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僑資企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僑資企業

  僑資企業是指在中國境內註冊登記,獨立經營或者同國內企業合作生產合作經營的華僑或港澳同胞資本的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

僑資企業的特點

  1、製造業主導,並形成產業集群

  製造業仍是僑資的主導性產業,但企業數量比重從1991年的87%下降為2004年的80%。具體行業已經從初期的玩具、紡織服裝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到以電子通信信息產品為主的高新科技產業等資本、技術密集型企業。在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僑商與台商、外商為主並結合當地企業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這就是“中國製造”顛覆國際產業轉移規律而至今不衰的原因。

  2、服務業在僑資增量中日益突顯

  2000年以後,逐漸成長的巨大的國內市場又成為吸引外商的另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此時服務業的僑資企業比重逐漸增加,從1992年以前約12%,上升到2004年的約18%。這與國際FDI(外商直接投資)大勢相吻合。在京、津、滬、深圳、廣州等大城市,僑資企業在服務業領域的比重從1991年前的27%大幅度上升到2004年的40%,北京服務業的比重最高,達55.4%。就實收資本來看,服務業的比重更大。在廣東,第三產業成為僑商投資的新熱點。2006年廣東省實際利用外資金額中服務業占24.4%。2007年服務領域同比增長33.3%,實際利用外資增長71.6%。長三角地區,在2000~2006年期間,江蘇FDI投資於製造業的比重出現了遞減的趨勢,從2001年的91.1%下降到2006年的78.7%,五年下降13個百分點。2007年江蘇省服務業實際吸收外資增長77.3%,主要分佈在現代物流、公用設施、信息咨詢、社會服務等領域,是江蘇利用外資增幅最高的產業,同時,外資銀行保險證券等機構和觸角已經遍及江蘇經濟發達地區。

  3、房地產僑資熱

  房地產投資是海外華商長袖善舞的領域。近六七年來,中國內需市場中擴展最迅速、規模最龐大的是房地產市場,僑資在其中越來越活躍。房地產業的僑資企業數量與百分比,北京最高,以429家占該市僑企總數的11.4%。上海被統計366家,占8.3%。天津71家,占5.5%。廣州514家,占10.7%。深圳388家,占2.8%。房地產投資規模最大。北京市1992-2004年僑資企業的實收資本比重,房地產業高達37%;僑資企業實收資本最大的31家僑資企業中,房地產業15家,將近一半。僑資投資二線城市(其他省會城市與大城市)越來越多。香港的地產商都有巨額投資,如,李嘉誠和記黃埔、陳啟宗的恆隆地產李兆基的新鴻基,瑞安地產、騰飛集團,新加坡的凱德置地,印尼林文鏡的融僑集團等亦然。

  4、科技產業增勢明顯

  科技產業的僑資企業數,自2000年後迅速增長。在資料庫中,5870家專業人士創業,在有選擇回答的企業總數69994家中,占8.4%。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例,在僑資企業中所占比例以北京市最高,為21%。深圳的電子信息產業,僑資企業1071家,占該市總數的7.75%。在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該產業境外資本都以台資為突出。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業占全國僑資企業總數的2.3%。深圳市高達526家,占該市僑資企業總數的3.8%。北京、上海都超過100多家,比例略低於深圳。

我國僑資企業現狀及發展趨勢[1]

  改革開放初期,海外華僑華人企業家率先到我國的東部和南部地區投資設廠,成為外商投資企業的先行者,為我國吸引外資發揮了積極的示範作用。他們從最初的“三來一補”發展到成片開發,從小商品生產發展到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從沿海拓展到內地。海外華僑華人在我國沿海地區投資的企業(以下簡稱僑資企業)約占當地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60%以上,這些企業的數量占外商投資企業總數的70%以上,對我國和企業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近年來,僑資企業呈現如下發展趨勢:投資項目規模不斷擴大;投資企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基礎設施發展;投資主體從老一輩華僑華人向華僑華人新生代和回國的海外留學生轉移。

  從僑資企業的產業分佈看,目前製造業仍然是僑資企業的主導產業,尤其是電子產業的僑資數量在增加,房地產投資的規模也在擴大,值得重視的是服務業在僑資增量中日益突出。由於沿海一些地區明確提出要加快服務業引資的步伐,加上目前我國服務業市場正進一步開放,製造業的快速發展對物流金融電子商務等的需求越來越大,從發展趨勢看,服務業將成為僑商投資的熱點,尤其是現代物流、公共設施、信息咨詢、社會服務等領域。服務業的許多部門具有文化內涵和個性化服務的特點。這方面海外華商具有優勢,他們瞭解國際服務業的經營管理和新的理念,又比較熟悉和容易把握中國服務業的實際狀況,特別是與習俗和文化相關的服務業的具體經營。從中長期看,僑資金融業企業的投資會有較大的發展,將推動金融服務業體制和運作的調整和改革,在傳統服務業的改造與更新方面也將扮演重要角色。

  總體來說,我國僑資企業經營狀況尚好,盈利面大,增資擴產的企業也不少,但是它們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尤其是當前經濟大環境的變化使多數企業正面臨著各種挑戰。

我國僑資企業面臨的問題[1]

  目前我國僑資企業主要面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首先,最近一段時期以來,涉及僑資企業的多部法律法規相繼實施,多項政策調整的疊加效應對僑商現有企業和未來的投資產生較大影響,尤其是稅制改革加工貿易政策、勞工政策等。此外,吸引僑資的成本優勢正在發生變化,土地原材料勞動力生產要素價格上升,導致企業生產成本不斷提高,投資效應相對下降。人民幣升值也增大了出口導向型僑資企業的壓力。低端勞動密集型僑資企業被迫轉移或轉型。儘管國家提供一些優惠政策鼓勵產業升級,但是“高新技術”產業門檻對大多數僑資企業來說太高,它們享受優惠的可能性較小。

  其次,在投資環境方面,“軟體不軟,硬體不硬”的問題在不少地區仍然一定程度存在。這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招商單位部分承諾沒有落實,有些部門尤其是視窗部門辦事效率不高。在有些部門,重引進、輕管理、疏服務的現象仍然存在。引進僑資企業應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配合。二是雖然已有各種法規、條例和政策,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一些優惠政策橫向得不到認同,在一些職能部門得不到實施。三是政府政策和法規的變更有時沒有或者缺乏足夠的“寬限期”,具體實施隨意性較大。四是對企業的承諾隨決策者的變動和對問題看法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時有發生。五是有些僑商的投訴得不到及時解決和答覆,這是由於有的問題涉及多個職能部門,而各部門又有各自的規定,僑商往往多頭投訴,四處碰壁。目前尚無機構能夠起到有效的協調作用。

  再次,海外留學生和新移民回國創業的主要困難在於我國金融體制發展還相對滯後。雖然有些地區政府部門設立了專項資金,可以為僑資企業提供啟動資金,但是從現實的狀況看力度仍然不夠,尚缺乏多種融資渠道和工具。

  最後,僑資銀行規模較小,在新時期只能在大銀行的縫隙中發揮其靈活的特點尋找利基。在國際上金融動蕩和國內金融風險加大的情況下,它們面臨著更為突出的困難。

我國僑資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1]

  針對目前僑資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為今後進一步引進僑資和發揮僑資企業的作用,建議在以下幾方面採取措施:

  (一)加大為僑資企業服務的力度

  要加強信息溝通,政府有關部門要及時掌握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及面臨的困難,幫助解決,降低風險。對於現有僑資企業,尤其是困難較大的企業應多關心引導,加速其產業、產品調整,更新管理理念,完善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應著力幫助僑資製造業企業向自主研發、升級換代方向轉型。對有較大發展前途的項目提供研發資助。

  (二)依照法律保護僑資企業的權益.做好服務工作

  既要雪中送炭,也要不斷創新服務思路,完善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水平,增強服務效果,從而提高僑資企業在本地投資的信心。為更加充分凝聚僑心、發揮僑力、促進僑企的發展,可考慮建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或者在各地外商投資企業協會下設立僑資企業分會。該組織可從事有關僑資企業的困難和問題的收集、企業聯誼、調研講座等工作,發揮企業與政府、社會之間的中介橋梁作用,並使之成為“僑商之家”。

  (三)進一步完善吸引僑商投資的軟環境

  應加強對政府職能部門的宣傳工作,使有關部門及其人員進一步熟悉相關法規、政策,增強服務意識。僑務部門要與政府其他部門加強協調與配合,共同營造有利於僑資經營發展的良好環境。

  (四)為僑資企業提供多種融資渠道

  建議地方政府部門給僑資企業和留學回國創業人員提供多種融資渠道和工具,比如華僑投資信保基金、投資基金等。可以考慮有選擇地在某些領域先作試點,然後總結經驗逐步擴大推廣。

  (五)設立僑資企業投資資料庫

  建議在地方引資主管部門的審批環節,將涉僑企業的資料備份給僑務主管部門,由其對僑企進行身份認定,以便及時瞭解情況,跟蹤服務。在僑務部門設立專門崗位負責與僑資企業的聯絡和服務工作,收集和彙總有關僑資企業的資料,同時也通過網路向僑商(包括潛在的僑商)提供有關法規、商機和其他相關信息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廖少廉.我國僑資企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創新,2009,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僑資企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