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64个条目

《派拉蒙法案》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派拉蒙法案》

  《派拉蒙法案》是美國於1948年5月開始推行的法案,該法案判定大製片廠垂直壟斷為非法,好萊塢各大製片公司被迫將電影發行和電影院放映業務分離,對好萊塢的發展和走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20年8月7日,美國司法部發佈新聞稱,紐約南區聯邦法院(“法院”)廢止了《派拉蒙法案》 (Paramount Consent Decrees),該法令旨在規範電影製片廠向電影院發行電影的方式,距今已有七十餘年曆史。對該法令的審查和廢止是司法部審查過去反壟斷判決的一部分,這些判決可追溯至19世紀90年代,目前,司法部已廢止了800餘項永久性法令。《派拉蒙法案》所涉訴訟可追溯至1938年,經過多年的訴訟(包括美國訴派拉蒙案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作出的一項決定),司法部反壟斷局與包括派拉蒙在內的被告達成一致,簽署了一系列同意法案,後被合稱為《派拉蒙法案》。《派拉蒙法案》要求電影製片廠將其發行業務與放映業務分開,還禁止各類電影發行做法,包括打包預定(將多部電影僅許可給一家電影院)、區域排他放映體系、轉售價格維持(設置電影票最低價)和授予專屬許可(特定區域的獨家電影放映許可)。關於為何廢止《派拉蒙法案》符合自由競爭下的公共利益,州政府作出下述解釋,即幾十年前電影業的通謀和實踐已不復存在,新技術創造了諸多在《派拉蒙法案》頒佈時並不存在的多類電影平臺,包括有線電視、廣播電視、DVD、流媒體和下載服務。法院認為這一解釋是很有說服力的。最終,法院廢止了《派拉蒙法案》,且廢止行為立即生效。但法院應反壟斷局的要求,就該法令禁止打包預定和區域排他放映,設置了為期兩年的“日落條款”,以使劇院和電影業有序過渡到新的許可變更。   

《派拉蒙法案》的出台

《派拉蒙法案》的出台背景

  《派拉蒙法案》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三十年代,當時好萊塢五大電影公司(派拉蒙/Paramount、華納兄弟/Warner Bros、米高梅/MGM、20世紀福斯/Twentieth Century Fox、雷電華/RKO)和“三小”製片廠(環球/Universal、哥倫比亞/Columbia、聯藝/United Artists)相繼崛起。 這些大廠紛紛開始進行行業資源的縱向垂直整合,不僅購買或建立了自己的院線和“區域排他放映體系”(run-clearance-zone system),讓自家院線擁有影片的獨家首映權,還對獨立影院實行了“打包預定”(block booking)的發行方式,即小院線如果想要購買大製片廠的熱門影片,就必須打包購買製片廠的其他不知名電影。 而派拉蒙通過收購院線,成為“五大”中首家打通製作、發行與放映三個環節的大製片廠,一時風頭無兩,引得其他大廠紛紛效仿。 大製片廠縱向壟斷格局的形成嚴重壓制了獨立院線和小製片廠的生存空間,他們的矛盾在上世紀30年代到達頂峰。 最終,美國司法部於1938年正式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出了訴訟,指控以派拉蒙為首的“五大”與“三小”製片廠共謀,壟斷電影行業,違反了《謝爾曼反托拉斯法》。 經過多年的拉鋸談判,美國最高法院、司法部與各大製片廠最終於1948年達成了一系列和解協議(consent decrees),協議要求“五大”製片廠剝離院線業務,並且禁止了“打包預定”“影院最低票價”和“區域排他放映體系”等損害獨立影院利益的行為。 大製片廠遵循和解協議,從1949年開始陸續賣掉了旗下的影院,僅保留製作與發行公司。 這一系列和解協議被統稱為《派拉蒙法案》。   

《派拉蒙法案》的影響[1]

  隨著《派拉蒙法案》的推行,控制了好萊塢主要市場的“八大”(米高梅、派拉蒙、華納兄弟、二十世紀福克斯、雷電華、哥倫比亞、環球、聯藝電影公司)結束了統攬影片製作、發行和放映的垂直壟斷大一統時代。《派拉蒙法案》的實施,使得獨立製片公司和影院得到瞭解放,獲得了喘息的機會。這也為後來獅門電影公司以及溫斯坦公司等獨立製片公司提供了崛起的空間,併為後來的三大院線AMC、Regal和Cinemark形成的格局創造了條件。

  針對派拉蒙等好萊塢製片廠反壟斷而形成的《派拉蒙法案》無疑是電影史上最重要的標誌性事件之一,當下好萊塢的權力格局與多數游戲規則都隨著這部法案應運而生,它間接促成了商業大片與獨立電影的分野,同時在這個法案的保護之下誕生瞭如AMC、Regal、Cinemark這樣的大型連鎖影院以及各具特色的地方獨立藝術影院,更為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好萊塢傳統製片廠的壟斷,然而這也反向促使這些巨頭開始從另一個方向去尋求新的壟斷地位。

  《派拉蒙法案》的出現可以說親手終結了好萊塢“黃金時代”,不過這種終結並非意味著“死亡”反而代表了某種程度上的“新生”。在壟斷時期大製片廠幾乎是為所欲為並完全不用在意觀眾的需求,一來是電影占據著大眾娛樂的統治地位,二來便是“制發放”一體的模式使得他們只要源源不斷的製作新片就能保證足夠的收益。在這一時期,製片廠往往是圍繞著製片人與當紅明星來製作每一個新項目,人們根據影片中的演員陣容就可以大致猜出該部電影的出品公司並且確定這部作品的風格。      隨著《派拉蒙法案》的到來以及電視作為新娛樂媒介開始流行於美國家庭,“黃金時代”的大製片廠模式開始瓦解,包檔發行模式被命令禁止,使得影院能夠更加靈活和自主的選擇作品並讓更多獨立電影有機會進入影院,更加開放和自由的放映端反過來也促進了獨立電影的百花齊放。與此同時,大製片廠里製片人與明星的話語權逐漸被讓渡給了電影導演,以同時擔任電影製片人和導演的法蘭西斯·柯波拉、喬治·盧卡斯、布萊恩·德·帕爾瑪、馬丁·斯科塞斯、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為首的新一代學院派導演的崛起,也代表著圍繞導演為中心的“新好萊塢時期”的到來。

《派拉蒙法案》的廢止

  2019年11月18日,美國司法部反壟斷部門的助理總檢察長馬坎·德萊希姆在美國律師協會的一次演講中表示,反壟斷部門正在著手終止《派拉蒙法案》。隨後,美國司法部就正式向法院提出動議,要求法院下令廢除該法令。

  2020年8月7日,美國司法部發佈新聞稱,紐約南區聯邦法院(“法院”)廢止了《派拉蒙法案》 (Paramount Consent Decrees),該法令旨在規範電影製片廠向電影院發行電影的方式,距今已有七十餘年曆史。

《派拉蒙法案》的廢止原因[1]

  時過境遷,這部已有70餘年曆史的法案顯然已經與這個時代脫節,尤其是在70年間,好萊塢的權力格局多次更迭,這部法案中的代表角色——派拉蒙如今在好萊塢已經是虎落平陽,隨時面臨著被吞併的危險。而以迪士尼為首的綜合傳媒集團的崛起和以Netflix為代表的流媒體勢力成為了站在權力天平兩端的代表。

  另一個關鍵因素則是如今的影院數量較當年有了爆發性的增長,同時如今的影視公司也早已放棄大規模的擁有影院,正是基於這樣完全不同的時代背景,去年8月,美國司法部便宣佈是時候重新評估《派拉蒙法案》了。而一年後,終止《派拉蒙法案》開始有了實質性進展,德萊希姆在演講中提到“除此之外,在禁止包檔發行(指向影院出售多部電影的系統)和環形交易上,會有兩年的日落條款(指法律或合約中訂定部分或全部條文的終止生效日期)。”日落條款旨在給電影製片廠和連鎖院線時間來適應變化。德萊希姆還將流媒體服務和不斷發展的全新視頻商業模式作為取消該法令的決定因素。

  不論是針對時代變遷還是新商業模式的崛起,司法部的說法都顯得有理有據,《派拉蒙法案》當年的出現的確解決了現實的壟斷問題,使得弱勢的院線和小製片廠擁有了生存空間。但如今所出現的巨頭與壟斷現象已經與產業鏈上的垂直壟斷無關,以迪士尼為首的大型傳媒公司如今更多是以發揮所謂的“協同效應”作為獲得壟斷地位的手段,而被司法部重點點名的流媒體更是完全不在《派拉蒙法案》所涉及的執法範圍之內。

《派拉蒙法案》廢止的社會影響[2]

  一旦《派拉蒙法案》廢除,這對觀眾和電影行業意味著什麼?有人設想了以下四種可能性。

  1.迪斯尼最有可能涉足影院業務

  在收購21世紀福克斯之後,迪士尼當之無愧成為內容製作領域的“老大”,幾乎壟斷了影院模式,如果迪士尼要開設連鎖影院,幾乎沒有人會感到驚訝。該公司目前擁有El Capitan Hollywood,專門播放適合家庭的娛樂節目(由於觀眾可以在大多數影院以同樣的價格觀看任何迪斯尼電影,所以這不涉及壟斷問題)。

  但在《派拉蒙法案》廢除後,迪士尼很可能讓自己的影院優先於其他同級別的影院上映新片。如此,影迷如果要看在頭兩周內看到《星球大戰》和皮克斯動畫,就必須到迪士尼旗下的影院。甚至,迪士尼旗下影院可以播放DISNEY+ 流媒體服務上的專有影片。

  2. NETFLIX和亞馬遜可能會“吞噬”整個獨立電影界

  《派拉蒙法案》的實施,使得獨立制片公司和影院獲得了生存的空間。這也為後來獅門影業以及溫斯坦影業等獨立製片公司提供了崛起的空間。

  如今,流媒體(以及數據公司從觀看習慣中獲取的數據)抓住了觀眾註意力,流媒體公司更有可能採取另一個在“派拉蒙法案”中被禁止的策略:集體預訂。在20世紀30年代,五大巨頭旗下的電影院占當時美國電影院總數量的17%,而利潤占比卻高達45%。每當他們把電影賣給獨立的影院和連鎖影院時,他們都是“打包出售”的。例如,要播放由卡裡·格蘭特(Cary Grant)和貝蒂·戴維斯(Bette Davis)主演的大片,影院可能需要購買十幾部其他質量較低的電影。通過這一過程,每家電影製片廠通常每年可以製作和發行100多部影片,並無論這些電影內容怎樣,在財務上都能取得成功。

  “集體預定”可以使Netflix等流媒平臺,在於連鎖影院的合作中占“便宜”。例如,如果像Landmark這樣的獨立影院想放映《愛爾蘭人》,他們不得不同意在一周內上映一部更便宜的尼奇電影《高個子》。或者他們可能需要訂購一整套電影。對於很少依賴大片的獨立影院,大部分電影只放映兩周左右,“集體預定”的做法將會占用他們每年放映總時長的很大一部分。這些做法很可能會把某些獨立影院和藝術影院變成Netflix、亞馬遜蘋果的“專賣店”,也會讓其他發行商蒙受損失。

  3.觀眾的選擇將會變得更少

  20世紀30年代,由於小型獨立電影幾乎無法進入影院市場,所以影院也別無選擇,只能向大製片廠屈服,政府認為這對消費者沒有什麼好處。而“派拉蒙法案”的廢止,可能會重演這種局面。像A24這樣的電影公司也許能夠繼續把《月光男孩》、《伯德小姐》等電影帶入藝術影院,但很難在預定迪斯尼或派拉蒙大片的影院中獲得空間,並且新的獨立電影公司如果不通過流媒體,只能通過老牌公司才能進入影院。

  目前,藝術電影中有很多人正在轉向流媒體平臺去接觸觀眾,但是如果流媒體公司也開始接管影院,那麼獨立電影公司將發現他們在所有平臺上都在與同樣的“把控人”打交道。如此,觀眾的選擇將會越來越少。

  4.可能會引發創作人士“動亂”

  隨著流媒體的崛起,越來越多的好萊塢公司正在重新考慮如何支付編劇、導演和明星的工作報酬。在20世紀50年代,行業協會創建了一個新的談判協議,在這個協議中,創作人員的預付款減少,更多的是參與票房分配。由於像Netflix和迪斯尼這樣的公司在分享他們的流媒體收視率方面的利潤,在薪資方面表現出“輕率”的態度,這些公司正回歸到“預先支付”的薪酬制度中,其他公司可能也會效仿。

  美國編劇協會與製片廠的合同將於2020年5月到期,美國電影演員協會和導演協會將在一個月後結束。有美國行業人士認為,推翻“派拉蒙法案”給行業帶來了“動蕩”的因素。

  目前,美國編劇協會(WGA)正在對人才機構提起反托拉斯訴訟。由於電影公司可以隨心所欲地決定電影是在影院播放還是在流媒體平臺播放,勞動人員對公平就業和薪酬的擔憂可能會導致整個好萊塢的多個工會罷工。這些罷工可能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擾亂行業。

  當然,聯邦法院最終可能會繼續執行該法令,或有選擇地繼續執行諸如集體預定等方面的禁令。或者,如果他們將影院視為過時的“觀影模式”,他們可能不願意在影院上進行大量投資。但是,有一個既定的事實是:大公司沒有理由迴避任何一個可以獲利的暗示,市場精神永遠是:“如果我們不占便宜,別人就會占便宜。”

派拉蒙案

  派拉蒙案,(United States v. Paramount Pictures, Inc., 334 US 131 (1948))1948年5月美國最高法院根據反托拉斯法對“派拉蒙案”做出裁決,判定大製片廠垂直壟斷為非法,要求製片公司放棄電影發行和電影院放映的業務。切斷了大公司的主要財源,迫使公司大幅度減少影片生產。 它也改變了好萊塢的電影生產、發行和放映模式。法院根據禁止壟斷交易的反托拉斯法認定現有的發行模式違法。

  背景

  這個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默片時代,當時聯邦貿易委員會開始根據1890年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案對電影公司可能存在的違規行為進行調查。

  大片廠擁有自己或者合作伙伴的院線,來放映自己出品的影片。大片廠雇用編劇、導演、製片人和演員作為其員工(自稱有”合同”),持有影片,製作海報廣告,通過自己的影院進行發行放映:換句話說,大片廠利用其對整個流程的垂直壟斷,製造事實上的供不應求的市場情況進行謀利。

  終於,大片廠的不公平貿易競爭促成了1938年美國Justice. Coincidentally部門對所有大片廠的訴訟。一個由Mary Pickford, Samuel Goldwyn, Walter Wanger等人領導的獨立電影製片人組織於1942年起訴了派拉蒙位於底特律的院線,這是第一樁製片人起訴放映方的大訴訟。

  這個1938年開始由聯邦政府起訴的案子最終於1948年上訴到美國最高法院。最終裁決大片廠敗訴,要求他們放棄電影院放映的業務。這個案件之後,放映方可以自由選擇放映任何一家片廠或者獨立製片人出品的電影。因此,票房租金(大部分票房收入落到製片人的口袋中)減少了,從那以後直到現在,各個片廠之間都存在競爭,不久,影片獨立發行歸影片獨立放映方所有。這一事件,和電視的出現一起,給電影業以沉重打擊。這個沉重的打擊的影響一直持續到1975年電影大白鯊的公映。

  派拉蒙案也作為反托拉斯法的成功案例,經常被其他類似案件引用,為公平競爭作出了突出貢獻。

  後果

  法院對派拉蒙案的判決波及到大部分電影生產和發行公司,派拉蒙被強制出售其連鎖影院,被美國廣播公司(由之前的派拉蒙院線連鎖老闆Leonard Goldenson領導達數十年)收購。今天,早期派拉蒙連鎖影院被另外的連鎖影院集團National Amusements所控制,他們也同樣控制Viacom。不管這些合併,情況看起來不像是垂直壟斷模式要在美國複蘇。

  這一判決帶來的影響包括:

  越來越多的獨立製片人和片廠不再受大片廠的影響,自由製作自己的電影。舊好萊塢大片廠制和好萊塢黃金時代的終結。1948年最高法院的裁決,給好萊塢片廠以致命打擊,終結了舊影院模式。這個大好萊塢發托拉斯案件實際上帶來兩個巨大改變(和無數小的影響)。實際上是兩個派拉蒙案。

  好萊塢的壟斷問題是由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於1921年著手調查的。1928年,FTC將Famous Players-Lasky(派拉蒙的前身)和其他9家好萊塢片廠告上法庭。1930年,法庭宣判大片廠敗訴。但是,判決被羅斯福政府於大蕭條時期安排的爭議事件所推翻。在經受住最壞的打擊之後,主要電影公司變得更加強大。1938年,羅斯福政府掉轉炮口,責令Justice部門調查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美國對派拉蒙案由於法令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推遲了數次。無論如何,最高法院於1948年的著名判決廢除了排他性預定和強製片廠出售院線。這一案件也大大影響了獨立制片人並且促成SIMPP(The Society of Independent Motion Picture Producers)的成立。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33.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派拉蒙法案》"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