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责任成本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责任成本管理(Responsibility Cost Management)

目录

责任成本管理的概述

  责任成本作为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管理层的重视,而责任成本的管理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先进管理方法。因此,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做好责任成本管理工作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责任成本管理是西方责任会计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可以说是我们吸取西方责任会计的有益经验,结合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嫁接出来的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推行责任成本管理,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成本,明确成本与责任挂钩的形式,完善成本考核与收入分配的方法,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会大大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通过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可以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素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什么是责任成本管理

  就是将直接发生成本和费用的各生产单位和业务部门,划分成若干个责任中心,然后根据各中心的责任范围,依据统一的编制办法编制各中心的责任预算,并采取合同的形式逐级进行承包的管理方法。

  浅层次看,项目的责任成本管理是依据各项规定和格式把完成这个项目的软硬要素通过反复优化固定下来,进而计算出完成这个项目的最低的总成本,并以此做为总目标再进行目标的分解、责任的划分和奖惩的约定,最终实现两个确保。一是要确保项目整个活动过程的费用要控制再这个总成本范围之内,并通过责任的锁定实现责任利润。二是确保总收入与总支出之差足额上交企业,企业再根据事先约定按一定的比例还返项目,项目按贡献分配给各责任人。责任成本管理就是围绕这样一个工作思路的活动过程。

  衡量一个项目责任成本好坏的标准是企业实实在在的收益率收益相对应的责任者个人回报。责任成本管理就是要提高项目的收益率,本质是开源与节流的集成,控制成本支出是责任成本管理,放大收入同样是责任成本管理。

责任成本管理体系

  责任成本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环节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商品使用价值商品价值结合的管理,是经济和技术结合的管理。它既与企业财务管理密切结合,又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且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对指导责任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规范责任成本管理行为,突出责任成本管理的工作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构建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必须从我们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必须遵循责任成本管理的基本操作规程。总结近年来企业在责任成本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目前中铁十二局集团公司责任成本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编制、审批施工组织方案;清查审核工程数量,调查、确定内部价格;划分责任中心确定责任范围;编制责任预算;签订责任合同;进行责任控制;验收工作量,归集成本费用;进行责任成本核算、准确计算盈亏;考核评价责任成果、兑现经济利益。

责任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比较

  1.传统成本管理重在管“事”,责任成本管理重在管“人”,重视对人的激励和引导,通过正确引导,使他们朝着有利于完成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通过对责权利严格划分,层层签订责任成本合同,把工程项目的每一项支出与职工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促使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新工艺、新方法,增效减耗,增加个人收益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 传统成本管理办法偏向于主观判断,责任成本管理依据科学合理的测算和分析,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如铁路施工企业,实行责任成本管理进行了三个层次的科学计算。首先,工程中标后采用“倒推法”确定目标成本,即中标价-上级管理费-税金-目标利润=目标成本。公司领导先确定目标成本,才能对整个项目的利润目标和责任成本控制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搞好责任成本管理的基础。其次,采用“顺推法”确定责任成本,通过对施工项目的实际考察,结合工、料、机等各项费用的市场价格,参照已定的目标成本,根据市场平均先进水平的原则制定出“蹦一蹦就能够得着”的项目责任预算,并将其层层分解到各责任控制中心,成为落实到各部门、各班组、各人头的责任成本。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条件有所变化,则相应的责任预算和责任成本也应作合理的调整,以保证其有效性。最后,定期对各责任中心的实际成本与责任成本进行比较,对节超严格实行奖罚,并且还要做出细致的数据分析,这样才能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3.责任成本管理改变了旧的管理模式,更新了管理观念。要求对工程项目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责任指标细化量化,保证了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责任成本管理打破了沉寂多年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真正激发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施工手段和施工工艺的改进,对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具有积极意义,是促进国有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有效措施。

实施责任成本管理的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建立责任成本管理办法是按照总体性原则、可控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来实施的。

(一)总体性原则

  实施责任成本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生产经营各环节,经营管理各层次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经济责任, 出色地完成责任单位的各项工作任务,从而保证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圆满实现。为了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事业部分解、制定责任成本管理范围时,充分考虑有关责任单位的综合性和客观性,通过各级、各类责任者的行为达成预定的企业总体目标。另一方面,科学地分解事业部总体目标,明确规定了各部门所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使有关责任者了解他们在实现事业部总体目标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以便实现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二)可控性原则

  责任成本管理的重要特征是将责任成本、费用与责任有机的结合。显然,为了使这一内部管理制度得到正确贯彻,务必要求最大限度地消除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着力突出它们各自的相对独立性,尽量排除模糊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发生。因此在责任成本管理过程中必须使每个部门和责任者都具有明确的权、责范围。要给责任部门和责任者能独立自主地行使权力、履行责任而提供必要条件,以使他们能在自行 调节和控制的情况下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如我们在某产品中对专用费的划分。专用费是专为生产某一产品所发生的或归集到产品的特定费用,它包括专用工装费、设计费用、船台费、吊运费等多项费用。例船台费是由船台及船台专用设备的折旧费、维修费、动力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船台专用吊车费和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等组成。从局部来看即此项费用用于船台车间,但由于其费用发生的多少由船台占用时间、生产进度决定,对于船台车间而言属于不可控成本,而从事业部全局来看此项费用是工厂考核项目由财务部严格审核;故对事业 而言属于可控成本。所以,对于责任单位的划分必须遵循可控性原则,进行合理划分。

(三)及时性原则

  科学的责任成本管理,必定具有迅速传递成本、费用信息,及时完成信息反馈的功能。借助于有关成本、费用的传递与反馈。使企业内部各部门既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现有工作成绩,把握生产进程,又可以迅速针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制订改进办法和矫正措施,否则必会影响既定目标利润的顺利实现。在对吊运费、焊材消耗量的责任成本考核指标管理过程中,吊运费控制责任单位派管理人员定期对吊运设备、车辆使用记录进行统计,并针对各单船吊运费记录进行分析,防止大车小用及不合理使用吊运设备,使各单船吊运费控制在计划指标内。焊材管理责任单位的管理人员每天定时查看各施工单位焊材消耗量,并对各施工单位的焊材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及时调整焊材库焊材型号以供各施工单位之需,避免了焊材积压及浪费的现象发生。为共同实现事业部的总体目标做出了及时性信息反馈的工作。

实施责任成本管理的基本程序

  管理制度的建立是要激发、挖掘企业的生产潜力,刺激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实施过程中成本管理人员按照一定的管理程序执行。

  1.划分责任单位。责任单位是企业内部独立存在的,可以在一定的权责范围内自行控制成本发生,收益实现和资金使用的组织单位,实旄责任成本管理.首先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和行政管理体制的特定需要,在组织上确定对所辖生产经营活动承担完全经济责任的责任层次,明确划分若干责任单位。一般情况是根据该责任单位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具有独立的地位,能独立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该责任单位拥有一定的管理和决策权力;该责任单位确有能力独立完成上级所赋予的各项业务经营任务,且有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

  2.规定权责范围。在事业部内部,被划定为成本责任中心的部门和单位,都应有其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为了切实维护各该责任单位的特定经济利益,必须明确规定它们各自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和各自所必然拥有的经济权力。假如不这样,责任单位就难以充分发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真正落实经济责任和切实行使控制职能。必造成权、责、利三者相脱离。故在某产品责任成本管理合同中明确表述了各责任单位的权责范围,以保障事业部的各项生产活动沿着既定目标卓有成效的进行。

  3.确定责任目标。责任目标是有关责任单位在其权责范围内,预定应当完成的生产经营任务,是企业未来一定期间经营总目标的分解与具体化。责任成本目标必然按照层层分解、落实的原则为每一责任单位确定相应的责任目标,分配一定的责任成本指标,以使各责任成本单位了解它们在实现企业总体目标上所应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

  4.建立数据系统。为把成本、费用数值同经济责任紧密联结起来,力求实现经济责任的制度化和数量化,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记录、计算、考核、评价责任目标(责任预算)执行情况的数据与指标体系。只有建立健全了科学的数据系统,才能有效地实施过程跟踪与控制,及时了解各责任单位生产活动的真实情况,从而为评价、考核各责任成本中心的工作业绩提供可靠依据, 为实现成.本数值同经济责任的有机结合创造条件。

  5.考评工作绩效。为了保证责任成本管理制度的正确贯彻和实施,必须在计量、分析有关责任单位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对它们的工作成绩和经营效果进行严格的考核和恰当的评价。只有通过工作绩效的考评,才能充分肯定各该责任单位的成绩,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订修正措施,强化成本控制,促进各责任单位做好各项经营管理工作。

  6.编制责任成本报告责任成本报告即责任成本绩效报告,是有关责任单位在一定期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集中反映,也是各责任单位预定责任(责任预算)执行过程、执行结果的概括说明。通过编制责任成本报告,可以根据责任单位的特点和其他条件,按照实现企业总体目标的要求,相应调节和控制自身权责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在成本管理过程中,还必须加强责任成本日常管理工作,深化成本管理过程控制,积累丰富的责任成本数据资料,为后继产品的预算工作打好基础,不断完善日常管理工作,为事业部总体目标的实现作贡献。

实施责任成本管理的主要对策

1.抓住责任与成本这一主要矛盾

  建立责任成本的模式,并进一步细化成本核算,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推陈出新,制定出单位的责任成本操作规程。按照“总量控制”, 目标分解、分层落实、责任明确,执行层、作业层不承担风险,执行层和作业层必须承担管理和技术责任,按照合理和节约的原则建立与完善企业责任成本管理体系。责任成本的预算分解,要结合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特点,体现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结构、投入产出的原则,通过横向和纵向分解,建立以价值指标为主线,以数量指标、效率指标、质量指标为支线,纵横连锁的成本指标体系。按照谁决策谁承担成本责任,谁对成本有控制能力,谁承担成本责任的原则,确定成本责任者,落实成本责任

  例如,在产品开发阶段,就需要十分注重成本问题,因为产品开发设计的指导思想一经确定,就基本决定了产品结构、技术性能、选用材料和制造手段。国内外的大量资料表明,控制“设计成本” 的节约影响成本降低15%左右,而控制“后天成本” 的节约只能影响成本降低约3%左右。因此,企业进行产品开发,应更多考虑技术与市场的结合,立足于物美价廉,而这种责任只能由开发者、决策层负责。第一, 责任成本的确定,根据以上原则,编制成本预算,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采用顺推法或倒推法来确定。第二,责任成本的横向分解,按其构成要素,根据各责任中心的工作职责,按照费用性质和控制重点确定。对于综合性的成本费用管理,最适合采用“零基预算” 管理,即对每一项费用的发生,都重新进行“成本——效益” 分析,各责任中心综合性费用编制自身责任费用预算,责任费用预算可由上级测定,对产品成本,上级可根据先进合理的定额,测定标准成本,编制责任成本预算。第三、责任成本的纵向分解,要按照隶属关系,即厂部——车间——班组——个人的层次,逐级分解,依据成本可控制原则,将单位的责任成本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职能部门和每一个职工,各责任中心对本级和下级的支出费用负总责,并直接包到厂部。

2.注重强化重点管理环节

  (1)净化采购渠道,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关键是降低占成本80%以上的材料成本。材料成本的控制,一是要加强设计成本的管理(如前所述)。二是要加强采购成本和消耗管理。如果在采购成本上松一松,就会使工厂遭受很大损失,紧一紧,全年就可大量降低成本。采购行为所带来的效益,是几倍生产劳动量所换不来的。以工厂百万元产值所含生产消耗材料和工资的实际成本为例:采购成本和工资都降低1%,分别增加利润8万元和1万元,如果采购成本和工资都增加1%,那么就分别减少利润8万元和1万元。同时还应看到,降低材料成本是不以减少职工切身利益为前提的,也就是说降低材料成本的内在潜力远远要优于工资成本降低的潜力。所以,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强化材料成本的管理,要进一步改变订货方式,比货压价,减少中间环节,在材料消耗管理上,变更材料定额为控制定额,要不断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材料的损失浪费。三是研究如何提高材料及配件自给率问题,举例:某工厂外购配件占物资消耗50%,全厂按年产某项产品280台计算,年平均耗用外购配件2400万元。如果配件自给率提高10%,可消化固定费用60万元,如果自给率提高20%,可以消化固定费用120万元。可见提高自给率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消化工厂固定费用,而且可为工厂的多种经营集约经营开辟道路。当然, 自给或外购需进行科学的测算。四是抓库存结构,对有采购条件的物资推行零库存,减少占用资金和储备金,及时处理呆滞、积压物资。设计人员在产品价格确定后,原材料功能要匹配,一旦材料进厂不能随意变更,物资部门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采购,把好进货质量关,财务部门随时掌握库存状况,严格堵住长线物资付款。

  (2)控制各种费用消耗、实行成本否决、降低费用支出

  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在某一企业的前几年逐年以8%的平均速度递增,成本管理失控,这就要求其必须明确责任,层层分解落实指标,严格考核,并将业绩与效率挂钩,实行费用成本一票否决,努力降低费用支出,提高效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认真学习责任成本的精髓,细化成本核算,实行费用成本否决。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单位搞责任成本,细化成本核算,层层签订责任成本合同,这两年又将过去单纯控制成本转向综合考核各基层单位的内部制约,把作业班组以至各管理层工资总额的30%拿出与利润挂钩,只要多干活、多创利润,就会多得报酬,形成了划小核算单位、实行工效挂钩的基本思路。但是新的运行机制能否运行成功,关键是领导者的决心,如果只讲客观理由,不下狠心的话,就不会取得显著成效。因此各单位要层层分解落实成本费用指标,把降低费用的压力传递到主管处室、车间、每个人,真正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 的局面。二是责任成本管理与企业在执行ISO9001全面质量管理认证的指标工作相结合,认识到规范运作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很大的益处,真正做到事事有负责,事事有记录,事事合程序,管理出效益。三是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金结构,压缩资金占用,在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力争资金成本比上年降低在目标百分率内,同时完善加强资金中心的内部融资功能,对各独立核算单位的资金实行统存、统借、统还,继续执行资金占用的内部计息办法,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筹集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逐步建立成本模拟市场,在条件成熟的各责任单位或部门间建立起成本模拟市场,实行费用横向清算,进一步加强单位或部门控制成本的责任。

  (4)进一步深入变革,完善责任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从历史沿革上看,多数企业的成本分析都是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成本分析只是局限于事后的定期分析,没有开展责任成本的日常分析和预测分析;只局限于对企业成本的分析,没有进行责任成本分析;只局限于对成本数据本身的分析,没有开展针对成本产生过程的分析,从而使成本分析限于表面化;仅限于经济分析,未能结合技术因素深入开展技术经济的责任分析;仅限于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没有开展技术经济的责任分析。所以,对传统分析要适应责任成本管理需要进一步改革,采取现代成本管理手段。在分析内容上,突破分析只以产品生产成本为对象,并仅限于经济方面因素分析法,要把分析对象扩大到生产经营全过程,深入到技术领域,开展技术经济的责任分析;在分析作用上,把分析重点由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转移到开展成本效益分析,实行经济效益最优化;在分析时间上,增强分析时效,把分析由事后分析为主发展为事前分析为主;在分析方法上,继承传统优点,建立新型的分析方法体系,向电算化方向发展;在分析范围上,不仅要开展企业总成本分析,还要推行责任单位成本分析。

  (5)要继续稳妥地将责任成本管理推行下去,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准确及时地将经济利益兑现。

  一是利益的兑现方法要可行,对经济利益兑现要遵循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根据当前国有企业现状和企业改制的需要,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工资、奖金与效益挂钩;年薪及利润分成,利润分成可分为目标利润和超额利润两块,规定不同比例。

  二是兑现方式要科学,完成责任成本指标后兑现的那部分利益,是员工正常生活工作和发展的必要保证,应全部发放现金,对超额利润的利益兑现,可能以采用股票期权方式处理,如一定百分比作为现金发放,另一部分转为企业股份,规定一定期限不得转让出卖。这样,第一是可以增加企业的实力和增量资本,第二是可提高股份持有者关心企业的信心和热情,增强对企业的长远责任心,第三是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了企业人才的稳定,第四是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对实现目标利润可以兑现现金,也可以股票期权予以奖励,可视企业具体情况和责任中心的要求确定。

  三是言必行,行必果,凡已明确责任范围、管理权力和经济利益的各个责任中心,只要其完成责任范围的各项责任指标,就必须根据其责任指标完成程度,按已规定好的计算方法或内部责任合同及时给予兑现经济利益,而不能以各种理由予以拒绝或推迟兑现。对于不合理的因素,应在新一轮责任成本目标中予以认真完善,取信于职工,坚持奖勤罚懒的原则,对完不成责任目标的,坚持动真格,从经济利益乃至领导者政绩上进行剥夺,对企业做出贡献的员工,就要让他们劳有所获,贡献越大,收获越丰,这样员工的积极性才能越来越高。

  总之,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坚信只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锐意改革,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运用和总结科学的方法及手段,我们的企业就会越来越有生机。

参考文献

  • [1]邓吉芳. 浅谈责任成本管理(J). 管理与技术,2003年1期:44-46
  • [2]徐强. 责任成本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9月第15卷第5期:20-2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责任成本管理"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