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萊賓斯坦的X效率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X效率理论)

萊賓斯坦的X效率理論(X-Efficiency Theory)

目錄

萊賓斯坦簡介

  哈維·萊賓斯坦(Harvey Leeibenstein)1922年出生於蘇聯,1925年隨父母遷居加拿大 1942年到美國讀書,l949年加入美國籍。他最初在美國西北大學攻讀經濟學,並先後獲得理學士和文學碩士學位。以後又在普林斯頓大學工作並師從當時著名的人口經濟學家諾特斯坦,195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l951—1967年任伯克利加州大學教授,從1967年任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直至退休。萊賓斯坦研究範圍廣泛,著作頗豐,涉及微觀經濟學發展經濟學人口經濟學等領域。他早期運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研究家庭規模,建立了微觀人口經濟學 後,他研究人增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熒系,發表了《經濟——人口發展理論》、《經濟落後與經濟發展》、《第三世界的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等相當有影響的著作。從60年代開始,萊賓斯坦開始研究X效率理論。主要著作有:《配置效率與X效率》(1966)、《超經濟的新基礎》(1976)、《X效率通論和經濟發展》(1978)、《通貨膨脹、收入分配和X效率理論》(1980)等。

X效率理論由來

  萊賓斯坦在《超越經濟人》中引用托爾斯泰的話,用於闡述在企業生產中決定產出的不僅是企業的投入和技術狀況,還有一個未知的因數,即X因素,並將由這種X因素引起的效率稱為“X效率”。由於經濟單位(包括企業和家庭)內部原因,沒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或獲利機會的一種狀況,被稱為“X低效率”。在其性質尚無明確定義的情況下,這種理論被稱為“X效率理論”。

X效率理論的發表

  X效率理論的發展最初是直覺的結果。當時萊賓斯坦在伯克利分校教學,他發現他的一位助教對工作的努力以及由引得到的績效每周都不同,由此他突然想到了對於個人、企業或產業而言,績效是隨著努力效率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由是他開始通過收集數據來證明,其中有三種數據是顯著的:

  一是在許多發達國家(如英國、美國等)和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亞、泰國等)的製造業中,在資本和勞動投入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改變經理與雇員之間的關係,或是改變激勵機制,就可以得到勞動生產率的顯著變化。這清楚地表明,除了傳統的投入因素,如勞動投入和資本等,還有一種更大的力量因素在決定著產出和勞動生產率;

  二是有關數據表明,因外部競爭加大而使配置效率提高所獲得的收益非常之小,通常不會超過1%產出的十分之一。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小的估計值?因為以上估計假定企業在購買和使用投入要素上是有效率,因此企業會其生產或成本函數運作,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企業組織的變化,從廣泛上講,企業的效率所得主要是由於價格和產量的變化的凈邊際效應

  第三種數據是對羅伯特·蒙戴爾(robert·mundell,1962)的回應。羅伯特. 蒙戴爾將配置效率值很小的原因解釋為市場勢力只能對效率造成極小的效率損失,並由此很傷感的認為經濟學家和經濟學是沒有什麼意義的。蒙戴爾號召經濟學界重新構建配置效率收益的估計方法。萊賓斯坦則從另一角度對配置效率收益估計值很低的情況進行瞭解釋,他已經預想到可能會有一種不同於配置效率的其他的效率因素在起作用,因此他在最初的研究中將配置效率放在一邊,由於他所研究的效率類型當時並不為經濟學家所知(當然也包括其本人),因此他簡單地稱之為X效率。他於1966年6月在《美國經濟評論》上發表了第一篇論述配置效率和X效率的論文。

X效率理論的基本假設

  對X效率的爭論主要集中在基本假設方面,不同的文獻對假設條件有不同的認識。

  首先,X效率理論集中研究非完全市場導致的壟斷勢力以及對賣方有利的不對稱信息方面,這種不完全包括買入投入要素和賣出最終產品的障礙,以及實現對雙方都有利的交易的信息障礙等;

  第二,勞動合約可能會清楚地標明瞭工人的工作時間和勞動報酬,並且可能會有一個嚴格的績效考核標準。但所有合約都不能窮盡所有細節問題以規範工人的行為。因此工人就自由來決定如何最好地去完成工作。因此企業的生產函數就不會是簡單的機器設備與原材料設備向產成品之間的簡單轉換過程。對於一個給定的投入可能會生產出技術上允許的最大產出,但也可能不會;

  第三,這一點已隱含在前兩點中,即工人的努力偏差。

  第四,萊賓斯坦對“給定約束下的行為”的理性概念定義不感興趣,他認為個人行為有時是完全理性的,但有時卻不是。他同時提到,如果完全理性或最大化這種術語是有意義的話,那麼,非完全理性或非最大化也至少是同樣可存在的(leibenstein,1979a)。他認為理性行為是行為性的,也就是就理性行為是一定行為的結果。對不同的行為進行嘗試後,你的行為就有可能會是完全理性的,否則就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這些行為包括現實地衡量環境、避免膝跳反射等下意識行動、總結經驗、對微小的環境變化更加敏感、不因困難而推遲決定、基於成本和收益做出決定而不是僅為了取悅他人。就此,萊賓斯坦將人的行為假定為“選擇理性”:如果完全理性的賦值為1時,有的人會得到0.9分,基本接近於完全理性,而有人則可能僅到0.5分。

X效率理論的觀點

  第一、決策的基本單位不是企業而是個人

  一個企業是由若幹個人所組成的。在傳統微觀經濟學中,把企業作為基本決策單位,這就假定集體與組成集體的個人的行為是一致的。萊賓斯坦認為這一假設是錯誤的,企業的目標並不等於個人的目標,作為個人組台的集體的行為不同於個人的行為但又取決於個人的行為。因此,應該把個人作為基本決策單位和理論研究的出發點。

  第二、個人並不具有完全理性,而是具有選擇性理性

  傳統微觀經濟學假設人是有完全理性的,所以才把最大化作為目標。萊賓斯坦指出,這一假設也是不符合實際的,人並不總是按理性原則行事。一般情況是,人具有各種程度的理性,如何理性地行事是可以進行選擇的,這就是選擇性理性。這種理性的大小取決於人的個性,個性又取決於壓力的大小。選擇性理性是個人行為的動機基礎。

  第三、努力是一個不確定的量

  傳統微觀經濟學其考慮生產中投入勞動力的多少,而不考慮每十勞動力努力程度的大小。萊賓斯坦指出,企業與個人簽訂的雇佣合同只能規定工作的時間,而不能規定努力的大小。個人對努力程度是可以自行抉擇的。影響努力的因素包括傳統的限制(即習隨上的努力程度)、水平的限制(即其他人努力程度對一個人的影響),以及垂直的限制(即上級對下級的影響)。X效率的關鍵正在於這種努力程度的大小。

  第四、個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惰性

  惰性指人們不想改變生活與工作習慣,提高努力程度的一種傾向。惰性的大小取決於個人感覺遲鈍的程度(即對某種刺激反應的大小),決策的效用成本(即改變惰性所要付出的代價), 及習慣的狀況。情性的存在是努力程度低,從而造成X低效率的根本原因。

  第五、努力熵與X低效率

  熵原是熱力學中的一個概念。美國經濟學家喬治斯庫·羅根把熵作為衡量經儕中無秩程度的一種尺度,萊賓斯坦借用這一概念來表示個人與企業目標不協調的程度。這就是說,在企業內部當管理不善時個人選擇努力大小的出發點並不是企業目標,而是個人私利。個人這種行為與企業目標的不協調就造成了X低效率 換言之,也就是企業內部的內耗降低了經濟效率。由以上的論述可以看出,X效率理論強調的企業內個人努力的程度,而這種努力程度又取決於企業內部的管理與協調性。

X效率理論的結論

  第一、最大化是特例,非最大化才是一般狀況

  由於個人選擇性理性和惰性的存在,由於企業與個人之間的不協調,企業往往並不能把利潤最大化作為目標,這是因為在當代的企業中,所有權與經營權是分離的。經營者自己的利益出發,其行為在所有者看來可能是低效率的。而且,由於企業內所有者與經營者、經營者與工人之間的不協調而產生的努力墒也舍造成低效率,這樣,非最大化就是一般情況了。

  第二、生產函數取決於企業的內部環境與人的動機

  微觀經濟學的生產函數中只表示了產量與生產要素量之間的關係。萊賓斯坦認為,由於產量不僅取決於生產要素量,而且還取決於企業內部的協調性與努力程度,所以,生產函數還取決於這些因素。

  第三、投入量成本增加的比例與產出量成本增加的比例之間並最有必然的聯繫

  換言之,投入生產要素成本的增加並不一定會引起產出量成本同比例增加,這要取決於X效率的大小,即企業內部的協調性與工人的努力程度,如果企業加強了管理,協調了內部關係,工人提高了努力程度,則投入生產要素成本增加可能會使產出量的成本下降。

  第四、產品價格的提高可能伴隨著生產成本的增加

  這是因為,在存在壟斷的情況下,企業可以憑藉其壟數地位確定高價格。這種情況下企業缺乏競爭的壓力,管理者不願努力,使努力墒增大,造成X低教率,生產成本提高,這也證明瞭壟斷對提高X效率的不利之處。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Wwdz,Angle Roh,Kane0135,Vulture,Cabbage,Zfj3000,Dan,朱华钢,Mis铭.

評論(共4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萊賓斯坦的X效率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22.91.75.* 在 2008年11月12日 14:39 發表

回複評論
218.28.225.* 在 2010年2月17日 11:53 發表

內容總結的很全面,但唯一遺憾的是沒有把X效率的概念沒有表述清楚。

回複評論
113.125.94.* 在 2010年5月4日 06:51 發表

可以,但是對於X效率的觀點描述不夠詳細。

回複評論
222.175.249.* 在 2011年3月18日 10:14 發表

其實說的很明白了,只是你們沒有好好理解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