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组织变革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组织变化)

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

目录

什么是组织变革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变革,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资源的不断整合与变动,都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关注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是指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权利结构、组织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

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因

  一般来说,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因在于:

  1.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诸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产品和工艺的变革等。企业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手段,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2.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主要包括:

  (1)技术条件的变化,如企业实行技术改造,引进新的设备要求技术服务部门的加强以及技术、生产、营销等部门的调整。

  (2)人员条件的变化,如人员结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等。

  (3)管理条件的变化,如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实行优化组合等。

  3.企业本身成长的要求。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时对组织结构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小企业成长为中型或大型企业,单一品种企业成长为多品种企业,单厂企业成为企业集团等。

组织变革的征兆

  一般来说,企业中的组织变革是一项“软任务”,即有时候组织结构不改变,企业仿佛也能运转下去,但如果要等到企业无法运转时再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就为时已晚了。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抓住组织变革的征兆,及时进行组织变革。组织结构需要变革的征兆有:

  (1)企业经营成绩的下降,如市场占有率下降,产品质量下降,消耗和浪费严重,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等。

  (2)企业生产经营缺乏创新,如企业缺乏新的战略和适应性措施,缺乏新的产品和技术更新,没有新的管理办法或新的管理办法推行起来困难等。

  (3)组织机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如决策迟缓,指挥不灵,信息交流不畅,机构臃肿,职责重叠,管理幅度过大,扯皮增多,人事纠纷增多,管理效率下降等。

  (4)职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如管理人员离职率增加,员工旷工率,病、事假率增加等。

  当一个企业出现以上征兆时,应及时进行组织诊断,用以判定企业组织结构是否有加以变革的必要。

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1]

  • 组织变革的目标:使组织更具环境适应性、使管理者更具环境适应性、使员工更具环境适应性

组织变革的策略

  组织变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因此必须讲究策略。组织变革的策略主要包括三方面的策略:变革方针的策略、变革方法的策略、应对阻力的策略。

  变革的方针策略主要指:

  (1)积极慎重的方针。即要作好调查,做好宣传,积极推行。

  (2)综合治理的方针。即组织变革工作要和其它工作配合进行,这主要是指组织的任务变革、组织的技术变革、组织的人员变革。

  组织变革的方法策略主要包括:

  (1)改良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方式主要是在原有的组织结构基础上修修补补,变动较小。它的优点是阻力较小,易于实施,缺点是缺乏总体规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带有权宜之计的性质。

  (2)爆破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方式往往涉及公司组织结构重大的,以致根本性质的改变,且变革期限较短。一般来说,爆破式的变革适用于比较极端的情况,除非是非常时期,如公司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一定要慎用这种变革方式,因为爆破式的变革会给公司带来非常大的冲击。

  (3)计划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方式是通过对企业组织结构的系统研究,制订出理想的改革方案,然后结合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有步骤,有计划的加以实施。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有战略规划、适合公司组织长期发展的要求;组织结构的变革可以同人员培训,管理方法的改进同步进行;员工有较长时间的思想准备,阻力较小。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组织变革,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专家诊断,制定长期规划,员工参加。

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1]

  • 组织变革的过程:解冻、变革、再冻结
  • 组织变革的程序:通过组织诊断,发现变革征兆;分析变革因素、制定改革方案;选择正确方案,实施变革计划;评价变革效果,及时进行反馈

组织变革的阻力及管理[1]

  1.组织变革的阻力

  • 个人阻力:利益上的、心理上的
  • 团体阻力: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人际关系调整的影响

  2.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管理对策

  • 客观分析变革推力和阻力的强弱
  • 创新组织文化
  • 创新策略方法和手段

组织变革的十大挑战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变革之舞》一书中总结了组织变革遇到的十大挑战。

  ①无暇顾及:变革者没有充裕时间对变革产生的重大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反复实践。

  ②缺乏帮助:变革没有得到上级与有关方面必要的支持与帮助,也缺乏必要的培训、辅导与协助。

  ③毫不相干:组织成员看不到变革计划能对企业、部门及个人带来好处。

  ④言行不一:变革者所倡导的新价值观、新工作行为、新领导风格与他们的行动格格不入。

  ⑤焦虑恐惧:变革者担心提出的变革措施由于可能会触及方方面面的利益,从而最终会影响自己的地位、前途及与他人的关系。

  ⑥此路不通:由于企业没能采取恰当的方法与程序测量变革所取得的进步,甚至对变革的结果做出负面评价,导致组织成员得出“变革之路不通”的结论。

  ⑦傲慢孤立:组织的其他成员对变革者心存抵触情绪,甚至拒绝配合,使变革者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⑧无人负责:变革者要求更多的自主权,但是上级担心权力失控而不愿分权,结果造成变革者不愿承担责任。

  ⑨原地踏步:组织没能及时沟通变革的信息,导致变革的经验无法推广,组织还是依然故我。

  ⑩走向何方:组织向何处发展、有哪些新目标不明确?由于企业的未来有许多不确定性,组织成员充满焦虑与不安。

组织变革的抵制现象

  组织变革常常会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抵制和反对。常见的抵制现象有:

  (1)生产量,销售量和经济效益持续下降。

  (2)消极怠工、办事拖拉、等待

  (3)离职人数增加

  (4)发生争吵与敌对行为,人事纠纷增多

  (5)提出许多似是而非的反对变革的理由,等等。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在于人们害怕变革的风险,认为变革不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或是害怕变革给自己的利益带来冲击。

  针对这些现象和原因,我们可以制定出一些应对变革阻力的策略。

  (1)做好宣传,与员工进行沟通,广泛地听取员工的意见。

  (2)让员工参与到组织变革的决策中去。

  (3)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才培训计划,大胆起用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

  (4)采取优惠政策,妥善安排被精简人员的工作生活和出路。

  (5)在必要的时候显示变革的果敢决心,并采取强硬措施。

企业组织变革的发生

  企业组织变革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进行的,以改善和提高组织效能为根本目的的管理活动。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企业组织变革的最大诱因。运用系统环境互塑共生原理可分析 企业组织变革的发生。按照这一原理,环境对系统有两种输入:资源和压力;系统对环境有两种输出:功能和污染。

  环境的输入直接塑造企业组织,这种输入的变化直接引发企业组织变革。对企业组织而言,环境对其资源输入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资本和 自然资源;环境对其压力输入主要来自要素市场和商品(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如果企业所处的环境中资源丰富,或者是资本充裕,或者是劳动力资源丰富,那么企业就应当选择资源密集型的,或是资本密集型的,或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组织模式。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就需要相应地变革组织模式。同时,环境的压力也影响着企业组织模式的选择。如果在要素市场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那么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比竞争者具有更高的要素利用效率。如果在产品(服务)市场上竞争激烈,那么企业必须具备能够生产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的组织结构。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讲,企业的输出同样对环境有塑造作用。当企业的输出对环境产生影响时,环境的变化进而会对企业产生新的输入,从而引发企业组织变革。企业的主要功能是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增加所有者权益以及向国家上缴税收。如果企业为市场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市场占有率提高,那么就能够增强竞争优势,减轻竞争压力。如果企业是政府的税收大户,那么就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支持和优惠。如果企业能够持续给企业所有者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率,那么就更容易吸引更多的资本。企业的功能输出有利于改善经营环境,进而减轻组织外部压力,促进企业组织的健康 发展。相反,企业的污染输出则会恶化自身的经营环境。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我们已有足够的认识。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污染。企业不尊重员工,甚至侵害员工的安全和利益,那么将没有人到该企业工作,可以说企业污染了自身的人力资源环境。企业投资决策不合理,经营管理不善,不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就会失信于广大的投资者。企业将很难再获得更多的资金,可以说企业恶化了自身的融资环境。恶化了的环境会对企业产生新的压力,从而要求变革企业组织。

  概括起来,环境对企业的资源输入决定企业组织形式;环境对企业的压力输入制约着企业组织的选择;企业的功能输出有利于改善经营环境;企业的污染输出会恶化企业的经营环境。

企业组织变革的模式选择

  对于企业组织变革的必要性,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认识:企业要么实施变革,要么就会灭亡。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有些企业进行了变革,反而加快了灭亡。这就涉及到组织变革模式的选择问题。这里将比较两种典型的组织变革模式:激进式变革和渐进式变革。激进式变革力求在短时间内,对企业组织进行大幅度的全面调整,以求彻底打破初态组织模式并迅速建立目的态组织模式。渐进式变革则是通过对组织进行小幅度的局部调整,力求通过一个渐进的过程,实现初态组织模式向目的态组织模式的转变。

  一、激进式变革

  激进式变革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达到目的态,因为这种变革模式对组织进行的调整是大幅度的、全面的,可谓是超调量大,所以变革过程就会较快;与此同时,超调量大会导致组织的平稳性差,严重的时候会导致组织崩溃。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企业的组织变革反而加速了企业灭亡的原因。与之相反,渐进式变革依靠持续的、小幅度变革来达到目的态,即超调量小,但波动次数多,变革持续的时间长,这样有利于维持组织的稳定性。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也都有着丰富的实践,企业应当根据组织的承受能力来选择企业组织变革模式。激进式变革的一个典型实践是“全员下岗、竞争上岗”。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许多国内企业进行了大量的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全员下岗、竞争上岗”的实践既是其中之一。为了克服组织保守,一些企业在组织实践中采取全员下岗,继而再竞争上岗的变革方式。这种方式有些极端,但其中体现了深刻的系统思维。稳定性对于企业组织至关重要,但是当企业由于领导超前意识差、员工安于现状而陷于超稳定结构时,企业组织将趋于僵化、保守,会影响企业组织的发展。此时,小扰动不足以打破初态的稳定性,也就很难达到目的态。“不过正不足以矫枉”,只有通过全员下岗,粉碎长期形成的关系网和利益格局,摆脱原有的吸引子,才能彻底打破初态的稳定性。进一步再通过竞争上岗,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对企业的关心,只要竞争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就有助于形成新的吸引子,把企业组织引向新的稳定态。此类变革如能成功,其成果具有彻底性。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建立新的吸引子,如新的经营目标、新的市场定位、新的激励约束机制等等。如果打破原有组织的稳定性之后,不能尽快建立新的吸引子,那么组织将限于混乱甚至毁灭。而且应当意识到变革只是手段,提高组织效能才是目的。如果为了变革而变革,那么会影响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

  二、渐进式变革

  渐进式变革则是通过局部的修补和调整来实现。美国一家飞机制造公司原有产品仅包括四种类型的直升机。每一种直升机有专门的用途。从技术上来看,没有任何两架飞机是完全相同的,即产品间的差异化程度大,标准化程度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这种生产方式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为了赢得竞争优势,该公司决定变革组织模式。其具体措施是对个部门进行调整组合。首先,由原来各种机型的设计人员共同设计一种基本机型,使之能够与各种附件(如:枪、炸弹发射器、 电子控制装置等等)灵活组合,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然后将各分厂拥有批量生产经验的员工集中起来从事基本机型的生产。原来从事各类机型特殊部件生产的员工,根据新的设计仍旧进行各种附件的专业化生产。这样,通过内部调整,既有利于实现大批量生产,也能够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种方式的变革对组织产生的震动较小,而且可以经常性地、局部地进行调整,直至达到目的态。这种变革方式的不利之处在于容易产生路径依赖,导致企业组织长期不能摆脱旧机制的束缚。

  比较 企业组织变革的两种典型模式,企业在实践中应当加以综合利用。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有必要采取激进式组织变革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是激进式变革不宜过于频繁,否则会 影响 企业组织的稳定性,甚至导致组织的毁灭;因而在两次激进式变革之间,在更长的时间里,组织应当进行渐进式变革。

  激进式变革与渐进式变革的对比[2]
激进式变革渐进式变革
组织特征组织具有惰性,变革具有偶发性、间歇性、目的性。组织持续发展、不断自我改进,变革具有持续性、演变性、累积性。
分析框架变革是偶然的中断或者失衡,往往比较剧烈,由外部驱动,可以理解为:该组织的深层结构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 视角:宏观、远距离、全局
  • 重点:短期适应
  • 关键概念:惰性,相关联部分的深层结构,触发,替换和取代,间断,变革。
变革是在工作和社会实践中不断调整的过程,由组织的不稳定性驱动,是对日常突发事件的灵活反应。无数微小的调整不断累积和放大。
  • 视角:微观、近距离、局部
  • 重点:长期适应
  • 关键概念:反复互动,任务和权力的转移,反应措施,不断发展,灵活反应,翻译,学习。
理想组织干预理论理想的组织应该要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需要有意识地触发变革。变革符合是 Lewin 模型:惰性、线性、渐进式、以目标为导向、由不平衡驱动,并且需要外部干预。
  1. 解冻:否定期望,学习的迫切感,提供心理安全感
  2. 过渡:认知重构,语义重新定义,概念扩大,引入新判断标准。
  3. 重新冻结:创造支持性的社会规范,使变革与组织价值观一致
理想的组织应该要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变革就是改变正在发生的事件,符合儒学理论:周期性、过程、永无止境、不断寻求平衡、永恒。
  1. 冻结:凸显事物的变化顺序,并通过认知地图、图解和故事的方式展示变革
  2. 再平衡:重新解释,重新定义,重新梳理事件的顺序以减少障碍,利用吸引力法则
  3. 解冻:恢复灵活反应机制、翻译过程,以更专注的方式进行学习。
促变者的角色
  • 角色:触发变革的发起人
  • 过程:专注于惰性,寻找中心杠杆点。
  • 改变意义系统:改变说话方式,宣导替代方案,重新解释革命性的触发因素,影响变革节点,协调和承诺。
  • 角色:主导变革的理性者
  • 过程:识别、凸显并重新定义当前模式;展示如何在边缘处境策划具有目的性的变革;通过新措辞、丰富的对话和新身份改变意义系统;鼓励灵活反应、翻译和学习。

企业组织变革的评价

  首先应当明确组织变革对于企业的意义。企业输入各类资源,输出产品和服务。各类资源的简单加总,无论如何也得不到我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各类资源按照现代 企业的组织方式结合在一起,便具备了向 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可以说,这种功能是各种资源在企业中整体涌现出来的。而这种涌现性正是通过企业组织来实现的。现代企业组织在市场 经济 的发展中对于企业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但对企业组织贡献的直接评价却存在很大的困难。由于客观评价的困难,因而在实践中对于组织变革存在着模糊认识,要么是缺乏组织变革的积极性,要么是盲目地进行组织变革。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客观的组织评价模型。这里将尝试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来建立企业组织变革的理论评价模型。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一般形式为:Q=AL&KI- &,&(0,1)。其中: Q 为企业的产量; L为劳动力投入量;K为资本投入量;这里假定技术木变,A为组织贡献系数:A=Q/L&KI-&。在一个企业内,生产函数表示投入一定的劳动力和资本,在企业现有组织模式下生产出一定的产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组织贡献系数可以体现企业组织的功能。企业组织变革是一个动态过程,其目标是目的态组织模式的贡献系数大于初始态组织模式的贡献系数。以此为依据,可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对组织变革的效果进行比较评价。

  假设某企业进行一次组织变革。在初态组织模式下,企业投入劳动力为LI、资本量为KI,产量为Q1。代人组织贡献系数公式,可得组织贡献系数为:A1= Q1/Ll&Kll-&。完成组织变革之后,在目的态组织模式下,企业投入劳动力L2。资本量为K2,产量为Q2。代人组织贡献系数公式,可得组织贡献系数为:A2=Q2/L2&K21-&。比较A1、A2可以评价企业组织变革的效果。如果A2>A1,说明组织贡献系数提高了,企业组织变革是成功的。反之,则说明企业的组织变革是失败的。

  这是一个企业组织变革评价的理论模型,在实践中会受到种种条件限制。一方面,不可能完全排除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企业产出的影响。另一方面,组织变革的效果具有滞后性,变革的效果可能体现在变革之后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因而,在评价企业组织变革时,还应当根据现实条件辅以主观上的 分析 。

组织变革的模型

  1.Lewin变革模型

  组织变革模型中最具影响的也许是Lewin变革模型。Lewin(1951)提出一个包含解冻、变革、再冻结等三个步骤的有计划组织变革模型,用以解释和指导如何发动、管理和稳定变革过程。

  (1)解冻。这一步骤的焦点在于创设变革的动机。鼓励员工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和工作态度,采取新的适应组织战略发展的行为与态度。为了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对旧的行为与态度加以否定;另一方面,要使干部员工认识到变革的紧迫性。可以采用比较评估的办法,把本单位的总体情况、经营指标和业绩水平与其他优秀单位或竞争对手加以一一比较,找出差距和解冻的依据,帮助干部员工“解冻”现有态度和行为,迫切要求变革,愿意接受新的工作模式。此外,应注意创造一种开放的氛围和心理上的安全感,减少变革的心理障碍,提高变革成功的信心。

  (2)变革。变革是一个学习过程,需要给干部员工提供新信息、新行为模式和新的视角,指明变革方向,实施变革,进而形成新的行为和态度。这一步骤中,应该注意为新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树立榜样,采用角色模范、导师指导、专家演讲、群体培训等多种途径。Lewin认为,变革是个认知的过程,它由获得新的概念和信息得以完成。

  (3)再冻结。在再冻结阶段,利用必要的强化手段使新的态度与行为固定下来,使组织变革处于稳定状态。为了确保组织变革的稳定性,需要注意使干部员工有机会尝试和检验新的态度与行为,并及时给予正面的强化;同时,加强群体变革行为的稳定性,促使形成稳定持久的群体行为规范。

  2.系统变革模型

  系统变革模型是在更大的范围里解释组织变革过程中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关系。这个模型包括输入、变革元素和输出等三个部分。

  (1)输入。输入部分包括内部的强点和弱项、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其基本构架则是组织的使命、愿景和相应的战略规划。企业组织用使命句表示其存在的理由;愿景是描述组织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战略规划则是为实现长远目标而制订的有计划变革的行动方案。

  (2)变革元素。变革元素包括目标、人员、社会因素、方法和组织体制等元素。这些元素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组织需要根据战略规划,组合相应的变革元素,实现变革的目标。

  (3)输出。输出部分包括变革的结果。根据组织战略规划,从组织、部门群体、个体等三个层面,增强组织整体效能。

  3.Kotter组织变革模型

  领导研究与变革管理专家Kotter认为,组织变革失败往往是由于高层管理部门犯了以下错误:没有能建立变革需求的急迫感;没有创设负责变革过程管理的有力指导小组;没有确立指导变革过程的愿景,并开展有效的沟通;没能系统计划,获取短期利益;没有能对组织文化变革加以明确定位等。Kotter为此提出了指导组织变革规范发展的八个步骤:建立急迫感;创设指导联盟、开发愿景与战略;沟通变革愿景;实施授权行动、巩固短期得益、推动组织变革、定位文化途径等。 Kotter的研究表明,成功的组织变革有70%~90%由于变革领导成效,还有10%~30%是由于管理部门的努力。

  4.Bass的观点和Bennis的模型

  管理心理学家巴斯(Frank M. Bass)认为,按传统方式以生产率或利润等指标来评价组织是不够的,组织效能必须反映组织对于成员的价值和组织对于社会的价值。他认为评价一个组织应该有三个方面要求:①生产效益、所获利润和自我维持的程度;②对于组织成员有价值的程度;③组织及其成员对社会有价值的程度。

  沃伦·本尼斯Warren G.Bennis)则提出,有关组织效能判断标准,应该是组织对变革的适应能力。当今组织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能否对变化中的环境条件作出迅速反应和积极适应外界的竞争压力。组织成功的关键是能在变革环境中生存和适应,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种科学的精神和态度。这样,适应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实践检验能力,是反映组织效能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Bennis提出有效与健康组织的标准:

  ①环境适应能力:解决问题和灵活应付环境变化的能力;

  ②自我识别能力:组织真正了解自身的能力,包括组织性质、组织目标、组织成员对目标理解和拥护程度、目标程序等;

  ③现实检验能力:准确觉察和解释现实环境的能力,尤其是敏锐而正确地掌握与组织功能密切相关因素的能力;

  ④协调整合能力:协调组织内各部门工作和解决部门冲突的能力,以及整合组织目标与个人需求的能力。

  5.Kast的组织变革过程模型

  弗里蒙特·卡斯特(Fremont E. Kast)提出了组织变革过程的六个步骤:

  ① 审视状态:对组织内外环境现状进行回顾、反省、评价、研究;

  ② 觉察问题:识别组织中存在问题,确定组织变革需要;

  ③ 辨明差距:找出现状与所希望状态之间的差距,分析所存在问题;

  ④ 设计方法:提出和评定多种备择方法,经过讨论和绩效测量,作出选择;

  ⑤ 实行变革:根据所选方法及行动方案,实施变革行动;

  ⑥ 反馈效果:评价效果,实行反馈。若有问题,再次循环此过程。

  6.Schein的适应循环模型

  艾德加·施恩Edgar Schein)认为组织变革是一个适应循环的过程,一般分为六个步骤:

  ① 洞察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中产生的变化;

  ② 向组织中有关部门提供有关变革的确切信息;

  ③ 根据输入的情报资料改变组织内部的生产过程

  ④ 减少或控制因变革而产生的负面作用;

  ⑤ 输出变革形成的新产品及新成果等;

  ⑥ 经过反馈,进一步观察外部环境状态与内部环境的一致程度,评定变革的结果。

  上述步骤与方法和Kast主张的步骤和方法比较相似,所不同的是,Schein比较重视管理信息的传递过程,并指出解决每个过程出现困难的方法。

组织变革案例

阿里[3]

  2023年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布全员信,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将设立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都将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此次组织变革后,阿里巴巴集团将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

  当晚,在阿里内网答问的视频中,张勇表示,“1”是阿里巴巴集团,作为阿里巴巴的上市公司主体不会改变,但集团的运营重心会从具体业务抽离出来。……孩子大了,要走出去,独立面对市场。阿里巴巴集团更像一个大底座,给他们做好支撑。”

  “条件成熟一个,上市一个”,张勇说,希望阿里巴巴未来能够长出若干个上市公司,过几年继续“生儿育女”,长出更多上市公司。“上市不仅是上市本身,也是独立面对市场的更高要求。希望大家都能为自己而战,为自己所奋斗的事业而战。”

  以下问答根据张勇在内网解答员工视频编辑整理——

  Q:员工信里面,你说这次组织变革是阿里24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怎么理解这句话?

  张勇(逍遥子):确实,这次变化之大,是阿里24年的发展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是生产关系变革最剧烈的一次。

  今天的阿里巴巴,多个业务覆盖不同的领域,有的是消费者业务,有的是文娱类,有的是物流,还有了阿里云、平头哥,以及to B相关业务,包括环路化新公司瓴羊,等等。

  对内,我们希望能够让这些公司真正面向市场,真正从顶层生产关系入手释放组织活力,让组织加速,让决策加速,让市场响应加速。对外,面对市场竞争的时候,业务能够变得更敏捷。同时也让员工心态有所变化,真正走向为自己的业务而战,为自己所在的领域而战。我想,这是我们生产关系最重要变革的一个基础。

  2015年我们提出了中台战略,随之带来很多优势,现在很多核心能力都是基于“大中台、小前台”而来。今天,这样的生产关系需要转换。为了让组织跑得更快,更好进入每个主营业务,让每个业务形成闭环组织。这个生产关系变化之剧烈,挑战之大,前所未有。

  Q:为什么选择现在来启动这次组织变革?

  张勇(逍遥子):我今年开始的时候跟大家说了一个“进”字,公司要往前进展。我信里也讲到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离不开生产关系。这个变化是我们这些年,尤其是2020年以后,一系列组织治理方式变革水到渠成的结果。

  在过去几年经营责任制、环路治理上,我们做了很多铺垫工作。比如,从原来的headcount管理,改为过去两年全面薪酬总包管理后,所有的管理者思考方式就不一样了。对很多已经环路化的公司来讲,已经慢慢习惯了这个变化。因为他要自己承担责任,自己做选择,而不是说“缺资源,问集团要”“缺这个东西,听集团的”,等靠要的思想会下降,主动性会上升。

  我们现在定“1+6+N”,“1”就是一个阿里巴巴的上市公司主体,这个不会改变。6个大的业务集团,从0.5层变成真正的0层组织,为自己业务负全责。同时,实行每个业务集团、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核心班子必须更好思考怎么面对市场的问题。

  今天我们坐在杭州,很难想象在东南亚,应该怎么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快速响应竞争对手的行动。我们在不同的领域,每个业务的周期是不一样的。像今年淘宝已经20年,而新的业务像夸克、瓴羊、钉钉等,分别在不同的周期里面。他们都很容易在市场上找到对标对象,他就应该按照这样的思维逻辑来思考他的业务规划,而不是说所有问题都围绕着它是阿里巴巴集团大家庭当中的一员展开。

  今天我们有底气跨出这历史性的一步,让组织变得更简单、更敏捷,还是要从头部入手。孩子大了还是要走出去,要独立面对市场,这个我们来给他们做好支撑。无论是基于我们过去的积累,还是从市场客观需要,都必须要走这一步。

  Q:阿里集团将来与业务集团、业务公司之间是什么关系?

  张勇(逍遥子):其实,我们旗下的每块业务都是阿里巴巴投资的对象,只不过原来养在自己家里,现在让他们独立面对市场,跟我们要做外部的投资是一样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集团运营的重心会发生变化。

  未来集团的同学都要从这个角度来重新来定位自己的工作,定位自己的职能。这个变化非常巨大。未来,我们会去强化每个业务集团的品牌,让团队对这些品牌产生归属感,让客户跟这些品牌产生联结,阿里巴巴集团更像一个大底座,做好支撑。

  所以这次的变革下,我们强调阿里巴巴集团与各业务集团和公司的关系中,不变的是这么几条:

  第一:我们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对绝大多数业务来讲仍然成立。

  第二:愿景。我们还是希望阿里走出去的每个业务都能活102年,做102年的好公司。102年和好公司这两件事情,应该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追求。我想,好公司代表了一种社会责任,102年代表了我们必须持续创新,才能活到3个世纪。这两条是我们的底线,希望能够坚守。

  当然,因为不同类型的业务性质不一样,团队气质不一样,文化特质也会有明显的差别。今天,在云谷园区的阿里云的工程师文化,和在北京望京的我们的优酷、影业同学的文化,已经有不同的文化气质,今天必须面对这个现实、正视这个现实,并且大方地去接受这个现实,鼓励多元化。所以在价值观这一层,会更多的走向多样。

  前几年我提八个字:敏捷组织,简单文化。通过这次改变,真正的把前面四个字从顶层往前走一大步,但后面四个字从简单文化,改成多元文化,我们要接受多元文化。

  Q:你在员工信里提到“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保有融资上市的可能性”。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就可以呢?

  张勇(逍遥子):我想,大家对这句话都会非常关注。今天阿里巴巴作为一个整体上市的公司,有多样性的业务。纵观全球的大型的上市公司,有的体量比我们大;但业务如此多元多样、跨度那么大的,很少。从这个角度来讲,多样性的业务,与其放在一个锅里、一个上市载体里端出去,还不如到了市场接受的条件,就果断地让他们单独面对资本市场,成熟一个,上市一个。

  上市不仅是上市本身,也是独立面对市场的更高要求。我们希望能够出来若干个上市公司,而若干家上市公司下面经过几年又能够再生儿育女,分出来更多上市公司。这样,我们业务才算走向繁荣,才能解决一代又一代的员工“为谁而战”的问题。我们希望大家都能为自己而战,为自己所奋斗的事业而战。

  融资上市本质上就是市场检验。大到机构小到个人散户,愿意来认购你的股票,说明你的业务就做好了,你受欢迎。这比打3.5分,打3.75,打3.25分,要有力得多。

  这个背后也解决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大家不是为了完成绩效聚到一起,而是共同做一项事业。事业是不是成功,不是靠绩效来考评,是靠市场来检验。

  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这句话是不变的。真的能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价值,股东就会喜欢,市场就会喜欢。最终市场是金钥匙,用市场来检验。

  Q:未来,业务和业务之间的合作跟协同关系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吗?

  张勇(逍遥子):这是很好的一个问题。我想,这次的变化如果用一句话就是:公司大了以后,与其通过各种方式来鼓励大家协同,不如真正用市场方式来双向选择

  当然在这个中间我们会定一些底线,比如上市公司合规的要求,财务报告制度、财务准则、上市合规的要求,必须要满足。在此之上,我们更希望用商业规则、商业协议来实现合作。比如A公司正在用B公司的服务,如果B公司的服务好,将来他就继续用。

  最近这一段时间,我们在梳理各个业务之间的协作关系。还是强调大家能够把互相的合作关系,以法律协议的方式固定下来。不能人一换,想法就变。为什么?有违约责任。在内部我们要形成这样一种严肃认真的关系。而不是,说的时候很好,一碰到问题,就发生扯皮的事情,再靠组织来协调。这个太没有效率,这个要改变。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高树军.《管理学》.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河北大学
  2. Karl E.Weick & Robert E. Quinn. 组织变革与发展. 心理评论年刊,1999, 50:361-86
  3. 张勇内网解读阿里组织变革:让业务更敏捷 独立走向市场.经济观察网.2023-03-28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4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12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组织变革"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23.115.0.* 在 2010年3月15日 11:30 发表

变革就是头脑革命,是先革领导者的!在推而广之!中国人善于利用革命,尤其善于利用革命的作用打击异己,而不是把变革当做适应自身发展的手段!

回复评论
222.44.13.* 在 2010年9月6日 18:18 发表

如果要去研究"组织变革",我去读一个什么专业的博士学位比较好?

回复评论
118.138.218.* 在 2011年3月14日 07:30 发表

MBA咯

回复评论
lynn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2月27日 19:59 发表

变革和改革有什么区别?

回复评论
120.82.87.* 在 2012年10月1日 19:47 发表

组织变革的功能是什么?

回复评论
222.168.40.* 在 2013年3月5日 10:48 发表

根本制度上的否定,推翻是“革命”吧。我觉得两者的区别在于变和改,“改”多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大致方向稳定(如改下论文);变革要求就没那么多了,原有基础、目标有可能动也可能不动。另外,如果不是特扣字眼儿,使用习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吧

回复评论
120.117.156.* 在 2014年11月5日 11:03 发表

222.44.13.* 在 2010年9月6日 18:18 发表

如果要去研究"组织变革",我去读一个什么专业的博士学位比较好?

MBA

回复评论
151.228.246.* 在 2014年12月2日 01:48 发表

222.44.13.* 在 2010年9月6日 18:18 发表

如果要去研究"组织变革",我去读一个什么专业的博士学位比较好?

人力资源管理

回复评论
薄。荷。 (Talk | 贡献) 在 2018年1月10日 16:30 发表

嗯嗯,行政管理

回复评论
114.96.138.* 在 2018年11月27日 15:56 发表

222.44.13.* 在 2010年9月6日 18:18 发表

如果要去研究"组织变革",我去读一个什么专业的博士学位比较好?

工商管理

回复评论
M id fb62b35339eecf65d8795c30ad1ccdc7 (Talk | 贡献) 在 2020年9月22日 10:35 发表

222.44.13.* 在 2010年9月6日 18:18 发表

如果要去研究"组织变革",我去读一个什么专业的博士学位比较好?

人力资源管理

回复评论
M id 38e496c79fe10391917ee24b805310fd (Talk | 贡献) 在 2023年6月13日 20:24 · 江苏 发表

组织行为学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