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管理学派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记录管理学派也是“正宗”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创始流派,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它未能坚持以信息资源的基点构建理论体系,它在吸收信息系统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记录系统管理”理论。
记录管理学派的特点[1]
1.将信息资源等同于记录,认为记录是一个组织的重要资源和财产,高效率的记录管理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
2.它注重记录的生命周期即记录的创造、采集、储存、检索、分配、利用、维护、剔除控制过程,这实质上是一种信息管理过程,这个过程构成了记录管理理论的内在依据;
3.它注重多种媒体的集成管理,它所定的“记录”已超越了文书记录的范围而演变为类似我国学者的“文献信息”概念,其目的是在记录的基点上实现文献信息类学科的集成;
4.它没有上升到战略管理的层次,依其理论内容而言,记录信息管理似乎介于经验学科和理论学科之间;
5.它也未能真正统一文献信息管理,它所讨论的主要内容依然是信函、文件、报告、表格、缩微品等,其实质是一种扩大化的档案和文书管理;
6.它虽然也应用了信息系统理论和管理理论,但这些理论在这里只是一种框架,它的内容仍是记录管理。记录管理理论是与办公室文件处理有关的一种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它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因此在欧美各国尤其是美国流传甚广、影响较大。
记录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及著作[2]
美国学者B.R.里克斯(B.R.Ricks)、K.F.高(K.F.Cow)、英国学者M.库克(MichaelCook)等是记录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有B.R.里克斯和K.F.高于1984年出版的《信息资源管理》(Inforvn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以及M库克的《信息管理和档案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and Archival Data)等。
记录管理学派的理论主要来源于信息技术在记录管理中的应用,侧重研究记录管理系统的建设。记录管理理论实际上是一种与办公室文件处理有关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记录管理学派的主要理论[2]
记录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是记录。记录是指储存在任何媒体上的信息,包括书籍、论文、图片、影像及其他载体记录下来的资料——能够反映一个组织机构的决策程序和其他活动的资料。记录是一个组织机构的共同记忆,它既是一种组织资源,又是一种组织财富。
记录管理是指从记录产生到最终清除之间的系统管理。记录管理系统(RMS)是记录管理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针对一定的目标,由输入、处理和输出三大模块所构成的有机体。记录的创造、分配、利用、维护、存储与剔除过程都包含在处理板块中,也称为记录的生命周期。记录管理的目标是在最适当的时间,以最低的费用,给适当的用户以最准确的记录管理系统。
记录管理学派的主要思想[3]
主要思想缘于将资源视为记录,主要研究记录的生命周期,即记录的创造、采集、存储、检索、分配、利用、维护和控制过程,其实质是一种信息过程管理,同时还特别强调多媒体文献信息的管理,最终实现文献信息的有机集成。记录管理的理论尚不够成熟,仍处在经验学科与理论学科之间,没有上升到战略管理的层面,未能真正统一文献信息管理,其研究内容主要是信函、文件报告、表格、缩微品等,本质上是一种扩大化的档案和文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