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9个条目

知識發酵模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知識發酵模型的概述[1]

  知識發酵模型是利用仿生學的原理,揭示組織學習知識創新的內在機理;通過對影響“知識發酵”過程各種因素的深入分析,剖析它們的作用機制,探求提高知識管理有效性的系統方法。我們將類比生物發酵的構成要素(菌株、底物、生物酶、生物發酵環境、發酵產物等),提出知識增長的構成要素(知識基因、知識母體、知識酶、知識增長環境、更新知識等)。

知識發酵理論產生的背景

  知識管理是以知識為對象,對知識的獲取、生產分配和使用的全過程進行的管理。目前,有關知識管理的學術探討層出不窮,儘管其應用在企業界已小有成就,多種知識管理模型也應運而生,但仍有許多問題無法得到圓滿的解釋。如:“知識演化”模型中的每一個“變異”是如何產生的,“知識鏈”模型與知識進化過程之間有何聯繫,如何加強理論指導實踐的可操作性,等等。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種新的理論模型來揭示知識轉換的特征、條件和影響因素,以對各類組織的知識管理實踐進行切實有效的指導。為此,天津大學管理學院和金先生等結合仿生學原理,提出了“知識發酵”理論並構建了“知識發酵”模型。

知識發酵模型的要素

  知識基因(戰略):是引起組織學習的思想,即引發知識發酵的初始思想。知識戰略是其最好的詮釋,它是一種知識,具有系統性和可繼承性。具有基因性質的知識在知識發酵中進行了複製,是一種系統性的知識,是人的觀念和理性知識。它的另一種特征是可以生長和變異,提供了知識發酵的方向。組織內部所有的知識活動都可以歸納為知識管理戰略指導下一系列的知識處理活動,包括知識獲取、知識選擇、知識傳播、知識創新、知識領導、知識控制、知識測評以及知識協調等 。知識管理戰略相當於知識發酵活動中的“菌株”,決定了知識為f11麽而發酵。戰略不同,知識發酵的方向和產物就不一樣。因此,誰能夠掌握知識管理戰略及其同知識處理活動之間的關係,誰就掌握了“開啟管理知識資本大門的金鑰匙” 。

  知識母體:包括知識擁有者品格和價值觀在內的智能人和可得的其他形式的知識和信息,是知識增長的營養來源,即知識源(通常已有的、收集到的顯性或隱性知識等),同時還包括人們的合作願望、要求、學習態度等。它參與知識增長,決定新知識產物是否能夠產生。

  知識酶(組織協同):是促進組織學習的因素,(催化作用)相當於知識管理中的組織協同作用和知識管理的協調機制。知識酶是知識增長必不可缺的促進劑,可大大提高知識增長的速率,降低組織學習的成本

  知識增長環境:包括企業內部文化在內的學習環境和外部的一般環境,即進行知識增長過程的適宜政策、政治、經濟條件、社會文化等,起到優化反應過程的作用。

  發酵工具:即知識技術,包括電子網路與信息技術工具,專家系統知識倉庫知識地圖等。

  知識發酵吧:把知識母體集合起來進行知識發酵的組織機制。知識發酵吧既是物質空問,也是虛擬的超物質空間(電子郵件電話會議等)和精神空間(共用的經驗、觀念和理想等),或者是這三者的組合,這裡將其作為知識創新的SECI過程的基礎,是知識作為一種資源在其中得以開發的框架。

  更新知識:通過組織學習產生新的知識、新的主張,更新的工作方法和處理問題的新方案,可以認為是知識獲得了增長,其中包括已有知識的擴散。

知識發酵理論假設[2]

  以上只是知識發酵的基本模型,該模型的提出基於以下三個基本假設:

  • (1)知識的任何發展都具有延續性,知識不是憑空產生的,新的知識必須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發展。也就是說,知識發展首先需要“菌株”。
  • (2)知識的使用至少包括一個主體和一個客體,主體是掌握和使用知識的組織或個人,客體是使用知識的對象。主客體的任何變化,都需要知識的某種傳播和演變——稱為知識發酵,才能實現利用知識達到增值的目的。
  • (3)知識發酵的主體——個人和組織活動的結果,對於組織中的知識發酵,組織的文化、管理和外界環境左右著知識發酵的有效性和效率。

第一個假設說明,知識是在前人積累的基礎上發展演進的。目前的人類文明必須繼承已有的知識積累才能談得上知識進步。知識可以是記錄於文件的顯性知識,也可以是凝結於人們腦海中,難以言傳的隱性知識。知識發展的重要前提是具有優良的“菌株”。知識發酵管理的關鍵之一是首先找到所需要的知識“菌株"。第二個假設說明,知識在被投入新的使用之前必須要經過“發酵”。哪怕簡單的推廣某種適用的經驗,也需要新的接受人員學習,理解消化這些經驗的實質內容。這相當於使菌種在新的養分中得到複製。如果要用知識來解決新問題,那就更需要這種消化、吸收、分析、歸納、綜合、創新等等發酵過程。第三個假設說明,知識發酵對於公司是其組織的活動,其效果取決於對知識發酵過程的管理和對組織環境的控制,就如現代的生物發酵產業一樣,通過改善管理能夠並且必須影響和控制知識發酵過程。改進和提高知識發酵的效率和效果。

戰略形成的知識發酵模型[2]

  由於戰略的知識屬性,因此知識管理的發酵模型亦可以應用於戰略的發酵過程。與知識發酵類比,戰略發酵具有以下的特點:

  1.先有創意或動議。這一點在知識創新活動中表現最為明顯。而實際上,知識獲取和知識傳播也同樣是在某種動議的引導下進行的;戰略的發酵動議即是通過“頭腦風暴”、“專家意見法"等方法形成了知識菌株。

  2.一定的知識基礎。知識創新、知識獲取和傳播都需要參與者具備一定的知識背景;戰略的形成也需要有一定基礎的知識,這些知識包括對組織內外環境的分析,對分析工具的掌握,以及對戰略理論的瞭解。

  3.人的積極的思維創造活動。所有知識活動都需要人的積极參与,都需通過激發人的一系列積極的思維創造活動才可能達到預期目的。戰略需要組織管理者與咨詢機構,通力合作、有效溝通,激發知識的聯想、類比,

  結合各方面的意見。最終形成戰略決策

  4.有學習或創新的意願和組織、領導、協調者;

  5.環境和規則。所有知識活動都是在某種特定環境條件下,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的;

  6.一定的設施和工具。組織的幾乎所有知識活動都需要依賴一定的設施、工具和手段才能順利進行;戰略同樣如此,理論工具的運用是基礎,同時組織提供充分的內部協作和創造良好的溝通環境也是一項重要工作。7. 結果為知識增長。不慣是知識獲取、知識創新還是知識傳播,最終都表現為某些局部的知識增長。企業戰略管理的知識發酵模型可由下圖表示。圖的基本結構與知識發酵模型相同,只是在原模型的基礎上,知識發酵的各元素被具體化成了戰略形成各個要素。因此可以說,戰略的發酵模型是知識發酵模型的具體應用。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熊德勇,和金生.SECI過程與知識發酵模型.研究與發展管理.2004年2期
  2. 2.0 2.1 王大禹.基於知識發酵模型的企業戰略管理研究.天津大學:企業管理.200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xe,Dan,KAER,连晓雾,Mis铭,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知識發酵模型"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