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網路教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網路教育(Network Education)

目錄

什麼是網路教育[1]

  網路教育是指在網路環境下,以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論為指導,充分發揮網路的各種教育功能和豐富的網路教育資源,向教育者和學習者提供一種網路學和教的環境,傳遞數字化內容,開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動。

  網路教育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網路教育是指網上教育(E—learning),也稱線上學習或網路化學習,它是通過Internet或其他數字化內容進行學習與教學活動,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溝通機制與豐富資源的學習環境,實現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包括目前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利用精品課程等進行的學習活動。狹義的網路教育則是指網路知識的培訓(E—training)。

網路教育的產生與發展[1]

  網路教育發展到現在大致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函授教育、廣播電視教育和網路教育。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信息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產生了以網路作為傳播媒介的這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就是現在的網路教育。我國網路教育的發展歷程如下:

  1994年底,在國家教委的主持下,由清華大學等10所高校共同承建了“中國教育和科研電腦網(CERNET)示範工程”,這是國內第1個採用TCP/IP協議的公共電腦網。如今,CERNET已連接通達70多個城市,770多所院校,網路用戶人數約100萬。

  1997年,湖南大學與湖南電信合作,建立了中國第一所網上大學,1997年10月,湖南大學與湖南省郵電管理局聯合成立了湖南大學多媒體信息教育學院。近幾年,教育部陸續批准67所高校設立網路教育學院,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目前,試點高校網路教育學院在校生達24萬人,已開設8個大類51個專業,組織了近300門課程和一批素材庫、案例庫,網路教育的覆蓋面已達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興建,提出教育要信息化,從技術上講,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點是教育的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和多媒化。目前,教育信息化程度已成為衡量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誌。教育信息化的提出將網路教育的涵義進一步拓廣。

網路教育的特點[2]

  1、網路教育的開放性。傳統學校教育中由於教學條件、環境的限制,教學對象一般是特定的、有限的。網路教育系統下的教學對象卻是開放的,任何學習者只要擁有了一臺連網的電腦,就可以不受時間和地域的局限,自由選擇感興趣的任何專業、任何課程進行學習。

  2、網路教育的自主性。網路教育是以“學”為主的教學方式,學習者可以自由安排學習時間,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既可以通過點擊網站上的各種教學資源來學習,也可以將某些教學資源下載後在本地電腦上打開瀏覽來完成課程的學習。

  3、網路教育資源的豐富性。網路教育中的學習資源可以將文字、圖形、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媒體按照教學需要集結在一起,以超文本方式呈現,兼具系統性和靈活性。網路教育通過網路把優秀教師的教學視頻、高質量的電子教案和課件、優秀的教學成果、經典的案例與測試習題及相關的延伸知識等教學資源以多樣化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

  4、網路教育的交互性。在網路教育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可以根據需要選擇BBSQQ、聊天室以及電子郵件等進行交互,及時提出並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網路教育的優勢[3]

  1.網路教育可以極大地實現網路教育資源的共用。

  網際網路上存在著來自不同同家、不同地區和不同學科的教育信息資源,包括網上課程、網上實驗室、網上圖書館、網上博物館、網上電子報刊、網上教育電視等等。網上的學習者可以通過網路瀏覽器瀏覽所需的教育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跨地區教師資源和信息資源的優化組合和共用問題。

  2.網路教育可以實現學習者的自主學習。

  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科要求,自主選擇和確定學習內容、決定學習時間和學習進度,從網上搜索知識,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建構知識。網路教育實現了教師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到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轉換。

  3.網路教育提供了多重交互方式與自主建構知識的網路環境,使學習者的學習具有互動性、主動性、靈活性和創造性。

  網路教育提供了學習者與網路多媒體課件的交互方式,學習者通過課件的交互界面、超級鏈接,在課件或網路中,搜索知識資源,並利用這些資源進行知識建構;網路教育為學習者提供了與網路課程教師之間的交互方式,學習者通過E—mail或BBS向教師提供作業、提問或與教師進行討論,教師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批改作業、答疑或進行討論。網路教育還提供了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交互,學習者之間可以通過BBS進行交流和討論。網路課程的多種交互方式有助於學習者進行探索式學習和研究式學習,使學習者知識掌握得更靈活、更主動、更牢固、更深入,有利於培養學習者的創新精神

  4.網路教育具有共用異地教學的實時性,便於更多的學習者共用名師教學。

  在我國高等教育向大眾化發展的階段,網路教育的這種優勢為解決師資缺乏和師資水平的問題給出了很好的答案。

  5.網路教育為人們提供了教育社會化、學習社會化和終身接受教育的基礎條件。

  在信息社會中,科技發展,知識爆炸,僅靠學校教育提供的一次性教育,人們已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傳統學校教育模式也遠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和人們對文化科學知識的需求。學校教育後,人們還必須接受繼續教育,並將終身接受教育。網路教育的發展,使教育走出學校,走向家庭、社區、農村和任何網路所能到達的地域,終身教育和教育社會化已成為可能,為人們的繼續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

網路教育的意義[4]

  一、有利於實現優質教育普及化

  從世界各國來看,渴望接受優質教育的人數十分巨大,但由於優質教育受校舍、經費、師資等資源的制約,還有學習者自身因素及環境的限制,有機會在校園範圍內接受優質教育的學習者畢竟是少數。因此,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網路教育,可以突破優質教育院校的圍牆限制,充分利用其優秀教育資源,擴大優質教育規模,增加優質教育機會,逐步實現優質教育的普及化。

  二、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

  所謂素質教育,就是使學習者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和學會生存的教育。素質教育並不是對在校學生獨有的要求,而是滲透於人的一生。素質教育的一個內在特征是以學習者為主體,以豐富的學習資源為學習環境,以教學轉變為學習為取向,以學習者學習能力的提升和生存技能的改善為核心,這與網路教育的理念是一脈相承的。因此,網路教育的發展,為素質教育的實施創造了理想的環境,網路教育將為每個學習者完善個人素質,獲得終身學習能力以及適應網路社會生存與發展的能力而奠定基礎。

  三、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求

  知識經濟是指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是一種新型的、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的和富有生命力的經濟。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的生產率將日益成為一個國家和一個行業競爭的決定性因素。而知識的生產率又取決於對知識的開發和傳播,包括研究、教育和培訓等等。網路教育能通過網路快速地傳播信息和知識,促進信息與知識的共用和知識創新,是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求的最佳選擇。

  四、有利於實現教育個性化

  現代教育的根本特征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信息交流為中心,強化個性化學習,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變知識教育為智能教育,變共性教育為個性化教育。這種新的教育思想、理論和觀點在網路教育中得以體現。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興趣和愛好來選擇課程及其相應的教材和教學輔助材料,自主地選擇學習的時間、地點和學習方式,選擇授課教師,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可以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異地交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做到集思廣益,教學相長。

  五、有利於創新學習

  創新是當今時代發展的鮮明特征,江澤民同志曾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以創新為靈魂的知識經濟時代,需要創新學習。創新學習所倡導的“空間參與”和“時間預期”這兩個特點在網路教育中得到了滿足和實現。建立在電腦技術、多媒體網路通信技術之上的網路教育系統,讓每一個學習者都能夠利用信息資源,瞭解世界性的問題,接觸到世界科學技術的最新進展和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擺脫根據過去經驗向後看的‘維持性學習’,從單純依靠生物學上的調節來適應環境,轉變為依靠人的首創精神來對付那些不可預料的事件,並且加以影響和改變。

  六、有利於實現終身學習

  自從1965年法國教育學家保羅朗格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促進會正式提出“終身教育”議案,終身教育思想已經被大多數國家作為構建教育體系的重要依據。終身教育、終身學習成為各國教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共同要求,建立終身教育體系和建設終身學習社會成為世界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共同趨勢。信息時代,知識更新加劇,人們在青少年階段學習的知識遠遠滿足不了工作和生活的需要,終身學習的需求量明顯上升。據美國一家高等教育咨詢公司Mickael Doionce Associates對終身教育在目前美國高等教育界產生的影響有如下估計:在美國目前有1.4l億勞動者;每個勞動者每年平均至少要學習30個小時;為滿足以上需求,要新建672個校園(每個校園可容納3萬學習者);新建校園的成本約為2350億元,每年運轉成本為2200億元(勾學榮,2001)。要解決終身教育需求同教育資源相對不足的矛盾,使有限的教育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和共用,網路教育是解決上述矛盾的最好途徑。

網路教育的基礎理論[1]

  網路教育涉及認知心理學、學習理論、系統論控制論技術哲學、教育傳播、教育技術、教學設計教育測量、教育評價等多門學科,網路教育的設計和實施必須在這些理論的指導下,遵循科學規律,才能使教育資源最優化,教育功效最大化。

網路教育的教學對象和教學方式[1]

  目前,網路教育的市場大致可分為三類:普通學校學習、高等大學教育及各種商業技能培訓。其教育對象包括從幼兒園、小學、初高中、大學、研究生等正規學歷教育到成人教育,包括自學、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等形式。這形成了極不相同的客戶群,同時也決定了網路教育的共通性與教育方式的差異性。

  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主要有三種教學方式:一是各大高校自己成立的網路學院,有組織地進行網路教學;二是專業的網路教育經營公司,如中國教育線上、中華學習網等,他們在經營管理上顯得更加市場化和商業化;三是為正規學歷教育提供的精品資源或其他輔助教學資源,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

網路教育的變革與走勢[4]

一、網路教育的變革

  與傳統教育相比,網路教育對教育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甚至使教育發生了革命性變化。主要表現在:

  1、現代學校觀

  網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網路大學”、“虛擬大學”等將成為人們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式,學習者的學習也不僅僅局限於教室,學習者可在家庭多媒體終端上學習,並與分佈在不同地方的學習者和教師同時坐在“虛擬教室”中進行教學和討論,並完成自己的學業。上學不再意味著要到特定的場所去學習,傳統學校將成為實現終身學習的社區學習資源中心,不再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唯一場所,不同的學校類型發揮不同的教育功能。根據教育的發展特點來看,工業時代,我們走向學校;網路時代,學校走向我們。在網路教育環境中,學校甚至會由“知識工廠”轉變成為“電子私塾”。這樣不僅使教育衝破了傳統大學的圍牆,而且衝破了區域國界的限制。在網路教育環境中,傳統學校將和網路學院、跨國的虛擬大學一同構成現代教育系統,有圍牆的學校,無圍牆的學校,都是正規學校,都是人們接受教育、獲取知識的場所。在網路教育環境中,學習者除了可以通過面授的方式獲取知識外,還可以在任何地點通過網際網路接受世界各國的優秀教師和專家的輔導,也可瀏覽世界各地電子圖書館中的學習資源。

  2、現代人才觀

  現代人才觀不再把知識擁有量的多少、考試成績作為評價人才的標準。網路教育培養的人才應該是創造型人才,而不是模仿型人才。這種人才的基本特征:①全面+個性。既全面發展,又有個性特長;②人腦+電腦;既善於用人腦,能做到左右腦並用,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大腦的聰明才智;又善於使用電腦,不僅會操作電腦,而且會用電腦來改進自己的學習和生活;③智商+情商。既有較高的智商,又具有較高的情商。即20%智商+80%情商=100%的成功。也就是說,現代人才觀除了傳統的德、智、體、美、勞的內容以外,還要特別強調學習者對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等方面的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以及協作精神和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

  3、現代知識觀

  知識是結構化的經驗、價值和經過個體頭腦處理過的信息的綜合。知識不能是由自認為有知識的人“普及到”或“灌輸到”自認為沒有知識的人;知識是通過人與宇宙的關係,通過充滿變化建立起來的,在這種關係中批判地解決問題,又繼續促使知識發展(UNESO,1996)。知識總是與一定的環境和具體的編碼方式相關聯的,它並不是對現實的純客觀的反映,任何一種表達知識的符號系統都不是絕對真實的。知識是個體經驗的累積,它並不存在於個體頭腦之外,任何知識都是人們特別是權威依據先前的經驗和現實的環境對客觀世界所做的闡述或假說,隨著人們對事物規律認識的深化會不斷改寫和升華,會出現新的或更準確的解釋。儘管人們通過語言和文字賦予了知識一定的外在形式,但這並不意味著學習者對這種知識有同樣的理解,不同的人對知識會有不同的理解,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只能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按照一定的邏輯建構起來。現代知識觀還強調“知道怎麼做”這一類知識的重要性。把這種觀念運用於網路教育中,就要求在網路教育過程中關註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允許學習者提出不同的觀點,要給學習者創造檢驗知識理解正確性的機會,讓學習者在運用知識過程中檢驗自己的理解。

  4、現代教學觀

  教學是師生之間交流信息的互動過程。在網路教育環境中,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刺激的過程,而是主動地對知識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學習者根據自己的知識、文化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在傳統的教育環境中,“我教你學”、“灌輸式教學”等現象普遍存在,都是將學習者置於接受知識的地位,完全扼殺了學習者個性思維的發展。網路大學、網上教學再也不僅僅是告訴學生知識的結果,更主要的是讓學生體驗到這種結果的發現,通過電腦模擬技術讓學生參與教學,它完全打破了學生單向獲取知識的渠道,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應用,網路資源的極大豐富,又為學生的因材施教準備了條件;網路教學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既便於學生自學,又便於教師根據學生的時間靈活機動地安排教學方法、教學進度、教學目標。同時,網路教育有助於學生培養終身學習的理念,使終身學習成為普遍趨勢,教育的重點將由知識技能的培養而逐步轉變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上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將逐步弱化,代之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以信息素養的培養為中心的教育方式,讓學習者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5、現代教師、學生觀

  現代教師觀。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勞凱聲教授曾在《中國教育報》上撰文說:“過去,教師是學問的代表,‘師為上,生為下’,體現了傳統的成人社會對師生關係的基本看法,而今學生問倒教師是常有的事。因為在信息社會,隨著知識形態的變化,學校和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教師有可能不如學生,師生不僅僅是一個學問之間的差異問題,而且教師在很多方面不得不老老實實向學生學習,仍採用傳統的教育方法對待學生是不行的。”在網路教育環境中,教師從傳播知識的繁重任務中解脫出來,註重塑造適應網路社會生存的人才的活動。由原來處於中心地位的知識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學習材料的設計者、開發者,社會文化的詮釋者和教育的研究者。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教”而是“導”,教師將真正成為學習者的“導師”,在智力、情感、個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全面培養和塑造學習者,引導學習者利用信息資源,探索未知世界,幫助學習者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保證學習者身心健康成長;設計、監控、研究和評價信息教學系統,引導學習者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制定課程計劃、編寫教學大綱、搜集教學資源、創設學習情境和組織協作討論,使學習者更容易理解和獲取知識,幫助學習者構建有意義的知識結構。教師不僅僅是“教”,也是“學”的角色。

  現代學生觀。網路教育打破了人生學習期、工作期和養老期的界限,終身教育成為可能,學習不再是青少年的特權,“學生”概念將涵蓋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群,從而形成一個學習化的社會。在網路教育環境中,學習者不再被看作是盛裝知識的容器,不再被動地、單一地從教師那裡獲得信息,而是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极參与者和知識的積極建構者,主動地通過多種渠道獲取與學習內容有關的信息,變被動的信息接受器為信息處理者。

  6、現代教材觀

  在網路教育中,教材的概念已不僅僅局限於教科書,出現了電子教材,如光碟、電子圖書和網路化課程教學軟體。這些電子教材融圖、文、音、像於一體,並與傳統的教材有顯著的區別。

  7、現代學習觀

  在網路教育中,學習者在家即可學習,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教師和課程,可與專家學者“面對面”地探討問題,可隨意查閱世界各地的電子圖書館和信息中心的資料等。傳統的以教材為核心、教師為中心的思想將不復存在,學習者學習的自主性、創造性大大增強,學習者個性的潛能將大大發展。網路教育環境下的現代學習觀包括從被動學習到互動學習、從“非自主學習”到“自主學習”和通過虛擬交流的學習等三個方面。

  從被動學習到互動學習。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以講解為主,整個學習過程受到教師的嚴格控制,學習者是被動學習的。在網路教育中,網際網路將數字化的學習環境與眾多的資料庫、學校、圖書館、教師和學習者聯在一起,學習者可以不斷地同這些學習資源互動,與其他學習者交流並保持聯繫。這些聯繫與學習行為融為一體,並依靠網路的及時反饋,使學習者處於自導、互動和靈活相結合的學習狀態。

  從“非自主學習”到“自主學習”。網路教育營造的學習環境為學習者“自我規劃、自我組織、自我評估”的自主學習提供了便利。傳統的文字教材及輔導材料都是以線性結構來組織學科知識結構和知識內容,順序性強,利用它學習的自由度不大。而基於網路的超媒體“自主學習環境”將各個認知單元按其相互關係連接在一起形成語義網路,允許學習者根據自己不同的條件去尋找合適的、感興趣的學習起點,學習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需要和目標,拓展自己的學習途徑。

  通過虛擬交流的學習。網路教育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可以是一對一的,這種模式可用來與其他學習者交流,也可用於教師對學習者的輔導和咨詢;也可以是一對多的,它可以用於專題講座和問題討論等較大規模的教學活動,也可以向所有的人發出信息,然後等待回覆;多對多(視頻會議)可以用於進行有很大自主程度的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進行模擬活動、角色扮演、自由討論和項目小組形式所進行相互作用的學習。

二、網路教育的走勢

  1、網路教育的開放性

  開放性將是網路教育追求的終極目標。堅持開放辦學,讓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是網路教育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網路教育的開放性將表現為:①開放的教育對象。任何渴望學習的人都有機會接受教育,不受教育對象的水平、年齡和學歷的限制,免試入學;②開放的教育資源教育資源由教育機構的獨占性將演變為全社會的共用性,任何人都享有合理使用各種學習資源的權利;③開放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可以選擇自主的個別化學習,也可以選擇互動式集體協作學習,還可以是兩者的結合,只要達到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習目標即可。④開放的學習支持服務。學習者不僅可以從註冊學習課程的網路教育機構得到各種學習支持服務,還可以從社會其他教育或培訓機構以及網際網路和各種類型的區域網中獲得學習支持服務。

  2、網路教育的趨同性

  從學習者接受學歷(學位)教育的性質來看,教育可分為普通學歷(學位)教育和繼續學歷(學位)教育,從接受教育的地點來看,可分為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形成了校內普通學歷(學位)教育和校外繼續學歷(學位)教育,大多數高等院校在這兩類不同性質的教育中執行的教學計劃、採用的教材、安排的教學進度、實施的考試方式、認可的學分和頒發的畢業(學位)證書都是不同的。學校在招生時,就確定了學習者的入學性質(校內生和校外生),學習者的性質是不可變更的。隨著網路教育的發展、教育制度的革新和教育觀念的變革,它們將不再是相互獨立而是並行發展的,學習者的性質也不是不可變更的,呈現出完全的趨同性。學習者可依據所處環境、條件和自身願望,在校內普通教育和校外繼續教育之間自由選擇,只需重新註冊即可。例如,今年註冊為校內生而明年註冊為校外生,今年註冊為校外生而明年註冊為校內生,甚至還可以依據所選課程來註冊。

  3、網路教育的全球化

  現代人類已生活在一個日益加深相互依存關係的全球化社會中,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以及全球化市場的形成,教育的國界將逐漸淡化,教育的全球化將成為社會對教育提出的最直接的要求,而網路教育是實施教育全球化的重要途徑。網路教育的全球化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在立足本土網路教育的基礎上,國內與國外網路教育機構的合作,充分吸納國外優秀的教育資源,形成優勢互補;另一方面,直接把本國特色的網路教育推向國際市場,開辦面向國外的網路教育。

  4、網路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二戰之後民主運動高漲發展的結果,其核心內容是教育機會均等,但工業文明時代的教育民主化必然受到政治、階級、種族和教育規模與能力的制約,教育機會均等只能是錶面現象。聯合國的一些研究報告表明,將在今後30年裡接受教育的人要比整個人類歷史上受過教育的人還多。工業時代的學校教育已經無法完成這個使命,而只有網路時代提供的廉價的網路教育方式,打破時空、年齡、地域和種族等限制,才能使教育民主化真正成為可能。

  5、網路教育的合作化

  網路教育的合作化是國內外網路教育發展的動力和取向。從參與合作的主體來看,網路教育的合作表現為普通高校之間、普通高校與獨立的網路教學大學之間以及大學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通過合作,可以建立共用的網路教學平臺和學習支持服務網路,共同開發課程資料或共用課程教學材料,建立相互認證學分的機制,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用,避免重覆建設

  6、網路學習的終身化

  科技迅猛發展,知識日新月異,“一朝學習、終身夠用”的觀念已不再適用於網路社會。為了適應網路時代的生存與發展,積極融入學習化社會,人類必須持續不斷地學習,“生活學習化、學習生活化、工作學習化和學習工作化”將貫穿於人的一生,“學習、生活和工作”三要素將為人的發展演奏出完美的樂章。網路教育採用網路技術作為教學手段,可以使教育更加開放,使不同工作和生活條件、不同學習要求的人都享有學習的機會,使得作為校園和課堂專利的教育以網路化的形式走入社會和家庭,可以全方位地為人們提供便利的學習,幫助人們終身接受教育和訓練。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奚曉霞主編.第九章 網路教育傳播 教育傳播學教程.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08.
  2. 邵兵家主編.第6章 網上服務業 電子商務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8.
  3. 黎大志主編.現代教育技術.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4. 4.0 4.1 詹青龍著.第一章 緒論 網路教育學.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1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方小莉,Mis铭,寒曦,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網路教育"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