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拉蒙法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派拉蒙法案》是美国于1948年5月开始推行的法案,该法案判定大制片厂垂直垄断为非法,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被迫将电影发行和电影院放映业务分离,对好莱坞的发展和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0年8月7日,美国司法部发布新闻称,纽约南区联邦法院(“法院”)废止了《派拉蒙法案》 (Paramount Consent Decrees),该法令旨在规范电影制片厂向电影院发行电影的方式,距今已有七十余年历史。对该法令的审查和废止是司法部审查过去反垄断判决的一部分,这些判决可追溯至19世纪90年代,目前,司法部已废止了800余项永久性法令。《派拉蒙法案》所涉诉讼可追溯至1938年,经过多年的诉讼(包括美国诉派拉蒙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作出的一项决定),司法部反垄断局与包括派拉蒙在内的被告达成一致,签署了一系列同意法案,后被合称为《派拉蒙法案》。《派拉蒙法案》要求电影制片厂将其发行业务与放映业务分开,还禁止各类电影发行做法,包括打包预定(将多部电影仅许可给一家电影院)、区域排他放映体系、转售价格维持(设置电影票最低价)和授予专属许可(特定区域的独家电影放映许可)。关于为何废止《派拉蒙法案》符合自由竞争下的公共利益,州政府作出下述解释,即几十年前电影业的通谋和实践已不复存在,新技术创造了诸多在《派拉蒙法案》颁布时并不存在的多类电影平台,包括有线电视、广播电视、DVD、流媒体和下载服务。法院认为这一解释是很有说服力的。最终,法院废止了《派拉蒙法案》,且废止行为立即生效。但法院应反垄断局的要求,就该法令禁止打包预定和区域排他放映,设置了为期两年的“日落条款”,以使剧院和电影业有序过渡到新的许可变更。
《派拉蒙法案》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好莱坞五大电影公司(派拉蒙/Paramount、华纳兄弟/Warner Bros、米高梅/MGM、20世纪福斯/Twentieth Century Fox、雷电华/RKO)和“三小”制片厂(环球/Universal、哥伦比亚/Columbia、联艺/United Artists)相继崛起。 这些大厂纷纷开始进行行业资源的纵向垂直整合,不仅购买或建立了自己的院线和“区域排他放映体系”(run-clearance-zone system),让自家院线拥有影片的独家首映权,还对独立影院实行了“打包预定”(block booking)的发行方式,即小院线如果想要购买大制片厂的热门影片,就必须打包购买制片厂的其他不知名电影。 而派拉蒙通过收购院线,成为“五大”中首家打通制作、发行与放映三个环节的大制片厂,一时风头无两,引得其他大厂纷纷效仿。 大制片厂纵向垄断格局的形成严重压制了独立院线和小制片厂的生存空间,他们的矛盾在上世纪30年代到达顶峰。 最终,美国司法部于1938年正式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了诉讼,指控以派拉蒙为首的“五大”与“三小”制片厂共谋,垄断电影行业,违反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经过多年的拉锯谈判,美国最高法院、司法部与各大制片厂最终于1948年达成了一系列和解协议(consent decrees),协议要求“五大”制片厂剥离院线业务,并且禁止了“打包预定”“影院最低票价”和“区域排他放映体系”等损害独立影院利益的行为。 大制片厂遵循和解协议,从1949年开始陆续卖掉了旗下的影院,仅保留制作与发行公司。 这一系列和解协议被统称为《派拉蒙法案》。
《派拉蒙法案》的影响[1]
随着《派拉蒙法案》的推行,控制了好莱坞主要市场的“八大”(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哥伦比亚、环球、联艺电影公司)结束了统揽影片制作、发行和放映的垂直垄断大一统时代。《派拉蒙法案》的实施,使得独立制片公司和影院得到了解放,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这也为后来狮门电影公司以及温斯坦公司等独立制片公司提供了崛起的空间,并为后来的三大院线AMC、Regal和Cinemark形成的格局创造了条件。
针对派拉蒙等好莱坞制片厂反垄断而形成的《派拉蒙法案》无疑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当下好莱坞的权力格局与多数游戏规则都随着这部法案应运而生,它间接促成了商业大片与独立电影的分野,同时在这个法案的保护之下诞生了如AMC、Regal、Cinemark这样的大型连锁影院以及各具特色的地方独立艺术影院,更为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好莱坞传统制片厂的垄断,然而这也反向促使这些巨头开始从另一个方向去寻求新的垄断地位。
《派拉蒙法案》的出现可以说亲手终结了好莱坞“黄金时代”,不过这种终结并非意味着“死亡”反而代表了某种程度上的“新生”。在垄断时期大制片厂几乎是为所欲为并完全不用在意观众的需求,一来是电影占据着大众娱乐的统治地位,二来便是“制发放”一体的模式使得他们只要源源不断的制作新片就能保证足够的收益。在这一时期,制片厂往往是围绕着制片人与当红明星来制作每一个新项目,人们根据影片中的演员阵容就可以大致猜出该部电影的出品公司并且确定这部作品的风格。 随着《派拉蒙法案》的到来以及电视作为新娱乐媒介开始流行于美国家庭,“黄金时代”的大制片厂模式开始瓦解,包档发行模式被命令禁止,使得影院能够更加灵活和自主的选择作品并让更多独立电影有机会进入影院,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放映端反过来也促进了独立电影的百花齐放。与此同时,大制片厂里制片人与明星的话语权逐渐被让渡给了电影导演,以同时担任电影制片人和导演的法兰西斯·柯波拉、乔治·卢卡斯、布莱恩·德·帕尔玛、马丁·斯科塞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为首的新一代学院派导演的崛起,也代表着围绕导演为中心的“新好莱坞时期”的到来。
2019年11月18日,美国司法部反垄断部门的助理总检察长马坎·德莱希姆在美国律师协会的一次演讲中表示,反垄断部门正在着手终止《派拉蒙法案》。随后,美国司法部就正式向法院提出动议,要求法院下令废除该法令。
2020年8月7日,美国司法部发布新闻称,纽约南区联邦法院(“法院”)废止了《派拉蒙法案》 (Paramount Consent Decrees),该法令旨在规范电影制片厂向电影院发行电影的方式,距今已有七十余年历史。
《派拉蒙法案》的废止原因[1]
时过境迁,这部已有70余年历史的法案显然已经与这个时代脱节,尤其是在70年间,好莱坞的权力格局多次更迭,这部法案中的代表角色——派拉蒙如今在好莱坞已经是虎落平阳,随时面临着被吞并的危险。而以迪士尼为首的综合传媒集团的崛起和以Netflix为代表的流媒体势力成为了站在权力天平两端的代表。
另一个关键因素则是如今的影院数量较当年有了爆发性的增长,同时如今的影视公司也早已放弃大规模的拥有影院,正是基于这样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去年8月,美国司法部便宣布是时候重新评估《派拉蒙法案》了。而一年后,终止《派拉蒙法案》开始有了实质性进展,德莱希姆在演讲中提到“除此之外,在禁止包档发行(指向影院出售多部电影的系统)和环形交易上,会有两年的日落条款(指法律或合约中订定部分或全部条文的终止生效日期)。”日落条款旨在给电影制片厂和连锁院线时间来适应变化。德莱希姆还将流媒体服务和不断发展的全新视频商业模式作为取消该法令的决定因素。
不论是针对时代变迁还是新商业模式的崛起,司法部的说法都显得有理有据,《派拉蒙法案》当年的出现的确解决了现实的垄断问题,使得弱势的院线和小制片厂拥有了生存空间。但如今所出现的巨头与垄断现象已经与产业链上的垂直垄断无关,以迪士尼为首的大型传媒公司如今更多是以发挥所谓的“协同效应”作为获得垄断地位的手段,而被司法部重点点名的流媒体更是完全不在《派拉蒙法案》所涉及的执法范围之内。
《派拉蒙法案》废止的社会影响[2]
一旦《派拉蒙法案》废除,这对观众和电影行业意味着什么?有人设想了以下四种可能性。
1.迪斯尼最有可能涉足影院业务
在收购21世纪福克斯之后,迪士尼当之无愧成为内容制作领域的“老大”,几乎垄断了影院模式,如果迪士尼要开设连锁影院,几乎没有人会感到惊讶。该公司目前拥有El Capitan Hollywood,专门播放适合家庭的娱乐节目(由于观众可以在大多数影院以同样的价格观看任何迪斯尼电影,所以这不涉及垄断问题)。
但在《派拉蒙法案》废除后,迪士尼很可能让自己的影院优先于其他同级别的影院上映新片。如此,影迷如果要看在头两周内看到《星球大战》和皮克斯动画,就必须到迪士尼旗下的影院。甚至,迪士尼旗下影院可以播放DISNEY+ 流媒体服务上的专有影片。
2. NETFLIX和亚马逊可能会“吞噬”整个独立电影界
《派拉蒙法案》的实施,使得独立制片公司和影院获得了生存的空间。这也为后来狮门影业以及温斯坦影业等独立制片公司提供了崛起的空间。
如今,流媒体(以及数据公司从观看习惯中获取的数据)抓住了观众注意力,流媒体公司更有可能采取另一个在“派拉蒙法案”中被禁止的策略:集体预订。在20世纪30年代,五大巨头旗下的电影院占当时美国电影院总数量的17%,而利润占比却高达45%。每当他们把电影卖给独立的影院和连锁影院时,他们都是“打包出售”的。例如,要播放由卡里·格兰特(Cary Grant)和贝蒂·戴维斯(Bette Davis)主演的大片,影院可能需要购买十几部其他质量较低的电影。通过这一过程,每家电影制片厂通常每年可以制作和发行100多部影片,并无论这些电影内容怎样,在财务上都能取得成功。
“集体预定”可以使Netflix等流媒平台,在于连锁影院的合作中占“便宜”。例如,如果像Landmark这样的独立影院想放映《爱尔兰人》,他们不得不同意在一周内上映一部更便宜的尼奇电影《高个子》。或者他们可能需要订购一整套电影。对于很少依赖大片的独立影院,大部分电影只放映两周左右,“集体预定”的做法将会占用他们每年放映总时长的很大一部分。这些做法很可能会把某些独立影院和艺术影院变成Netflix、亚马逊和苹果的“专卖店”,也会让其他发行商蒙受损失。
3.观众的选择将会变得更少
20世纪30年代,由于小型独立电影几乎无法进入影院市场,所以影院也别无选择,只能向大制片厂屈服,政府认为这对消费者没有什么好处。而“派拉蒙法案”的废止,可能会重演这种局面。像A24这样的电影公司也许能够继续把《月光男孩》、《伯德小姐》等电影带入艺术影院,但很难在预定迪斯尼或派拉蒙大片的影院中获得空间,并且新的独立电影公司如果不通过流媒体,只能通过老牌公司才能进入影院。
目前,艺术电影中有很多人正在转向流媒体平台去接触观众,但是如果流媒体公司也开始接管影院,那么独立电影公司将发现他们在所有平台上都在与同样的“把控人”打交道。如此,观众的选择将会越来越少。
4.可能会引发创作人士“动乱”
随着流媒体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公司正在重新考虑如何支付编剧、导演和明星的工作报酬。在20世纪50年代,行业协会创建了一个新的谈判协议,在这个协议中,创作人员的预付款减少,更多的是参与票房分配。由于像Netflix和迪斯尼这样的公司在分享他们的流媒体收视率方面的利润,在薪资方面表现出“轻率”的态度,这些公司正回归到“预先支付”的薪酬制度中,其他公司可能也会效仿。
美国编剧协会与制片厂的合同将于2020年5月到期,美国电影演员协会和导演协会将在一个月后结束。有美国行业人士认为,推翻“派拉蒙法案”给行业带来了“动荡”的因素。
目前,美国编剧协会(WGA)正在对人才机构提起反托拉斯诉讼。由于电影公司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电影是在影院播放还是在流媒体平台播放,劳动人员对公平就业和薪酬的担忧可能会导致整个好莱坞的多个工会罢工。这些罢工可能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扰乱行业。
当然,联邦法院最终可能会继续执行该法令,或有选择地继续执行诸如集体预定等方面的禁令。或者,如果他们将影院视为过时的“观影模式”,他们可能不愿意在影院上进行大量投资。但是,有一个既定的事实是:大公司没有理由回避任何一个可以获利的暗示,市场精神永远是:“如果我们不占便宜,别人就会占便宜。”
派拉蒙案,(United States v. Paramount Pictures, Inc., 334 US 131 (1948))1948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对“派拉蒙案”做出裁决,判定大制片厂垂直垄断为非法,要求制片公司放弃电影发行和电影院放映的业务。切断了大公司的主要财源,迫使公司大幅度减少影片生产。 它也改变了好莱坞的电影生产、发行和放映模式。法院根据禁止垄断交易的反托拉斯法认定现有的发行模式违法。
背景
这个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默片时代,当时联邦贸易委员会开始根据1890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对电影公司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
大片厂拥有自己或者合作伙伴的院线,来放映自己出品的影片。大片厂雇用编剧、导演、制片人和演员作为其员工(自称有”合同”),持有影片,制作海报广告,通过自己的影院进行发行放映:换句话说,大片厂利用其对整个流程的垂直垄断,制造事实上的供不应求的市场情况进行谋利。
终于,大片厂的不公平贸易竞争促成了1938年美国Justice. Coincidentally部门对所有大片厂的诉讼。一个由Mary Pickford, Samuel Goldwyn, Walter Wanger等人领导的独立电影制片人组织于1942年起诉了派拉蒙位于底特律的院线,这是第一桩制片人起诉放映方的大诉讼。
这个1938年开始由联邦政府起诉的案子最终于1948年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最终裁决大片厂败诉,要求他们放弃电影院放映的业务。这个案件之后,放映方可以自由选择放映任何一家片厂或者独立制片人出品的电影。因此,票房租金(大部分票房收入落到制片人的口袋中)减少了,从那以后直到现在,各个片厂之间都存在竞争,不久,影片独立发行归影片独立放映方所有。这一事件,和电视的出现一起,给电影业以沉重打击。这个沉重的打击的影响一直持续到1975年电影大白鲨的公映。
派拉蒙案也作为反托拉斯法的成功案例,经常被其他类似案件引用,为公平竞争作出了突出贡献。
后果
法院对派拉蒙案的判决波及到大部分电影生产和发行公司,派拉蒙被强制出售其连锁影院,被美国广播公司(由之前的派拉蒙院线连锁老板Leonard Goldenson领导达数十年)收购。今天,早期派拉蒙连锁影院被另外的连锁影院集团National Amusements所控制,他们也同样控制Viacom。不管这些合并,情况看起来不像是垂直垄断模式要在美国复苏。
这一判决带来的影响包括:
越来越多的独立制片人和片厂不再受大片厂的影响,自由制作自己的电影。旧好莱坞大片厂制和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终结。1948年最高法院的裁决,给好莱坞片厂以致命打击,终结了旧影院模式。这个大好莱坞发托拉斯案件实际上带来两个巨大改变(和无数小的影响)。实际上是两个派拉蒙案。
好莱坞的垄断问题是由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于1921年着手调查的。1928年,FTC将Famous Players-Lasky(派拉蒙的前身)和其他9家好莱坞片厂告上法庭。1930年,法庭宣判大片厂败诉。但是,判决被罗斯福政府于大萧条时期安排的争议事件所推翻。在经受住最坏的打击之后,主要电影公司变得更加强大。1938年,罗斯福政府掉转炮口,责令Justice部门调查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美国对派拉蒙案由于法令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推迟了数次。无论如何,最高法院于1948年的著名判决废除了排他性预定和强制片厂出售院线。这一案件也大大影响了独立制片人并且促成SIMPP(The Society of Independent Motion Picture Producers)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