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劳动供给曲线的定义

  劳动供给曲线(Labor supply curve)的形状表现为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它指劳动供给曲线呈现出的劳动供给量随着工资上升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的特征。分为个人劳动力供给和市场劳动力供给两种。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概述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是指在不同的工资率下,个体劳动主体所提供的使其效用最大的劳动时间组合线。

  劳动供给曲线实际上揭示的是作为收入函数的劳动供给量是如何随工资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劳动者个人的供给曲线可以通过个人对工作和闲暇的选择过程来推导。由于劳动者的时间有限,所以,为了得到闲暇,劳动者必定要牺牲工作时间及其产生的报酬。因此,单位时间工资也就相当于劳动者取得闲暇的机会成本,也就成为闲暇的“价格”。劳动者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在闲暇和工作,即工作收入和闲暇之间进行权衡与选择,达到劳动者的最佳选择,即自己的均衡状态。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图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分为两个阶段:

  1 、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率提高时,劳动力供给增加。

  2 、在工资率较高的阶段,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当工资率提高时,劳动力供给减少。

  因此,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S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弯曲的原因

  由于增加一单位时间的闲暇,意味着失去本来可以得到的一单位劳动的收入(工资),因此劳动的价格(工资)实际上是闲暇的机会成本,于是可以将工资看成是闲暇的价格。那么,工资率的变化就是闲暇的价格变化。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我们了解到,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会产生两个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如果工资提高了,那么表明闲暇这种商品的价格提高了,根据替代效应的原理,此时消费者会减少对闲暇这种商品的购买,即由于替代效应,提高工资会诱导消费者增加劳动的供给。另一方面,工资的提高意味着消费者工作相同的时间收入会增加,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根据收入效应的原理,消费者会增加所有正常商品的购买,显然,闲暇也应该是一种正常商品。这时,由于收入效应,消费者会增加对闲暇的消费,从而减少劳动的供给。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区别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一般是向后弯曲的,但是,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后者之所以不同于前者,主要原因是总体上工资率变化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因为尽管许多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可能会向后弯曲,但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却不一定如此。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现有的工人也许提供较少的劳动,但高工资也会吸引新的工人进来,因而总的市场劳动供给曲线还是随工资的上升而增加,从而市场劳动供给曲线仍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当然,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建立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即;劳动者可以自由进出市场

相关条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1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