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主導產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主導產業(Leading Industry)

目錄

什麼是主導產業

  主導產業,顧名思義,就是在區域經濟中起主導作用的產業,它是指那些產值占有一定比重,採用了先進技術,增長率高,產業關聯度強,對其它產業和整個區域經濟發展有較強帶動作用的產業。主導產業從量的方面看,應是在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中占有較大比重或者將來有可能占有較大比重的產業部門;從質的方面看,應是在整個國民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能夠對經濟增長的速度與質量產生決定性影響,其較小的發展變化足以帶動其它產業和整個國民經濟變化,從而引起經濟高漲的產業部門。

主導產業的特點

  主導產業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主導產業應該是能對較多產業產生帶動和推動作用的產業,是前後向關聯和旁側關聯度較大的產業;

  第二,由於主導產業的存在及其作用會受特定的資源、制度和歷史文化的約束,因此不同的國家或同一個國家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主導產業也是不一樣的,它會受所依賴的資源、體制、環境等因素的變化而演替。例如,日本的主導產業演替順序是:紡織工業→ 鋼鐵、機械、化學工業→汽車、家電工業→電子工業等高技術產業。

  第三,主導產業應具有序列演替性。由於主導產業應能夠誘發相繼的新一代主導產業,因此,特定階段的主導產業是在具體條件下選擇的結果。一旦條件變化,原有的主導產業群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就會弱化,被新一代的主導產業所替代;

  第四,主導產業應具有多層次性。由於發展中國家在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過程中,既要解決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問題,又要解決產業結構的高度化問題,因此,處在戰略地位的主導產業應該是一個主導產業群,並呈現多層次的特點,實現多重化的目標。

我國主導產業選擇的制約因素

  選擇主導產業部門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一國有限資源的配置效率,其前提條件是社會經濟系統的狀態是既定的。也就是說一國只能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根據本國的具體國情,現實地選擇某個階段的主導產業部門。我國選擇2000年的主導產業部門時應當考慮以下幾個基本因素的制約:

  1.需求約束

  需求約束主要是我國過去幾十年中長期的積累率過高形成的需求結構偏差。與其它國家相同人均收入水平時需求結構相比較,我國2000年需求結構有較大偏差,主要是居民消費中食品消費比重高出很多,非食品消費(消費性製品和消費性服務)過小。世界銀行的預測認為,到2000年中國家庭消費中食品支出所占比重為44%~49%,我國在選擇2000年的主導產業時不應忽視這一重要差別。

  2.供給約束

  我國供給方面的主要約束是能源基礎原材料和基礎設施嚴重短缺。我國目前正花大氣力發展基礎產業,但從可運用資源(主要是資金)與未來需求之間的巨大缺口來看,無論90年代怎樣提高投資比例,基礎產業的短缺都不可能根本緩解。到2000年,與其他國家相同發展水平人均能源占有量相比,我國人均能源占有量相當低,原材料產品供給不足問題也很突出。

  3.就業約束

  我國就業約束主要在於勞動力供給量大,從而造成巨大的就業壓力。根據我國人口年齡構成狀況,到本世紀末,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將比世界所有發達國家年齡人口之和還要多2000萬。另外,農村勞動力迅速向非農業產業轉移,進一步增大了就業壓力。面對這種狀況,我們在選擇主導產業時不得不把安置勞動力就業問題擺到重要位置上。

  4.科技、教育水平約束

  新技術革命的浪潮不斷衝擊著各國已有的產業結構,它對發達國家產業結構影響的主要方面是鋼鐵、汽車等傳統支柱產業衰落,而電子電腦、宇航、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在這種國際環境下,我國在調整產業結構時,也應當註重新興產業的發展,但同時還應看到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還缺乏全面發展新興產業應有的科技力量和教育水平。我國整體產業技術水平還很落後,而且發展不平衡,具有多層次的特點。我國科技發展又受到國民文化教育水平的制約。據統計,在我國目前全部就業人口中,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只占1%左右,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現期水平。

  以上情況說明,我國不可能發生以新興的高技術產業群及其相關產業占主導地位的變化。當然,我國也具有開發某些高技術的能力、集中力量發展某些新興產業,是完全可能的。但如果脫離我國實際情況,直接模仿當代的美國、日本、德國等工業發達國家,單純將高技術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就勢必造成我國工業體系中新、舊結構斷層和技術斷層,破壞經濟的正常發展。總之,我國科技、教育水平的狀況決定了我國主導產業群不可能完全高技術化,而必然是一種多層次的格局。

我國主導產業選擇的標準

  借鑒國外主導產業選擇的經驗,同時充分考慮我國的各種制約因素,我國選擇2000年的主導產業應主要依據以下幾條標準:

  1.需求潛力大

  主導產業的產品應在國內和國際市場具有較大量、長期、穩定的需求。當然首先是針對國內市場。市場需求是所選擇的主導產業生存、發展和壯大的必要條件。沒有足夠的市場需求拉動,主導產業很快就會衰落。

  2.技術進步快且適用性強

  主導產業的選擇必須特別重視技術進步的作用,所選擇的主導部門應當能夠集中地體現技術進步的主要方向和發展趨勢。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註意到,我國受科技和教育水平的制約,整個產業技術水平還很低,不能過分追求高技術。我國技術與經濟發展本來就有多層次的特點,技術進步也具有不同層次的內涵,並非一定具有最高水平。所以,我國選擇主導產業,必須考慮到技術發展的多層次性和協調性,選擇具有啟動關聯作用的“適用技術”。

  3.部門帶動性強

  主導產業的選擇必須充分考慮它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它應具有較大的前、後向聯繫和影響,通過這種關聯產生對一系列部門的帶動與推進作用,並使這些部門派生出對其它部門的進一步促進作用,從而產生經濟發展中的連鎖反應和加速效應。

  4.就業效果好

  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相對過剩,這一方面是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另一方面也造成巨大的就業壓力。因此,我們選擇的主導產業應具有強大的勞動力吸納能力,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這樣可以既緩解就業壓力,又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這一比較利益優勢。

  5.有進口替代或出口創匯能力

  雖然我國主導產業應以國內市場作為主體市場,但在開放條件下,還必須具有國際競爭意識,重視國際貿易的作用。主導產業應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基礎上,有外向發展潛力,能在國際市場上形成較強的競爭能力,從而既增加有效供給時間,又可為國家換取外匯。在選擇主導產業時還應註意選擇那些有一定技術基礎,但產品長期大量依賴進口的產業加以重點扶植,儘快實現產品的進口替代,並能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增強對引進技術的吸收、轉化、創新能力,闖出一條“進口依賴——進口替代——出口創匯”的道路。

我國主導產業的選擇

  根據以上分析,到本世紀末,下世紀初,最有可能成為我國主導產業的將是以食品工業、汽車工業、建築業和電子工業為核心的產業群。不僅因為這些產業最接近前面提出的選擇標準,而且它們組成了一個技術水平由低到高的多層次立體結構,使現代技術和傳統技術得以協調和銜接,符合我國產業技術水平多層次的特點。具體來說:

  (一)食品工業

   1.有巨大的需求潛力。從前面的分析可知,到2000年,我國居民消費結構中,食品消費比重仍占第一位。僅國內需求就可構成一個巨大、長期、穩定的市場。目前我國食品工業已是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的大行業,但仍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

  2.促進傳統產業技術進步。食品工業是典型傳統產業,屬低等技術水平的產業。將食品工業作為主導產業加以扶持,通過技術更新改造和吸收引進先進技術,不僅可以加速食品工業本身的技術進步,而且易於滲透擴散到其它傳統產業,因而可以推動整個傳統產業的技術進步,促進低層次技術的提高。

  3.可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食品工業的發展首先可以帶動為其提供原料的農業的發展。隨著食品加工深度的增加,檔次的提高,對食品製造機械、食用色素、添加劑、酶製劑營養強化劑、保鮮、貯存設備、各種食品包裝材料等的需求不斷增加。因此可以帶動輕工機械、化工、造紙、玻璃、塑料、金屬製品等產業的發展。

  4.可安置大量勞動力就業。食品工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它的發展將成為今後一個時期安置新增勞動力和轉移農村勞動力的主要場所。另外,食品工業要求的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符合我國勞動力素質低的特點,可吸收大量文化層次低的勞動力。

  5.具有優越的出口創匯條件。我國地域遼闊,自然條件比較優越,主要農作物產量均高於世界大多數國家。尤其是我國農產品和經濟作物種類繁多而且有許多特有、稀有物產,是許多國家無可比擬的,這就為食品工業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加之我國食品生產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有許多名揚四海的傳統產品,另外我國勞動力豐富,產品成本低,這些都是食品工業參於國際競爭的有利條件。

  (二)汽車工業

  1.需求量大,供不應求。只要限制進口整車,我國國內汽車需求大大超過供給。從長遠看,無論貨車還是小轎車都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著眼於商品經濟日益發達和社會運轉節奏加快,轎車的需求正在急劇增長,我國轎車市場已由潛在市場變為現實市場。我們再也不能依靠大量進口轎車來滿足這種需求,加速發展我國自己的轎車工業勢在必行。

  2.技術進步快且有利於整體產業技術進步的協調與穩定。雖然目前汽車工業在西方國家已淪為“夕陽產業”,但我國整體產業技術水平還很落後,不能跨越這一階段。而且它們屬中等技術水平的產業,高新技術比較容易被它們吸收利用,它們的先進技術又較容易傳遞、滲透到傳統產業,易被傳統產業消化和接受。因此它們可以成為傳統技術向高新技術過渡的中介技術,彌合高、低技術之間的斷層,確保整體產業技術進步的協調與穩定。

  3.對相關產業帶動作用強。汽車工業具有較高的產業關聯度,在國民經濟諸部門中,汽車工業屬於帶動面大,波及範圍廣的產業之一。可以帶動鋼鐵、石油、橡膠、玻璃、電子、油漆、人造革、塑料等行業的發展。

  4.可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汽車工業可提供較多的勞動就業機會。由於汽車的使用面廣、流動性大,其吸收間接就業人員的容量和能力是其他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所不能比擬的。

  5.有能力實現“進口依賴——進口替代——出口創匯”的目標。我國汽車一直屬於大宗進口商品之一,在過去30年中,中國花在進口汽車上的資金達260億元,相當於30年投給整個汽車工業資金的4.3倍。目前我國汽車工業已具有一定的物資技術基礎,具備了實現進口替代的能力。在擋住進口車的基礎上,我國汽車行業正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使汽車出口創匯逐年遞增,另外西方發達國家現已轉向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汽車工業正逐步走向衰落,這為我國汽車業打進國際市場提供了一個契機。我們應當抓住這個機會,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並儘可能多地占領這一市場。

  (三)建築業

  1.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我國建築業有長期不衰的穩定的市場。我國長期形成的需求結構的偏差,造成了建築業的低收入彈性。隨著住房制度的改革,這一狀況將根本扭轉。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生產用房和公共設施不斷增加,第三產業也將發展起來,將產生對各種樓宇的旺盛需求。再加上新型鐵路、公路、機場、橋梁、碼頭和各種高級現代設施的建設任務,看來有可能使建築業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產業部門。

  2.推動產業向高級化技術發展。建築業也屬於中等層次的技術水平,它和汽車工業一樣是連接高、低技術的紐帶,同時對推動產業向高級化技術發展有重大作用。

  3.與其它產業聯繫廣泛。建築業的相關產業也是極廣的,我國建築產品成本中,70%是材料消耗,建築材料共近8大類,2000個品種,3萬多個規格。它可帶動建材、冶金、化工、石油、森林、機械等50多個相關部門,而室內裝修、傢俱陳設等也是它的“前瞻”產業。

  4.具有強大的勞動力吸納能力。建築業屬勞動密集型和非資本密集型產業,也就是說發展這樣的部門投資少而就業量大。從而可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避開資金短缺的劣勢。

  5.具有打入國際市場的潛力。我國建築業人力資源雄厚、工人工資低、吃苦耐勞,並有獨具一格的建築藝術,打入國際市場是一個有優勢的產業。建築業打入國際市場,不僅可以為國家賺取外匯,而且可以帶動機電設備和原材料的出口,一舉數得。

  (四)電子工業

  1.具有廣闊的發展前途。電子工業是個新興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途。我國電子工業已有10多個大門類,主要品種有1500多種。電子技術和電子產品與技術裝備,日益廣泛地應用於生產、生活等各個領域,因此社會需求面廣、量大,而且符合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從需求上看,是不存在任何問題的。

  2.體現著最先進的科學技術。電子工業是高技術產業的代表,它是世界新技術革命浪潮中最活躍的新興產業,凝結著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為所有的部門提供現代的生產手段,註入新的活力,深刻地影響現代工業的發展。

  3.部門帶動作用強。電子工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機械工業提供各種大型、重型加工設備和進行超微、超細、超薄加工的精密設備,而且需要有關部門提供品種繁多、型號複雜的材料。因此,電子工業的迅速發展將會帶動材料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等很多部門的較大發展。

  4.相對就業效果好。電子工業屬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它的就業效果不如前三個產業,但它涉及面廣,在新興產業中是吸收就業人員最多的產業,可安置大量有一定專業技術知識的人員就業。而且許多行業對就業人員技術水平的要求並不高,就我國的科技教育水平來說,是不難達到的。

  5.有實現進口替代能力和出口創匯潛力。我國電子工業進口依賴度也很大,不僅成套設備大量進口,而且國產產品的關鍵元器件的自我配套率低,也大量依靠進口。目前我國已採取措施,有計劃地組織國產化以替代進口,通過採取有力措施,是有能力快速實現進口替代的。我國電子產品出口增長也很快而且潛力很大。雖然近幾年電子產品出口增長較快,但仍有很大發展潛力。如果加以重點扶植,出口額和出口品種都將大幅度增長。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主導產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