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企业节能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企业节能(Industry Energy Conservation)

目录

什么是企业节能

  企业节能是指从企业角度出发,在企业范围内的节能,它和企业的物质利益有直接联系。[1]

企业节能的目的[2]

  一是从需求方面谋求减轻国家能源供应的负担;二是从经济效益方面谋求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利润

企业节能的方法[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步骤应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短期措施)。这是一种只针对问题本身实行节约的应急措施,要求立见成效。即力图用花钱不多的方法达到所希望的效果。在这一阶段中,主要通过改进控制系统,革新操作和加强管理等手段来解决问题。第二阶段(中期措施)。为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必须抓住提高工厂设备的素质这一环节,对现有设备和工艺实行改进和革新,并投资增设有助于节能的新设备。第三阶段(长期措施)。随着企业节能工作的深入,企业具备了在经济低速发展时期能稳步前进的适应性时,工厂设备的面貌必须大为改观。在拆除旧设备并代之以新设备和扩大生产设施的情况下,安装能源效率高的设施。

企业节能的意义[3]

  首先,节能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国内开发和生产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以石油为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需求将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到2020年我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存度将达到50%以上。另一方面我国的用能水平不高,人均用电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要解决资源战略问题,必须采取节能优先战略,特别是要把节约和替代石油放在突出位置,这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其次,节能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燃烧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分别占排放总量的80%以上,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年排放二氧化硫近2000万吨,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空气质量达标城市仅占l/3,流经城市的河段70%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状况、改善环境质量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再次,节能是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在经济全球化下,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冲击再次告诫我们,只有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才能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若能降低1%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可见节能对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最后,节能是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单位能源投资创造的就业机会至少比油气开发和发电投资多一倍。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设备的研发制造、节能管理与服务工作可以增加众多的工作岗位。节能还有利于营造健康的高品质生活方式,生态住宅、绿色照明、新型节能空调等家用电器的普及,将形成高品质小康生活的人居条件和体现现代文明的生活环境。而通过宣传教育和经济激励等政策措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实施强制性“绿色”认证及节能产品能效标准、标志,引导和激励消费者选购绿色商品,从而培养节俭的公共道德规范,还有助于形成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企业节能的主要障碍[3]

  1.体制与法律障碍。

  我国早在20年前就提出了“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但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以数量扩张与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为主,特别是片面追求更高GDP的压力使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显得十分艰难,众多企业仍然处在发展的高能耗阶段。与此同时,政府在能源资源资本要素市场垄断的能源行业上起主导作用,使之更多的侧重于能源供应。而这些能源供应公司可以与推行节能的部门、机构相抗衡,这是提高能源效率最大的难题之一。伴随着市场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我国的节能管理机构的职能被严重削弱,节能的经济政策几乎全部取消,节能管理人员大量流失。从1998年起施行的《节约能源法》也执行不力,据国家煤炭信息研究院的评估,执行较好的、未执行的、执行差的条款依次占到6%、34%、60%。

  2.认识与信息障碍

  多数中小企业厂长经理、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对节能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节能是国家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一些企业和行业的管理人员认为企业规模较小,节能潜力不大,环境污染不太严重,不需要花大力气进行节能和环境保护。与此同时,由于节能信息收集与传播机制存在缺陷,不能为企业责任企业提供权威、实用的节能信息,特别是缺乏有关节能项目的成本与效益等财务分析信息。而企业大多没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来收集本行业的技术发展动态,对于技术的发展情况缺乏动态跟踪能力。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只相信它们看到的东西,目前还缺乏比较有说服力的示范点来证明节能技术改造的有效性。由于缺乏相应的节能知识、人才和能源系统效率比对分析能力与检测手段,节能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等难以发现本企业在能源使用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与问题。故在交易成本高、承担风险大的情况下,不仅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在企业推广节能技术、设备、产品上存在障碍,企业自身也缺乏节能的内在动力。

  3.投融资与政策障碍。

  资金紧张、融资困难是制约企业特别是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国有企业由于领导任期制,多数企业不愿意主动投入巨资用于节能。中小企业由于自主开发能力弱、进行节能投资的交易成本太大而不敢承担风险。而大多数节能项目有投资大、见效长的特点,节能效益在企业经营中又不占重要地位,再加上我国目前的能源价格和税收向能源消费者提供了扭曲的经济信息和导向,以及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也使多数企业对节能投资缺乏积极性。目前,能源价格、排污收费标准偏低,支持和鼓励节能及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财税、价格、金融政策也不够明确、具体。多数财税、价格政策都是国家统一的,地方缺乏采取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的灵活度,推动企业节能的力度被削弱。

企业节能的促进机制[3]

  从企业节能的主要障碍可以看出,政府推动和市场调节是促进企业节能的重要动力,企业还呼唤政府和社会在节能信息、技术服务、政策激励等方面给予支持。因此,有必要形成以政府为导向、以市场为调节、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能源效率为核心、以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为关键措施的企业节能促进机制。

  一是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加强和改善企业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

  从促进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处着眼,政府节能管理部门应适当调整节能推进策略,将企业节能作为政府节能管理的重点之一。加大对企业节能的管理与推动力度,并在中长期节能规划中制订适当而具体的促进措施。目前国家已确定了千家企业作为节能工作重点,计划“十一五”期间实现节能1亿吨标煤。相对而言,众多的中小企业的节能缺乏强有力的推动支持。因此,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各类企业节能工作的指导、监测,要在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的同时,通过制定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指导规划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协调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从而提高其节能管理水平。

  市场经济国家的节能政策实践表明,促进企业节能,经济激励比限制措施更加有效。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和改善企业节能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包括对企业节能给予税收优惠,建立节能基金并向企业倾斜,完善企业节能贷款担保体系,财政补贴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实行有利于节能的价格政策等。

  二是推进节能信息化建设,制订和实施企业节能培训计划。

  信息化是提升企业能源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行业主管部门应及时总结企业信息化试点工作的经验,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竞争能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同时,政府部门还要推动建立并完善基于市场的节能信息传播机制,包括节能协会、节能信息中心、节能技术服务机构等。加强节能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向企业提供更多的节能信息与咨询服务,努力降低节能技术应用与节能投融资交易成本。

  加大节能宣传、教育、培训力度,特别是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制订并实施企业节能培训计划,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节能管理专项培训、企业员工节能技术专门培训、结合一般性企业员工职业培训进行的节能培训等。有关行业协会要协助政府做好行业节能管理、技术推广、宣传培训工作,企业的工会、共青团和科协要组织职工的节能教育和节能技术攻关、竞赛和提合理化建议活动。

  三是推广节能管理新方法,提高企业能源的科学管理水平。

  节能管理的新方法随着管理现代化而产生、应用,其中,“合理能源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逐步兴起的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其实质是用节能项目实施后减少的能源耗费来支付该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投资的企业与专门的营利性节能管理公司之间签订,一般不要求企业自身对节能项目投人大笔资金,这与传统节能投资的风险与赢利都由企业来承担有所不同。节能服务公司是一种由能源管理机构运作的、以营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公司,它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用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用户的节能项目进行投资或融资,向用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施工、监测、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并通过与用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获得赢利和进一步发展。相对而言,节能服务公司面临较大的风险

  “需求侧管理”是20世纪末许多国家对能源规划问题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机制,其含义就是能源部门作为供应侧,采取激励措施和政策鼓励需求侧自己利用各种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费量、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益。我国的许多电力企业结合实际推出了不同形式的需求侧管理,包括:降低高峰负荷管理、实行用电高峰和低谷差价的刺激性电价以促使用户使用低成本电价、测定低成本电能的使用效率以改善用能状况、制定相应的用电法规和政策等,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成效。

  在企业节能管理中,还要做好能量平衡、设备效率监测、节能项目管理、能源审计等工作,推动企业节能管理新机制的形成和管理手段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毛晋.动能经济与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 2.0 2.1 穆文德,于忠智编.当代企业效益手册[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
  3. 3.0 3.1 3.2 陈寿朋总.生态文明建设读本[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连晓雾,y桑,Lin,Tracy,Mis铭,苏青荇,LuyinT.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企业节能"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