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融资顺位理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融资顺位理论

  融资顺位理论是指由于公司经理人与外部投资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得公司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偏好优先使用交易成本最小的资金来源,亦即保留 盈余,其次为举债,最后才考虑使用发行新股的方式。

融资顺位理论的内容

  Myers在1984年做了最初的阐述,他认为,在资本市场中,假若投资者拥有的关于公司资产价值的信息比公司管理者少,那么公司的股票价值将被市场错误估计。如果此时公司需要发行股票为新项目融资,市价低估问题将十分严重,以至于新的投资者可以获取远大于新项目净现值NPV的价值,从而导致现有股东净损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NPV>0,这一项目也应该被拒绝。但如果公司用不是被严重低估的债券来为新项目融资,则这种情况便可以避免。比如,内部基金,或无风险债券,就不存在价值低估问题,因而比发行股票更有利于公司。即使是低风险的债券,也会优于股票。他将这种情况称之为“PeckingOrderTheoryofFinancing”即资本结构服从于公司新融资的需要,首先考虑内部筹资,然后是低风险债券,最后才考虑发行股票。这便是融资顺位理论最初的含义。该理论假设企业有三种可利用资金来源:保留盈余负债权益。保留盈余没有逆选择问题。权益受到较严重逆选择问题,负债则较不严重。从外部投资者观点,权益比负债风险要来得大,相对的,逆选择风险溢酬也较大,外部投资者期望报酬率较高。从企业内部观点,保留盈余相对负债要来得好,负债又比权益要好,当企业内部资金不足以满足资金需求时,企业才会考虑向外融资,主要是由于外部发行成本较高,因此企业会先以举债作为主要的外部融资方式,最后才是权益发行。所以企业的负债比率会提高。当企业内部资金多于资金需求时,企业不会向外融资,反而会将多余的资金偿还债务,且随着企业资本的累积,使得企业的负债比率下降。

  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从融资成本和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得到了较为普遍的企业融资顺位结论。根据Myers(1984)的观点,融资顺位理论有以下几个结论:

  1.公司没有目标资本结构

  2.外部融资成本大于内部融资成本,所以公司不愿意以低价发行新股,因而放弃净现值为正的投资计划,产生投资不足的现象。外部融资成本包括管理成本、承销成本、新证券价值被低估成本以及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成本。

  3.负债融资优于权益融资,一旦公司必须筹措外部融资时,则先发行安全性的证券,再发行风险性证券。

  4.权益资金分成内部权益资金与外部权益资金,在融资顺位中,内部权益资金为最优先的融资来源,而外部权益资金为最后的融资来源。

  5.每一公司的负债比例反映对外部融资的累积需求,同时也反映了该公司的获利性、股利政策以及投资机会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寒曦.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融资顺位理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