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竞争力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一个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所具有的,在旅游环境营造、资源禀赋开发、旅游市场开拓、旅游管理创新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的比较优势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1)清晰的研究范围。城市作为人类地
表活动的特殊载体,形成自身独特性质,且与农村相对。这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范围应锁定在城市界限内。城市界限的划分有经济、政治和社会多种划分。这里应把握经济和政治界限。而在中国,城市经济和政治界限往往一致,并且,在实际中经济界限在空间上相对模糊。因此,应以行政界限作为划分依据,即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范围是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中心城镇和外围郊县构成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地域范围。
(2)完整的研究对象。城市旅游
竞争力作为特殊能力。具有极强的人文社会性。它强调城市旅游业能力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必将落实在人类群体的能力发展上,如政府。其次,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旅游企业、城市政府或两者之和,而应当是在城市范围内,城市旅游业活动的所有社会群体之和,其中,公众的力量不可忽视。因此,完整的研究对象是以旅游企业、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本地居民的为主体,以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为目的的各种活动为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对象。
(3)明确的研究目的。吸引游客,实现旅游产品,促进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是其基本目的。但是,最终目的是什么呢?各类团体有不同主张,企业主张获得更多更持久的收益。政府主张营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公众主张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尤其是就业问题。因此,将不同团体的主张综合起来,即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最终目的。
(一)资源禀赋和设施状况是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物质基础
旅游资源是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先天物质条件。在旅游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旅游资源对于旅游者的行为具有显著的指向性,因此,调研旅游资源种类、丰度,开发特色旅游产品,预测客源的时空特征等成为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首要问题。同时,旅游资源研究中,需要突破以观光旅游资源研究为主的局限,结合城市旅游的特色,充分研究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设施状况是城市旅游竞争力发展的另一重要物质基础。城市设施状况主要包括城市基础设施、交通通讯设施、公共设施的现有水平。城市管理者通过改善城市设施状况,以达到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游客的目的,已不再是“新”闻。因此,城市管理者以城市规划为依据,改善城市设施状况,在公厕、公共标识、服务设施、交通通讯等方面注重容纳入境游客。
(二)企业、政府和公众参与是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动力支持旅游企业是推动本地旅游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旅游企业主要包括旅行社、旅游交通公司、旅游酒店、旅游景区以及其他与旅游相关的产业集团。中国旅游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着“小、散、弱、差”现象,这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旅游企业在竞争机制下,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策略,诸如产品创新、企业联盟、企业改制、品牌战略等,从而达到规避市场风险,抵御旅游危机的目的。政府在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承担四项职能——规划、规范、协调和投资。并且,随着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阶段递进,政府所承担的职能有所变化。初期阶段规划城市旅游事业并进行关键项目的投资建设,发展阶段通过法律规范市场机制,避免过度竞争,成熟阶段协调各旅游企业和旅游企业与相关产业的平衡发展,提高城市旅游业的整体效益。公众参与是城市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主要体现在参与旅游决策和参与旅游收益分配方面。目前,公众参与促进城市旅游竞争力尚处于起步阶段,将利益主体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对游客的欢迎程度显得十分必要。
(三)城市竞争与城市协调是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城市竞争是指在市场竞争下,城市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吸纳和利用的变化和状况。城市竞争与城市旅游竞争力为因果关系,它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内在动力。改善旅游环境,塑造城市个性,提升旅游形象和激发公众积极参与意识都是城市竞争的必然结果。但是,过度强调城市竞争反而制约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旅游设施重复建设、旅游企业恶性竞争、地方保护主义等方面。而城市协调是指在空间上相邻或相近的城市,在政府引导和企业合作下所实现的共享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信息,逐步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区域性旅游竞争力的过程。城市协调是对城市竞争必要而有益的补充,或者说是城市竞争的良性发展模式——共赢竞争。比如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核心,资源、市场和客源共享及企业合作,形成了区域性的城市旅游竞争良性发展模式。
(四)旅游文化建设和旅游信息建设是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核心工程
旅游文化建设是指通过各种方法促进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发展,以给游客带来某种旅游体验和感受。城市旅游文化建设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空间的重构和城市地方文化保护。我国在“十五计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将文化作为服务产业,并加快其市场化、产业化和商业化的步伐。而旅游业除了是经济产业之外,更是文化产业。同时,多样性的文化竞争是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核心,是推动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的重要动力。因此,旅游文化建设正是新经济时代城市旅游业竞争力发展的灵魂所在。旅游信息建设是指将城市旅游业有关信息载人计算机,方便游客查询使用或宣传旅游活动为目的,应用Internet、GIS、VR和Multimedia等技术进行开发和完善的过程。
(五)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终极目标
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以需求和限制为核心,以生态发展为基础、经济发展为动力、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城市旅游业发展模式。它主要体现在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旅游环境的生态建设、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城市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等方面。1992年,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其后,修订和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环境、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如《海洋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可见,国家对节约和保护资源,加强生态建设及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和决心。但是,实现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绝不仅仅是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其最大障碍是产业能否良性发展,这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原动力。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周而复始呈螺旋状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