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产业共生网络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产业共生网络

  产业共生网络是指以获取环境效益竞争效益为目的,在区域产业间通过物质、能源的传递和知识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交换所形成的长期合作共生关系。构建区域产业共生网络,即将产业发展嵌入本地网络的过程,体现为产业活动融入承载空间内的资源、生态、制度环境的过程。这种融入体现为:资源—生态—经济(3E)系统的协调发展;企业政府、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支撑辅助部门形成稳固的联系;产业内部治理结构科学合理,可在不同动因之下纵横捭阖,凝聚产业升级的内生力量,竞争优势集群化以带动产业间的升级互动,赋予整个产业有机体以顽强的生命力(见图)。

  Image:产业共生网络与运行机理.png

产业共生网络的内容

  区域产业活动与资源、生态、制度环境的融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尤其是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公共资源属性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生态环境修复迟缓。因此,仅靠市场的力量和产业活动主体的自觉自发难以实现产业活动与资源、生态环境的耦合,需要产业共生网络中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以及中介机构等活动主体协同共建。宏观层面上,加强规制与引导,为产业共生网络提供良好的软环境。一是政府应在尊重市场规律、责权明确的前提下,制定落实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宏观上的引导作用;二是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并切实推进规划的实施;三是着手各排放标准、资源密集型产品能耗标准、技术使用标准以及高能耗行业准入制度的建立并完善相关法规,进而健全产业活动的行为规范;四是完善产业政策体系,立足于中国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发展和产业构成现状,在与产业活动主体、行业协会不断博弈的基础上,制定出能够代表主要企业、行业协会、专家、政府共同声音的自下而上的整体性的政策安排,为产业的空间布局、组织协作协同创新、动态调整升级提供优质的承载环境。

  中观层面上,各类主体应统一目标、各司其职,共同搭建信息平台以促进要素的高效流动。中观层面活动主体主要包括行业协会、信息中介机构、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金融机构等。其中,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应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中介机构和金融保险等服务机构应保证信息渠道融资渠道的通畅,为产业共生网络搭建信息平台并提供金融支持。中观层面的努力会为产业共生网络提供管道和润滑剂,提高各节点、各层面、各系统间的耦合效率,促进要素高效流动,强化产业共生网络发展的鞣性和生命张力,并通过联动效应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微观层面上,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将会驱使企业调整生产方式,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产业共生网络中,将资源投入和污染性产出纳入企业生产成本,将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态外部性纳入企业收益,作为产业共生网络中的终端结点的各类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动下,会积极研发或采用低碳技术,会主动将节能减排行动贯彻到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环节。只要越界的边际成本足够大,企业就会自动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框定的产业活动边界,自主调整企业投资的规模、构成和流向,促成产业活动与资源、生态环境的融合并形成产业结构升级的内生动力。

产业共生网络的组成

  广义的“网络”是指由有关联的个体组成的系统。本文所分析的产业共生网络是指由企业之间或企业与所处环境之间,通过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产业生态链网”,使企业之间以及该地区的物质和能量充分利用,总体资源增值,以实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共生网络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构成。

产业共生网络结构特征的表征与测度[1]

  一、基本特征的表征与测度

  网络的基本特征是对网络整体结构的初步分析,包括节点数和关系数,反映网络规模;网络关系密度和簇系数,反映网络集聚程度;特征路径长度,反映信息传递速度[11-12]。

  1.关系数

  节点指网络的基本共生单元。两节点之间的直接邻接性质称为关系(网络内的边)。关系数为所有关系的总数。

  2.关系密度

  网络关系密度指网络各节点真实关系数占可行关系数的比例

  3.网络簇系数

  网络簇系数,反映节点的局部关联能力。设节点v有个邻接节点,邻接节点之间实际关系数为,节点簇系数即是指与由邻接节点组成的完全图的边数之比。

  4.特征路径长度

  网络中第和第节点之间的特征路径长度定义为连接这两个节点的最短路径的边数。网络特征路径长度L的计算方法:为先对所有节点对之间的距离求和,再计算出节点对间距离的平均值。

  二、中心性的表征与测度
  • 点度中心性
  • 点度中心度

  与某节点相邻的点称为该点的邻点,一个点邻点的个数成为该点的“度数”,记作。点度平均值是网络中所有节点度数的平均值。

  • 中间中心性
  • 点的中间中心性

  如果一个点处于其他许多点对的特征路径上,称该点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反映对对资源控制的程度。假设点和点之间存在的测地线数目用来表示。第三个点能够控制此两点的交往能力用来表示,即处于点和点之间的测地线上的概率

  特征向量中心性

  特征向量作为刻画行动者中心度以及网络中心势的一种标准化测度,它的目的是在网络整体结构的意义上,找到网络中最核心的成员,同时也可以测量出“特征向量中心势”指数。每个行动者相应于每个维度上的位置就叫做一个“特征值”(eigenvalue),一系列这样的特征值就叫做特征向量。

  核心-边缘结构分析的目的是对现实社会现象中表现出来的核心-边缘模式进行量化处理。

  核心-边缘全关联模型

  核心-边缘全关联模型的来源于以下观念:从直觉上说,核心-边缘结构的一种情况是,网络中的点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中的成员之间联系紧密,可以看成是一个子群(核心),另外一组的成员之间没有联系,但是,该组成员与核心组的所有成员之间都存在关联,这就是核心-边缘全关联模型。

  核心-边缘无关联模型

  所有的关系仅仅存在与核心成员之间,其他点都是孤立点。核心成员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这种模型为核心-边缘无关模型。

  核心-边缘部分关联模型

  两外一类介于上述两类模型之间的理想模型,即从核心到边缘与从边缘到核心的密度是介于0和1之间的一个特定值的模型,也就是核心成员和局部成员之间存在局部关联的模型。

  核心-边缘关联缺失模型

  在实践上,我们往往没有很好的理论依据来设定核心与边缘之间的密度值,为了弥补这个缺陷,较好的选择是把矩阵中除了核心区域以及边缘区域之外的非对角线区域看成是缺失值,因此,这种算法只需要试图使核心成员之间的密度最大,并且使边缘成员之间的密度最小,而不考虑这两个区域之间以及非对角线区域的关系密度。可以用等式4表达如下(表示缺失值)。

参考文献

  1. 钟钢,曹俊,曹丽君,王少平.产业共生网络结构的量化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产业共生网络"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