供給曲線可能會向後彎曲,但勞動的市場供給曲線卻不一定如此。在較高的工資水平上,現有的工人也許提供較少的勞動,但高工資也會吸引新的工人進來,因而總的市場勞動供給曲線還是隨工資的上升而增加,從而市場勞動供給曲線仍然是向右上方傾斜的。

  當然,這一結論的得出是建立在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條件的假設基礎之上的,即;勞動者可以自由進出市場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個人勞動供給曲線"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