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吉米·威爾士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Jimmy Wales)
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1966.8.7- )
放大
吉米·威爾士(Jimmy Wales,1966.8.7- )
維基百科Wikipedia)的創始人之一:吉米·威爾士(Jimmy Wales,1966.8.7- )

吉米·威爾士個人網頁:http://blog.jimmywales.com/

目錄

吉米·威爾士簡介

  吉米·多納爾·威爾士(英文:Jimmy Donal "Jimbo" Wales,威爾士又譯威爾斯),現為維基媒體基金會理事會榮譽主席,同時擁有一家名為Wikia的營利公司(和Wikipedia沒有直接關係)。

  2006年5月,威爾士被《時代周刊》選為100個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WIKI前的人生軌跡

  • 1966年8月7日,吉米·威爾士出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的一個偏僻小鎮漢斯維爾(Huntsville)。父親是雜貨店經理,現已退休;母親及祖母經營小型的私校,“是傳統的單課室校舍”(原文:"in the tradition of the one-room schoolhouse"),威爾士就是在那裡接受教育①。學校將一至四年級以及五至八年級各分成一組,威爾士所在的年級通常有四名學生。
  • 1989年,威爾士從歐本大學的金融系畢業,後來他又取得了印第安那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期權定價。
  • 1994年,威爾士離開學術界決定從商,並前往芝加哥發展。在芝加哥的幾年時間里,威爾士從事利率外匯投機,發了一筆大財。
  • 1998年,威爾士移居聖地亞哥並開了一家網路公司。

  WIKI後的人生軌跡

  1999年10月20日,價值1250美元的32捲本《大英百科全書》全部上網,供人們免費查詢與下載。這在當年是轟動一時的新聞,經全球1200多家媒體報道後,竟在一天之內惹來1500萬的洶涌人流,令剛剛開通的網站頃刻間崩潰,兩個星期內都無法正常運轉。 《大英百科全書》網路版的免費午餐沒有持續太久,兩年後,由於網路廣告發展艱難,《大英百科全書》不得不放棄“免費”的承諾,宣佈向個人用戶收取60美元的年費。於是,吉米·威爾士誕生了建立一個真正“開放、免費”的網路百科全書的的想法。

  吉米·威爾士與當時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哲學系博士生拉里·桑格合作開發了免費的線上百科全書 Nupedia。一開始,他們顯然對百科全書抱著敬畏之心:Nupedia百科全書的條目全部由具有專業背景的專家和學者編寫,他們兢兢戰戰地按傳統百科全書的規矩,列了知名學者的花名冊,設置了7道編校程式細細把關,每個編寫者還必須傳真自己的學位證書驗明正身,但時間很快證明瞭他們的不自量力——18 個月的努力和25萬美元只換來了12個詞條。 這次的失敗令吉米·威爾士認識到百科全書的水有多深,像《大英百科全書》那樣的精英路線顯然走不通,

  不久,他發現了Wiki——一個源代碼開放的合作軟體:Wiki一詞來源於wee kee wee kee.

  1995年,wiki技術的創始人美國人沃德·坎寧安開發了這種在Web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瀏覽、創建、更改的社群協作式寫作技術的時候,把這句意為“快點快點”的夏威夷語縮略成了現在廣泛使用的wiki。而wiki從技術變成了維基百科全書則是在6年之後,吉米·威爾士決定應用這種技術,開拓一部人人可書寫的百科全書。

  2001年1月15日,英文版的維基百科全書正式問世了。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維基的條目達到了200條,一年之後增加到1.8萬條。

  2004年9月,維基百科全書的條目達到100萬條,此時它的投資總額達到了5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威爾士的個人投資。 對此威爾士如此表達:“用世界上每一種語言免費傳遞一個完整而全面的百科全書,即使最貧窮和最受壓迫的人也能輕鬆查閱”。

  2004年7月,吉米·威爾士在一次訪談中明確對封鎖問題表示:“如果封鎖維基,將是對審查者的極大諷刺,因為我們不是他們宣稱的任何一種審查對象;審查維基等於承認,恰恰是中立的事實資料令其擔驚受怕。我們不是政治宣傳機器,我們不是網路賭博,我們不是色情。我們是一部百科全書。”

  2005年8月5~7日吉米·威爾士出席在德國法蘭克福青年旅舍舉辦的維基百科大會,維基百科大會開場時像個夏天朋友們的聚會。來自50多個國家的400多個維基人從電腦屏幕背後走出來聚首討論維基百科的發展,解決問題。從印度到中國,從以色列到莫三比克。創始人吉米·威爾士(Jimmy Wales)對此評價:“惟一缺代表的是南極洲。”

  2005年10月,吉米·威爾士在突尼西亞“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中發表演講。

  2006年初,吉米。威爾士發出個人呼籲[1]。(中文版本)

個人哲學

  威爾士一直是艾茵·蘭德的客觀主義哲學的熱誠追隨者。當他在接受C-SPAN的Q&A談話節目訪問時,他說道:“獨立的美德”是他個人特質里最重要的部分。當他被問到他對蘭德思想的追隨是否會讓他與任何政治哲學有所關聯時,威爾士才稱他自己是一個自由意志主義者,不過他說他並不喜歡這一稱呼,因為他認為美國的自由黨只是一群“瘋子”。他舉出“自由、個人權利、在與他人相處時絕不先行動用暴力”作為他處世的基本原則。從1992年至1996年之間他還經營了一個名為“客觀主義哲學討論”的網路論壇

維基百科及維基媒體基金會

  由於Nupedia的內容由各領域專家互相評閱(peer-review)及檢查確定後才發佈,進度相當緩慢。桑格遂於2001年1月10日公開提議以Wiki技術編寫百科全書,威爾士同意並於1月15日設立“維基百科”編寫平臺。當時該平臺只用作Nupedia的前期編寫及評審工作,但卻迅速發展併成為主流計劃。桑格於2002年3月1日離職,並於其用戶頁登出辭職通告。[7]後來他發表文章批評威爾士發展維基百科的方法,形容他是“反精英主義的死硬派”。

  維基百科在眾多熱心參與者加入下,發展成目前全球最大的線上百科全書,而Nupedia則於2003年9月結束並下線。2003年中旬,威爾士創立了維基媒體基金會,一個以佛羅里達州的聖彼德斯堡為基地的非牟利組織,以繼續執行維基百科及其他姊妹計劃。作為創辦人,他成為首任理事長(主席),也是理事會的永久會員。

  2006年10月,他離任理事會主席,由弗洛朗斯·尼巴爾-德伍阿爾接任。而他自己則取得榮譽主席的名銜。

吉米·威爾士的語錄

  • 還有,我們不是建立一個商業的模範,我們剛剛開始做。
  • 但願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的使用人類所有知識的總和。這就是我們的使命。
  • 維基百科不僅是技術上的創新,更是人際社群的創新。
  • 想象一個世界中 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能自由的使用人類所知的所有知識。

相關條目

外部鏈接

  • 維基搜索 人與機器的智慧較量?[2]
  • 維基百科成立七周年[3]

註①時代周刊一篇2005年的文章,將威爾士寫成是在家中接受教育嚴格上這不正確,因為他是在小型私校中上課,但由於母親與祖母是他的小學老師,故他也承認某程度上與在家接受教育相類似。該校的教學理念深受蒙特梭利影響,給予學生較大自由度選修科目。憶述小學生活時,威爾士稱他曾花大量時間閱讀一本叫"World Book"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山林,Angle Roh,Zfj3000,Vulture,Yixi,王浩,方小莉,苏青荇,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吉米·威爾士"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