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高储蓄率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高储蓄率

  高储蓄率是指国内居民的储蓄意愿极高,还有就是大量引进外资形成的外国的储蓄。

我国高储蓄率的成因分析[1]

  我同储莆率持续走高不是偶然的.既是经济增长和经济阶段演进的必然规律,也与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消费心理等多种冈素密切相关。

  (一)历史文化原。由于受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影响.崇尚节俭、反对奢华.而且家庭结构紧密,承担着养老抚幼等大量社会责任,一直偏好赚钱过日子,长期低消费、高储蓄,喜欢积赚“过河钱”这种消费习惯形成一种文化.多少年挥之不去.几代人传承不忘.这是我国消费不足、储蓄率持续走高的历史文化成因。

  (二)经济发展原因。一是金融市场不完善,虽然现在百姓手中钱多了想投资增值.但是百姓投资环境不好.投资渠道不畅,民间投资的合法性和收益性缺乏保障.反过来加速助推了居民储蓄的高速增长.这也是居民紧攥钱包加大储蓄的重要原因二是企业重积累、轻分配.企业盈利能力的周期性增氏和企业利润分配机制不健伞.导致大部分企业利润转化为企业储蓄.这是近年来企业储蓄率大幅上升.进而推动国民储蓄率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三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大幅提高了国民收入.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同民储蓄率。这些特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都会逐步发生调整。

  (三)社会发展原因。礼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百姓对消费心中没底.预期消费不足.即期消费不旺,面对购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家庭巨额支出.很多城乡居民挣钱不敢花,导致预防性储蓄行为大大增加.显著提高了居民储蓄倾向。

  (四)消费心理原因。一是大多数人对资本市场个人收入以及未来的利润能否转化为个人收入都缺乏稳定预期.担心当前收益不会长期持续.因而能赚一天是一天,但花钱还得省着点。二是近几年国内消费环境不佳.例如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从“三聚氰胺”到“问题酸奶”.从“瘦肉精”到“假羊肉”.接连曝光食品安全事件.大量的造假商品屡禁不止.严重刺痛了居民的消费神经,导致消费不旺,大量资金沉淀为储蓄。

我国高储蓄率的影响分析[1]

  目前我国的高储蓄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合理现象,也是我同经济发展的双刃剑,具有两面性。

  (一)我国的高储蓄率对经济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储蓄是资本形成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的物质资源和基础.是投资的先导,增加的资本形成来源于增加的储蓄.储蓄率的高低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快慢。另外,要实现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投资,我国的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所需要的大量投资.最终还是要来源于国内的储蓄.而且必须是较高的储蓄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需求。因此.我围的高储蓄率是当前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必要保障,为我同加快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对经济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我困的高储蓄率易造成投资与储蓄失衡问题

  我国储蓄率持续走高的现实情况下.社会消费率过低.投资率长期低于储蓄率.导致投资与储蓄失衡.这既是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国宝贵储蓄资源的极大闲置.而且造成了同民福利的极大损失。高储蓄率现已成中国特色的重要现象.解决起来很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形成一个综合配套改革的系统工程.予以逐步破解。一要政府制定出台鼓励居民合理消费的财税、信贷、投资等政策.下功夫改善消费和投资环境.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如信息消费旅游消费新能源汽车消费、品牌消费等新消费热点,开发市场.引领消费,用消费拉低储蓄额,用消费托动经济增长二要把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起来.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好再分配的调节机制.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储蓄和消费结构不合理问题.从体制和机制创新方面激活消费.才能从根本上把储蓄率降下来要优化投资结构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居民可以享受什么样的生活水平.因此在过大投资规模时,要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将投资重点放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上.可以提高中国整体居民生活水平,使储蓄资源真正为民所用。四要放开民间投资渠道。我国民间资本高达15万亿元以上.民间资本厚但无投资渠道是储蓄率过高的重要原因。政府应给民间投资更多的优惠政策,让民间丰厚的资本大胆进入垄断行业和国有企、参与股份制改革.既有利于打破国有独资的垄断.助推国企改革.又有利于民间资本放活投资空间,让更多储蓄转化为投资,拉动经济内在增长。五要用好用活货币政策.适时适度地调整储蓄利率。

参考文献

  1. 1.0 1.1 李善友.浅析我国高储蓄率[J].中国科技投资.2014,A01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苏青荇.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高储蓄率"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