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春节营销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春节营销简介

  春节作为一年中的销售旺季,如何利用好春节营销已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必考题。

  1.人群

  春节期间的主要消费人群大致分别二类:外出工作春节回乡人员,也是各大品牌春节营销战中的主力军;二三四线城市的中年人,大部分是父母在家,儿女出去工作,家庭的日常生活用品以及逢年过节所需物品由中年人置办,消费频次高。

  2.场景

  逢年过节,走亲戚送礼聚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今年全国疫情已然平息,在这个环节,也是用户消费的大场景之一,成为社交的一种交流方式。

  3.行为

  每一个品牌广告语都满足用户送礼、聚会和对新年的美好寓意,其中主要原因是帮助有需要的消费者加速完成消费行为

  4.共鸣

  去年倡导就地过年,很多人为了不给国家、社区、家庭带去潜在的危险,所以选择就地过年,为了家人的健康,父母的健康。其中亲情、友情、乡愁都是春节期间能够引起受众关注的点。

  5.影响

  说到王老吉,就能想到降火。说到支付宝,就能想到春节集五福活动。这就是品牌影响,一是增加用户对产品的下单量,二是扩大品牌符号,影响后续用户的购买行为。

春节营销的4个视角[1]

  01. 产品视角:消费升级,春节送礼经济崛起

  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春节当口的送礼也变得讲究起来,新消费品牌们也开始趁春节营销战役关口抢夺蛋糕。

  带货,也成为快消企业春节营销的“最”直接的目的。年货节成为各大品牌的标配,春节营销的带货风向也向着多元化方向不断升级。礼品市场的新生力量,正加紧其品牌化、高端化的深度转向。

  礼物市场规模也不容小觑,更重要的是其正在成为品牌寻求增长的重要接触点。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1568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达12262亿元。

  曾经火爆的“春节送礼,黄金搭档”的节庆宣传标语应犹在耳,而切入送礼场景的新消费品牌打法则更能从消费者的本质诉求出发、洞察出更深远一步的消费趋势

  比如可生食鸡蛋引领者黄天鹅。黄天鹅的洞察点在于“拒绝无效送礼”,以自身可生食鸡蛋健康、高端、普适等诸多优势,打造出作为礼品“老少皆宜、准不出错”的形象。其也推出了新年礼盒装,更显节日氛围。

  再比如蟹状元,在春节营销中创造新场景。蟹状元2022年从产品到包装全新升级,推出甄选年货系列礼盒,升级了新春产品线,从洞察新需求切入,从研发和服务两个方向发力。年度热卖爆款当属一席家宴,经典的半成品年夜饭,预制菜风口之下以创新之姿抢占年货市场。

  当下春节营销的激战当口,不仅是营销端的战争,谁能更进一步洞悉消费趋势,从需求端、产品端、供应链端赢得先机,才能赢得关键性的胜利。

  02. 代际视角:Z世代的新“年味”

  随着Z世代人群消费能力、话语权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品牌也将与Z世代的沟通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和当下的年轻人深度沟通、建立可持续的连结,成为品牌们的发力点。

  在注意力日益分散的当下,春节无疑是一个与各个阶层沟通互动的绝佳窗口,当然包括经常令人“捉摸不透”的Z世代。阖家欢乐场景下的春节营销,可以在代际层面直面消费者。

  如何不断深化“吸引入局-产生认知-增加好感”的认知闭环,更考验品牌们的洞察力与前瞻性。

  具体看,Z世代消费群体对“春节”有更深层的理解与感知,他们更看重与仪式感相关的商品与服务。体现在营销策略上,既要赋予品牌年味的意义,又要搭配凸显情感价值的场景化营销,让春节的仪式感显现出来。

  丰富多元的互动形式是辅助,创意与共情是基础。比如2020年B站联合天猫青年实验室推出的“小年YEAH!”晚会,依托于自身独特的年轻文化氛围和社区生态,汇聚来自游戏、娱乐分区的50多位人气主播,带来属于Z世代的春节狂欢。

  此外,Z世代更在乎消费带来的价值感与购物带来的“爽”感,他们不喜套路,追求价值性。春节营销亦是如此,想要打动Z世代,就要“投其所好”,以更优质、直达人心的内容与形式,做到价值吸引。盲盒的流行逻辑亦在于此,不确定性带来的爽感是直接的触动逻辑。

  比如小米,其现象级成功实质上是击中了新人群对购物爽感的需求,甚至进一步击中了年轻消费者们关于科技美学的理想主义。颜值、性价比、科技感,Z世代的数码需求都被小米玩儿明白了。

  2022年的春节营销,小米年货节提出了六大开“新”攻略,并结合代言明星的周边惊喜,科技庙会与科技大篷车的场景化购物也创新得别开生面。

  如何又快又好地对上Z世代的年味,同样值得品牌们持续思考。

  03. 媒介视角:传播链路重塑,线下场景新赛点

  内容与媒介渠道,自然是好传播的两大不可分割的部分。内容在升维,渠道的结构也在愈发多元化。换言之,底层的媒介架构支撑“基础”,决定了大众能看见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传播离不开场景。曾几何时,基于网络的线上传播占据媒介场景C位,但去中心化之中,传播愈加分散化、碎片化,效果的度量也逐渐难以控制。

  媒介渠道的战争,本质上正是注意力的战争。春节营销讲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传播,其对媒介传播垂直度的要求更高。

  更本质看,当注意力从线下到线上的迁徙过后,传播链路开始发生变化,线下的媒介阵地的稀缺性再次显露。以电梯媒介为代表的线下流量聚合场域,正在形成新的一股势力。而春节营销这个恰如其分的节点,其潜力再次爆发出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春节的最大关联词就是“家”,占据家庭场景,就等于占据了营销战略的制高点。电梯场景,是距离“家”概念最近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春节营销中有助于用户做出购买决策的催化剂。

  梯媒的精髓在于社区营销,能以高频、封闭的传播之力来“聚焦目标受众,抢占消费者心智”。品牌可以以此与消费者0距离接触,快速聚拢受众注意力,引爆品牌。

  但从媒介效果角度而言,春节营销的喜庆氛围,也更容易在梯媒的封闭环境中达到更完美的传播效果。无论是TVC广告、祝福视频或是单纯的品牌产品露出,场域效果加持下,品牌+梯媒的效果显然是1+1>2的。

  佼佼者如新潮传媒,利用布局全国110座城市的70万部电梯智慧屏,联结了一张庞大数字化线下流量网,助力品牌引爆中高端家庭消费人群,实现价值增长。

  线下传播的新赛点,与线上传播形成合力,才能达成一个完整的触达消费者的传播闭环.。这种媒介价值转向,在2022年也势必更加明显。

  04. 内容视角:多元化进化,玩法不断升级

  提起春节营销,典型的品牌营销路径都摆脱不了“情感”的中心命题。

  诚然,团圆,传承,献礼,致敬……春节寄托了人们关于新年美好的全部想象与愿望。以情感为纽带,几乎是所有春节营销的内核也都是以情动人,以求达到共鸣,进而深化品牌内涵

  而大多数品牌的春节营销战役关键在于,内容形式的多元化与不断创新、寻求共鸣的玩法。实质上,大多数品牌通过营销动作“植入”的方式参与到春节营销的浪潮之中。

  2022年的春节似乎更有看点。1月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宣布,京东成为总台2022年春晚独家互动合作伙伴,双方将在红包互动、电商等方面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

  作为新一代的春晚标王,京东底气十足,京东零售CEO辛利军表示,将依托经历过多次618、11.11等超高并发复杂场景锤炼的京东云技术服务体系,为春晚观众参与互动时的体验保驾护航。

  爆款内容,对品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下春节营销的内容正在不断升维,深度与广度的持续深耕,品牌TVC则可以成为感动人心的品牌微电影。

  比如乳业巨头伊利,其近年来的内容深耕便足够引人注意,春节营销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顺应广告电影化的潮流,伊利旗下金典与安慕希联合推出“金安影业”,2022虎年之际,特邀黄渤、徐峥两位喜剧大咖推出微电影《有虎气》,上演了一场有梗有料的职场battle,为观众送上妙趣横生的新年祝福,更是将人情味儿送到受众中间。

  内容同质化、媒介碎片化的当下,春节营销更是收官的重要战场,激烈程度不言自明。品牌想要让消费者持续注意,就必须以更深、更精、更引人共情的内容出圈。

  品宣的输出共情之外,更讲究参与感的春节营销玩法非互联网大厂们莫属。他们的代表特征是“有钱且有趣”。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春节期间,互联网企业累计发红包超过40亿元,购物补贴20亿元;2021年,这个规模直接提升到了120多亿元。

  每年春节营销,红包大战最抢风头。支付宝“集五福”中扫福、分享等有趣玩法开创先河,甚至成为国民记忆。其后的创新也接连不断,比如2021年小红书除了采用“抽盲盒”形式抢红包外,还打造“214独爱之夜”,通过晚会形式丰富内容。

  不光是“撒币”,春节营销也成为不少品牌的“翻身仗”阵地,比如微信支付偷袭支付宝,2018年春节抖音的爆发增长,2020年《囧妈》线上免费播等。正是优质内容与灵活互动,帮助品牌们完成春节营销的情感共鸣、卡位占据甚至进击颠覆。

  当然,无论哪种路径、或深或浅,其核心依然在于内容传播的不断进化。足够走心,才能足够动人。春节营销已然成为重塑品牌商业价值的重要阵地。

春节营销趋势[2]

  从2015年微信支付凭借春晚红包一战成名之后,大厂们先后加入红包大战,金额不断拔高,在2021年的春节达到顶峰后,开始回落。抖音2021年支出20亿元,今年则只有三分之一的6亿元;百度2021年豪掷22亿元,今年降为8亿元。

  除此之外,今年春节还有个大变化——央视春晚互动红包没了

  截至2023年1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仍未提及互联网平台的春晚红包合作事宜。要知道,在过去7年间,春晚互动红包都一直是主角。

  尽管互联网公司都不再大把撒钱,但春节作为全年最重要的营销节点之一,仍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春晚红包虽然已经不香,但转播权却依然是好卖的。1月16日,抖音、快手公开宣布与春晚达成直播观看及回放合作,获得横屏转播权。微信派也在同日发文称,微信视频号将继续独家竖屏直播兔年春晚。

  不再抢夺独家转播权,互联网公司们已经变得更加务实,但依然舍得在内容上做大笔投入。

  2023年1月14日,曾经以《后浪》等多个爆款短片出圈的B站,又发布春节返乡的品牌片《第3286个站》。聚焦全国3285个铁路客运站,展现了中国年轻人的春运日常与真情实感。随后又在1月17号发布了兔年吉祥物“龙兔兔”的“出道主题曲”,这支套用童年记忆“我是一只小青龙”曲调的MV,由魔性音乐搭配蠢萌兔子,首日累计播放量达到167.5万,弹幕2万条,评论3400余条。

  同样是内容类活动,抖音今年也推出了包括演唱会、公益迎春会、喜剧演出等超过40场直播活动,快手也举办了“铁晚”、直播招聘会等各类接地气的活动。

  尽管都是春节策划,每个平台都在贴近自身平台的调性去量身定制,并不是一味盲目撒钱。

  另外,为了增加平台粘性,游戏互动类产品一定不可或缺,今年更少不了兔年主题。

  2023年,B站意外祭出了招牌产品“弹幕”,在观看视频时,用户只要发送“抓兔兔”,弹幕区就会跳出一只蹦跶的卡通小兔,身上挂着“抓我”的字样。用户抓到兔子后,可分享给好友,邀请1位站外好友“碰一碰”。碰卡成功后,双方就能获得一张“碰碰卡”,以及随机奖励,包括现金红包、主页装扮、手游道具等。

  不同于其他平台拉人头、集完卡才能领红包,在B站,用户每与好友完成一次碰碰,即可获得奖励。而邀请好友为新用户时,直接就会获得6元、16元、666元中的任意一档随机红包,“这钱,更好拿了。”一位B站用户评论道。

  而判断互动游戏成功与否,还得看评论区留言。“兔子尾巴好像有点问题,寄给我帮你看看”“好想抓到怀里狠狠地亲,太可爱了”.......想要组队“偷”兔的人快速集合,从欢腾的气氛中可以看出这只小兔“卖萌成功”,打入了用户内部。

  除了玩梗,还有玩家们开始在评论区里发出“碰一碰”的邀请。6级(满级)用户怒刷存在感,“我可是尊贵的6级,谁来和我碰一碰。”还有孤独症患者诉苦发言,“我没有朋友,有被打击到”,后又被网友七嘴八舌地安慰......相比于冷冰冰的发链接、流水线式的求助力,这里的红包集卡氛围的确很B站。

  “无弹幕,不视频”,如今,弹幕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网络互动必备单品,长视频、短视频、直播等平台中也已全部标配。从抓兔兔活动来看,作为国内最早玩转弹幕的网站之一,B站试图借助春节营销,将这个产品玩出一个新水平。

  除了首次出战春节营销的B站,老玩家抖音、快手、百度等也没落下。抖快都选择了简单的休闲小游戏,而百度则秀了把AIGC技术——AI生成萌萌哒的兔子头像或写春联。

  不断增加互动玩法,平台们都在拼尽全力激活用户。

  春节营销进化:从拉新到盘活

  互联网的春节营销,是一部由单点爆发到处处开花的进化史。

  2015年,彼时还只是社交平台的微信,借助春晚“摇一摇”,互动总量达110亿次,峰值达8.1亿次/分钟,让微信一举跃为和支付宝并肩的支付巨头。次年,被偷袭的支付宝为了扳回一城,全力拿下春晚互动红包合作,还开启了春节集五福活动,引爆集福热潮,弥补了支付宝缺乏社交这一短板,“每逢春节必集福”一直延续至今。

  但回看更多的案例,春节营销在引流、拉新上颇有成效,但在留存上却起伏不定。曾经花大价钱抢到春晚互动合作的百度、抖快都有DAU(月活)明显回落的现象,还有字节跳动多闪、腾讯微视砸钱营销后,业务生态没跑通,甚至最终或关停、或被边缘化。

  以支付宝为例,从2016年,仅有79万位用户集齐五福,到如今有近3亿人参与,且几乎不再增长,集福已经完成了它的拉新使命。

  随着流量红利见顶,如今大厂们氪金的目的,更在于如何真正盘活用户。

  尽管各大平台都从游戏的角度入手设计营销活动,但不断叠加、扩充玩法,并不能调动用户的积极参与情绪。盘活用户的关键在于,做贴近平台属性的创新活动,让大众自发地二创、裂变——简而言之,做社交。

  近年来,社交化营销已经成为各类品牌和平台营销的常用手段。例如,2018年世界杯,法国队夺冠、华帝退款,被全网热评、转发——邀请大众参与内容,借助大众的力量扩大传播声量,“花小钱、办大事”,在全体降本增效的今年格外适用。

  成功的春节营销,也要社交化。

  从B站的抓兔兔弹幕活动来看,首先在活动发布上,制作了“龙兔兔”形象,以及魔性歌曲和MV,让宣发广告本身也成为了符合平台调性的优质视频内容,激发用户二创和参与的欲望。

  B站本身就是社交化营销的常驻地。疫情期间,由于钉钉成为各大会议、网课的工具平台,被学生和打工人们疯狂打一星评价,而后钉钉在B站发布的自嘲魔性剪辑视频,又赢回了大众好感,相关的二创内容也在B站如雨后春笋。而此次,“一支很新的龙兔兔舞蹈”也被推上了平台热搜,还出现了UP主翻唱的视频。

  从以弹幕为切口的参与方式来看,贴近平台社交氛围,更容易被用户接受。一直以来,弹幕大军真情实感的感叹、抖机灵式的玩梗,都是视频内容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弹幕参与B站营销活动,成为了水到渠成却又别具一格的事情。

  活动的最后一环,邀请好友“碰一碰”,本质也是一种拉新和社交裂变。由于每天有10次机会,不少用户表示“没有那么多好朋友可以邀请”转而在视频评论区开启“交友模式”“诉苦模式”,强化了平台内的社交交流习惯。

  想要有话题量和活跃度,社交就是必做不可的一环。抖快、微博等平台的春节活动也在专注社交化。

  12月底刚推出聊天发力社交的抖音,在春节“找红包”任务中,出现了很多“面对面建群”“打视频电话”“以图换图”的任务,借此机会再强化社交功能。而快手则拿出了组队大法,让用户与好友组城战队,做任务得“供品”,“供品”越高红包越大,类似于淘宝双十一的战队盖楼游戏。

  互联网增长,走向何处?

  从微信红包大战到支付宝集五福,互联网春节营销的黄金五年,也是移动互联网鼎盛的五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互联网公司也在从大把撒钱换增长,到了精细化运营的时代。

  过去一年,全球宏观经济变化与疫情的反复深刻影响了广告行业,广告主与平台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营销变贵了,预算变少了,要求变多了,耐心变少了”成为营销人面对的共同问题。

  那么,春节营销是鸡肋吗?

  正如春节对每一个中国人的意义,春节对每一个营销人,对互联网公司,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春节营销,给了平台一个机会,重新盘活、激活用户。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整个2022年,全行业先后经历了春节、冬奥会、开学季、双十一、世界杯等重点营销事件。营销延续“蹭热点”的曝光模式,并且流量叠加内容成为营销趋势,营销重点为吸引TA,增加过程中自主掌控力度和销售转化。

  所以,春节营销仍然是必要的,只是如何通过内容和产品创新去驱动营销效果最大化,是问题的核心。

  内容永远是流量的第一驱动力。无论是B站推出春节短片,快手的各种“铁味儿”春节主题直播,还是抖音、视频号等直播平台纷纷抢占直播春晚、推出春节综艺节目,各大平台都在思考:内容如何与平台用户调性结合,如何差异化吸引用户的目光。

  而互动则是互联网平台更深层次地对用户的激活。在B站的弹幕上“抓兔兔”,就像当年的红包封面、支付宝集福一样,是切中了用户和亲朋好友之间希望加深联系的情感诉求。

  2023年及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降本增效”依然会是互联网公司的主旋律,而内容与产品创新则是“增效”的关键。

  B站营销中心总经理王旭认为,在预算越来越少、营销越来越难的背景下,品牌方需要警惕流量内卷,为增长注入有生命力的流量。

  品牌方如此,互联网平台亦是如此。买量的时代一去不返,内在的生命力才是长久之计。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陈cc.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春节营销"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