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生产率说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边际生产率说是关于利息和工资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理论。德国经济学家杜能首先提出,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加以发展,为现代庸俗经济学者广泛采用。认为当劳动量不变而资本(生产资料)相继增加时,每增加一个单位资本所生产的产量或价值依次递减,即所谓“生产率递减律”,最后增加一个单位资本所生产的产量或价值,称为“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它决定利息的高低;同样,当资本不变而劳动量相继增加时,则“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决定劳动者工资的多寡。因而认为资本越多,利息越低;劳动力越多,工资越降。这一理论把生产资料也说成是创造价值的,并把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劳动人民的贫困归之于“劳动边际生产率”下降,反映了其局限性。但其为经济学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是以自有竞争为理论基础,认为需求和供给决定工资水平。这种理论的要点是:只要职工创造的劳动价值高于工资价值,雇主就会不断雇佣新的职工,直到雇佣的最后一名职工其劳动价值与工资价值相等为止。这种情况下,如果在雇佣职工,工人传真的劳动价值将不能补偿雇主必须支付的工资。
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的内容[1]
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是当前广泛流行的工资理论,它基本上是一种需求理论,同时也是一种收入分配理论,因为它决定每一生产要素应得到的份额。这一理论是在19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J·B·克拉克和英国的A·马歇尔。1932年牛津大学的希克斯教授以新的形式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详尽的重新论述。
经济学中讲的工资一般是指工资率,即单位时间的工资。工人的工资率是由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对于边际生产率理论来说,起决定作用的是对劳动力的需求。那么,什么决定对劳动力的需求呢?
在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主显然不是由于想为他人提供职业而雇佣工人,只有当工人可以增加企业主的利润时,他们才会雇佣工人。用精确的经济学语言来说,如果增加雇员的费用(边际成本)少于雇员所增加的货币收入(边际收入),那么企业就会雇佣工人,或者增加雇佣的人数。
这里的问题在于:什么因素决定劳动的边际产品收入?它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其一是增加劳动者所增加的产品或边际产品;其二是产品的出售价格。根据不同的市场类型,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1.竞争条件下的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
在竞争的市场上,产品的价格是一定的。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主要是由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劳动者的边际产量(雇佣追加工人而增加的总产量)决定的。随着雇佣工人数量的逐渐增加,总产量以加速度增长。但是超过一定点后,总产量则以减速度增长,甚至最终会下降。这就是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就独立的企业而言,对固定的资本量追加劳动力,将使收益增加到一定点,超过这一点,收益就会减少。
图1表明,当投入更多的劳动时,总产量先是迅速提高,然后速度开始放慢直至下降。平均产量(APP)等于总产量除以投入的劳动力数量。边际产量(MPP)是投入的劳动增减所引起的总产量变化的数量。当总产量增长最迅速时,边际产量最高;当总产量不再增加时,边际产量是零;当总产量下降时,边际产量是负数。当平均产量曲线上升时,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当平均产量最高时,两者相等(MPP与APP的交点);当平均产量曲线下降时,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
为了确定合理的劳动投入量,经济学家习惯上把劳动投入量与产量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从图1可以看出,一个有理性的生产者会把劳动投入量确定在第Ⅱ阶段。因为在第1阶段,劳动的平均产量是递增的,增加劳动的投入量仍然有利可图。而在第Ⅲ阶段,总产量、乎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下降的,这意味着相对于固定投入来说,投入的劳动量过多了,即使劳动力的价格为零,增加其使用量也有害无利:由此看来,只有第Ⅱ阶段才是劳动投入量的合理区间。
边际生产串原理不仅决定个别企业将雇佣多少工人(劳动投入量)的数量,而且也决定整个社会经济的工资率。假设在竞争的条件下,雇主和工人都寻求最大的利益,这样劳动力必然会以最有效的方式分配,劳动力市场也必然是明朗的。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将雇佣一定量的劳动力,直到边际产品收入等于工资率为止。一定质量劳动力的工资率,在所有行业中将是相同的。同时,为了寻找最大的利益,工人将离开低工资的行业,转向高工资的行业,劳动力将不断地移动,直到所有行业的劳动力的边际产品收入相等为止。这就保证了劳动力最有效的分配。因为,低工资行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品收入较低,而移动则会使每一劳动投入的产品价值最高。
不仅劳动力的边际产品收入在所有行业中应当相等,而且按市场价格对劳动力的全部需求也必须满足。假定因某种原因,工资率规定得太高,超过了劳动力的边际产品收入,那么就业就会下降,直到边际产品收入等于工资率为止。在这些条件下,失业工人将被迫同意以较低的工资率接受工作,而且由于他们为现有工作而进行的竞争,会使工资率下降,直到等于充分就业时的边际产品收入。因此,市场的力量能使劳动力的供给获得充分利用。
2.非竞争条件下的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
由于边际生产率理论在产品市场远非完善的情况下假设竞争处于均衡状态,因此这一理论也遭到许多批评。然而这一理论并没有因为非竞争状态的存在而消失,只是有了一些差别。
市场不完善包括三种形态:一是完全垄断,这种情况极为罕见;二是寡头垄断,这在汽车、钢铁、电器设备等行业十分典型;三是垄断竞争,这种情况较为普遍。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企业不可能对价格发生影响,因为在同行业中,所有企业的产品可以互相替代,消费者可以转向其他销售者购买商品。但是在产品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雇主的产品是不能够替代的,因为他提供的产品可能占同类产品的绝大部分,或者他的产品在某些方面不同于其他企业的产品。因此,一个雇主如同一个行业,面临着典型的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这意味着为了销售更多的产品,雇主必须不断降低价格。这样,虽然劳动力的边际实物产量与竞争条件下一样,但是边际产品价格却不同,此外,在垄断条件下,边际产品的价值(MPP乘产品的价格)并不表明雇主收入的变化,因为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产品的销售价格会下降。为了确定雇主收入——边际产品收入——的变化,我们必须用边际产量乘边际收入(MR),这里的边际收入是增加出售一单位产品所得到的收入。
大企业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并不意味着就业一定低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水平。只有当公司具有市场力量,使要价高于竞争所决定的价格时,这种情况才会发生。事实上许多公司常常削减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产量,从而使整个行业的生产和就业水乎低于竞争条件下这个行业所有企业的就业和生产水平的总和。在竞争和非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之间,对劳动力需求的差别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在竞争和非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MRP曲线都是雇主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本质的区别在于:在竞争条件下,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边际产品收入。但在垄断条件下,两者不等。因此,在完全竞争条件下,雇主将雇佣一定量的工人,直到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工资率为止,而且边际产品收入也等于工资率。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雇主将雇佣工人直到边际产品收入等于工资率为止。此时边际产品收入同边际产品价值是不一致的。
劳动力市场与产品市场一样,由于同样的原因,可能缺乏竞争,正如纯粹的卖方垄断意味着某种商品只有一个卖主,纯粹的买方垄断,则意味着对某种商品只有一个买主一样。当然纯粹的买方垄断是罕见的。在劳动力市场上,只有一个工业公司的城镇几乎也是没有的。可是,在某些劳动力过剩的地区,的确给雇主带来一定程度的买方垄断的权力。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对企业的劳动供给是有完全弹性的,边际人工成本(MLC)和平均人工成本(ALC)是相等的(见图3)。可是,当作为劳动力购买者的雇主有一定程度的买方垄断权力时,他就能够按低于边际产品收入的价格规定工资率。如图4所示,DD是劳动力需求曲线,等于边际产品收入。在MLC和DD的交点处,边际人工成本和边际产品收入相等,而雇主获得的利润最大。在这一点,雇主将会雇佣OE数量的工人。如果劳动力市场是竞争的,工人将得到OX的工资,此时需求等于供给。但是,工人为寻找工作而进行的竞争,使雇主只能付给工人OW的工资。工资率与劳动的边际产品收入之间的差别,体现了剥削的程度。
如果是卖方垄断,则出现相反的情形。雇员或雇员组织会通过限制某一职业的劳动力供给,把工资率提高到竞争条件下所有的水平之上:如图5所示。如果进入某一职业是自由的,那么,供给曲线将是S1S1,并将以OW的工资率,雇佣OE数量的工人。由于存在卖方垄断,有些潜在的工人被拒之门外,所以,实际上可得到的供给曲线只是S2S2,这样只能雇佣OF数量的工人,而支付的工资率却是OX。结果是,不仅某一职业中工资提高而就业下降,而且由于迫使FE数量的工人进入其他职业,增加了其他职业的劳动供给,因而又降低了其他职业劳动者的均衡工资。
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的应用[2]
1.企业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并不是用人越多越好。当企业增人的边际生产率达到零时,企业的劳动效用量已达到最高点。因此,企业用人不能超过临界点,超过临界点用人,就会人浮于事,导致人工成本加大、劳动生产率下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工资不仅取决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同时还取决于劳动力的剩余价值率,因此,企业超过临界点用人,必然导致剩余价值下降,从而导致工人工资水平的下降。
2.不同质的劳动者群体,在相同的时间内,由于劳动的质量、数量不同,同一用人单位提供的边际生产率是不同的,即提供的边际劳动贡献是不同的。按照边际生产率决定工资水平的原理,对边际生产率高的劳动者群体应当设计相对水平高的工资,对边际生产率低的劳动者群体应当设计相对水平低的工资。
3.在单位产品价格下降的条件下,如果投入资本要素的数量不变,必须通过减人来提高边际生产率;如果可以增加资本投入,那么必须通过增加资本要素的投入提高边际生产率,才能保持原有的工资水平不变或者提高工资水平。
4.在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下,工资将低于边际生产率,劳动力处于“亏损运营”状态;在劳动力市场卖方垄断下,工资将高于边际生产率,劳动力处于“盈利运营”状态。在工资低于边际生产率的情况下,政府将通过“最低工资”在一定程度上矫正市场的偏差,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守最低工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