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詹姆斯·羅森茨韋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James E. Rosenzweig)
詹姆斯·E.羅森茨韋克(James E. Rosenzweig)

目錄

詹姆斯·羅森茨韋克簡介

  詹姆斯·E.羅森茨韋克(James E.Rosenzweig),著名的管理學家系統管理學派代表人物之一,1963年與約翰遜、弗里蒙特·卡斯特三人合寫《系統理論和管理》、1970年與弗里蒙特·卡斯特合作發表的《組織與管理:系統方法與權變方法》比較全面地論述了系統管理理論。 以他為代表的系統管理學派主張:要用系統理論的範疇和原理來全面分析和研究管理問題;把系統理論和管理理論結合起來,通過系統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

詹姆斯·羅森茨韋克的管理思想

  詹姆斯·羅森茨韋克是西方管理理論中系統管理理論與權變管理理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系統理論學派是指將企業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把各項管理業務看成相互聯繫的網路的一種管理學派。該學派重視對組織結構和模式的分析,應用一般系統理論的範疇、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業和其他組織的管理活動和管理過程,並建立起系統模型以便於分析。權變理論學派是從系統的觀點來看待問題,權變的意思是權宜應變,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普遍適用的,不存在“最好的”管理理論和方法。

  一、行政組織理論

  詹姆斯·羅森茨韋克和弗里蒙特·卡斯特的系統思想認為:

  1、組織是一個系統,由相互依存的眾多要素所組成局部最優不等於整體最優,管理人員的工作就是確保組織中各部分能得到相互的協調和有機的整合,以實現組織的整體目標。組織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現代管理者必須把組織視為一個開放的系統,也即與周圍環境產生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系統。一個組織的成敗,取決於其管理者能否及時察覺環境的變化,並及時做出正確的反應。組織作為一個開放的社會-技術系統,是由五個不同的分系統構成的整體。這五個分系統包括:目標與價值分系統、技術分系統、社會心理分系統、組織結構分系統和管理分系統。這五個分系統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從而構成一個整體。這些系統還可以繼續分為更小的子系統。

  2、企業是由人、物資、機器和其他資源在一定的目標下組成的一體化系統,它的成長和發展同時受到這些組成要素的影響。在這些要素的相互關係中,人是主體,其他要素則是被動的。管理人員需要保持各要素之間的動態平衡和相對穩定,並保持一定的連續性,以便適應情況的變化,達到預期目標。同時,企業還是社會這個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企業預定目標的實現,不僅取決於內部條件,還取決於企業外部條件,如資源市場、社會技術水平、法律制度等,它只有在與外部條件的相互影響中才能達到動態平衡。

  3、如果運用系統觀點來考察管理的基本職能,可以把企業看成是一個“投入-產出”系統,投入的是物資、勞動力和各種信息,產出的是各種產品或服務。運用系統觀點,可以使管理人員不致於只重視某些與自己有關的特殊職能而忽視了大目標,也不致於忽視自己在組織中的地位與作用,這可以提高組織的整體效率。

  羅森茨韋克(James E.Rosenzweig)和卡斯特(Fremont E.Kast)對未來的組織作瞭如下的預測

  1、未來的組織將面臨波濤洶涌的變化,它們必須進行不斷的改變和調整。

  2、未來的組織規模將日益龐大和日益複雜,部門的劃分將會更細,各部門的專業化程也將更高,將會有較高的獨立性和自主權,並將會作為一個獨立的單位對外開放。

  3、未來組織的層次將會有所減少。由於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先進技術的應用,特別是智能電子電腦的應用可代替部分手工勞動和腦力勞動,組織中的溝通及組織與外界的溝通將遠比目前來得方便、快速和有效,可減少大量的信息中間周轉,因而不但組織的層次將會有所減少,而且中層主管人員數量也將會有一定的減少,組織將逐步地從金字塔結構向蜂腰形結構轉變。

  4、未來組織中的各類成員的比例將會發生重大的改變,管理人員和業務專家的比例將會大大提高,他們對組織的影響力也必將增強。

  二、組織變革論

  羅森茨韋克(James E.Rosenzweig)與卡斯特(Fremont E.Kast)合著的《組織與管理:系統方法與權變方法》一書中,把組織變革分為6個步驟:

  1、對組織本身、組織取得的成就和缺陷進行回顧、反省和檢查,分析研究組織所處的內外部環境,為組織變革作准備。

  2、總結組織中存在的問題,明確進行變革的必要性。

  3、拿組織的現狀與所期望的狀態比較,進一步探明問題,發現差距,明確變革的方向。

  4、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產生可供選擇的多種方法,對這些方法進行評定, 討論怎樣行動及測量績效的方法,經過討論作出選擇;

  5、試行變革。按照選定的方法進行變革的具體行動。

  6、檢查變革的成果,找出今後改進的途徑,進而使變革過程又回到第一步,如此迴圈,以便使組織不斷地得到完善。

詹姆斯·羅森茨韋克的理論學派

  現代管理理論眾多學派並存,從不同角度對管理理論進行卓有成效的探討,都對管理理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人們用“管理理論叢林”來形容現代管理理論。管理科學步入一個發展、創新、分化、綜合併存的時期。

  詹姆斯·羅森茨韋克是系統管理學派代表人物之一。系統管理學派:側重以系統觀點考察組織結構及管理基本職能,主要貢獻,把管理組織視作一個開放系統。對組織地運行進行了系統分析。與詹姆斯·羅森茨韋克同期的代表人物還有卡斯特。

  在管理學的研究中運用系統思想,並非開始於管理的系統學派。社會系統學派的代表人物巴納德最早提出了協作系統的概念,並指出管理的職能就在於保持組織同外部環境的平衡。在20世紀30年代,福萊特也明確地提出了管理的整體性思想,她把企業組織視為一個不斷運動著的統一整體,指出管理必須著眼於整體內部的協調。此後,管理科學學派也把系統分析作為一種基本方法用於解決某些工程項目的規劃和複雜管理問題的決策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企業組織規模日益擴大,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也更加複雜,從而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管理課題,即如何從企業整體的要求出發,處理好企業組織內部各個單位或部門之間的相互關係,保證組織整體的有效運轉。以往的管理理論都只側重於管理的某一個方面,它們或者側重於生產技術過程的管理,或者側重於人際關係,或者側重一般的組織結構問題,為瞭解決組織整體的效率問題,系統理論學派於是產生了。

  到20世紀60年代西方的系統管理學派盛行。當時,“系統科學”、“系統理論”、“系統工程”、“系統分析”、“系統方法”等術語充斥於管理文獻之中。追根溯源,系統管理理論的發展同一般系統理論有密切的關係。近代比較完整地提出“系統”概念的是亨德森,後來發展為貝塔朗菲的一般系統論。1948年,諾伯特·威納創立“控制論”。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又嘗試把控制論與資訊理論結合起來,並於1956年發表題為《一般系統論:一種科學的框架》的文章。1968年,路德維格·貝塔朗菲出版的《一般系統理論的基礎、發展和應用》一書,更加全面地闡述了動態開放系統的理論,被公認為一般系統論的經典著作。一般系統論認為,系統是由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若幹要素結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它不斷地同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而維持一種穩定的狀態。一般系統理論建立以後,西方有些學者把它應用於工商企業的管理,形成系統管理學派。

詹姆斯·羅森茨韋克的主要論著

  1、《系統理論和管理》:系統理論學派是指將企業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把各項管理業務看成相互聯繫的網路的一種管理學派。該學派重視對組織結構和模式的分析,應用一般系統理論的範疇、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業和其他組織的管理活動和管理過程,並建立起系統模型以便於分析。權變理論學派是從系統的觀點來看待問題,權變的意思是權宜應變,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普遍適用的,不存在“最好的”管理理論和方法。該書是詹姆斯·羅森茨韋克1963年與約翰遜、卡斯特三人合寫的。

  2、《組織與管理:系統方法與權變方法》(1979年):羅森茨韋克與卡斯特再次合著的作品,是權變理論學派的代表作之一。該書雖是權變理論學派的代表作,但其分析的問題亦是從長期角度看待企業如何適應環境,認為在企業管理中要根據企業所處的內外條件隨機應變,組織應在穩定性、持續性、適應性、革新性之間保持動態的平衡。當系統與權變的字樣隨處可見的時候,人們再看一看這部權變理論的代表著作,一定會帶給人們更加豐富的啟示與感受。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Angle Roh,Dan,Frawewdccder.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詹姆斯·羅森茨韋克"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周先生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11月26日 14:26 發表

照片是錯的,那是弗里蒙特·卡斯特的照片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