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9个条目

教育成本控制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教育成本控制[1]

  教育成本控制是指教育管理者对教育过程中的资源耗费过程进行规划、调节,使教育成本按预期方向发展的过程。

教育成本控制的目的[1]

  (1)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2)成本不变,提高效益;

  (3)效益不变,降低成本;

  (4)小幅度提高成本,大幅度提高效益;

  (5)小幅度降低效益,大幅度降低成本等。

教育成本控制的途径[1]

  (一)人员经费控制

  1.精简机构、压缩编制

  2.推行全员聘任制

  3.改革工资分配制度

  (二)物质资源控制

  1.建立起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体制

  2.实现教学设施的多功能化

  (三)学校规模控制

  (四)制度控制

  1.继续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2.继续改革教育管理体制

  3.重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教育成本控制的方法[2]

  (一)预算控制的方法

  1.实行综合预算。综合预算各类收入,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门面房经营收入和其它收入;综合预算各类支出,按个人、公用、事业发展的顺序,结合预算总收入核定各类预算支出数。

  2.按零基预算原则细编。各类支出取消“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重新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

  3.编制部门预算。将预算总支出分解到各个部门预算中,按部门进行控制

  4.硬化预算约束。预算确定经教代会批准后,不准随意调整和零星追加。

  5.明确预算运作程序。实行标准预算周期管理。标准预算管理的周期由预算编制(上年3月至12月)、预算执行(当年1月至12月)、财务决算(次年1月至6月)三个阶段构成。

  (二)标准成本控制的方法

  标准成本法着重于“差额”管理,其程序是事先制定“标准成本”,然后将“标准成本”分配至各责任部门,再对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进行分析,最后找出“差额”异常变动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标准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是:

  1.成本中心的制定。成本中心是成本费用发生、归集和管理的基本单元。标准成本的首要问题便是制定成本中心,以衡量其绩效,分清各部门的责任。成本中心有三个特点:一是要确定责任区域;二是要在一定主管控制下;三是它为最小成本责任中心。

  2.成本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成本标准是针对特定物资在各成本中心而制定的,它分为消耗标准和价格标准

  3.成本差异的揭示与分析。建立差异处理系统,揭示消耗差异和价格差异。差异揭示出来后,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标准不够准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实际操作和管理产生的。对于不够准确的要加以修订,对于由于操作管理产生的要进行具体分析。

  4.成本差异的处理。一是对差异进行归集,各相关财务人员按明细成本科目归集各成本中心的差异发生额;二是对差异进行分配。

  标准成本控制对各种资源消耗和费用的发生开支规定了数量界限,具有事前控制的功能;在发生过程中,按标准成本控制支出,能及时地揭示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有利于随时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并进行因素分析,采取措施改进工作,具有成本的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功能。标准成本控制以其先进性和可行性作为编制预算的基准,可以保证预算的编制更为科学和可行,更能发挥预算对办学成本的管理控制功能。

  (三)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1.全面控制从过程、内容、方式和预算上可分为:

  (1)全过程控制:从招生开始,然后组织教学,直到学生就业分配的整个办学过程发生的成本所实施的控制即全过程控制。

  (2)全方位控制:对项目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所实施的控制即全方位控制。

  (3)全员控制:使各个部门所有人员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人人肩负成本责任,人人参与成本控制,为此所实施的控制即全员控制。

  (4)全预算控制:是以全面预算为手段对学校财务收支现金流量所进行的控制。全面预算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建立预算体系;编制和审定预算;下达预算指标;授权预算执行;监督预算执行;考核预算业绩。

  2.重点控制:对一些具有日常性和随机性、资金额度大、可控条件多的项目可实行重点拉制。

  一方面,通过编制年度预算,对全校各项开支进行全面控制;另一方面,财务成本核算人员侧重对实习费用、水电费用、维修费用、车辆费用实施重点控制。由于这些项目的发生具有日常性和随机性,且资金额度大,可控条件多,故进行重点控制。

  (四)静态控制与动态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静态控制是根据前三年的执行情况,通过预期测算,取其平均值,作为静态指标。在实施过程中,着重以动态来考核,查其受控因素及实施过程中的转换环节,找出可控条件,进行改进。用动态的发生来检验静态的指标,回归反馈静态指标,经过对比,实施静态控制与动态控制相结合。

  动态控制体现在许多先进管理模式(如CIMS、MBPII、ERP)中,它把一个孤立的、静止的活动按照事物运动规律和其自身发展逻辑联结起来,把事物间的联系作为事物运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现代经营管理的需要,为许多先进管理模式所采用。

  (五)定性控制与定纽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控制主要是把教育成本与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相结合进行的定性考评

  定量控制主要是对生均人员费用的开支、生均公用费用的开支、生均设备利用率就业率进行考核。

  通过定性控制与定量控制相结合,从而达到在降低教育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人才的培养效果。

  定量控制与定性控制是经济学上主流的研究方法,也应是会计学上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而且定量控制与定性控制这两种相辅相成的方法,越来越出现融合的态势。定性控制主要依靠管理者知识和经验,对一些难以用定量控制的现象进行判断从而加以控制;而定量控制则主要依靠大量的数据进行判断从而加以控制。定量控制和定性控制相互联系,定量控制是定性控制的基础和前提,定性控制应建立在定量控制的基础土才能对事物进行完整的控制。

  会计的定量控制并不意味着对定性控制的否定,更不意味着会计控制要全部数学化。近年来国内外的有些学者将定量控制与定性控制人为割裂开来,错误地认为只有定量控制才是科学的方法,对定性控制方法持有疑问,进而采取排斥的态度,这种偏见对会计研究极为有害,不利于会计研究的全面开展及提高。

  (六)责权利相结合控制的方法

  划分和确立成本责任中心,采取责任成本管理。按照分权和层次管理的原则,明晰责任,并建立相应的分析、考核制度,确保责任成本控制有效、持久地贯彻实施。分层控制,指标分解,责任到人,效益挂钩,奖惩兑现,实行责权利相结合。

  在建立责任约束的过程中,要明确责任,依据责任确定权力和利益,利用激励机制引导职工实现责任,避免恶性制约,促进良性制约。要使成本责任得以落实,责任人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限内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和开支多少,以行使对责任成本的实质控制。为了有效评价各管理层的工作业绩,需要对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考核、按照“谁负责,谁承担责任”的原则来考核,其考核的依据就是各管理层的责任成本。但在对管理人员进行业绩评价时,不能依据成本总额,而应依其所能控制的成本来进行。因为只有依据各自能控制的成本进行的评价才是恰当的,所以,责任成本的核心是可控成本。由于理顺了关系,明确界定了各白的职责和权限,可以消除推诿扯皮和拖延的现象,减少大量协调的工作,能够起到减员增效的作用。责权利的统一,为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益和质量。

  总之,教育成本的控制方法有多种,对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要看到它们各自的合理性,这有利于我们探索和应用更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法。方法的先进性是相对的,不同的方法之间又是相通的,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第九章 教育成本.教育经济学.河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2. 孟祥春.浅谈教育成本控制的方法[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Tracy,Lin,刘维燎,LuyinT.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教育成本控制"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