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无形资本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无形资本概述

  以技术、品牌为代表的企业无形资本,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从有形资本中独立出来并且具有强大增值功能的一类特殊资本形态。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本将取代有形资本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要素,这意味着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为无形资本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

一、传统资本理论的新拓展

  无形资本就其本质而言,是在资本的发展过程中,从有形资本中独立出来的,不具有实物形态的资本。以技术、品牌、商誉为代表的企业无形资本具备了资本的一般属性,而且具有远比有形资本强大的价值增值能力。无形资本的特征和运动规律与有形资本有所不同,无形资本理论是对资本理论的新拓展。

  1、无形资本的价值取决于个别劳动时间,一般具有较高的价值(或价格)

  大多数无形资本是由劳动创造的,其中包含着大量的高风险、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因而具有很高的价值。象特许经营权这样的无形资本,是“权利资本化”的结果,没有价值,但却有价格。从均衡价格理论来看,由于无形资本对企业有很高的效用强度,使其成为市场中一种稀缺的商品,因而有较高的市场价格。无形资本的创建,具有个别性生产的特点,不象一般商品那样可以成批重复生产,所以它的价值量应由个别生产者在个别生产中耗费的个别劳动来决定。实践中,企业在创建无形资本中的各种耗费,很难完整准确的计量,现在通行的做法,是用无形资本可能带来的收益,确定无形资本的价格。

  2、无形资本使用的可重复性造成其产权容易被侵害

  无形资本使用的可重复性表现为,它可以被一个主体反复使用和被多个主体同时使用,这使得无形资本被侵害的机会大大增加。加之无形资本存在方式的非实物性,造成产权主体对无形资本的独占能力弱化,因而无形资本的安全对法律有绝对的依赖性。

  3、无形资本具有强大的增值功能

  无形资本的增值能力源于它的强大的竞争功能和垄断能力。新技术可以数倍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品牌、商誉、特许经营权等经营用无形资本,可以使企业的产品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使同样质量的产品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出售,使企业垄断某种产品的某个细分市场,从而使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无形资本自身的增值过程,是一种典型的质量型而非数量型的资本增值方式,其价值可以在数量不扩张的情况不断地积累,这也是无形资本具有较高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无形资本在使用过程中,本身并不发生有形磨损,有些无形资本反而可以自动增值。例如品牌资本,使用的次数越多,其知名度越大,价值越高。

  4、无形资本与有形资本的良性互动,保证了企业的跳跃式发展

  实现无形资本与有形资本的良性互动是无形资本经营的主要方式,即“有中生无,无中生有”。企业以有意识、有计划的有形资本的投入,催生和扩张无形资本,即所谓的“有中生无”。同时,企业应发挥无形资本的强大的增值功能,以无形资本带动有形资本增值,提高资本利润率,迅速扩张企业规模,即所谓的“无中生有”。无形资本作为一种价值存在,多数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且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点,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用无形资本进行投资、出售、出租、特许经营,以实现其的价值或取得某种收益权

二、无形资本理论呼唤企业制度的创新

  1、无形资本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在工业化初期,以机器、设备、厂房为代表的有形资本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处于支配地位。此时,企业生产的技术含量较低,市场竞争的广度、深度和激烈程度有限,技术、品牌等无形资本在生产经营中处于辅助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市场化、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市场竞争变得激烈而残酷,企业之间的竞争重心开始由生产环节转向产品开发环节和销售环节,技术、品牌等决定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和销售能力的无形资本,逐渐从有形资本中独立出来,进而取代有形资本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将取决于企业拥有无形资本的质和量,以及管理和经营无形资本的能力和水平。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好的想法和技术发明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它是生产函数的内生变量,而且它不存在物质资源面临的有限性的约束,本身又能以低成本复制,因而资本收益递减的法则不再成立。对无形资本的开发和使用,大大缓解了企业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空前地拓展了企业发展的空间。

  2、无形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必然要求企业进行制度创新

  当企业的发展主要靠有形资本的投入来实现时,企业的制度安排是以生产环节为重心的,企业的资本结构以有形资本为主体,企业的组织结构以生产组织为主体,企业的产权制度以无形资本产权制度为主要内容,企业的劳动力构成以工人为主体,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对有形资本的管理为核心。当无形资本超越有形资本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要素之后,企业的制度安排则要围绕无形资本的开发和经营这两个重心来进行,这给企业制度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涉及上面提及的所有方面,这种变化过程就是企业制度创新的过程。

  3、企业的制度创新,同时又促进了无形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所谓制度创新,就是指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的变革。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能,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创新活动使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从而使无形资本从幕后走到了台前。那些始终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企业,正是那些无形资本的富有者和高水平的经营者,也毫无例外的是始终进行制度创新的企业。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这些企业都经历了大幅度的改组,特别是近年来,大公司之间的兼并联合令人瞩目,企业无形资本的规模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突出。

  4、无形资本理论对企业制度创新的导向作用

  创新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无形资本的发展为这种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无形资本理论为这种创新指明了方向。从前面的分析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提高企业开发和运用无形资本的能力,应该成为企业制度创新的一个基本目标。拥有世界第一品牌的可口可乐公司,其可口可乐品牌和配方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本,而且还在继续为可口可乐公司创造着丰厚的利润。比尔·盖茨创造的微软神话更为我们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无形资本创造价值的能力是有形资本无法比拟的,知识经济时代将是无形资本的时代,无形资本将把企业带进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为国有无形资本的有效开发和经营提供了操作平台

  1、制约国有企业无形资本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无形资本意识淡漠、认识落后,是导致无形资本理论和实践低水平的主观原因。认识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第一,无形资本存在意识淡漠。由于无形资本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不易被人的感官感觉和把握,而且企业对无形资本的管理和运营也不太熟悉,这些往往使企业忽视无形资本的存在,甚至对其流失也视而不见。第二,无形资本的生产要素意识淡漠。在传统的观念里,企业的生产要素仅包括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如土地和有形资本,而忽视了无形资本,更不能认识到无形资本是生产函数的内生变量,在企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对无形资本的功能认识还不到位。虽然企业对技术开发、品 牌培育等的重要性的认识已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大多数企业还认为,技术开发和广告等的投入是企业的费用而不是投资,说明企业对无形资本的认识还有差距。

  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组织结构人才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中的不合理因素的存在,都在影响着无形资本的形成和发展。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强化了这种不利影响,使无形资本的形成和发展面临重重障碍。

  第一,国有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普遍仍带有明显的“生产型”特征,还没有质的改变,势必会限制企业无形资本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收入分配中的平均化倾向,使从事无形资本开发和经营的企业人力资本,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结果导致人力资本供给的严重短缺。

  第三,国有企业人才的流动和使用,仍带有明显的行政化色彩,离“市场化”的距离还很远。在人力资本的选用和开发上,用行政手段是代替市场选择的做法是低效率的。

  第四,我国《公司法》中规定,股份公司以无形资本方式的出资,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20%,否则工商部门将不予注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无形资本的核算范围、入帐价值的确认方法以及费用摊销方法等,导致无形资本帐内无价或帐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类似这样的制度安排,无疑是企业无形资本形成和发展的障碍。

  第五,对国有无形资本监管不力。国有企业在与外商合资过程中,以及在兼并等资产重组过程中,存在不计算或低估国有无形资本价值的情况;国有企业的技术诀窍流失、专利技术被侵权商业秘密泄露、名牌商标被假冒等现象的大量存在,造成国有无形资本大量流失。第六,国有企业无形资本的投资水平不高。一方面是不舍得投资,不敢冒风险。一方面是投资效率不高。比如,前几年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之争,中标企业花费的巨额广告费用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投资行为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和投机性,没有和企业有形资本的生产经营很好地结合,巨额投资开发出的是 “泡沫”无形资本。

  2、通过企业制度创新为国有无形资本的有效开发和经营提供操作平台

  首先,要改革无形资本产权制度。明确产权主体、明晰权责边界,保证产权的可交易性是实现无形资本优化配置和使用的一般条件;反映无形资本特点,保证无形资本的安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特殊条件。国有企业中建立的“法人财产制度”,为明晰国有资本的产权找到了有效的办法。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要逐步取消对包括无形资本在内的国有资本进入资本市场的限制,改善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具体来说:

  1)、除了与企业无法分离的无形资本(如商誉)和企业无法完全控制的无形资本(如供销网络),应允许可交易的无形资本进入资本市场

  2)、对于产权可以自然人化的无形资本(如专利技术、专有技术),不应片面强调其国有化或法人化,应鼓励国有企业的无形资本的结构中存在自然人产权,并赋予其与国有产权法人产权平等的权利,这样可以鼓励技术创新,同时可以避免非自然人产权带来的交易费用,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应在法律的层次上明确国有企业在国有无形资本的安全和保值增值上的责任。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解决国有企业中存在的无形资本产权模糊、产权主体错位和产权结构单一化的问题,将会改变国有企业中无形资本开发无动力、经营无活力、负责无能力的状况。

  其次,要建立企业人力资本制度。如果说有形资本的积累主要依赖于大自然的恩赐的话,那么无形资本的发展壮大则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就是企业中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家和技术人员,他们虽然是人,但是他们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却具有资本的功能。建立人力资本制度就是要承认他们的资本所有者地位,他们进入企业就是以人力资本对企业投资,虽然他们没有投入货币资本,但是应该拥有产权。相应的,他们的收益应该是投资收益,而不是工资。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企业的股份构成中设立人力资本股,其产权属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本,并适当限制其转让或上市交易,以此作为企业人才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的基础。湖南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在企业中建立人力资本股制度的代表,袁隆平院士拥有该公司的250万股份,占公司股本的5%,这250万股就是袁隆平院士人力资本投资,体现的是他所拥有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袁隆平”品牌的价值。我们认为,这种人力资本股制度比经营者年薪制更科学、更规范、更到位,因为它把分配制度完全纳入到股份制度中去了。

  同时,要建立人力资本投资制度,包括人力资本的引入制度和开发制度。就引入制度而言,一,国有企业应打破地区和部门的条条框框,打破户籍甚至国籍的限制,依托人才市场而不拘一格引入人力资本。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最大股东,当然有权力选择企业的经营者,但选择的对象应该是市场中形成的企业家,而不应该是政府的行政人员;二,以人力资本股制度的建立为龙头,确立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和权利,创造吸引人力资本的企业制度环境;三,为人力资本充分发挥其功能创造宽松的环境和广阔的舞台;四,与引入制度相配合,建立相应有退出制度,保证人力资本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就开发制度而言,企业对人力资本开发要舍得投资,同时要建立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回避制度。企业要清醒地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意味着要企业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而得到的将是长远的利益。企业可以依托院校培训和市场实践为企业开发人力资本,并把人力资本的引入和开发结合起来。

  第三,要加强企业的无形资本开发组织和经营组织。企业无形资本的开发组织和经营组织,好比是企业的“两翼”,缺少任何一个会失衡,只有“两翼”丰满,富有力量,协调一致,企业才能展翅高飞。就技术开发而言,第一种模式是设立企业的研究所或研究院。其优点是技术的可转化性强、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第二种模式是与国内的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进行联合,把技术开发交给他们去做,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精简机构,转移开发风险,缺点是开发周期长,技术的适用性差。第三种模式是完全通过技术市场购买企业所需技术。引进的技术不可能是最好的技术,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中,我们提倡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是从长期来看,我们还是要立足于自己开发,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以避免在技术上受制于人。从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考虑,我们主张企业设立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这样既有利于企业形成技术优势,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同时,又有利于提高技术的转化率。从宏观上讲,国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和人才上的优势,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保证。

  就企业营销用无形资本(如品牌、商誉、供销网络等)的开发和经营而言,应该是企业的整体行为,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单独完成的,但应配备具备创新能力的专门人员负责。由于这些无形资本一般存在于企业同其他市场主体的关系中,所以协调企业同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他们的基本职责。加强企业的开发组织和营销组织,并不是否认生产组织的重要性,而是我们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制造加工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同企业之间不会有太大差异,因生产水平上的差异而形成企业在竞争中绝对优势的情况,不具有普遍意义而已。

  第四,要调整无形资本的管理制度和经营制度。无形资本的管理是无形资本经营的基础,主要涉及无形资本的价值管理和安全管理。就价值管理而言,无形资本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而且价值量难以准确计量,给无形资本的价值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价值评估和财务核算是无形资本价值管理的基本工作,其具体制度应以企业无形资本的完整、合理和及时地计量为原则。现行的无形资本核算制度和注册制度应予以调整,解除其对企业进行无形资本价值管理和引入无形资本投资的影响和限制。同时,应特别注意对无形资本的效益进行监控,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设立反映无形资本效益的指标体系,并把其纳入企业的效益指标体系中去,这是企业配置和使用无形资本的依据。无形资本的安全管理完全不同于有形资本的安全管理。有形资本的安全管理主要是防盗、防火等,是防止有形事故的发生,而无形资本的安全管理主要是防侵权、防损害、防泄密等,其难度更大,对人才、制度的要求更高,对法律的依赖性更强。

  无形资本经营是发挥其增值功能的关键。在国有无形资本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的前提下,通过转让、租赁、特许经营等方式,充分发挥无形资本可以被多个主体同时使用的特点,实现无形资本本身的价值和价值增值。充分认识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之间相互促动的关系和无形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用企业无形资本带动有形资本的生产和经营,实现企业资本的迅速增值。以无形资本为纽带,进行企业间的兼并联合,迅速扩张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

无形资本如何扩张

  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已经是第三次。这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与三次产业革命的发展密不可分。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这些革命中获得了不断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带来的是资本的积累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本自身的增殖属性又必然要求突破一切地域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张和增殖,以获取更大的利润。所以,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扩张。每一次资本扩张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目前的经济全球化也不例外。

一、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和实质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出的定义,“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这仅仅是对现象的描述,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它的实质。

  从其发源和形成来看,所谓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资本的全球化,是资本在全球的扩张。从世界历史的直接表现来说,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拼命开拓世界市场、扩大世界贸易。这主要是由资本的内在本性决定的。“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51为了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资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就是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减到最低程度。资本越发展……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 52近代以来出现的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资本的全球化,也就是资本的世界性扩张。尽管全球化的发展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也各有不同,但这种全球化的实质并未发生什么改变。当代全球化基本上仍是按着资本的内在逻辑进行着。

  资本的生命力在于追求利润,正因为如此,它要求商品和货币关系的无限扩大化和深化,从而使自己成为一种无限制的社会力量。正如法国学者吕西安·塞夫所分析的那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世界性的。这种“世界性”具有外延和内涵两个层面。外延的“世界性”表明资本要冲破任何边界,建立世界市场和各民族的相互关系;内涵的“世界性”表明资本追求最高的利润率,无限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对立统一的发展过程,是资本内在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的本性是无限制地攫取最大利润,为此,它必然要打破以往行会制度的限制和地方上的限制,使整个世界和所有生产方式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这种统治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民族社会内部,资本把任何劳动都变为雇佣劳动,并打破生产和交换上的一切行会限制和地方限制;另一方面,在国外,资本通过国际竞争来强行传播自己的生产方式,使世界上所有的生产方式都服从自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资本的本性可以说发挥得淋漓尽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虽然资本逃避动乱和纷争,它的本性是胆怯的。这是真的,但还不是全部真理。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了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资本事实上就是这样开创世界市场,进行全球扩张的。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初次繁荣的历史前提,乃是同外国各民族的交往。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又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结果,“对外贸易的扩大,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年时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53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有在世界市场中才能真正存在和发展。

  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产生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资本的扩张本性。资本是产生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只有靠不断地占有剩余价值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资本天生所具有的对剩余劳动的追求本性,使资本不断处于扩张状态,从而使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和流通也不断处于扩大的运动之中。“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其条件是创造一个不断扩大的流通范围,不管是直接扩大这个范围,还是在这个范围内把更多的地点创造为生产地点。”54随着资本的发展,国内市场变得越来越小,以致成为资本发展的障碍。要实现剩余价值,资本家必然要突破国内市场走向世界市场。因此,马克思指出:“资本一方面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的趋势,同样,它也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交换地点的补充趋势;……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推广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或与资本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55

  资本虽然最初是从商品流通领域起步向世界发展的,但随着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的渗透和影响,必然会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生产国际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促使各种经济因素日益向国际化发展,并使各国经济连为一个整体,形成世界市场总体。在这里,“生产以及它的每一个要素都表现为总体”,56而且“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57

  通过马克思的这些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来,资本的扩张本性导致它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世界市场既是资本扩张的结果,也是资本存在的前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随着资本的扩张也在世界市场中不断扩大,成为世界性的生产方式。这实际上是经济全球化最本质的内容。马克思虽然没有用“全球化”这个概念来形容这一切,但是正如美国学者约翰.卡西迪所说:“‘全球化’是20世纪末每一个人都在谈论的时髦语词,但150年前马克思就预见到它的许多后果。”58 日本学者伊藤诚也非常明确地指出,《共产党宣言》中预见到资本主义通过世界市场的扩大和深化,带来了生产、消费和文明的相互依存和世界化,在当今资本主义全球化经营中令人再次想起这一预见适用于现代。所以说,对于全球化这种现象,马克思早在150年前就已经预见到了它的许多后果,即使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也不得不由衷地佩服马克思超前的预见性。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的论述,实际上都是关于全球化的内容。在马克思的经济写作逻辑中,资本的世界性扩张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也是其自身存在的一种必然前提。因此,用马克思的观点来看全球化,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的实质是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扩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与资本扩张的新特点

  历史上三次产业革命与资本扩张的特点,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每一次经济全球化与每一次产业革命实际上都是一次资本扩张,每一次资本扩张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时代特点不一样,所以,每次资本扩张的特点也不一样。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三次资本扩张,历史上同样的资本扩张已经有两次。第一次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次是以蒸汽机为动力、以纺织业为中心的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大发展,大量廉价的、过剩的工业产品打破一切国家的樊篱,涌向世界。第二次是在19世纪末叶,当时发生的以电力的发明和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兴起,把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化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把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也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上两次资本扩张,都是以传统的有形资本为主要力量,精明的资本家还没有注意到无形资本的威力,所以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等有形资本成为主要的扩张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电子计算机、激光、生物技术等先进科技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不论其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出前两次,在它的推动和影响下,经济全球化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资本又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它的第三次扩张,而这一次扩张与以往的扩张不同,它不是以有形资本为主,而是充分依靠无形资本进行扩张。无形资本是这次资本扩张的急先锋,紧密配合有形资本进入世界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使资本冲破了本国的局限,在更大范围里为资本家创造利润。无形资本在这次资本扩张中充分发挥了这种新型资本的威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充分认识到无形资本的重要作用,按照自我利益扩张的要求,极力营造统一的世界游戏规则,从20世纪中叶开始,联合出台了一系列世界性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尤其是1994年签订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的诞生,为发达国家推动对无形资本的保护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国际法参考依据。也为建立世界范围内统一的无形资本保护规则,做出了贡献。在这次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无形资本可以说是资本扩张的主导力量,是资本扩张的急先锋,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世界性的知识产权制度逐渐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统一的世界性知识产权制度逐渐得到完善,并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签订的知识产权协议越来越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员国不断增多,如截至1997年6月《巴黎公约》成员国数量达到142个,《伯尔尼公约》成员国达到125个;其次是新的知识产权法不断出台,世界性的知识产权法体系越来越完善,从20世纪中叶开始,出台了一系列世界性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如《世界版权公约》(1952年)、《为商标注册目的而使用的商品与服务国际分类的尼斯协定》(1957年)、《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1958年)、《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组织的国际公约》(1961年)、《建立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洛加诺协定》(1968年)、《专利合作条约》(1970年)、《国际专利分类斯特拉斯堡协定》(1971年)、《建立商标图形要素国际分类维也纳协定》(1973年)、《播送由人造卫星传播载有节目信号布鲁塞尔公约》(1974年)、《避免对版权提成费重复征税马德里多边公约》(1979年)等,丰富和完善了对无形资本进行保护的法律体系。为了更好的保护无形资本,1967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签订了一个公约,成立了世界知识产权局,专门负责协调和保护国际范围内的知识产权问题。尤其是1994年签订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的诞生,为建立世界范围内统一的无形资本保护规则,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使无形资本的保护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无形资本的数量急遽膨胀,与有形资本相比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在企业利润形成来源中无形资本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仅从专利制度上看,目前世界上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较为完善的专利保护制度,每年公布约30万项新发明。一些公司专利申请数量惊人,某些公司每年申请的专利有的达数万件之多。这些公司对于无形资本研究和开发的投资都非常大,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某些大公司的无形资本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有形资本,其比例已经达到了2-3:1。

  3、无形资本输入国对无形资本的输入进行了有效保护,并因此而获得相应的对等利益。无形资本输入国迫于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协议国的压力和世界性知识产权协议的约束,通过立法,对输入的无形资本进行了良好的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无形资本的扩张。无形资本输入国同时有可能也是某些无形资本的输出国,由于本国对无形资本进行了良好的保护,本国也可以要求其他国家对自己的无形资本进行相同水平的保护。因此,无形资本输入国对无形资本保护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良好有效的保护,促进了无形资本的进一步扩张。

  由此可见,第三次产业革命后,经济全球化和资本扩张达到新的高峰。这次资本扩张与前两次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扩张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在这次资本扩张中,无形资本成为扩张的主导力量,在资本扩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先导作用。

三、无形资本扩张的主要方式

  无形资本包括: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特许经营权和版权等,为了更形象地了解无形资本的扩张方式和途径,从无形资本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无形资本的扩张方式也是有必要的。结合具体的不同的无形资本,其扩张的方式也会不同,总体来说会存在以下几种方式:

  1、通过收取专利费的形式,间接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获取垄断利润;或者通过收取专利费,增加发展中国家厂商的生产成本,降低其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发达国家自身市场份额。如2002年3月28日日经BP社报道的中国DVD厂商和6C之间的专利风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日立东芝松下三菱JVC美国时代华纳等六家管理DVD专利的厂家,对约100家中国DVD厂商发出通牒要求交纳专利费。继6C之后,由飞利浦索尼先锋组成的3C联盟也向中国厂商提出了收取专利收费的要求。最后中国DVD生产厂家不得不妥协,向6C和3C支付数量可观的专利费,目前已经支付30亿元人民币,今后还将陆续赔付200亿元人民币之多。缴纳专利费之后的中国DVD产品在国内和国外市场都普遍涨价,降低了市场竞争能力,价格低廉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而且,通过收取专利费,6C和3C兵不血刃的间接控制和占领了中国DVD市场。

  2、收取特许经营费,获取垄断利润,并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实现低成本扩张,扩大有形资本经营规模,增加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和市场份额。如作为快餐业巨头的麦当劳,在全球有3万多家连锁店,其中有1.7万家设在美国本土以外的国家,而且大部分是在发展中国家。麦当劳最近几年来一直积极推行在全球范围内通过特许经营扩张分店的措施,扩大市场占有率。在此经营理念推动下,麦当劳如今已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开设了连锁店,平均17个小时就有一家新店诞生。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已经成为麦当劳利润来源的一个主要支撑点。目前,麦当劳在中国70个城市已经拥有500多家快餐连锁店。中国日益成为其迅速扩张的基地,成为其最有利可图的市场。70

  3、垄断核心专利、专有技术,利用发展中国家无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弱点,输出有形产品,获取垄断利润。如计算机芯片,属于核心技术,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全掌握该技术的工艺水平,不得不大量从英特尔等公司进口计算机芯片,英特尔也因此而大发横财。在中国市场,英特尔公司卖给中国的台式电脑和个人便携式电脑的芯片每个大约是1500元,而其成本仅120元左右,利润率达到1216.2%。这个家喻户晓的世界芯片巨头垄断着目前世界上90%的高性能通用CPU市场,市场份额大的惊人。71

  4、直接投资建厂,吞并或削弱发展中国家同类品牌产品,推广自身品牌产品,实现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的同时扩张。如1994年联合利华提出与上海牙膏厂合资建厂,联合利华以1800万美元现金入股,取得控股权,上海牙膏厂仅占40%的股份。联合利华的品牌是“洁诺”,上海牙膏厂是“中华”和“美加净”。这两个品牌是当时上海牙膏厂的主力,英方把这两个品牌进入合资公司作为合资的前提。但是联合利华在合资公司成立以后不久对“美加净”采取了一项被人们认为是致命的措施:把美加净的价格从4.5元压到了3元一支,并且从1997年开始,联合利华停止在各种媒体上投放美加净的广告。美加净是中高档品牌,降价使它低档化了,部分消费者肯定流失,而且大多数从美加净游离出来的顾客成了洁诺的用户,这正是联合利华所需要的。在1994年双方合资之初,美加净牙膏在中国可以算得上是威名赫赫,年销量6000万支,出口量全国第一,但到2001年,年销量却只有2000万支,而且市场地位还在下降。72这是发展中国家品牌在合资过程中遭受外资企业暗算的典型案例之一。

  5、控制版权,通过收取版税或者独家出版发行而在文化产业领域获取垄断利润。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扩张过程中,文化输出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它们不只满足于向发展中国家灌输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而且也力图从文化产业的输出过程中获利。发展中国家出版发行西方国家的书籍、音像制品等,都要交付一定的版税,然后才能进行;对于一些市场前景较好的文化产品,发达国家则倾向于自己垄断出版发行,从而获得更高的垄断利润。

  6、控制核心源代码,向发展中国家高价出售计算机软件,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据行业专家称,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在印度占据着电脑用户的统治地位,印度计算机用户必须为此支付高额费用,购买一套微软个人电脑Windows软件包大约需要150美元,合人民币1200多元,占计算机整机购买成本的将近三分之一。73据日经BP社2002年11月27日报道,美国微软的结算报告显示,该公司的主力产品即Windows的利润率高达85%之多!目前发展中国家,除了印度软件业发展较快以外,其它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即使如此,印度消费者也不得不从国外花高价钱进口大量软件,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就是其中一例。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无形资本"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