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微软公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MICROSOFT)
微软公司(microsoft)

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

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microsoft.com/china/ 中文 http://www.microsoft.com/ 英文

目录

微软公司简介

  微软公司(Microsoft)由美国人比尔·盖茨保罗·艾伦始创于1975年,正式组建于1981年6月,总部位于美国的雷德蒙德。微软在全球拥有5万多名员工,在6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公司一直是新技术变革的领导者。

  微软公司为各种计算机安装设备驱动程序提供一系列的软件产品的开发、制造、授权和支持。微软公司的软件产品包括基于服务器个人电脑智能设备的可升级操作系统;客户端和服务器环境下的服务器应用软件;信息工具应用软件;商业解决方案应用软件及软件开发工具。微软提供咨询服务和产品支持服务,并培训和授权系统整合及开发人员。微软提供Windows平台、服务器和工具,通过商业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其整体竞争力,开发新的数字化家用技术和娱乐方式,促进移动计算和嵌入式装置的发展。微软公司还销售XBOX游戏、游戏控制台及外围设备。微软的在线业务包括MSN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微软公司的7类主要产品是:客户端、服务器平台、信息工具、商业解决方案、MSN移动应用系统及嵌入式设备和家庭消费及娱乐

  微软以其功能强大、易于操作的产品和技术,不断改善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交流方式。微软的努力,不仅提高了个人及团队的生产效率,带来了创新的数字家庭生活方式,也带来了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及激动人心的计算体验。

  微软公司是世界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机软件开发的先导,比尔·盖茨是它的创始人。微软公司1981年为IBM-PC(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的缩写,意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机开发的操作系统软件MS-DOS(DOS是Disk Operating System缩写,意为磁盘操作系统)曾用在数以亿计的IBM-PC机及其兼容机上。但随着微软公司的日益壮大,Microsoft与IBM已在许多方面成为竞争对手。1991年,IBM公司苹果公司Apple Computer, Inc.)解除了与微软公司的合作关系,但IBM与微软的合作关系从未间断过,两个公司保持着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关系。微软公司的产品包括文件系统软件MS-DOS和Xenix:Xenix是Unix操作系统其中一种个人电脑上的版本,由微软公司在1979年开始为Intel处理器所发展的,它还能在DEC PDP-11或是Apple Lisa电脑执行。 继承了UNIX的特性,XENIX具备了多人多工的工作环境,符合UNIX System V的接口规格 (SVID)]、操作环境软件(窗口系统Windows系列)、应用软件MS-Office等、多媒体及计算机游戏、有关计算机的书籍以及CDROM产品。1992年,公司买进Fox公司,迈进了数据库软件市场。

  1975年,19岁的比尔·盖茨哈佛大学退学,和他的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卖BASIC(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又译培基。基意思就是“初学者的全方位符式指令代码”,是一种设计给初学者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语言程序编写本。当盖茨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们曾为MITS公司的Altair编制语言。后来,盖茨和艾伦搬到阿尔伯克基,并在当地一家旅馆房间里创建了微软公司。1979年,MITS公司关闭,微软公司以修改BASIC程序为主要业务继续发展。

  1977年,微软公司搬到西雅图的贝尔维尤(雷德蒙德),在那里开发PC机编程软件。1980年,IBM公司选中微软公司为其新PC机编写关键的操作系统软件,这是公司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由于时间紧迫,程序复杂,微软公司以5万美元的价格从西雅图的一位程序编制者帕特森手中买下了一个操作系统的使用权,再把它改写为磁盘操作系统软件(MS-DOS)。公司目前在6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办公室,全世界雇员人数接近44,000人。

  IBM-PC机的普及使MS-DOS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其他PC制造者都希望与IBM兼容。MS-DOS在很多家公司被特许使用,因此80年代,它成了PC机的标准操作系统。到1984 年,微软公司的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随后,微软公司继续为IBM、苹果公司以及无线电器材公司的计算机开发软件,但在91年后,由于利益的冲突,IBM、苹果公司已经与Microsoft反目。1983年,保罗·艾伦患霍奇金氏病离开微软公司,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艾伦拥有微软公司15%的股份,至今仍列席董事会。1986年,公司转为公营。盖茨保留公司45%的股权,这使其成为1987年PC产业中的第一位亿万富翁。1996年,他的个人资产总值已超过180亿美元。1997年,则达到了340亿美元,98年超过了500亿大关,成为理所当然的全球首富。

  微软的拳头产品Windows95/98/ME/NT/2000/Me/XP/Server2003/Vista成功地占有了从PC机到商用工作站甚至服务器的广阔市场,为微软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公司在Internet软件方面也是后来居上,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在IT软件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告诫:“永远不要去做微软想做的事情”。可见,微软的巨大潜力已经渗透到了软件界的方方面面,简直是无孔不入,而且是所向披靡。微软的巨大影响已经对软件同行构成了极大的压力,也把自己推上了反垄断法的被告位置。连多年来可靠的合作伙伴Intel也与之反目,对簿公堂。2001年9 月,鉴于经济低迷,美国政府有意重振美国信息产业,拒绝拆分微软。至此,诉微软反垄断法案告一段落。

最新动态

  • 2016年6月13日,微软通过官方博客称,将以2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25亿元)的价格,收购领英(LinkedIn)。微软和领英已经就此交易达成了最终协议,每股收购价达196美元(约合人民币1290元),全部以现金支付[1]  微软早在几年前已经对领英表现出兴趣。在领英于2011年IPO之前的几年,微软曾多次试图收购领英。最初,微软报价5亿美元收购领英,虽然接近达成协议,但最终还是告吹。
  • 2016年12月7日,北京时间凌晨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欧盟周二批准了微软以260亿美元收购职业社交网站领英(LinkedIn Corp.)的交易,此前这家软件巨头已经同意了保障措施以消除欧盟的反垄断忧虑情绪。身为欧盟执行机构的欧盟委员会称,该委员会批准这项交易的前提条件是,在合并以后,微软将在未来五年时间里允许其他职业社交网站使用其Office程序。另外,微软还必须允许计算机生产商有权不在其台式机产品上预装领英应用的快捷方式。[2]

微软公司历史

  微软公司创立于1975年,公司创立初期以销售BASIC解译器为主。当时的计算机爱好者也常常自行开发小型的BASIC解译器,并免费分发。然而,由于微软是少数几个BASIC解译器的商业生产商,很多家庭计算机生产商在其系统中采用微软的BASIC解译器。随着微软 BASIC解译器的快速成长,制造商开始采用微软BASIC的语法以及其他功能以确保与现有的微软产品兼容。正是由于这种循环,微软BASIC逐渐成为公认的市场标准,公司也逐渐占领了整个市场。此后,他们曾经(不太成功地)试图以设计MSX家庭计算机标准来进入家用计算机市场。

  1983年,微软与IBM签订合同,为IBM PC提供BASIC解译器,之后微软又向IBM的机器提供操作系统。微软之后购买了Tim Patterson的QDOS使用权,在进行部分改写后通过IBM向市场发售,将其命名为Microsoft DOS。MS-DOS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PC硬件上运行的程序在技术上并不一定比其所取代的大型程序要好,但它有两项无法超越的优点:它为终端用户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而且价格更低廉。微软的成功也是个人电脑发展的序幕。

  微软开发过多种软件产品,包括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器以及解译器、互联网客户程序,例如网页浏览器和电邮客户端等。

  这些产品中有些十分成功,有些则不太成功。从中人们发现了一个规律:虽然微软的产品的早期版本往往漏洞百出,功能匮乏,并且要比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差,之后的版本却会快速进步,并且广受欢迎。今天,微软公司的很多产品在其不同的领域主宰市场。

  微软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市场营销以及产品开发中的可重用工程,并且试图将其产品进一步组合,以提供用户一贯的开发环境。

  微软也试图将Windows这个著名品牌扩展到其他领域,例如用于PDA(是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的缩写,意为“个人数字助理”)的Windows CE(为微软针对个人电脑以外的计算机产品所研发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而CE缩写的来源则有Customer Embedded,Compact Edition, Consumer Electronics等)以及「支持Windows」的Smartphone产品,而前不久又开发了Windows Vista.

  公众看法

  很长一段时间内,微软被广泛认可为一个计算机软件市场上的“乖小孩”,提供低廉的软件以取代原先价格高昂的主流UNIX产品。微软也因赚入大笔钞票而受到钦佩。

  然而,即使是在早期,微软被指责故意将其MS-DOS与竞争对手生产的Lotus 1-2-3数据表无法兼容。到90年代,微软是“坏小孩”的看法日益增多。主要的批评意见是他们利用在桌上电脑市场上的优势不公平地剥削用户。

  最近几年,有人指责微软涉嫌一系列合法性受怀疑的商业行为。

  垄断问题

  微软的Windows产品有效地垄断了桌面电脑操作系统市场。那些持上述看法的人指出,几乎所有市场上出售的个人电脑都预装有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

  一些观察家声称,微软作为一个垄断企业令其竞争对手处境窘困:

  一方面,竞争对手不愿意承认微软的垄断地位。因为在一个被垄断的市场,只有一家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商。因此对竞争对手而言,将微软称为垄断者会将自己置于一个失败者的境地:这样作等于是否定了自己的存在,或否定了自己能够生存、竞争的能力。

  另一方面,竞争对手又希望将微软比作垄断企业,因为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好处。首先,这有可能导致市场管理者(政府)的介入。其次,被看作是“落水狗”的微软竞争对手有可能在公共关系上取胜,以刺激销售。

  无论微软是否是垄断企业,我们可以肯定的是:

  • 在多数微型电脑软件市场,微软是主导企业
  • 这种主导引发很多的不满。
  • 这种不满不仅仅只存在于竞争对手中间。

  微软垄断地位的滥用

  有人批评认为微软试图利用其在桌上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来扩大其在其他市场上的市场份额,例如网页网页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NT),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多媒体播放软件(Windows Media Player)。

  在微软将Internet Explorer与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销售后,微软在浏览器市场获得了非常大的份额。正是部分由于这种行为,微软被美国联邦法庭裁定滥用其在美国的操作系统市场的主导优势。(详情参见微软反垄断案)。

  在所有这些指控中,微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由为自己辩护。

  也有人批评微软的“包围再扩展”(embrace and extend)的策略。微软试图在开放、已确立的标准之上加入专利功能,以最终达到利用其市场优势来控制“扩展”的标准。有些人将这种策略称之为“包围、扩展再毁灭”(embrace, extend and extinguish)。

  安全性

  2002年,微软的多项网络以及互联网相关的产品在多次出现安全漏洞后被广受讨论。一些恶意的程序员不断利用微软软件的安全漏洞搞破坏,例如通过互联网创造及发布能够消耗系统资源或破坏数据的蠕虫、病毒以及特洛伊木马。这些破坏行为一般的目标是微软的Outlook以及Outlook Express电邮客户程序,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网页服务器,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软件。微软辩解说由于其在互联网软件市场上的领导地位,自然而然的微软的产品会遭到更多的攻击,因为这些微软产品被广泛使用。而有人则反驳说这些攻击也对准那些微软并不占优势的产品,显示微软的产品要比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安全性上要低一筹。

  在一些案例中,微软的产品为了让新手更容易使用、设置往往导致了这些蠕虫及病毒的散播。例如,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自1995年起就自动隐藏文件后缀名(档案副档名),这样那些恶意攻击者往往就能够让E-mail收信人打开一些看起来普通却十分危险的附件(最近版本的Outlook以及Outlook Express禁止接收危险的文件类型,这样用户便无法打开)。批评指出微软是在用软件的易用性交换安全性。

  盖茨在2002年1月启动了可信赖计算计划(Trustworthy Computing Initiative)。他将其形容为一个长期的、全公司性的计划,以寻找并修正微软产品中的安全以及泄漏隐私方面的漏洞。在该计划下,公司会重新评估和设计原先的一些规范及过程,也延迟了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的上市时间。对可信赖计算计划的反应各不相同,有观察家表扬微软对安全问题的重视,但也提醒公司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微软公司的产品

  微软生产的软件产品包括了很多的种类:

  Windows - 称为「视窗」的图形操作系统;它有很多版本。目前桌上版最新版本是Windows 7,服务器最新版本是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几乎预装在所有的个人电脑上。请参看Microsoft Windows的历史获取更多详细资料。

  MS-DOS - 微软公司的早期产品,它是一个命令行界面。早期的Windows版本要在MS-DOS下运行,但是到了Windows NT以及以后的产品已经可以脱离MS-DOS运行了,但基于用户因软硬件在 Windows NT 不能正常运作,微软同时间继续推出Windows 95, Windows 98, Windows Me 在MS-DOS下运行的过渡产品。

  Microsoft Office - 它是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套件,根据版本不同可能包括Word(文字处理)、Excel(试算表)、Access(桌面数据库)、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Outlook(个人邮件和日程管理)和SharePoint Designer 2007 (网页制作,以前版本名为 FrontPage )等软件。微软也为Apple Macintosh生产使用于苹果电脑的版本。

  Internet Explorer - 它是微软的网页浏览器。它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浏览器,从Windows 95开始,被设置为微软各版本的Windows的默认浏览器。它在Apple Macintosh上也可以使用。微软投资了四亿美元来把这种浏览器预装在苹果机上。

  Windows Media Player - 它是一个用于播放音频和视频的程序。

  微软也生产一系列参考产品,例如百科全书和地图册,使用Encarta的名称。

  微软还开发用于应用系统开发的集成开发环境,命名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目前已发布用于.NET环境编程的相应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NET。 WINDOWS VISTA 也是他的最新产品

游戏

  • 帝国时代 (Age of Empires)
  • 微软模拟飞行 (Microsoft Flight Simulator)
  • 微软模拟火车
  • 微软模拟货车
  • 光环(Halo)
  • 光环2(Halo2)
  • 光环3(Halo3)
  • 国家的崛起(Rise of Nations)

注:《国家的崛起》由Microsoft与BigHuge合作开发,《光环》为Microsoft旗下工作室开发.

Windows Vista 游戏作品名单

  微软游戏工作室以及其它游戏发行厂商,包括美商艺电、NAMCO、THQ 以及 Funcom,将会为 Windows Vista 推出包括角色扮演游戏、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实时策略游戏、大型多人在线游戏以及模拟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游戏。以下是 Windows Vista 的计算机游戏名单:

  • 《暗影狂奔》(Shadowrun)-微软游戏工作

  《暗影狂奔》将是第一款 Xbox 360 以及 Windows Vista 跨平台的 FPS 游戏,并且可以组队在在线战斗,将玩家带入一个现代机械与古代魔法互相融合的世界。《暗影狂奔》预定 2007 年初与 Windows Vista 同步推出。

  • 《科南时代》(Age of Conan: Hyborian Adventure)-Funcom

  是一款多人在线动作 RPG 游戏,融合了复杂深刻的剧情以及单人玩家模式的体验以及壮阔残酷的多人游戏模式,完整且真实地重现科南的野蛮时代。

  • 《心灵杀手》(Alan Wake)-微软游戏工作室

  是一款恐怖类型的动作游戏,在 2005 年 E3 展中被誉为最佳游戏之一。《心灵杀手》创造了一个广袤且自由探索的世界,剧情悬疑紧张,玩家必须解开游戏的世界中存在的谜团,利用仅有的手电筒以及手边的武器,体验到紧张刺激的战斗。

  • 《英雄连》(Company of Heroes)-THQ

  是一款RTS游戏,故事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由 Relic Entertainment 负责制作,该公司曾以《Homeworld》和《Dawn of War》荣获年度最佳游戏的开发商,透过真实的游戏体验,让玩家将能体验电影般的紧凑情节及栩栩如生的二次世界大战战场。

  • 《Crysis》-EA Partners

  是一款原创的 FPS 游戏,由《极地战嚎》(Far Cry)的开发团队 Crytek 负责开发,画面以及剧情的震撼度同样值得期待。

  • 《模拟飞行 10(Flight Sim X)》-微软游戏工作室

  这款广受玩家热爱的模拟游戏,已经发行第 10 代,游戏画面更加拟真写实,新增 12 余种飞行机、飞行场景以及任务,能让玩家充分享受创新的娱乐体验。

  • 《最后一战 2》Windows Vista 版-微软游戏工作室

  重新定义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和全世界数百万玩家的多人动作游戏的《最后一战 2》,即将在 Windows Vista 版本中大显身手。

  • 《地狱之门:伦敦》(Hellgate: London)-NAMCO

  是一款动作 RPG 游戏,结合第三人称角色扮演及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深度,由 Flagship Studios 负责制作,其中还包括了当年创造《暗黑破坏神》的制作人。

  Windows 游戏新作名单

  除了发表次世代操作系统 Windows Vista 版本的计算机游戏之外,微软游戏工作室以及其它第三游戏发行厂商,也发表了 Windows 版游戏的阵容名单,包括了:

  • 《科南时代(Age of Conan: Hyborian Adventure)》-Funcom
  • 《世纪帝国 3:酋长(Age of Empires III:The WarChiefs)》-微软游戏工作室
  • 《战地风云 2142(Battlefield 2142)》-美商艺电
  • 《Call of Juarez》-Ubisoft
  • 《英雄连》(Company of Heroes)--THQ
  • 《Crysis》-EA Partners
  • 《欲望师奶(Desperate Housewives)》-Buena Vista Games
  • 《F.E.A.R. Extraction Point》-Vivendi
  • 《模拟飞行 10(Flight Simulator X)》-微软游戏工作室
  • 《地狱之门:伦敦(Hellgate: London)》-NAMCO
  • 《英雄无敌5》(Heroes of Might & Magic V)-Ubisoft
  • 《无冬之夜 2(Neverwinter Nights 2)》-Atari
  • 《国家崛起:崛起传奇(Rise of Nations: Rise of Legends)》-微软游戏工作室
  • 《暗影狂奔(Shadowrun)》-微软游戏工作室
  • 《SiN Episodes: Emergence》-Ritual Entertainment
  • 《The Ship》-Outerlight Ltd.
  • 《泰坦传说》(Titan Quest)-THQ
  • 《Vanguard: Saga of Heroes》-Sigil Games Online Inc.

生态体系

  微软公司试图在其产品周围建立“生态体系”,以为其产品以及品牌增值。

网络产品

  1990年代中期,微软开始将其产品线扩张到计算机网络领域。微软在1995年8月24日推出了在线服务MSN(Microsoft Network,微软网络)。MSN是美国在线的直接竞争对手,也是微软其他网络产品的主打品牌。

  1996年,微软以及美国的广播业巨擘NBC(国家广播公司)联合创立了MSNBC,一个综合性的24小时新闻频道以及在线新闻服务供应商。

  1997年末,微软收购了Hotmail,最早以及最受欢迎的webmail服务商。Hotmail被重新命名为MSN Hotmail,并成为.NET Passport,一个综合登入服务系统的平台。

  MSN Messenger是一个即时信息客户程序,由微软在1999年推出,是美国在线的AOL Instant Messager(AIM)及ICQ的主要竞争对手。

培训

  微软创立了多所培训中心,旨在训练出一批低成本、只精通微软产品的雇员。最著名的就是MCSE考核(全称“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虽然MCSE确实认证对微软产品的熟悉程度,它却并不是一个工程师的考核。一些苛刻的评论人员将MCSE称作“必须咨询那些有经验的人”(“Must Consult Someone Experienced”)。

硬件产品

  虽然微软总体上是一家软件公司,它也生产一些电脑硬件产品,通常用来支援其特殊的软件商品策略:

  早期的一个例子是微软鼠标,用来鼓励更多用户使用微软操作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由于使用GUI而不用到鼠标是很罕见的,因此鼠标的流行会帮助更多用户使用Windows。微软确立了IntelliMouse(中键带滚轮的鼠标)鼠标标准,新增的滚轮方便了用户在浏览网页时上下翻页。

  微软还售卖游戏杆等游戏硬件产品。

  公司还购买了互联网设备公司WebTV,以支援其MSN互联网服务。

  2001年公司推出的Xbox游戏机标志着公司开始进入价值上百亿美元的游戏终端市场,这个市场之前一直由索尼公司Sony)和任天堂Nintendo)两家公司主导。

微软产品的优点

  微软产品的主要优点是它的普遍性,让用户从所谓的网络效应中得益。例如,Microsoft Office的广泛使用使得微软Office文件成为文档处理格式的标准,这样几乎所有的商业用户都离不开Microsoft Office。

  微软的软件也被设计成容易设置,允许企业雇佣低廉、水准并不太高的系统管理员。微软的支持者认为这样做的结果是下降了的“拥有总成本”。

  微软的软件对IT经理们在采购软件系统时也代表了“安全”的选择,因为微软软件的普遍性让他们能够说他们跟随的是被广泛接受的选择。这对那些专业知识不足的IT经理来说是一个特别吸引人的好处。

微软产品的缺点

  微软的产品十分倚赖软件的重用。虽然这样做对快速软件开发是十分有效的,它却导致了不同软件包之间的复杂倚赖关系。这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举个例子,当微软的浏览器程序崩溃时,会导致操作系统的GUI同样崩溃。

  同样的倚赖关系也意味着大多数微软软件的资源能够在其他微软的产品上使用。也就是说,大多数程序可以运行其他程序,即使是在不应当发生类似情况时也是如此。例如,嵌入在电子邮件的文档和HTML中的宏可以运行程序,允许攻击者控制用户的电脑。微软在安全问题上的立场就是“不是禁止就是允许” (permitted unless forbidden)。

  这些问题从专门攻击微软程序的蠕虫以及病毒的泛滥中就可见一二。

  上面所提到的关于允许雇佣廉价却未有良好训练的系统管理员的优点有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 更大的不可靠性,意味着你需要雇佣更多的这类管理员;
  • 有可能导致安全漏洞,因为不管使用什么操作系统,只有受良好训练的系统管理员才可能提升系统安全性。
  • 微软的批评者指出运行微软的产品需要花费更大代价,因为微软软件的用户事实上并不拥有他们所使用的软件:这对微软的商业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微软与自由软件的关系

  微软将自由软件看作是它可能的主要竞争对手,特别是Linux。从万圣节文件(Halloween documents)中我们可以看到,微软已经对自由软件以及开放源代码软件采取了“包围、扩展、毁灭”的策略。

  为了在桌上电脑市场上建立其领导地位,微软冒着失去低廉价格以及更多自由度——这正是个人电脑快速发展以及微软自身成功的重要因素——风险。单就价格层面而言,微软很难与自由软件相抗衡。很多相信微软并没有赋予他们选择自由的用户已经从自由软件那里找到了他们所渴望的自由已经开放标准。

  传统的微软策略,例如购买竞争对手,或者FUD策略,对于自由软件而言毫无作用。因为自由软件无法被收购或控制,自由软件即使失去了创造它的公司也依然能够生存。

  微软首席行政执行官史蒂夫·巴尔默已经将Linux称作一个“坚强的竞争力量……它是非传统的,自由的,而且很便宜。我们必须告诉人们,为什么他们所付(给我们的)其实物超所值。我们的产品曾经都很便宜。我们要比Novell,甲骨文都要便宜。但这次我们不能这样办。”(CRN.com报道,2002年6月17日)

  巴尔默在一个微软伙伴的会议上说:“我们曾经十分自豪,自己提供最便宜的产品——我们的价格最低,提供的内容却最多,不论是Novell,Lotus还是其他任何人都比不过我们。但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独特的竞争对手,Linux。对我们这样的公司而言,这实在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VARbusiness 2002年7月15日报道)

  对于那些预装Linux的低廉个人电脑,微软的反应是他们不会降低Windows的销售价格。一些观察家指出,这种拒绝进行价格战的行为正是垄断企业的特点。

微软在中国

  自1992年进入中国设立北京代表处以来,微软在华的员工总数已增加至900多人,已形成以北京为总部、在上海、广州设有分公司的架构。微软在中国也已经跨越了三大发展阶段。

  从1992年至1995年是微软在中国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微软主要是发展了自己的市场和销 售渠道。

  从1995年至1999年是微软在中国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微软在中国相继成立了微软中国研 究开发中心、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这三大世界级的科研、产品开发与技术支持服务机构, 微软中国成为微软在美国总部以外功能最为完备的子公司。

  从2000年至今,微软进入了在中国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微软中国将以与中国软件产业共同进步与共同发展为目标,加大对中国软件产业的投资与合作,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中国IT产业发展自有知识产权。这不仅确定了微软在中国长期发展的战略,表明了微软“把最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带给中国,与中国 计算机产业共同进步”的庄重承诺。

  微软中国公司深知自己的成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业界伙伴的信任和广大用户的厚爱。翘首未来,微软愿与中国信息产业携手,继续努力,共同迈向更加灿烂的二十一世纪。

微软亚洲研究院

  1998年11月5日,微软公司投巨资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 并于2001年11月1日将其正式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海外开设的第二家基础科研机构,也是亚洲地区唯一的基础研究机构。这一战略投资显示了微软公司对中国及整个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巨大信心和对本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郑重承诺。

  微软研究院的使命是使未来的计算机能够看、听、学,能用自然语言与人类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微软亚洲研究院正以最大的热情,为满足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在未来5-10年对于计算技术的需求奠定坚实的科研基础而努力。同时,微软亚洲研究院还积极配合亚洲各国政府的科技产业政策,为促进信息产业和互联网技术在亚洲地区的发展、推动整个地区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微软亚洲研究院提倡开放、自由、平等的学术风气,承诺为研究人员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长期的支持,鼓励研究人员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富于冒险的精神。

  自1998年11月5日成立以来,微软亚洲研究院发展极其迅速。目前已经拥有在数字多媒体、多通道用户界面、无线及网络及数字娱乐等领域的200多位优秀的科研技术人员。他们中的许多领军人物是从海外归来的、在各自的学术领域有很高造诣的年轻学者。研究院成立六年来共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1000多篇,并已有多项技术成功转移到微软公司微软的核心产品当中,如Office XP、Office System 2003、Windows XP、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以及微软下一代操作系统Longhorn。

  2003年11月4日,在庆贺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5周年的历史时刻,微软研究院在亚洲的另一重要职能机构--微软亚洲工程院宣布成立。微软亚洲工程院将以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科研成果为依托,创造关键技术、为微软亚洲研究院核心技术的孵化提供有力保证。同时,微软亚洲工程院还将尝试开发满足亚太区用户"特殊" 需求的技术和产品,改善和提升亚太区用户使用计算机的体验。

  微软亚洲研究院一直极为关注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五年来,微软亚洲研究院代表微软公司为中国高校捐赠了价值达3000万元人民币的软件,作为" 微软长城计划"的具体实施者,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微软"长城计划"实施近两年时间里,与国内60余所高校在学术交流、研究合作、教师培训、教材编写、义务授课、人才培养、软件学院支持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2004年 和2005年,中国教育部分别授予微软亚洲研究院"捐资助教特殊贡献奖", 以感谢微软公司在支持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与此同时,微软亚洲研究院也一直关注着整个亚太区的教育事业发展,目前已和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国家和地区的许多著名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关系。

科研的环境

  管理模式与文化理念不应成为任何渴望创新的公司和机构前进的障碍与发展的瓶颈。为此,微软亚洲研究院一直在努力营造一种奋发、进取与和谐的环境。我们始终强调自由、真诚和平等,强调成员之间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相互协作。资历的区别和级别的差异都不能够阻碍成员之间坦率地交换意见和探讨问题。

  微软亚洲研究院承诺为每一位才华横溢的研究人员提供长期性的支持,这种支持包括充裕的科研经费、丰富的研究资源以及开放自由的科研环境。研究院鼓励每一位研究人员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富于冒险的精神;鼓励研究人员要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包括第一时间接触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倾听产业先驱的声音,也包括与不同高校和研究机构间进行持久而有效的合作。

研究方向

  微软亚洲研究院将主要从事以下五个方向的研究:

  新一代用户界面:开创新的技术,让人们能够用更自然,更多元的方式和机器"交谈",让使用计算机像与人交谈一样自然。研究院目前有多通道用户界面组、语音技术组和自然语言组在各自领域进行探索。

  新一代多媒体:为用户创造新的上网体验,让多媒体能自动适应环境,拥有互动式操作,并在网上快速可靠地传送。互联网将成为新一代多媒体的中心。研究院目前有网络多媒体组、多媒体计算组及信息系统及管理组等正在各自领域进行研究。

  无线及网络技术:摆脱线的束缚,将PC时代强大的计算能力及多媒体应用扩展到无线网络环境中,实现真正的端对端的服务。研究院目前有无线网络组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

  数字娱乐技术: 创造出更具网络化的、互动性更强的和极具真实感的全新的数字娱乐技术。完全满足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充分实现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给用户带来更丰富多彩体验,让人类随时都能共享彼此的欢乐。目前,研究院的网络图形组、视觉计算组、语音组及无线和网络技术组正从不同方向开展研究。

  互联网搜索与数据挖掘:将致力于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等技术与信息分析、组织、检索与可视化的过程相结合,将目前的互联网搜索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微软研究院的使命是使未来的计算机能够看、听、学,能用自然语言与人类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微软亚洲研究院还将以更大的热情、付出更多的努力,促进计算机在亚洲地区的普及,改善亚洲用户的计算体验。微软亚洲研究院提倡开放、自由、平等的学术风气,承诺为研究人员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长期的支持,鼓励研究人员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富于冒险的精神。自1998年11月5日成立以来,微软亚洲研究院发展极其迅速。目前已经拥有在数字多媒体、多通道用户界面、无线及网络及数字娱乐等领域的200多位优秀的科研技术人员。他们中的许多领军人物是从海外归来的、在各自的学术领域有很高造诣的年轻学者。研究院成立六年来共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0多篇,并已有多项技术成功转移到微软公司微软的核心产品当中。

微软霸业,谁与争锋

  比尔·盖茨的成功,验证了一条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如果市场起飞,那些恰好在起飞点进入市场的人,将会获得超过一般数学期望值的投资回报。正如历史上叱咤一时的石油大亨、汽车大王一样,比尔·盖茨把握了一个与新兴产业一起成长的市场机会,一飞冲天。

  自1975年微软公司创立以来,在短短的24年时间里,比尔·盖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现代神话,建造了童话般的“微软帝国”,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地球现在都笼罩在比尔·盖茨的光环之下。到1999年7月16日,微软公司的股票市值已突破5000亿美元的大关,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第一家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的企业。其股票市值已接近美国最大的三家传统企业之王——埃克森石油、可口可乐、AT&T股票市值的总和。事实上,目前世界上只有8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超过了5000亿美元,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也是到1960年才达到5000亿美元。比尔·盖茨已连续4年稳坐在世界首富的宝座上,其个人财富仅仅是他所持的微软股票的市值大约就有1000亿美元,在1999年7月16日一天,其个人财富就增加了47亿美元。

  微软的成功,表明了知识是创造财富的一种至为重要的资源。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后,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提高到90%以上,以知识作为主要生产资源的企业,比如微软、英特尔IBM等信息产业企业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导型企业。

  当然,如果没有知识创新体系的物质支持体系,高新科技的突飞猛进也是不可想象的,而风险投资正是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一环。

  如果说,知识创新是财富的源泉,那么风险投资则是“水泵”,是促使源泉流向财富的渠道。因此说,微软公司的成功,表面上看来是知识创新的功劳,但实际上风险投资也在默默地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雄辩地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高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是一对孪生兄弟,在风险投资贫瘠的土地上不可能出现高技术产业的绿洲。

  微软霸业就是其中的一个经典神话。

胜者通吃,王者至尊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种全武的游戏。一旦某一领域里出现一个通吃天下的胜者,好像狐狸走进鸡窝一样,那只是所有小鸡的末日,不存在和平共处,没有任何退路。

  20世纪90年代,信息产业作为知识产业的“火车头”,迎来了它的全面繁荣。而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就是信息产业无可争议的代表人物,他在20年间聚集了超过70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现代社会的最大神话。有人甚至在因特网上设置了一个“比尔•盖茨财富钟”,以显示这位世界首富与秒俱增的庞大资产。

  知识经济的理论家推崇比尔·盖茨为知识时代的英雄,并以此强调,与昔日的资金、劳动推动经济的模式不同,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于创新,知识的创新可以产生巨额的财富。但是,知识的创新只是使比尔•盖茨成为英雄的其中一个前提,如果离开了风险投资的物质支持体系,微软和盖茨的成功将无从谈起。

  比尔·盖茨得以成为信息产业的代言人,并不是由于他的创新能力,也不是由于他的知识占有,而是由于他超乎常人的市场直觉、经营手法以及杰出的推销能力。这也是风险投资家所具备的良好的素质,盖茨虽然不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家,但是他无意中具备了风险投资家所具备的最起码素质。

  信息产业界都知道,比尔·盖茨从来都不是专业技术的领先者,但比尔·盖茨的商业天才是无与伦比的。他以高人一筹的市场远见与不凡的经营策略,成功地占领了信息产业的制高点。比尔•盖茨经营手法之凶悍与霸道,使别人几乎无处容身,业界人士只能无奈地表达他们的痛苦:“最好的市场就是没有比尔•盖茨的市场。可惜,在信息产业界,他的阴影无处不在。”

  让微软得以崛起的DOS系统绝对不是当时最出色的操作系统,但比尔却能成功地将这个买来的软件推上IBM的战车,借助蓝色巨人的威力,迫使许多在技术上更加完善的操作系统黯然淡出历史舞台,使信息时代打上了比尔·盖茨神采飞扬的烙印。

  让比尔成为世界首富的Windows系统的图形界面,是苹果电脑公司研究人员的杰出创意。当时,麦金托什(Macintosh)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以其无与伦比的友好界面轰动业界,被称为“比尔·盖茨终结者”。但市场是残酷的,比尔·盖茨对苹果毫不留情地亦步亦趋,推出换面版Windows系统,借助强大的宣传攻势与销售策略,占领市场,独霸天下,而苹果只能在狭小的专业领域艰难挣扎。

  比尔•盖茨就此赢得了市场,被比尔·盖茨视为偶像的苹果公司缔造者乔布斯赢得的只有尊敬和同情。

  今天,比尔凭借他富可敌国的资金在市场上叱咤风云。在因特网开疆辟土的并非微软,在网络时代曙光初现之际,不具备技术优势的微软不以为然,推动了把握先机的机会。以网景雅虎为代表的网络公司乘势而起,在没有比尔•盖茨的黄金市场中脱颖而出。即便微软并没有技术优势,还是会给同业带来巨大的威胁。比尔•盖茨以强大的市场势力蚕食网络市场,并将可能把因特网的技术先锋一步步逼出市场。

  海湾战争期间,人们目睹了“爱国者”大战“飞毛腿”。

  1996年,电脑业的老将与新贵掀起了一场争夺Internet浏览器市场的大战:微软的“探险家”大战网景的“导航器”。这场Internet之战被誉为环球第一商战

  盖茨正在遭遇一生中最大的挑战。

  1995年8月8日,网景公司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其引人注目的原始公开股票在发行第一天就从28美元涨到了58美元,使Internet股票行市呈现牛市走向。公司成立后18个月,董事长克拉克便成为亿万富翁。而盖茨直到微软公司成立12周年的时候,才达到这一里程碑。

  网景公司所赢得的远不只是华尔街的一批追随者。它在网络浏览器方面取得了微软式的统治地位,获得了与那些在经营中一贯处于获利地位的客户们签约的机会。这些公司正使用网景公司的服务器程序建立其网络地址。与此同时,整个电脑王国因为太阳公司的Java软件而变得充满生气。这一软件使得通过Internet改变程序或网络页面成为可能。这一体系所导致的威胁在于有了它,Windows在环球网上的地位将变得无足轻重。

  仅仅两年,在网景通信公司和太阳微系统公司的带领下,一群电脑和软件公司将Internet变成事实上的信息高速公路,不仅震动了电脑业,而且使其他工业也发生了变化。网景公司创始人之一兼董事长吉姆•克拉克(Jim Clark)说:“将被彻底改造的产业,包括广播、出版、软件、金融、购物、娱乐,乃至电子消费业……这是一场深刻的变化。”

  网景这一首先开辟浏览器市场的公司大干快上,一举成为硅谷蓬勃发展的Internet业务公司中富有活力的旗舰,拥有几百万用户和几十亿美元的市场价值,使用其王牌浏览器“导航器”的用户达85%。

  浏览器使漫游网络成为一件轻松事,它将Internet相互分割的文本文件一举转化为一个巨大的超链接的多媒体网络。用户只需用鼠标点击想看的内容,屏幕就会跳到相关网页,几乎不需要什么培训,与视窗相比,浏览器是更好的处理文件的工具。网景的创始人安德森因此说:“5到10年后,你回首往事时会感到纳闷:视窗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然而结果让人看了害怕:微软利用了所有的资源,包括14亿美元的研究开发资金、2万名员工、在操作系统领域年年在握的胜利,以及众多的软件用户。去年年初,当人们争先恐后下载“导航器”时,微软只有4人在开发自己的浏览器,现在已增加到600人——几乎与网景创建之初用的人数一样多。微软的头一排重炮就是“探险家3.0”(IE3.0),它与“导航器”相比,在功能上毫不逊色,在价格上却低出许多——用户可以免费从环球网上下载。推出后第一周,下载统计就已突破100万次。目前,微软股价上升了50%,而网景却比去年下降了1/3。

  紧接着,IE4.0又将登场,与Windows’95紧密集成,使个人机与环球网结合得天衣无缝。微软吹嘘它将是“最好的PC,最好的Web”。

  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服务器方面,微软在最新推出的Windows NT操作系统上,安装了信息服务器Microsoft 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免费供用户使用。这一软件的功能十分强劲,可以把普通的台式机转化为环球网服务器。微软的这一手真可 谓毒辣。

  如果你还不清楚微软力图怎样取得压倒性优势,了解一个数字就明白了:1997年,微软投资20亿美元进行研究开发,这一数目是网景年收入的6倍。微软用于研究开发的资金占总收入的23%,而其他竞争对手能拿出10%的钱用于同样目的就不错了。从风险投资家的角度来看,对于老企业,风险投资家更乐意把风险资本投向那些敢于大量投资于研究开发的公司,因为大量的研究开发意味着潜在的技术和盈利场所,这也是风险投资家所追求的。从这种意义上看,微软意欲获得风险投资无疑易于反掌。因此说,微软真正拥有了风险投资这个物质支持体系。

  关于Internet的预言,现在孰对孰错大约有以下几点判断了:

  网景成为下一个微软:非常难。

  微软将完蛋:这和有关民族国家的命运一样,必有其发展衰亡的规律。

  那么,微软会不会吞并整个Internet呢?

  跟盖茨赌输赢,往往是一场已经预知了胜负的游戏。如果存在这样的市场,即一种产品的价值取决于它与另一产品配合的好坏程度,那么软件市场就是如此。微软首先借助于IBM,把DOS系统变为计算机业的标准;然后,用它所掌握的DOS系统的知识建立了便于使用的接口,称为视窗,再通过视窗在电子数据表市场超过了Lotus1-2-3,在文字处理市场超过了Word Perfect。现在,这一大堆连锁产品使微软在市场上取得了几乎不可逾越的优势。

  巴克斯代尔把自己的公司比作一只在公路上被一辆正在加速的卡车追逐的兔子。不论是兔子,还是卡车驾驶员,都很明白这场赛跑的重要意义:由于浏览器将成为访问全球范围信息的普遍使用的工具,谁先到终点,谁就将成为信息时代的统治者。

  所以,胜者通吃的法则应该成为今天所有企业家清醒的共识,假如哪一天鸿运当头成了胜者,那么你就将连本带利全部收回,那些由失败者付出的代价将统统成为你的回报。因为胜者通吃,王者至尊。这是千古不易的至理。

行业老大,舍我其谁

  比尔·盖茨的奇迹,只是印证了一条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如果市场起飞,那些恰好在起飞点进入市场的人,将会获得超过一般数学期望值的投资回报率。

  1975年1月,美国《流行电子杂志》封面刊出了首部阿尔泰电脑机组(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研制)的图片,并指出“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计算机,堪与商用型号相匹敌”。

  两个年轻人,比尔•盖茨和艾伦从这篇文章窥到了他们未来的事业——为阿尔泰电脑编制系统程序——BASIC语言。

  利用为市政当局研制处理机以分析交通计数纸带所赚的2万美元,两位好友开始了他们艰难的创业之路。1975年7月,微软公司也宣布诞生。在最初的公司股份中,盖茨占60%,艾伦占40%。

  艾伦和盖茨认真阅读了关于“阿尔泰”的文章,立刻给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负责人罗伯茨打电话,宣称已经研制出一种BASIC语言,只需稍加修改就能够用于“阿尔泰”。而实际上,他们两个并未研制出来,但为了抢先一步,提前获得订货,他们耍了个花招。这种伎俩以后盖茨多次使用,用来抢占其他公司的市场和客户。随后的8个星期,盖茨和艾伦夜以继日地在机房干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为阿尔泰电脑发明一种语言。盖茨全神贯注为新的BASIC编制数码,而艾伦由于没有“阿尔泰”,不得不用PDP-11机模仿来做一些技术性工作。

  盖茨后来说他在哈佛大学8个星期编制出的那套BASIC程序是“我编制得最好的一套”。以前从未有人为微机编过BASIC程序,可以说盖茨和艾伦为软件工业开创了先河,制定了基本标准。

  1975年7月,BASIC语言得到了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的认可。

  1975年7月下旬,他们与埃德•罗伯茨达成了关于阿尔泰电脑BASIC使用权的协议。对盖茨而言,这是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开始。一个19岁少年除了懂得复杂的技术外,还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这份合同被作为后来软件业协议的范本,成为产业界形成有关此类问题的标准。通过此协议,只要罗伯茨出售或转让BASIC,盖茨就会从中获取一定比例的收入。在产业界,版权意味着可以获得持续收入。

  不久,微软公司又赢得了两个最大的客户,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和全国收款机公司准备购买BASIC,这使得微软公司名声大振,到1976年底,这个创业仅一年多的小公司的收入已达10万美元。BASIC获得成功后,盖茨和艾伦又随后推出了FORTRAN语言。

  帕特森的西雅图计算机产品公司研制出一基于阿尔泰电脑的称为SCO—DOS的操作系统,微软以合适价格收购了其使用权。这节省了微软一年的工作量。盖茨打算在此基础上研制出自己的操作系统。

  盖茨和IBM一致决定争取开放的程序设计。这从根本上扭转了IBM的自大形象,如果没有这点,IBM在个人机领域独霸一时就无从谈起。盖茨想方设法使MS—DOS设计成为整个行业所用的操作系统,因此力主开放型设计。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知道了操作系统的细节,便不难为其设计软件。尽管有非法复制之嫌,但他认为,索性公开设计技术比保密而被别人抢先的做法更明智。他对艾伦说:“只要法律还起作用,我们终会成功。”实践证明,这种开放设计相当重要,它很容易推向市场和形成市场规模,进而有规模效应和先入优势。

  微软在与西雅图计算机产品公司的谈判中大作许诺,盖茨看到了这种如果被IBM推广普及就将成为行业标准的新操作系统的美好前景,因此下决心独占。可是布洛克和帕特森这两位DOS的当然拥有者却不明白这其中的奥秘,更不知微软与IBM的私底下的勾当,他们认为能够签订协议,将净赚5万美元而且并未失去使用权,于是欣然同意,这使盖茨隔着窗帘欣喜若狂。从此,微软才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关键性的一步已经迈开,就看蓝色巨人IBM了。

  IBM—PC研制成功了,微软DOS也因之而成为行业的唯一标准。自此,由于IBM PC销量日增,MS-DOS影响也与日俱增,为其开发的应用软件也愈多,更加巩固了其基础地位。盖茨最终成了最大的赢家。

  此后,微软公司丝毫没有懈怠,MS-DOS的升级版不断开发出来,并于1982年5月正式面市,这个名叫DOS1.1的版本,磁盘容量由原来的120KB增加到360KB。此时的盖茨才26岁,但已是行业中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了,全部产业界已日渐被他所感染。

  当以操作系统为主导的微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膨胀起来之时,盖茨的目光又转向了应用软件

  对应用软件的需求直线上升,应用软件的市场潜力超过了系统软件,而微软竟然迟迟未进。

  盖茨依旧像往常一样试图建立整个软件行业的标准,为此他一再为MS-DOS扩大开放性。BASIC和MS-DOS已不仅是一种标准,更是一个聚宝盆。软件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增加,引起盖茨的忧虑。

  Lotus1-2-3的异军突起将微软和Visicales挤出市场,莲花登上软件公司榜首的宝座。盖茨深受触动,一不留神就会落伍的现实使他备加警醒,微软开始布置反击。

  MS-DOS2.0版随即问世。微软的计划是“要么莲花不运行,要么DOS不启动”,一些秘密指令被写入,当莲花软件被导入,DOS将引起计算机死机。只有几个微软人员了解此事,这充分表明盖茨的好斗性格和天生的领袖魄力。

  盖茨决心挤垮Lotus1-2-3。因此在1984年底决定开发Excel以应付Lotus。盖茨不断派人观察莲花的动态,务求每招胜算。当Excel于1985年3月公开演示时颇受青睐,包括一向慎于言辞的乔布斯也赞不绝口,并与微软达成谅解协议。这样盖茨又成为应用软件领域的标准制定者了。微软已不再只靠系统软件获利了。

  在微软急剧扩大的同时,盖茨并没有因为这种发展而有丝毫大意。早在1983年初,他就计划完成被许多人并不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的技术开发,以应付苹果公司的挑战。

  开发新项目用了20名盖茨认为“微软最优秀”的程序设计者。盖茨的计划分两步:先与苹果合作为仍处于封闭的苹果机开发应用软件,以便比莲花公司抢先进入图形运行环境;再将“界面管理者”树为IBM PC及其兼容机的图形界面标准,这将有更多软件开发商为其编写应用程序,进而说服制造厂商在出厂机中捆附“界面管理者”。盖茨为此绞尽脑汁,四处奔波。

  微软高级管理人员汉森指出,“界面管理者”作为内部开发项目名称是可以的,可是如果推向市场,则不得要领,他建议更名为“窗口”(Windows),这就是日后举世闻名的“视窗”的由来。

  1990年5月22日,纽约市立戏剧中心张灯结彩,人们为视窗3.0版问世举行庆祝会,从此IBM个人电脑及其兼容机开始进入一个新纪元。3.0版当年即被评为最佳软件。这一天,盖茨有意身着节日盛装,他母亲也专程赶来,一睹爱子风采。《今日美国》惊呼:“这是历史上最让人渴望的产品。”一度曾贬低视窗的人也加入了歌颂大合唱。玛丽•盖茨为爱子倍感自豪,她说:“这是她儿子一生中最伟大的一天,他可以不再依靠IBM了。”全世界为视窗3.0而震动,微软股票牛气冲天。

  微软的巨大投入同样获得了巨大的回报,而一向是图形用户界面上的佼佼者的苹果公司遭受沉重打击。在推销视窗3.0的策略中,关键的一条是告知用户:这是软件而非硬件,将主导整个产业,微软将不再考虑IBM硬件,视窗3.0已远离IBM。相反,IBM今后硬件设计须考虑微软的软件支持。因此,连IBM也只有服从盖茨先生的权势了。

  就像比尔80年代关注着图形用户界面一样,此时的比尔正密切关注着多媒体的发展动向。

  研制中的人机界面,将字符、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媒体结合在一起,最终是电脑科学有和产业界渴望的目标。多媒体就是这种技术,或者说是一种友好的人机界面。整个视窗3.0的开发设计便是围绕着多媒体人机界面展开的。现在,视窗3.0与多媒体的联姻使梦想成为现实。视窗3.0最吸引人的是其多媒体功能。比尔•盖茨的事业才刚起步,随着多媒体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微软又立刻行动起来。

  对电脑业而言,一旦新产品出现,经过一番合并联合之后,最终的胜利者就会颁布行业标准。只有标准化,才能使软硬件的通用和资源的共享成为现实。谁建立了标准,谁就拥有了取之不尽的摇钱树和聚宝盆。同过去一样,盖茨希望为MPC(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建立标准。多媒体正式问世是在1990年11月,其时,微软举行了多媒体大会,确立其规格。会上,MPC宣布诞生了。MPC的支撑软件是微软操作系统,微软于是具有绝对优势。拥有MPC的控制权,人们开始称比尔为比尔皇帝。

  然而,比尔皇帝依旧踌躇满志,他要进军信息高速公路。未来的时代不仅是多媒体时代,更是网络时代。面向新的世纪,网络就是计算机,计算机就是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一开始来自美国,是以信息交流为目的的信息网。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将融合现有的计算机联网服务、电话和有线电视等功能,成为广泛的服务载体。人们能够远距离浏览图书馆藏书(还有书吗?),能够坐在家里购物,能够接受远距离医疗保健服务。制造商可以通过电子方式转帐结帐和获取制造信息。各国政府,从美国和欧洲再到亚太,均不示弱,对信息高速公路倍加重视,认为是又一次信息革命。各国政府都想采用现行的各种软件体系,这正中盖茨下怀——他成了信息时代首家的“油料”供应商。盖茨认为,微软必须掌握这一新兴行业的咽喉。哪里有商业,哪里就有微软!盖茨说:“我们正提出让‘视窗’软件处于中心,为全部交易提供服务的口号。”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是通往新世纪的入场券。

  当微软以5亿美元为“视窗95”(Windows 95)进行促销时,全世界为之震惊!纽约《世界广告》季刊说:“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广告促销尝试,其成功指日可待。”微软太强大了,比尔•盖茨皇帝所向披靡,英国《卫报》说:“世界上50多家最成功的计算机公司正在联合起来想方设法防止比尔•盖茨称雄世界。”“凯撒的归凯撒”,也就是说未能在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业务方面划清界限,他们认为微软从其占绝对优势的系统软件中获得了广泛的不公正优势。可是,许多微软人却把微软的成功归因于他们的比尔皇帝:“盖茨从不虚度光阴,而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是其他公司做不到。这才是我们成功的秘诀!”微软并非都是坦途,但因比尔的不懈努力才终获成功。

  在1995年推出的“视窗95”中,大大增强了联网功能,这意味着盖茨在占领了多媒体技术标准这块阵地之后,又开始向信息高速公路发起了冲锋。视窗95在推出的当天就销售了30万套,4天内全球销售突破100万套。微软正在全力以赴发展其“微软网”,这使现有的Internet和其他公司网深感不安。微软愿意同他们分一杯羹吗?盖茨会对他们手下留情吗?比尔皇帝会网开一面吗?


   微软,当今软件业的巨人,已厉兵秣马,踌躇满志。5年或10年后,还能看到那面Windows旗帜飘扬在世界各地吗?或许,是微软的另一面旗帜吧。

  在这种大势所趋之下,微软已无法藐视Internet的存在,盖茨已向他的全体员工说明。然而,这个软件帝国,仍然信心十足,微软还没有很强的竞争对手。对于一浪高过一浪的Internet浪潮,微软显示出大家气魄,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广阔的市场以及众多的用户,微软沉稳而凝重,以巨人般的视野审视着世界的动态,从而制定了没有Internet战略的战略——全面出击。微软的所有产品,从操作系统到多媒体,从应用软件到开发工具,现在都将功能进行了扩展,支持Internet。正可谓你有你的救命草,我有我的万灵丹。

  微软公司很清楚若要在网络计算机时代保住自己的位置,就必须参与Internet的竞争,就必须遵守网络的规则,也就必须接受Internet的标准——接纳它们、扩展它们,点缀上微软的装饰,努力保持微软的轴心地位。

  1991年底,微软利润较上年增加55%,员工总数达1万人之多。标有微软徽记的大巴将工人载往260个工作场地。微软价值已高达219亿美元,甚至超过举世闻名的通用汽车公司。自1986年上市以来,微软股票已涨了12倍。微软是仅有的一家造就三个拥有10亿美元资产的亿万富翁的公司,他们是盖茨、艾伦和鲍默尔。据悉,到1992年底,微软大约有2000名雇员神奇地成为百万富翁。到1992年第一交易日,微软股票升至每股114美元, 盖茨成为《福布斯》排行榜之冠。

  现在,盖茨个人持有的股票市值已突破1000亿美元,这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一个人拥有过的数字!比尔•盖茨,这位对钱并不在意的昔日电脑发烧友,成为全世界最有钱的人,这真是有趣!

最杰出的一次风险投资

  比尔在他有生之年将——无意间——掌握到他没有刻意追求、过去也没有人得到过的大权力。中世纪的教皇最支持精英知识分子,但自诩为所有思想和沟通渠道的中介者。在今天这史无前例的革命中,教皇的角色模式最足以描绘盖茨将扮演的角色。

  比尔·盖茨,1955年10月28日生于美国西雅图。1972年,与保罗•艾伦一起创办了交通数据公司。1973年第一次成功地研制出微机BASIC语言,1975年创办微软公司。1995年,盖茨投资5亿美元为其“视窗95”开展促销活动,一年内“视窗95”共销出3000万套。根据《福布斯》资料,到1998年,盖茨的总资产近900亿美元。这使盖茨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首富。

  盖茨在八年级的时候与挚友艾伦一起发明了一种在繁忙的十字路口统计过往车辆的电脑装置。

  在一个很偶然的场合,盖茨和他的挚友艾伦同时注意到了《大众电子》杂志封面上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的照片,正是这本杂志里的有关介绍个人电脑的文章使盖茨和艾伦下决心成立了微软公司。当时是1975年,盖茨才20岁。

  有关盖茨创业最有名的故事,也是风险投资至今最杰出的案例是,当年IBM公司找他为IBM的新型个人电脑写操作系统时,盖茨手头并没有现成的程序。但他知道有一家叫“西雅图计算机产品”的小公司有一种操作系统叫SCO-DOS,他果断地以75000美元买下这个系统,加以改写后,改名为MS-DOS,放到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中。就是这个名叫MS-DOS的操作系统打下了后来微软帝国的江山。现在IBM每卖一台电脑,都要付给微软版税。目前,全世界约有7000万台IBM和与IBM兼容的个人电脑,其中使用MS-DOS系统的约占市场的90%。另外苹果电脑占该市场的10%,而苹果电脑的软件主要供应者也是微软。

  这项交易,被称作是划时代的交易。盖茨眼明手快,看准了IBM公司的个人电脑将来会执计算机市场的牛耳,为了拉住IBM个人电脑这个大客户使用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盖茨就这样把一个实际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买下后立即又卖给IBM公司。如果盖茨要等到自己写出操作系统,不仅会失去IBM公司这个大主顾,整个微软公司的历史都有可能重写。

  从这一“伟大”的交易中,人们确实可看到比尔•盖茨的伟大之处。事实上,这也是一位优秀的风险投资家应具备的素质——并不是虚伪的谦恭与卑鄙的奸诈,而是在把握机会时的果断、审慎与理智。

  盖茨的创业史,勾勒出一页个人电脑发展的简史。他的成功除了个人条件之外,也是时代所赐。盖茨成长的20世纪70年代,正是个人电脑萌芽的时期,像各种行业的先驱一样,他适时地掌握了先机。如果他晚生10年,与现在一样聪明,可能也很难创造与今天同样的成就。

  任何一种新科技在成为趋势之前,谁先洞察先机,掌握了这个新的科技,也就控制了未来的市场。盖茨的成功可以证明,科技可以是垄断的工具,掌握了时代的新媒体,就是最大的赢家。

  在《幸运》杂志的访问中,盖茨给自己的定义是一个科技专家,而不是商人,他说做生意很容易。但是很多人不以为然,科技专家中比盖茨聪明的人多得是。而盖茨与众不同的是,他是科技专家中真正懂得如何做生意的人。他除了了解科技如何在现实中应用,还深谙市场、法律和金融。

  盖茨的聪明和对市场的掌握,充分反映在他创业的过程中。70年代末,当他和挚友保罗•艾伦在电脑方面开始创业时,他选择了软件来发展。软件相对而言,制作成本低,可以避开设厂的风险与竞争。

  在美国人的口头上,有关盖茨的传奇远不止如此。他衣着随便,眼镜常不擦干净,说话又直又冲,爱开快车,满口是青少年最爱讲的“COOL”(酷)、“SUPER”(绝了)之类的语言,无论怎么看他都不像是一个大公司的老板。

  戴着一付厚厚的大眼镜,上身穿一件普通的长袖衬衫,总是一条淡颜色、宽松的家常裤,比尔•盖茨看起来实在不像是一般人想象中的亿万富翁。就是这个电脑奇才,1992年开始成为美国最有钱的人,当时他的总资产为63亿美元。他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完全是白手起家的巨富。当时他刚刚37岁。

  盖茨自小便是个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的孩子。至今,微软总裁喜欢坐在椅子上前后摇晃的习惯仍在计算机行业盛传,正如乔丹投篮时爱伸舌头一样,妇孺皆知。这种习惯已成为微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尔•盖茨前后摇晃,用来稳定情绪,作出决策。

  盖茨的精明和他孩子气的外表、谈吐,形成了有趣的组合。盖茨衣着很随便,好几次人家来参观微软公司或谈生意时,都把他当成公司的小职员。有一次,他和挚友艾伦通宵达旦准备次日和IBM谈判的材料,天亮时,一切准备妥当,这时艾伦才发现盖茨没有打领带,他们只好跑到附近的百货商店门口,等着开门买领带。

  盖茨以爱开快车出名,他常因开快车而收到警察给他的超速罚单。甚至有一次警察惩罚他除了上下班以外,不准开车。

  盖茨每一次在公众面前掏钱包时,整个世界都会看到有关交易的报道。或者说如果他没有掏钱包,如一个商业报纸的闲话专栏称有人看到盖茨未付款就离开了酒吧,生气的服务员追上去要钱;或如果他身上没带钱包时——如芝加哥的一位记者报道说:盖茨从一个会议中心冲进了一辆汽车时,他的总管对另一位助手说:“你有他的钱包吗?”助手冲上前递上了钱包。这位记者说,这是成功的最高境界。你富有到让别人为你扛钱包的地步。

  如果说Internet已通达全球,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的话,绝无夸张之意。事实上,Internet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以“滚雪球”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急剧膨胀。目前,它已把世界上175个国家的1200多万台计算机和近50万个局域网连为一体。

  在发达国家,把Internet的电子信箱(E-mail)地址作为仅次于社会保险号码的最重要的个人标志物的人,已不仅限于研究领域和白领阶层,范围已扩展到沿街乞讨的乞丐。《网络为王》的开篇讲述了这样一个有趣故事:

  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微软公司总部所在地。当公司老板比尔•盖茨步出一家餐馆时,一位无家可归者拦住他要钱。这并不奇怪:盖茨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拥有资产数百亿美元。接下来的事令见多识广的盖茨也目瞪口呆:游浪者主动提供了自己的E-mail地址(西雅图一家社会庇护所在网上建立了地址以帮助无家可归者)。“简直难以置信”,盖茨之后说,“Internet是很大,但我没有想到无家可归者也能找到那里。”

  1997年3月26日美国加州的Zona公司的研究报告宣称:到2000年整个Internet互联网与Internet内部网市场将达到1000亿美元,相比1996年全球356亿美元增幅将达181%。网上价值千金,淘金机会诱人,一场有史以来最激烈的商战已拉开大幕,让大家先看IT(信息技术)界的第一条好汉——比尔•盖茨先生的表演吧。

微软之路:高科技企业腾飞的秘密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微软凭借自身高科技力量的原动力,乘风险投资之风,以资本市场为翼,驰骋千里,尽显风流。

  微软公司在软件开发上获得巨大成功后,其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为保持自己的领导者地位,微软公司必须不断有所创新,以应付诸多公司的挑战。而实现这种扩张就需要资金的支持。

  为此,1986年3月,微软股票在NASDAQ市场首次公开上市,开盘报价为每股21美元,第一天收盘时,共成交360万股,收盘价为每股29.25美元,上市获得巨大成功。一周后,公司股票涨到每股35.50美元,一年后,达到90.05美元。股票升值超过了400%。

  应该说,微软公司从NASDAQ市场筹集的资金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发行上市前的1985年,微软公司的总收入仅为1.62亿美元,到1997年,其总收入增加到130.98亿美元,增长了80倍,其净收入则从0.31亿美元增加到38.95亿美元,增长了125倍。   股票的上市发行也为微软实行增资扩张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1995年到1998年4月,微软公司顺利实施了28项兼并和12项投资计划,使其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增长了1.7倍和1.4倍。

  员工人数由1985年的910人上升到1990年的5636人,1996年更达到20561人。办公地点也由上市前在西雅图北区的办公场所搬至新办公楼,并在短短的6年内购买了269英亩土地,修建了22幢建筑。

  微软公司不仅占据了操作系统的霸主地位,在应用软件领域也不断地攻城掠地,所向披靡。现在又在向互联网络进军,如前所述,其浏览器已经成为网景公司最有力的挑战者。

  与技术上的领先和独占相对应的是其耀眼的财富,对于微软,人们关注的还只是它的公司和产品的品牌;对于财富,人们更关注的是比尔个人的财富,其占有微软的股份近20%,总市值达到近1000亿美元,相当于欧洲一个小国的全部国民生产总值,是伊拉克国民经济总量的两倍。

  微软的成功或者说盖茨的成功,技术是其立身之本。而真正实现了微软的不断扩张的是盖茨的商业头脑——一个懂技术和技术应用发展方向的头脑。

  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没有高大的厂房、堆积如山的原料和产品库房,只有软盘和软盘中储存的知识。自1975年该公司创立以来,短短的20余年间,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到1997年底,公司拥有资产460亿美元,其市场价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比尔•盖茨连续4年成为世界首富。1990年美国全年新增产值的2/3是通过微软公司这样的知识企业创造的。美国金融投机家索罗斯量子基金,没有生产设备,仅仅依靠对衍生金融的认识和运用,不但成为世界上的巨富,而且在东南亚掀起震惊世界的金融危机索罗斯金融投机的胜利,比尔•盖茨创办微软的成功,表明了知识是创造财富的一种更为重要的资源。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后,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提高到90%以上,以知识作为主要生产资源的企业,比如微软、英特尔IBM等信息产业企业,其生产总值已经超过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等企业,成为信息时代的主导型产业。 微软公司新动向

  1998年微软公司的收入达到140亿美元,其中利润高达40亿美元,增长率比1997年提高了23%。在全球软件行业之中,微软公司的收入占10%以上,而利润占30%以上。鉴于收入丰厚,微软公司财大气粗,每年投入的R&D费用为25亿美元,超过世界其他10大软件公司利润之和。在技术领域之中,如果微软来不及开发,则采取兼并方法,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先进技术。过去两年之中,微软公司兼并或投资入股的公司总数已达37家。目前,微软公司所拥有的现金总数为100亿美元之多。微软锋芒毕露,气势咄咄逼人,不仅行业内部人皆避之惟恐不远,生怕成为微软下一个兼并对象,即便其他行业公司,也是人心惶惶,朝需虑夕。美国一家杂志最近发表一篇文章,题为:“谁是微软下一道菜?”(WHO WILL BE THE NEXT MEAL?),说是美国前500强公司主管皆有畏惧之心,恐怕比尔•盖茨会依仗100亿美元现金之优势,强行进行敌意收购。这篇文章语不惊人誓不休,即或稍有过头之嫌,亦不是全无道理。

  目前,微软公司触角伸得很大,从网络旅游服务、网络汽车销售、投资咨询一直到有线电视、游戏娱乐业等,影响无所不在。即便面对司法部的指控,微软仍无所畏惧,处变不惊。看来,比尔•盖茨先生并不想隐瞒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事情。最近,比尔•盖茨公开表示:“我们不会停止视窗系统的功能强化工作;我们不会为竞争对手的言辞所吓退;我们决不会停止倾听客户的呼声,也不会止步不前,不继续去满足客户的需求。”

  比尔•盖茨缘何如此胆大包天?美国一些分析家认为,比尔•盖茨自恃有功,因为美国软件业的发展、信息业的发展甚至整个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微软。但是,美国司法部似乎也没有退路,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恐怕还得长期打下去。1998年,微软发展势头受挫,美国司法部对微软所施加的反托拉斯压力日益加大,尽管微软可能拖延时日,但是,比尔•盖茨最终将不得不做出某种妥协和让步。

  微软公司诉讼案已经闹得满城风雨。但是,根据美国科技界权威人士的看法,比尔•盖茨先生并不害怕美国司法部的指控和起诉,这是因为漫长的诉讼程序长达数年,大可不加理会。令比尔•盖茨先生最为担心的有三点:

  首先,微软公司为了应付华尔街股市贪得无厌的期望值,必须保持每年企业20%以上的增长率,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微软只能进军新的领域。比尔•盖茨在软件行业中堪称奇才,但在其他行业里,诸如卫星通信、有线电视、万维网电视、网络信息内容服务等,恐怕就没有那么威风了。竞争对手可能在软件领域中让他三分,但在其他行业中,何尝将他放在眼里?毕竟隔行如隔山。目前,微软公司在万维网电视、有线电视等领域中,进展尚未尽如人意,但又没有退路,实在是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进退两难。

  其次,微软公司由于急剧膨胀,员工数目已过25000人。公司太大,反应势必缓慢,在市场判断、对策制定、架构调整等方面,比尔•盖茨时有难以驾驭之感。船大难掉头,再也没有昔日那么灵活、那么进退自如了,这当然会使比尔•盖茨相当苦恼。

  第三,目前竞争对手一拥而上,联合出招,使得微软疲于奔命。最令比尔•盖茨头痛的是,由于数字电视技术迅速发展,有线电视业集市场、客户之优势,在上网速度和技术性能方面,远远超过网络服务公司和通信公司。以时代—华纳公司为例,该公司早已掌握出版物、电视等数字信息内容,又拥有有线电视公司,自然对利用数字电视技术抢占网络地盘颇有兴趣。他们根据客户需要,在有线电视服务上,增加了高速上网服务项目,还将推出客户点播影视节目等新型服务。有市场,有客户,又有节目内容,这些强项几乎全是微软公司的短处。尤有甚者,历来自高自大的时代—华纳公司居然另辟蹊径,不用微软公司的软件系统,自己另行开发了一套新型软件,这就使得比尔•盖茨先生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当然,微软公司财大气粗,完全可以强行收购电视台或者电影公司,只要比尔•盖茨愿意,甚至可以强行兼并时代华纳公司。但是,树大招风,一旦成为众矢之的,那就很难招架了。微软在过去几年里,越过自己领域,全面出击,在卫星通信、信息服务、有线电视等领域频频出手,使得其他行业巨头颇有戒心。据说,美国许多大型企业对微软高速膨胀颇有微词。司法部起诉微软,大型公司中窃窃暗笑者为数甚众。

  对于今后的发展前景,谁也没有把握。鹿死谁手,看来只有老天爷才知道。至少到目前为止,比尔•盖茨先生似乎毫无退却之心,也不想向司法妥协。对于微软而言,继续拼下去,在因特网中杀开一片新天地,何乐而不为?即使遇挫,不能垄断万维网,也不至于全军覆没。进可轻取天下,退可偏安一隅,仍不失为一方诸侯,在这种情况下,何惧之有?

  在1998年,微软步伐迈得更大,比尔•盖茨竭力使视窗系统扩展至汽车导航产品、移动电话通信领域、商业产品销售系统等领域,从食品连锁商店一直到大型主机,微软公司无所不为、无所不在。

  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之中,微软公司所推出的视窗CE系统将广泛使用于数字产品之中,诸如万维网电视、电话及汽车导航系统等;在手提电脑系统市场中,微软所占份额将达到20%左右。视窗CE系统为微软公司最新推出的产品,是一种可支持不同芯片、可扩展的操作系统,为视窗操作系统产品系列中的最新成员。视窗CE系统模块化设计特点使得各种产品制造可根据市场需要,灵活选择自己企业所需要的模块,因而能够广泛适应手提电脑、车载电脑、移动电话、商业销售终端等各种产品需要,受到厂家欢迎,市场进展很快。

  比尔•盖茨先生的雄心并不局限于视窗CE这种小玩艺方面。其实,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他的终极目标还是在主机领域中夺取霸主地位。

  微软公司比较薄弱的环节当为数据库产品。目前这一领域群雄竟起,各有千秋,现有市场份额为;奥拉克尔公司:38.4%;IBM:21.8%;INFORMIX:9.7%;SYBASE:6.9%;国际联合电脑:5%;微软公司:4%。

  奥拉克尔公司在数据库市场占有额方面高达38%,遥遥领先于微软。微软SQL服务器仅占4%,实在是难以望其项背。对于许多大型公司而言,SQL系统的功能未能达到处理大型公司的数据任务,难怪奥拉克尔公司董事长爱立森踌躇满志地声称:“微软的作为无济于事,因为他们的数据库一无是处。”爱立森历来快人快语,对于微软公司恨之入骨,在对微软口诛笔伐的声讨之中,爱立森的声音历来是高过任何其他讨伐者的。尽管微软公司在数据库领域所占比例较小,但是,其咄咄逼人的气势已令人不寒而栗。

  美国大型企业电脑软件系统市场,包括数据库、电子函件、大型企业服务器等,每年销售总额为300亿美元左右。四年以前,微软公司在这一领域之中毫无影响,鲜为人知。为此,比尔•盖茨先后投资数十亿美元,加强视窗NT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到目前为止,局面已大为改观,微软几乎占有半壁江山。1997年,微软视窗NT在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市场占有额为25%左右,而到1998年,达到了40%以上。1998年年底,随着视窗NT5.0系统的问世,这一比例进一步提高。鉴于视窗NT5.0系统可以胜任大型主机的计算任务,微软公司高级主管表示:“微软公司前途在此一搏。”这一次微软的搏杀是胜算在握的。尽管视窗NT系统不会马上完全取代大型主机,但是,微软将在今后几年里逐步蚕食IBM AS/400等中型机市场,分食34亿美元的市场份额。

  分析家认为,在今后两年之中,视窗NT与BACKOFFICE销售额将达到50亿美元,增长率为一倍以上。业界有些人士甚至认为:目前在台式电脑系统之中,微软视窗系统无所不在,而在10年之后,全球服务器系统之中,微软视窗NT系统将霸占90%的地盘。   但是,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目前只占电脑服务器系统的20%收入。在其他方面,微软受到来自IBM公司的全力阻击。IBM公司在其董事长郭士纳统帅下,90年代中期进行了全面战略调整,一切围绕网络计算,再次中兴,在大型主机市场重新确立了霸主地位。IBM公司成功地在大型主机中使用PC微机技术,大幅度削减生产成本,目前大型主机成本只有10年前1/10左右,从而保住了许多大型公司客户。

  在JAVA系统之战中,目前正式投入JAVA系统研发项目的软件开发商为70万家左右,而微软视窗系统软件开发商则有450万家,因此,即使JAVA能够用在所有计算平台上,也不会很快取代视窗系统。许多公司业已投资购买视窗系统,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会继续使用视窗系统。即便如此,与奥拉克尔公司爱立森董事长同样蜚声业界的太阳公司老板麦克尼利也是口锋犀利,所向披靡。他最近振臂高呼:“在JAVA卡、JAVA电话、JAVA接收器等所有JAVA产品领域,我们将在销售量方面彻底摧毁他们!”他们是谁?不言而喻。

  微软的战略目标是针对大型公司客户。在最新推出的Backoffice系统中,微软业已增加商业服务器软件系统,以供网上商业交易之用。视窗NT系统也包括网络信息服务器等基本万维网服务器系统,使得微软公司在万维网与企业内部网市场上,后来居上,夺取了55%的市场份额,UNIX厂商被迫退居老二,仅占36%的市场份额。

  随着微软视窗98操作系统的问世,新上市的个人电脑将采用视窗98系统,原有的视窗95将被逐步淘汰。微软公司现已表示,视窗98系统将是视窗系统的终极版本,以后只会略加增删。到新世纪初,视窗NT系统将会一统天下,即使是一般用户也要向视窗NT升级。电视、电话与电脑三位一体的发展趋势已成定局,然而,未来何种体制将会决定操作系统,目前尚无定论。微软正在密切关注市场局势的发展,以便尽快采取对策。一旦局势明朗,微软将会采用自己开发、收购、兼并、入股等市场战略,控制局面,继续主导操作系统市场。

  所以,微软陷入到了反垄断的官司中,不管比尔失败成功与否,风险投资的奇迹却令人眩目。

参考文献

  1. 1725亿元交易!微软收购领英LinkedIn.网易新闻.2016-6-14
  2. 微软收购领英定了!260亿美元交易获欧盟批准.搜狐网.2016-12-7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5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23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微软公司"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24.115.90.* 在 2007年10月11日 10:28 发表

比尔厉害

回复评论
222.209.113.* 在 2008年5月4日 19:15 发表

现在是GOOGLE厉害罗!呵呵!

回复评论
222.208.125.* 在 2008年6月2日 15:41 发表

还是盖茨厉害

回复评论
123.112.202.* 在 2008年6月27日 17:37 发表

内容有点陈旧,没有2000年以后的介绍

回复评论
116.26.118.* 在 2008年9月17日 10:32 发表

对,微软是行业老大,但我觉得您们的产品没有创新意识,能否让手提电脑就像手机一样,无线有信号就可以上网的一台电脑,这样可以方便很多外行的工作者.我觉得这是可以做到的.同时我对您们是很有信心的

回复评论
60.213.236.* 在 2008年12月13日 15:46 发表

鲍尔默,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回复评论
123.119.48.* 在 2008年12月14日 00:21 发表

牛逼

回复评论
218.77.186.* 在 2009年1月26日 07:25 发表

未来是我的时代,知道吗?比尔/

回复评论
123.149.25.* 在 2009年1月29日 23:14 发表

让人不可思议的成绩! 感叹比尔 时代的巨人

回复评论
61.138.211.* 在 2009年3月11日 19:30 发表

哎呀真厉害

回复评论
123.118.122.* 在 2009年5月31日 19:02 发表

受益.

回复评论
219.142.99.* 在 2009年7月23日 16:02 发表

It is so detail. Thank you !

回复评论
123.101.233.* 在 2009年12月2日 17:02 发表

微软的垄断就是在作恶,成本仅3美元的软件,却要卖300美元。300美元对于收入不高的人来说,就是一大笔开支,给他们生活带来困难。微软丝毫不值得尊敬,令人憎恨。 希望GOOGLE能够在软件和硬件方面击败微软。 微软你在作恶,你知道吗?你的企业准则和GOOGLE恰恰相反!

回复评论
221.217.176.* 在 2010年4月25日 19:08 发表

现在的微软亚州研究院洪小文是个蠢材,不干正事,乱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造成公司现在一片混乱。

回复评论
221.217.176.* 在 2010年4月25日 19:10 发表

微软公司就要断送洪蠢材手里,

回复评论
121.42.64.* 在 2011年2月11日 11:38 发表

123.101.233.* 在 2009年12月2日 17:02 发表

微软的垄断就是在作恶,成本仅3美元的软件,却要卖300美元。300美元对于收入不高的人来说,就是一大笔开支,给他们生活带来困难。微软丝毫不值得尊敬,令人憎恨。 希望GOOGLE能够在软件和硬件方面击败微软。 微软你在作恶,你知道吗?你的企业准则和GOOGLE恰恰相反!

不了解软件不要瞎说,3美元?开什么玩笑

回复评论
58.57.27.* 在 2011年3月4日 17:35 发表

比尔盖茨,我的偶像……

回复评论
124.207.145.* 在 2012年2月14日 12:11 发表

哎,人人都不容易啊

回复评论
36.48.159.* 在 2013年6月27日 16:35 发表

好厉害哦

回复评论
140.243.97.* 在 2013年9月28日 13:37 发表

1981年,世界上的成功!微软,我相信你能比别人做得更好!

回复评论
180.153.81.* 在 2014年5月7日 15:13 发表

微软快点上市4G,WP手机

回复评论
秦子力 (Talk | 贡献) 在 2017年12月12日 23:22 发表

1(2389 00)2

回复评论
36.46.218.* 在 2018年4月8日 22:38 发表

小比我是xml中文名刘晓明行径在红版12生肖诺亚方舟和百度穷途有路是+-企鹅把我满版微量元素控制把我的家人亲朋好友思念工作作通让我帮你一把我极不情愿你那个钱我测量了下118滴大了点足以说明你凑是中国的朱扒皮光让马跑马谁吃草你凑翻脸好好想想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