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银行抽贷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银行抽贷

  银行抽贷也称“抽贷”,是指银行贷款给企业,在还未到协议规定的还款期限期间,银行认为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了,要提前收回贷款的行为。

银行抽贷的产生

  受经济下行周期的影响,中小型商业银行对企业“抽贷”现象越来越明显。

  2008年初,中小型商业银行在企业贷款到期时向企业口头承诺,只要企业按时把贷款还掉,银行就能续贷。企业为了维持资金链千方百计地筹款还贷,甚至借高利贷。年末,中小型商业银行考虑到资金安全就以各种理由不再续贷了,这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倒闭。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银行先是满足企业的扩张欲望,在经济环境好日寸鼓励其投入到陌生行业,或者产能过剩的行业,当经济萧条时又半途抽贷,这等于釜底抽薪。在扩张上一贯比较“保守”的企业较少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相反,“大胆”的企业则因部分银行抽贷而吃尽苦头。

  有专家认为,“很多企业其实是被中小型商业银行给撑死的,”不能银行“给钱就要”,更不应盲目扩张或进入不熟悉的领域,应专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和核心生产力的提升,并发展多种融资渠道,从而分散银行信贷资金“断血 的风险[1]

银行抽贷的影响

  对银行来说,信贷业务是主要的利润来源,贷款能够“放出去,收回来”至关重要。管理控制信贷风险,不仅是银行必做的一门重要功课,也是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银行的一些做法并没有真正起到化解和防范风险的作用,有些做法甚至加剧或扩大了风险,导致企业和银行“两败俱伤”。[2]


  银行抽贷压贷加重企业成本

  受国内金融环境影响,个别银行不顾企业实际情况,抽贷、压贷,极大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行。虽然中央三令五申金融服务要向中小企业倾斜,但少数银行仍以减少风险为由,对企业进行抽贷、压贷。"一家银行抽贷,往往会引发其他银行跟风,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陷入绝境。"

  “不向困难企业开第一枪。”但在现实中,特别是在当下经济下行阶段,个别银行以抽贷、压贷为手段向困难企业打出“第一枪”的案例却不在少数。一些暂时遭遇困难、尚能维持运转的优质中小企业,正是被银行打出的子弹置于死地。在2015年江苏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有针对性地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报告背后,则是近年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实。

  银行不向困难企业开第一枪,是广大企业的热切期盼;但如何不让银行开一枪,却是值得所有人深思的问题。

  不少企业为了按时还款续贷、维持信誉,往往需要提前筹资,无形中增加了成本。现实中,一些企业由于资金周转不灵等原因,暂时无法归还银行贷款或贷款本息,利用一种称为“倒贷”或“过桥”的资金提供短期借款,待银行发放新贷款时,再把本金利息支付给“倒贷”方。而这种所谓的“倒贷”资金,有不少属于高利贷

  更为恶劣的是,一些银行客户经理为了完成收贷,或者知道企业遭遇到了困难,唯恐企业还不上贷款本息,会假装承诺续贷,引入第三方提供“倒贷”资金。客户经理完成收贷任务后,却不再续贷,活生生将企业逼入绝境。

  在经济下行阶段,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对于中小微企业往往是谨慎有余、支持不足。特别是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各家银行往往争先恐后的从中小微企业抽贷。这样一来,就把原来一些还能够正常运转的企业一下子抽垮了。而对于企业通过利用高利贷来缓解资金链压力的做法,只会让企业走向垮台。[3]

  一损俱损

  防范风险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企业好,银行才能发展得好。

  银行是顺周期行业,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银行风险偏好下降,经营必然比较谨慎。但是银行现有的绩效考核标准风险评价标准以及监管要求会放大这种风险。银行自身的管理考核过于强调短期经营绩效,利润考核和风险控制流于短期化,而不考虑长期经营效益,这会加剧企业经营波动。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企业不需要贷款时,利润考核压力之下,银行会促使企业多贷款,甚至超需求贷款;而一旦有风险,在眼前的风险考核压力之下,银行又会“跑得快”。

  在现行监管要求之下,银行与实体经济结合不紧密,导致银行经营时常偏离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真实风险状况,信贷金融产品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2]

探因银行抽贷

  金融体系与企业需求存在脱节

  中小企业之所以融资难、融资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说,我国的金融体系实体经济中小企业的需要存在着比较大的脱节。过去金融机构也提出,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融资,银行应当要设立专门的事业部。但实际上,如果不解决相关利益问题,这样的构想很难实现。

  一方面,我们的金融业态发展的比较早、比较快,并且自身要求高,很多的制度方法设计都是围绕着自身可持续发展来进行的,一些上市银行更是围绕着自己的利益来设计制度。另一方面,我国的实体经济正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不少企业信用条件融资能力创新能力都还比较弱,很难适应银行业的高要求。现在虽然有一些银行也打着支持中小企业的旗号,但实际上不少大银行、大机构根本不愿意去做较分散、成本高、风险大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

  除了银行的融资门槛较高以外,一些中小微企业的不诚信行为也是导致当下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监管部门要对失信的行为加大惩戒,要他们付出应有成本。除了逐步完善社会征信体系,还要针对企业的不守信行为建立黑名单制度。[3]

银行抽贷的相关建议

  建立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

  1、可以考虑引入公共政策应对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地方政府可以建立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比如设立风险分担基金、转贷基金,给一些遇到困难的企业提供转贷资金,释放银行的恐慌情绪,稳定市场。这样银行之间就不会过度夸大风险,破解银行和企业互不信任的恶劣信用环境

  2、银行最根本的是要了解企业,这才是风险控制的最有效方法。特别是当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时,银行不能‘见风就是雨’。银行应该统一认识,对于因对外投资造成资金紧张的企业,要充分考虑投资情况,给企业充足的时间,让企业逐步收回对外投资资金,达到各行有计划逐步压缩退出的目的。

  3、要建立银行和企业之间互相信任的关系。如果企业的主业经营情况健康,有发展前景,那就不能抽贷、断贷,而是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银行的信心会感染企业;企业有信心,也会让银行更有信心,这是相辅相成的。

  4、对于企业来说,出现资金链断裂很多情况下是因为过度融资。银行服务企业不能追求短期效益,而是要为企业长远发展做打算。银行赚快钱是不健康的,在信贷上要为企业量体裁衣,避免过度融资。[2]

  对待企业贷款勿一刀切

  1、要想从根本上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难题,需要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以及企业三方合力。首先,国家必须要有明确的支持金融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措施,不能够仅仅依靠市场手段。其次,要打破现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垄断地位,大力发展适应中小企业的社会化融资机构,包括小贷公司、地方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等。

  2、政府要建设一个推动全社会的信用体系。这能够解决过去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使银行能够进一步了解企业的运转情况。对于遇到困难的企业,银行需要区别对待,从产品是否优质、销路是否畅通、法人代表是否存在不良嗜好等各方面对企业进行考量。通过考察,对于优质的中小微企业,银行千万不要轻易抽贷;对于信誉较差、产品有问题的企业,则要坚决抽贷。要做到这些,建立征信体系势在必行。

  3、目前银行业同质化竞争多,大家都围绕存款、贷款开展业务,只愿意做大生意,不愿意做小生意。政府可以利用地方银行、民营银行,面向中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设立专门银行,专门解决他们的融资难题。企业不守信用要受罚,对违反规定、不讲诚信的银行同样要实行问责制。同时,对于到期符合续贷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实行续贷审核制,不必还贷,以减少企业负担。

  4、金融贷款不能一刀切,要区别对待。现在中小企业的担保区、担保链问题很凸显,一个企业出问题,会牵出一大串企业。对待企业融资,银行一定要做到细化细分,不能搞简单化的方式。要在精准施策上动脑筋。[3]越是在经济下行的时候,金融机构越要更多地关注实体经济、实体企业。在企业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都应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而不是简单的抽贷。对于那些原本发展较好、短时间遇到困难的企业,可以适当缓一缓。 在经济下行期,可以适当提高对银行的风险容忍度,放松对一些风险指标的过度关注。比如对风险企业分类,对那些实际经营不存在问题的企业,可以放开转贷续贷的条件。

相关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苏青荇.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银行抽贷"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